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国际危机传播
9662200000044

第44章 附录(9)

三、报道分析

在7月24日至8月26日长达一个月的时间段里,德国《明镜周刊》中直接报道美韩联合军演的消息仅有6篇相关报道,搜索结果不能不让人感到吃惊:在中国人眼中如此之大的国际事件,德国媒体却如此“低调”地加以处理。可以看出,德国主流媒体似乎对这次由美国主导的军事演习并不太感兴趣,或许因为德国本土的内政外交已经相当复杂,本国媒体、政府都对这次的事件关注有限。不过,在整个事件的报道中,德国媒体的措辞却很值得推敲——德国式报道一贯的精准与谨慎在这里得以体现。现摘录如下:

“尽管有周边国家的威胁(或说警告),韩国还是在周四开始了黄海附近的军事演习……”

在这里,很明显的,这个“周边的国家”就是指中国,然而它却并没有完全挑明;或者,这样可以给文章增加一点“神秘色彩”;或者,作者的意图是一旦报道牵扯到了“不该提及”的部分,也不会引起太大的麻烦。

另外,《明镜周刊》对于事件涉及方的报道也很耐人寻味。

有关中方的报道是:“中国方面曾经多次批评美国与韩国在此地区进行的军事演习。”

有关美方的报道是:“美国政府强调,此次军事演习属于‘防御’性质,目的在于对朝鲜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美军司令部称,本次演习是为了对朝鲜发出一个信号:该地区绝不能忍受任何侵略行为。”

有关朝方的报道是:“朝方政府最高决策机构认为美国与韩国联合进行的军事演习是‘对本国武装力量明目张胆的挑衅’,在2月时也曾威胁‘不放弃使用核武器’。”“本年度3月份的天安舰事件导致韩朝双方关系紧张,然而朝鲜方面否认韩国对此的指控。”

有关韩方的报道是:“首尔总参谋部宣布,这是该国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军事演习。”“韩国方面加强对韩朝边境的一些监控,目前为止没有发现异常状况。”

在几篇报道中,绝大部分属于新闻评论。从上述一些分析中可以发现,对于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危机事件,德国媒体的报道很谨慎地提到了相关的几方:美方、韩方、中方、朝方。诚然,德国与这次的事件基本没有什么相关之处,但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立场,德国也不例外。特别是对于一个国际性的事件,牵涉到本国的外交、邻国关系等,稍不注意,便有可能再次引发一项“国际舆论危机”。因此,《明镜周刊》虽然很难真正做到“不偏不倚”,但是,就针对中国一国的态度而言,并不十分令人反感。虽然在对待中国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报道问题上,有些遣词用句无法做到完全客观、公正,例如,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朝鲜的报道,在语言上并没有多少友好的迹象,仍然流露出对朝鲜“先军政策”、“核武器威胁”等的不满,但比起以往在中国问题上诸多不友好、明目张胆的“诽谤”来说,这些言论已经平和了很多。不过,几篇报道涉及的主要是美、朝两方的态度,对中国方面态度的关注度并不是很高。

相比之下,就此事件中对中国的评价,“德国之声”中文网的报道大概更具有启发性。摘录如下:

德国媒体:美韩军演与南海争端,中国态度非同寻常

美韩在日本海开始大规模军演,朝鲜外长与美国外长在河内针锋相对;而东盟又提出了北京很想回避的南中国海海路安全问题。亚洲这一南一北的两件事之间,有什么地缘上的联系?会对美国乃至北约产生什么影响?……在德国特里尔大学政治学教授马丁·瓦格纳(Prof.Martin Wagener)看来,真正让远在千里之外东盟各国尴尬的,与其说是美国与朝鲜外长的对抗,莫如说是在场的另外一个区域地缘政治大国——中国。北京不仅在美韩军事演习问题上,一直在提出明确抗议,而且对于美韩对手的平壤,中国也自有一番良苦的用心:

“北京不能再提高对朝鲜的压力,以免促成朝鲜体制的崩溃。因为一旦朝鲜韩国统一,朝鲜半岛势必会进入美国势力范围,对中国极为不利。与此同时,维护住朝鲜不倒,也可以阻止美国军队紧逼中国。在这一层意义上,北京对现在韩国领导人李明博所持的强硬立场,感到很失望。”

文章称,本来,东盟在东北亚安全问题上,向来能不作声就保持缄默。但周五结束的东盟区域安全会议上,东南亚这个最大的国家联盟几乎一反常态,提出南海问题……东盟提出这些问题之后,中国外长杨洁篪发表了据称是非常激烈和情绪化的发言。在瓦格纳教授看来,北面的美韩联合军演和南面的美国与东盟联手讨论南中国海问题,都体现了远东地缘政治推手的一个新维度……他提醒人们注意美国结盟政策在远东的变化:

北约经历了现代化过程。同样,美国也在致力于自己在亚洲的联盟政策的革新。意味深长的是:朝鲜在一系列问题上,促使东亚的军事化进程,促使美国密切了它和韩国与日本的盟友关系,而这一点恰恰是北京非常不愿意看到的。中国外交始终在力图软化美国在远东的各种结盟。

本篇评论被中国的几家媒体转载,可见基本还是“符合中国立场”。不过,读者仍然可以感觉到德国媒体对中国所固有的一丝“敌意”,或许这样的论调是无法改变的。德国作为资本主义国家,对于同样处于“西方阵营”、“资本主义阵营”的美国,认可度可能还是更高一些的。在这次的事件中,尽管在理论上中国并没有“牵涉其中”,但任何人、任何媒体都心知肚明中国正是事件的另一位主角。本次事件绝不单纯涉及美、韩两方与朝鲜的对立关系,中国作为在东北亚安全问题上不能忽略的一个国家,也在事件中发挥了诸多作用,而且整个事件不只是东北亚安全问题,甚至是东西方世界对立与共处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本篇报道花了巨大篇幅来渲染事件“背后”的故事。尽管并不处于“危机”的旋涡中心,德国媒体还是在“外围”尽量关注了整个事件,并且在不影响己方利益和对外关系的大前提下,给出了一些“判断”和“预测”。

四、小结以及给我们的一些启示

在对这次美韩联合军演的报道中,德国《明镜周刊》虽然笔墨不多,但却很能代表危机事件中一部分国家、一部分利益集团的态度:保持中立,平衡各方观点,但又很明显从意识形态出发,得出有利于己方意识形态的结论。

现今阶段,默克尔政府对美国和中国的态度都有一些暧昧,而在这次的军事演习中,最重要的两方则是美国和中国。美国《华盛顿邮报》在2010年9月18日曾发表一篇文章,称“美国人看到自己的经济不景气,不禁对中国咂舌进行诽谤,但是在德国,中国是一位受尊敬的客户。这位亚洲巨人迅速增长的需求成为推动德国经济复苏的一大助力,德国已经证明了一个道理:即使是发达国家,也能够从中国的崛起中受惠。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德国和中国构建良好的贸易关系,无异于抢了美国人盘中的烧鹅。在今年第二季度,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增加了25%,尽管德国增加了17%仍低于美国的比重,但是,德国的对华出口已经同比增加了两倍。尽管美国对华出口的总量仍多于其他国家,但是德国正在某些方面逐渐超越美国”。

由此可见,德国并非不重视与中国的关系,在新闻媒体的报道中也并非总有着那么明显的倾向。然而,同样是危机事件,德国媒体对单纯发生在中国的危机事件——如乌鲁木齐暴力事件——所做的报道要偏激些,而对这次的美韩联合军演问题,措词上无疑要谨慎些。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对于单纯发生在中国境内的危机事件,扮演主角的一方主要是中国政府。而这次的美韩联合军演的影响范围就要大得多:美韩联合军演毕竟是一次明显的世界霸权、话语权争夺,意识形态纷争等方面综合起来构成的真正的“国际危机事件”。可以说,在此次行动中,各国都在彼此博弈,也都在试探“敌方”的实力。由此一来,新闻报道就成为“投石问路”的最佳途径——可以通过不同的报道来研究每一方下一步的“动作”,从而对局势作出更准确的判断。

其次,在本次军事演习事件中,由于美国、中国两个大国牵扯其中,严格说来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真正能够“置身事外”;很多国家,例如德国,处境显得略微有些尴尬——既要表示出自己的立场,又要小心不要“引火烧身”,还需要表现出一个世界大国应有的“国际态度”,于是,在新闻传播方面,他们选择了各种谨慎而“无过”的言辞。可见,很多时候,新闻媒体在对危机事件的报道中都会考虑自己所代表的国家或者利益集团在整个危机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之后再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种传播方式,并在适度的范围内倾向于自己大多时候的“友方”。

美韩联合军演是一次国际性的大事,其影响范围之广,引起反响之大,足以成为“国际危机事件”。现今阶段,任何一次重大事件的发生都考验着各个国家的政府、媒体、民众,是重塑国家形象的关键期。危机事件中的传播得当与否,往往影响着“外界对这个国家安全性与可靠度的认知,都会影响人们对这个国家居住、旅游、投资环境的评价”。德国媒体代表了一部分发达国家在与己没有直接关系的国际危机事件传播中的态度,即德国对这次的事件没有做很大规模的报道,报道中的论调也较为“平和”,也同时说明西方国家不同的媒体在不同问题上完全可能存在不同的看法。

附录六CNN对美韩联合军演报道的内容分析

20世纪初,著名的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曾经提出一个大胆的预言——“地球村”。当今的世界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日益深入,早已实现了古人天涯若比邻的构想,世界五大洲在经济、文化方面相互交流,军事方面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此次美韩军演,时间上与8月、9月的美韩每年的例行军演“乙支自由卫士”相呼应,而美越两国海军进行所谓的“非战斗性”军事演习,也在“不屈的意志”之后接踵而至。地点上,这一连串的军演都选择在中国周边近海海域,其中黄海堪称中国门户,且人类历史上多次战事皆因军演而起。尽管美国国防部长盖茨于7月20日强调,美韩这次防御性质的军事演习完全是为了震慑朝鲜,并没有刺激中国的意图。但“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此次军演还是引发了中国政府的强烈关注和民众的巨大反响。

本文将以CNN为文本,在西方视角下,解读美韩联合军演的报道。

一、媒体筛选

CNN以新闻建台,它史无前例地开创了新闻频道,也是迄今为止影响力最大、运作最为成功的一家专业化新闻频道。CNN在各地设置新闻机构,聘请当地记者为新闻报道提供一手的当地资讯,以确保能从更国际的观点来报道新闻。CNN的报道常常被各大媒体引用,伊拉克战争时,中央电视台的部分新闻就来自于CNN。因此,CNN的新闻具有代表性,代表了西方媒体如何报道和看待此次美韩联合军演。

众所周知,CNN是靠军事报道起家的。1991年海湾战争中空袭后三小时内,巴格达对外通讯中断,CNN的驻巴格达记者成为全世界唯一消息源。在这次突发的战争中CNN大出风头:迅速、及时、详尽地报道了多国部队在伊拉克的“沙漠风暴”行动,成为各国首脑和舆论界了解实际战况的主要渠道,从此奠定了其世界性电视新闻网的地位,为国际社会所瞩目。

在第一次海湾战争中,CNN大多数的新闻是通过与美国政府紧密合作而取得的。这些年来,CNN几乎成为美国的国家发言人,也顺理成章地成为美国政府的宣传工具,所以,CNN的报道很大程度上可以理解为美国的官方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