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民民小说大学
10455300000102

第102章 状态意识、对应而避免恶性循环

第四十一章状态意识、对应而避免恶性循环

5—55正青智者问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步石答:将孔子的话理解为“敢爱敢恨”并不恰当,只是强调了勇敢一方面。要全面则必须重新对“唯”和“能”进行概念澄清。

唯——按照孔子的逻辑,你如果无能于爱或无能于恨或双无能,都不可能是仁者。它完全符合“天道是一切文化、道德伦理的根”的论断。

能——既是感情能,也是知识能,也是能力能,既属于情感也属于理性,既有情商也有智商。简单化:————能==敢+会。光敢不会,或光会不敢,都不行,不是仁者。所以,经过认真的分析发现反而是孔子的说法是最科学的,任何解释都可能出错,比较恰当的分解是——敢爱敢恨、会爱会恨。要问如何才可能会?孔子已经答:辩惑、徙义。[——又圆满一个地方。]

正青智者:听人说,让世界充满爱就行了。步石:那石问你,你听说过“罪情错爱”吗?有的人说爱永远不会变,爱的性质永远不会变,这是错误的认知。任何文字都是死的,永远不会变。但在现实社会里,人是用心和行动来诠释概念的。你说人心和行为永远不会变化吗?

事物都在运动变化中,只有这一句是不变的。

所以,过一段时间,知识分子就又开始概念澄清和归正的工作了。孔子叫正名。中国文化复兴,有人把传统的旧东西掏出来用,那么请你在宣传前进行仔细的分析和正名工作好吧?否则你是在投毒,至少是引起概念混乱。一般人一看“还蛮对的吗”,高手一看,火冒三丈。

正名之名需要正名,孔子的正名:(1)概念澄清。(2)名的归正。大家知道,比如“爱‘字,它只是一个字!这个字是什么意思?那其实是人为规定的!所以有概念澄清与归正。比如说最原始,造字的,一个字造出来之后,规定是什么意思,然后人民拿来使用,人民用人心和行动任意地诠释与改造文字的含义。经过多少年之后,造字人的原来意思还有多少呢?

中国社会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我深刻地体会。今天与50年没有见面的老同学都见了面,真的是感慨万千啊!复兴丝绸之路,是恢复古茶道吗?是丝绸、茶叶和瓷器三大件吗?人们为什么热衷于道德说教呢?是的,真的存在很多不能独立自主的人,这些人天生是一种被主宰的命运!但这些人绝对不是民族与国家的栋梁!什么是道德高尚?什么是道德低贱?你想过吗?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本质的不同,石并不是引经据典来整人,对吧?而是拿一句话来分析!各位朋友!你们看看!孔子多么重视思!问题是,我们不要去管他要我们思什么,对吧?而是取要——思!九思,即多思!思虑要周全!做每一件事情都有理想的标准!孔子说了九个方面的标准,你可以做为参考。意义:个人在参与社会实践,给自己要订立比较理想的标准,然后在行为上积极努力靠近!标准不一定是孔子的!但请您仔细看一看孔子的!

思有向往的意思,比如讲“色思温”,通俗地讲就是要注意避免动不动就激动发火。“有话好好讲”也是这方面意思。但也要“见思义”,“这种情况下,我仍然保持温和的神色还有什么意义吗?”所以,思主要是思考的意思。如果遇到严重时,自然应该“怒发上冲冠、拍案而起”的。孔子不是讲了吗,君子不重则不威。绝对不能用孔子的这句话强制人始终如一地保持“温和表情”。

否则就追究无礼貌甚至上纲上线到道德层面而忘却对真理的追求。那样,具有话语权的人就会成为真理的化身!很严重的。现在,我们的论坛,特别是我们的课堂,学生的质疑能顺利开展吗?能与老师、报告人辩论吗?温和的神情可能是心的宁静的自然表现;可能是通过克制而得的礼貌。

坚决反对封建礼教的“逆来顺受”的说法,但更加反对不进行“辩惑”和“徙义”的胡来行为,赞成孔子的“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但要分清对象,怨有头债有主,绝对不能心有不满就胡乱发泄,要以法律的手段争取公平公正。这是天道。

石没有把这说成是道德,而是说成是天道,因为石认为天道不可违背,而道德是用来个人修养的。既然是用于个人修养,可多可少,而且是慢慢来的。

九思就是状态意识。或说形象意识。而这完全是必要的。其标准有孔子的、传统文化的和个人自己的等。

由于恩怨的存在,特别是怨恨矛盾的存在,如何化解?人们在思考,孔子在回答。现在我们明白,无非是和平与战争两种方式,主观愿望和平解决,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和平解决,那么礼让、妥协、通融、协商等等就出来了。至于战争方式,怎么搞,石就说一句,应该是不得已而为之而战必胜,其它就不说了,你去问别人吧。

5—56正青智者问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步石答:孔子的这两句,石认为不要翻译。大家异口同声而厌恶的、唾弃的人与事,“我”必须观察;反之亦然!所有的人、事和物,统统最好自己亲自观察与思考!这就是主张精神的独立自主!而现在我们来到了信息社会,为什么谣言那么流行?骗子那么轻易得逞!各种信息那是不请自来啊!怎么能不独立观察与思考呢?而独立观察的对象怎么是不包括圣人、名人名言呢?难道他们非人非事非物?真是奇了大怪了!

有独立自主的思想和独立自主的观察能力,就是有精神家园。这样就有了独立的个体、自由的个人,有意义的人。然后为谋求合力(我们知道合力大于分力),弄一理由;使大家把劲往一处使,弄一目标,这个理由和目标可以叫价值观和信仰。

天道:人民不可以欺骗!不可能被长久欺骗!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选择信仰、确立价值观的原则!

什么叫“道听而途说”?我说的都是个人观点,仅仅供参考,您的思想的原料。您在听我说的状态在原则上,就是或很可能是“道听“,将“道听而途说“作为一完整的词,就是没有用脑子,耳朵作为消息的接受器不经过大脑而直接与嘴这个小喇叭连通,在路上不在意接受到一声音,小喇叭就立即开始广播了!产生两问题:(1)你自己有无意识的“信”。(2)原本声音可能到你这里为止,可是你帮助传播了。你就是一中继站。通过你和你这样的人声音可以传递无限远并有添油加醋。大脑作废,没有认识,没有分析,没有认知,知识作废,德被抛弃!有人说,这谁不知道,就是不道德,错!不光是不道德,不能仅仅一句不道德了兮!而是没有认知!不经过大脑听任何人说话、理论,都是属于孔子这里所讲的“道听”。祖宗留给我们很多。我们要珍惜,要敬畏,但是我们要用脑子,以现代文明元素为标准,迎合人民的心愿和世界大势而解读与更新。有疑惑时,其实你来到认识的门前,没有疑惑,必要“徙义”,即凡事问一个为什么?不知石讲透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