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思行予政
9860700000040

第40章 大力发展技工教育事业

技能型人才在推进自主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我省工业化、城镇化正在深入发展,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不仅需要一大批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而且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全省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四抓三支撑”总体工作思路和“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统筹抓好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正确认识我省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形势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发展技工教育事业,技能人才总量持续增加,结构进一步优化,较好地满足了我省经济结构调整、企业技术创新和素质就业的需要。截至2009年,全省技能人才约95万,其中高级技能以上的高技能人才18.8万人,占全省技能人才的20%。一是技能人才培养基础不断夯实。全省技工院校已达78所,其中省级以上重点技工学校16所,高级技工学校6所,技师学院9所,初步形成了以技师学院和高级技工学校为龙头,国家和省部重点技工学校为骨干,普通技工学校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为依托,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社会力量多元办学,覆盖全省各市州、县,各行业的技工教育体系。二是技能人才培养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实施了特别职业培训计划和技工教育事业发展三年规划,全省技工院校招生人数突破4万人,在校生人数突破7万人,高级工、预备技师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1.4万人,各类职业培训达到5.5万人,与2005年相比均有大幅增长。三是技能人才培养投入不断加大。“十一五”期间,中央和省级财政累计投入近2000万元,重点支持了6所技工院校基础能力和设施建设。利用国家开发银行贷款,投资1.45亿元建设了1所农民工培训示范基地。全省技工院校的教学条件和办学实力大大提升。

我省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总量不足、结构性不合理的问题仍比较突出,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例如,全省高技能人才缺乏,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技能人才总量的1.9%;技能要求低的劳动密集型工种多,技术密集型工种偏少;城乡富余劳动力只能从事简单工作,就业创业能力不高等。我省已进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战略新兴产业,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技能人才。我们要把技能人才作为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坚持服务发展、以用为本,高端引领、整体推进,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的技能人才。

二、创新技能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人才支撑作用

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事关政府、企业、职工等多方主体,涉及技能培养、考核评价、岗位使用、竞赛选拔、技术交流、表彰激励、流动配置、社会保障等各个环节,必须科学规划、通盘考虑、统筹兼顾。当前,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树立技能人才工作新理念。技能人才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建设两大基地,培育特色农业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为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为技能人才施展才干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要坚决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引导改变轻视技能劳动和技能劳动者的传统观念。以职业能力建设为核心,充分发挥市场在技能人才资源开发和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带动技能劳动者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壮大。

二是加强技能人才工作培养力度。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组织部门宏观指导,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的技能人才工作格局。健全和完善以企业行业为主体、技工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互结合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高技能劳动者的比重。

三是健全和完善技能人才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加快建立符合我省实际,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完善培训、考核、使用与待遇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充分激发技能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对全省重点发展领域和重大项目作出贡献的技能人才,给予奖励。提高生产服务一线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同时,健全技能人才岗位使用机制,完善技能人才社会保障机制,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和技术交流活动,表彰和奖励作出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加强舆论宣传,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良好氛围。

三、深化技工院校改革,做大做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技工院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技能人才成长的摇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贯彻落实省政府《甘肃省技工教育事业三年发展规划(2009-2011年)》为切入点,坚持“政府引导、行业主管,企业主办、校企联合,社会参与、突出特色,市场导向、服务就业”的办学方针,着力推进技工教育办学思路、办学体制、培养机制、培训模式转变和创新,进一步提高全省技工院校的办学质量、水平和层次,扩大办学规模,增强办学实力,加快培养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技能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到2011年,根据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要求,使全省技工院校稳定在80所,重点建立6个以上技工教育集团,技工院校在校生规模达到18万人。全省技能培训规模达到100万人以上。

顺利实现技工教育三年发展规划目标,一要扩大技工院校规模,提升培训层次。坚持高端带动、外引内联、社会参与、规模发展的思路,根据全省区域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对技工院校进行总体布局,通过合并重组,整合省内教育培训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益,增强办学实力,实现规模发展。鼓励社会各界支持、参与技工教育事业,积极引导民办技工教育,对企业创办的技工院校继续给予政策扶持。要注意扩展技工院校的功能,把技工院校建设成集职业需求预测、职业培训、职业指导、职业技能鉴定、职业介绍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基地。充分发挥技工院校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基础作用,在技师学院开展企业在职技师,高级技师的培训和学制性预备技师的培训,推动全省技能人才的培养向高层次、规模化发展,逐步形成以初级工培训为基础,中级工培训为主体,高级工、预备技师培训为主导,多功能、多层次的技工培训体系。进一步加大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力度,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二要促进校企合作,拓展培训领域。加强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协调指导,积极探索校企共建技能人才培训集团或联合体模式运作机制。加快建立实训基地。将省内重点企业纳入各培训集团,拓展培训集团功能,开展订单定向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积极参与承担企业职工进修晋级培训任务。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发挥技工院校的职业培训主渠道,主阵地作用。认真做好农民技能培训民生实事,开展返乡农民工、失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创业培训等重点培训任务,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努力提高劳动者就业、再就业和创业能力。

三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更新培训内容。制定实施“技工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基础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和生产实习教师的培养工作,建立技工院校教师培训制度和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制定和完善技工教育兼职教师聘用政策,支持技工院校面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要以培养高精尖、科技含量高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在全省开展主体专业、特色专业、骨干品牌专业建设,突出技能训练,灵活调整专业设置,增加传统专业科技含量,注重新兴产业的专业设置,通过专业建设,加强技能人才培养。

四要加大投入,做好宣传。努力实现技工教育投入多元化,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办学,各类型技工院校协调发展的格局。采取企业支持、学校自筹、银行贷款、社会集资、政府安排配套资金等措施,积极筹措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和实训设备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技工院校办学条件。要加大技工院校办学特色和办学成果的宣传力度,树立技工院校良好品牌形象,在全社会营造重视、支持、加快技工教育发展的浓厚氛围,为技工院校营造公平、宽松的发展环境,促进全省技工院校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