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文化产业比较案例
9672800000034

第34章 文化传媒(7)

三是积极邀请国(境)外广播电视机构到广西采访,对外宣传和报道广西。广西电视台专门拨出经费每年举办一次“聚焦广西”国际电视采访活动,邀请东盟10个国家的国家电视台到广西采访。广西电视台作为活动组织者,提供可供选择的题材、区域,商定采访时间,提供采访费用,开展节目评奖,吸引东盟国家电视台来广西采访。而以他们在广西的活动为主线,《连线东盟》栏目则又可以制作一期“东盟国家镜头中的广西”之类的节目。如2007年9月,广西广电局及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广西电视台就主办了为期15天的“聚焦广西北部湾”国际广播电视联合采访活动,来自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香港凤凰卫视以及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等东盟国家及日本等国内外26家广播电视媒体的70多名记者,先后深入广西南宁、崇左、防城港、钦州、北海、玉林、柳州、桂林8市,重点采访报道了广西的区位优势、广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与东盟国家间合作以及第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筹备等情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四是举办大型采访活动,联手报道东盟。2007年广西电视台更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凤凰卫视、广西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携手,举办大型国际高端采访活动《中国—东盟合作之旅》。采访团40多人行程2万多公里,先后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东盟10国进行了长达51天的采访,共在相关媒体播发新闻、专题1600多篇(条),刊发图片1200多张。东盟国家领导人在接受采访时称赞采访团为加强中国与东盟的友好合作和友谊作出了新贡献;东盟媒体称采访团的活动在当地刮起了“中国旋风”,是加强东盟各国与中国人民之间交流与互动的一个重要举措。这次采访活动同样得到我国外交部、广电总局的高度认可,被称为一次成功的“文化外交行动”。

三、结语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广西电视台在《连线东盟》栏目制作上的暂时成功并不意味着以后的道路就会一帆风顺,和早已消逝在人们视野中的《看东盟》一样,《连线东盟》栏目同样会遭遇政治与栏目本身的冲突、跨文化传播中的困境等种种难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不但考验着广西电视台新闻人的智慧,同时也将为以后类似节目的运作和东盟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镜鉴。

主要参考文献

安亚平、黄灵平主编:《风起南方》,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

朱天:《〈看东盟〉:省级卫视改版的创新范例》,《中国电视》2004年第9期

蔡尚伟:《〈看东盟〉的电视政治学阐释》,《中国电视》2004年第9期

毛绎瑄:《凝眸〈看东盟〉》,《中国电视》2004年第9期

张金辉:《云南卫视寻求“东盟”突围———兼谈省级卫视的创新之路》,《电视研究》2005年第1期

童兵:《入世一年的中国传媒市场格局》,《新闻与传播》2003年第3期

程然:《广西卫视定位调整:东盟、时尚、民族三大话语权形成核心战略资源》,《广告主》2007年第5期

甘永萍:《论广西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地缘优势》,《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第6期

杨宇白:《广西和云南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抢占先机的思考》,《桂海论丛》2003年第6期

李建平:《文化认同理念与中国—东盟文化产业合作发展》,《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年第2期

明星+广告=双赢or双输?

———明星广告对比

张玥

每天面对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我们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明星广告充斥着我们的生活。陈道明、范伟代言感冒药的广告,张国立代言六味地黄丸的广告,赵本山代言大力神的广告,唐国强代言“爱普泰克”摄像机和北京新兴医院治疗不孕不育症的广告,大山和爱华代言“好记星”的广告,付笛声和任静代言妇炎洁的广告……各类明星广告铺天盖地,无孔不入,可谓想尽千方百计。明星代言广告这种形式已经屡见不鲜,像很多成功品牌如百事可乐、宝洁、麦当劳等都动用了明星广告策略。明星广告作为一种现代广告的常规手段是一把双刃剑,其广告效果或者立竿见影让观众看了立刻对产品爱不释手,蜂拥而至,从而使企业产品销量大增,明星知名度迅速提升,或者反应平平,甚至招致讨厌反感,最终产品卖不出去,明星形象受损。这个问题对于采用明星广告宣传的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因此需要在成功与失败两者间选出一些案例进行对比分析,以期给明星广告的运用提供借鉴。

一、双赢还是双输?———明星广告的成与败

1.成功案例

纵观市场状况,就商家来看,以明星作为广告代言人,是想借助名人的高知名度诱导消费心理,从而达到广告目的;而对于明星来说,不但可以从中抽取价值不菲的物质回报,而且,也可以增加曝光率、提升知名度,同样也是扩大其影响的有力宣传手段。

如果两者配合很好,就能有机整合发挥出最大效应,取得双赢。下面以百事可乐作为成功案例的代表加以分析:

一提到百事可乐,我们便联想到其眼花缭乱的明星广告,在现代明星广告中百事明星广告算是很成功的一个典范,以下通过对百事明星广告的分析了解其明星广告策略。

20世纪80年代之前,百事可乐由于其竞争手法不够高明,尤其是广告宣传不得力,一直惨淡经营,被可口可乐远远甩在身后。在经历了与可口可乐无数次交锋之后,百事可乐终于明确了自己的定位,以“新生代的可乐”形象对可口可乐实施侧翼攻击,从年轻人身上赢得了广大的市场,而其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则是其广告策略的大转变,百事通过对市场、目标消费群体的充分调查和对自身的准确定位,实施了明星广告战略。

1983年,百事可乐与美国最红的流行乐坛巨星迈克尔·杰克逊签订合约,以500万美元的惊人价格聘请这位明星为“百事巨星”,并连续制作了以迈克尔·杰克逊的流行歌曲为配曲的广告片。当杰克逊踏着如梦似狂的舞步,唱着百事可乐广告主题曲出现在屏幕上时,年轻消费者的心无不为之震撼。广告片播放不到30天,百事可乐的销售量就开始上升,使百事可乐成为1984年普通可乐市场上增长最快的软饮料。杰克逊的广告片大大提高了百事可乐的知名度,该广告的主题———“新的一代”———也深入人心。1984年间,97%的美国公众至少看过十遍这个广告。它使百事可乐的销售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此举被誉为有史以来最大手笔的广告运动。

百事可乐从美国市场上名人广告的巨大成功中尝到了甜头,于是在世界各地如法炮制,寻找当地的名人明星,拍制受当地欢迎的名人广告。

在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百事就为开辟中国的饮料市场推出了大量的明星广告。在香港,1988年,百事可乐推出张国荣为香港的“百事巨星”,展开了中西合璧的音乐行销攻势。1993年,百事又邀请刘德华做代言人。作为走红于大陆和港台的影视歌三栖明星,刘德华的号召力是巨大的,“每一次选歌和出唱片,我都有自己的选择。追风,那不是我的性格……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我选择百事。”中国大陆的不少消费者,也许都听过这段出自刘德华之口的广告语。之后从1997年至2004年,百事又邀请郭富城、陈慧琳等为其代言人,号称百事世纪星阵营,特别是郭富城,从1997年代言百事开始,接拍了百事一系列广告,包括1997公寓便利店美女版、1998水花有味版、2001太空战士版等,1999年与珍妮·杰克逊合拍主题广告片“渴望无限”,此片投资巨大,场面恢弘,歌曲《渴望无限》由珍妮·杰克逊作曲,音乐从慢节奏过渡到蓝色节奏,最后变成20世纪60年代的House音乐。郭富城美轮美奂的表演和性感的造型、珍妮·杰克逊大气的唱功,使整个广告片充满了浪漫色彩,尤其由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肤色的两位巨星共同演绎,更加引人注目。除此之外,百事还与王菲、陈冠希等明星合作。明星更替快,百事也随着潮流变化而变更着百事明星的选择。从台湾人气偶像歌手蔡依林到主演偶像剧《流星花园》而火速蹿红的四位男孩儿F4、“潮人”眼中的说唱小天王周杰伦,百事紧紧抓住当下最契合人脉的明星资源打造广告,迅速让“百事”也成了年轻人眼中的时尚代名词。

除了演艺界,百事还善打体育明星牌。百事利用大部分青少年热爱体育的特点,特意推出了百事体育明星,选择如足球明星贝克汉姆、亨利、卡洛斯,NBA篮球明星姚明等人担任广告主角。这样一来,广告的影响遍布了音乐、运动等全世界青少年共同热爱的领域。至此,百事广告给人的感觉是:所有偶像们都喜欢百事,所有走在时尚前沿的年轻人都应该饮用百事可乐,饮用百事是一种时尚,是一种标签,是一种流行。

总而言之,百事可乐以新生代喜欢的超级巨星做形象代言人是其广告策略最成功的一点。百事可乐摒弃了不分男女老少“全面覆盖”的手法,将青少年作为最主要的目标消费者,从年轻人入手,研究年轻人的特点。由于新时代的青少年群体普遍追求时尚,充满活力,因此百事将品牌内涵定义在激情、欢乐上,而音乐、体育等又是世界永恒的共同主题,那么请当红乐坛、体坛巨星代言则很容易深入人心。从迈克尔·杰克逊到郭富城、王菲再到RAIN、贝克汉姆,百事广告策划无不是采用的巨星策略,将明星和广告融为一体,发挥出明星广告的优势,最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就这样,百事可乐借助于名人的知名度和感召力,持续地推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名人广告,成功地打了一场场的漂亮仗,让百事的名字深深根植于消费者的脑海中,也为百事可乐争到了更多的市场份额。

而为百事代言的明星们除了获得丰厚广告收入,其知名度大大提高。长久下来,人们心中形成了这样一个固定印象,只要为百事代言的明星一定都是当红人气高、深受年轻人喜爱的。这样一来,一旦为百事代言,明星自身也大大受益。这样的效应则是双赢局面。

2.失败案例

在明星广告大战中,并不是所有广告都能成功,相当一部分明星代言广告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宣告失败,导致双输的局面:广告本身没有达到宣传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目的,同时,代言明星也受到负面影响。

(1)“喜之郎CiCi”果冻

2002年,国内第一果冻品牌“喜之郎”邀请天后级歌手那英出任其旗下的“喜之郎品牌”形象代言人。广告播出后,不但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遭到了大多数人的反感。本来在歌坛受欢迎的那英自从代言了这则广告之后,其形象也受到影响,很多人对那英产生了厌恶情绪,甚至有人在网上高声批评其代言的失败,很多原本喜之郎忠实的消费者在看了这则广告之后选择了放弃购买喜之郎果冻。

其实喜之郎最初的广告给人的感觉非常清新自然,虽然广告中的主角都并非明星,但无论是男女主角灿烂的微笑还是活泼悦耳的背景音乐都很适合表现广告内容,应该说,喜之郎最初的定位是比较成功的,在为喜之郎赢得良好市场效应的同时,也为其树立了不错的品牌形象。因此,喜之郎一进入市场,就受到了广大青少年喜爱。那么,喜之郎CiCi为什么邀请那英做形象代言人呢?据了解,在喜之郎CiCi销售初期,喜之郎把CiCi产品的消费群定位在年龄14—19岁的消费者,并围绕此消费群进行市场宣传。然而,在产品投放市场一段时间后,发现消费者的年龄跨度很大,甚至有30岁以上的忠实消费者。这一发现让喜之郎大喜,为其产品能够拥有如此广阔的市场空间而欢呼,由此喜之郎集团应时推出具有美容功效的CiCi芦荟果冻爽,进一步拓展潜在消费群。于是,邀请明星代言成为喜之郎广告策略的核心,在这种情况下,那英就进入了喜之郎的视野,成了喜之郎的形象代言人。

但广告推出之后,人们反响强烈,批评声一浪高过一浪。人们大呼:喜之郎找那英代言实在很失败,把一个活生生的年轻品牌做老了!原来,之前的喜之郎之所以得到很多人的喜爱无非是大家都钟情于广告所塑造的纯情、健康、浪漫的青春形象,而年龄不相称的那英客观条件实际上不允许其担当这样的角色,这则广告其实犯的就是品牌形象与代言人形象气质不相符合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