书城历史民民小说大学
10455300000075

第75章 三兮

第二十一章三兮

5—35正青智者问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步石答:诗经记载,在远古,人们就已经用上化妆品了,而且还是纯绿色产品呢!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哪里只是指我们现代人呢?

一天有一位女士来到了大街上,

娇巧的笑容、

倩靓的身影啊!

她那美丽的大眼睛呦,

看过来了——!

哇噻!

略施粉黛更加绚丽多采!

诗经孔子应该是熟读的了,孔子重修过诗经吗?如果是那么我们今天能够看到[氓]等爱情诗篇就充分肯定他对爱美、爱情是积极肯定的态度了。整个论语表现出对文化、艺术、美学等的积极肯定态度。但人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仁义礼”等道德伦理上去了,这也局限了论语的功能,使得论语读起来干巴巴的。

本章应该有两个功能:(1)充分肯定甚至是赞扬人民群众追求美、热爱美的生活情趣和行动。(2)表明孔子是研究礼的礼专家。三句话不离老本行。读者的注意力一般都会被后面关于礼的反思讨论所吸引,而丢失了“美”和“情”。而丢失了“情”就等于丢失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半。这一章才是论语这本书的“中心思想”:人类社会其实就是两个东西在维系,并因为有两者而有了人的意义:

礼+情。

礼+情作为人类社会的基本伦理,指导社会实践,有后面的礼让,让是情的操作性。

情是让的自然伦理,礼是让的基准,懂得妥协既属于智商也属于情商。

当学生问“素以为绚“的意思时,孔子直接回答为“先打白底子然后再描画”,这是“事物是什么”的回答,认知属于事物级的,但无可非议,因为这是需要的,而学生把它看作了[礼],学生的认知属于跨级认知,是追求上知。女人打扮确实属于礼。老师看到学生这样本质的“青胜于兰”,很高兴并表示可以与他商讨诗经了,其含义是十分的深刻的。可以说给后人留下了上辈对待下辈、老师对待学生的本质超越的积极范例。

壮哉!越级认知。

石看一个人的智质,就是看认知的级别以及是否能够越级认知。哪怕你的知识如同五大洋的水的总和,也可能是低级的。至关重要的是学生认知到了礼的两大特性,第一礼如同画眉是后起的、人为的;第二礼可以如同画眉被女人洗去那样被改变。这样的思想在当时是多么的先进啊!

有人说了,那为什么还要运用、维护甚至赞美现行的制度呢?要想得到精辟的答案请去问善于描眉的美丽女人吧。不要当面说她画眉难看呦!弄得不好她会柳眉倒竖的。

孔子他们用美女化妆来形象描述礼,你明白礼了吗?礼是后天的不是先天的是人为的,属于人文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