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数字技术与新媒体传播
9654400000018

第18章 数字新媒体形态概述(5)

1.美国的ATSC标准

1957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FCC)成立了先进电视(Advanced Television,ATV)业务的民间咨询委员会(Advisory Committeeon ATV Service,ACATS),正式开展ATV的研究工作。美国通用仪器公司(GI)于1990年5月开发了数字电视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技术系统,发布了全数字HDTV传输制式Digi Cipher。

在GI提出Digi Cipher传输制式之后,Zenith又提出DSC-HDTV制式,ATRC集团提出了AD-HDTV制式并且都建立了实验系统。为辨别系统的优劣,美国成立了一个独立的测试中心(Advanced Television Center,ATVC)对这几个系统进行测试。ATVC主席Richard E.wiley提出将几个制式融合为一个制式,并于1993年5月正式成立数字电视大联盟,成员包括AT&;T,Philips,Zenith,GI,MTI等企业、研究机构和大学。大联盟于1994年推出数字HDTV大联盟制式,以大联盟的方案为基础,加上了SDTV的三种扫描格式,ACTVC于1995年11月将这个新方案提交给FCC,推荐为美国ATV广播系统。1996年12月24日,FCC正式批准了由ATSC委员会制定的主要用于地面广播数字电视的DTV标准,即ATSC(Advanced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美国先进电视系统委员会)数字电视标准,ATSC地面数字电视标准很快被阿根廷、法国、韩国等国家接受。

2009年6月12日,美国各主要电视台均停止发送模拟电视信号,从而进入数字电视时代。此前,美国政府曾决定在2009年2月17日全面停播模拟电视信号,但由于政府提供的相关资金不足等原因,模拟信号的播放又延长至6月12日。

2.欧洲的DVB标准

为了避免高清晰度电视技术和市场为他人抢占,欧洲(欧共体)从一开始就全力研制自己的模拟高清晰度制式——MAC。西欧是1982年欧广联(EBU)设立HDTV特别工作组后开始关注HDTV发展的。1984年,西欧建立尤里卡256计划,联合起来开发HDTV的传输技术。1986年又通过尤里卡95计划,投资7.2亿美元开发欧洲HDTV的制式MAC。

1988年9月,西欧尤里卡95的HD—MAC系统问世。该系统从摄像机起,包括录像机、微波传输系统等均在国际广播会议(IBC)上公开展出并试验。

1990年5月,GI发布全数字HDTV传输制式Digicipher后,欧洲人意识到原有的MAC模拟制式将被淘汰。1991年4月,欧洲设立视音频数字交互系统(VADID)计划,与尤里卡625计划联合,分工负责数字化信源与信道编码。1992年7月,北欧的瑞典、丹麦和挪威合作,以COFDM系统的HD-DIVINE在IBC上公开进行了全球首次地面频道数字化高清电视节目的发、收演示。

1993年,欧洲国家在DAB(数字音频广播,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基础上成立了数字视频广播(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DVB)组织,在全球范围内发展和推广DVB标准。1997年DVB正式发布数字卫星标准(DVB-S)、有线电视传输系统标准(DVB-C)和DVB地面数字电视标准(DVB-T)。DVB-S和DVB-C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很多国家(包括中国)和组织接受的数字电视广播标准。中国的台湾地区于1998年5月宣布采纳ATSC标准,但在2001年春通过对ATSC/8VSB和DVB-T/COFDM两种地面广播传输方式的对比测试,考虑到移动接收性能而转为采纳DVB-T标准,并于2001年底开始在部分地区试播。2003年4月,DVB-T信号覆盖全台湾地区。

欧洲宣布要在2010年全面普及数字电视,目前已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欧洲卫星电视和地面电视非常发达(有线电视相比美国的规模较小),尤其是卫星数字电视在欧洲发展较快。1996年,以英国天空电视台为代表的卫星电视服务商开始标准清晰度卫星数字电视广播,它从4—5个模拟频道,发展到100多个数字频道,从单向电视广播发展到互动电视,同时不断创新赢利模式,在不到两年半的时间里,获得了大约500万用户(用户已扩展到东欧)。2009年6月16日由英国首相签署的《数字英国》报告称,到2015年,英国所有的国家广播电台和地方广播电台将停止传统模拟信号广播,全面转向数字化广播。新一代的光纤网将使每个人、每家公司和每个社区都能高质、高速地接入网络,几秒钟就能下载一首歌曲,几分钟就能下载一部电影。欧洲的数字交互电视已经有了相当高的水平,其发展结合了欧洲人的使用习惯,交互体育、游戏、博彩、电视购物、通过电视遥控器投票选举等交互节目活跃于荧屏。欧洲开发交互业务的初衷是为了吸收受众收看卫星电视,但近年来,交互业务本身有了很大发展。

荷兰在2006年12月正式停止地面模拟电视信号传输,是世界上第一个停播地面模拟电视的国家。荷兰自2003年4月起分三个阶段开播地面数字电视,从地面数字电视开播到地面模拟电视停播共用了3年零8个月的时间。荷兰于2007年2月开始提供IPTV服务即交互电视,到2007年底已有近50万电视订户。

3.日本的ISDB标准

作为高清晰度电视技术的开创者之一,日本早在1964年就开始了对HDTV技术的研究,并在这个领域里一度领先。1970年,日本研究小组开始了对HDTV的全系统开发;1974年研制成功彩色闭路HDTV系统;1982年制作了第一个HDTV节目;1985年,日本建立了1125线、每秒60帧的MUSE制式。1987年,日本成功通过卫星进行直播节目的实验。1988年,日本率先在汉城奥运会期间进行大屏幕HDTV试播。1989年,NHK(日本广播协会)开始进行面向HDTV的广播演示。到1991年底,日本已有7家广播公司每天定时播放8小时HDTV节目。SONY公司于1990年底发行了第一盘HDTV录像带,NEC、SANYO、TOSHIBA、Panasonic等公司也都相继推出各具特色的HDTV系统。

日本原计划要从1985年开始,在欧美尚无抗争能力的情况下,以MUSE制式取得HDTV世界标准的地位。然而,当把所有精力放在完善模拟电视的清晰度以及降低电视接收机价格上、并期望建立一个全球性的高清晰度电视标准时,日本几乎没有考虑数字技术发展的大趋势。因此,美国开发出全数字式(即HDTV信号传输采用数字式)HDTV制式后,日本的模拟MUSE制式明显落后。1994年,日本政府试图将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转移,但是来自模拟电视巨头的强大阻碍却使政府的努力胎死腹中。为此,日本付出了沉重代价,不仅花去巨大的沉没成本,更错过了宝贵的发展机遇。在全球数字技术浪潮的冲击下,日本政府最终不得不中断模拟高清晰度电视的研究,重新制定数字电视产业发展战略。1994年夏,日本邮政省最后决定支持全数字式HDTV的开发,基于美国研制的数字式HDTV系统开发日本新一代HDTV系统,而这一决定比韩国整整晚了3年。

从1993年开始,日本致力于研究数字电视广播系统ISDB(综合业务数字广播),ISDB同样包括卫星、有线和地面数字电视广播。通过反复试验,1998年11月日本公布了ISDB-T/BST-COFDM标准草案,经简化推出卫星直播的ISDB-S标准和有线电视的ISDB-C标准。日本政府资助4亿美元部署数字电视实验台,于1999年4月开始发射信号。2000年12月1日,采用ISDB-S标准的卫星直播业务开始,共播出9套数字HDTV节目。南美国家巴西通过对欧洲、美国和日本数字电视标准的测试,决定采用日本的地面数字电视标准ISDB-T。

为推动市场开发,日本制定了数字电视发展时间表,到2011年全国范围内的所有电视台都将采用数字信号发送,彻底结束模拟信号发送的历史。

在美国ATSC、欧洲DVB和日本的ISDB三大标准中,DVB标准发展最快、普及范围最广,而日本的ISDB是三个地面数字电视标准中最弱的一个。

4.我国的数字电视传输标准

在日本提出ISDB标准之前已经有ATSC和DVB两种标准可供选择,但日本为了保护本国的电视工业及相关产业的利益,最终选择了自主研发之路。这也使我们得到启示,应该制定适合本国特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电视传输标准。如果全部选用国外技术标准,我国将为此付出高达300多亿人民币的专利使用费,同时还会为外国的技术和芯片大开绿灯,拱手将中国数字电视市场让给国外厂商。因此为了保护民族工业、提升家电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个行业的协调发展,中国政府在制定数字电视发展蓝图时,就已经明确了自主研发的目标。

我国对数字电视相关技术很早就有所关注,但当时仅限于在一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研发。如早在1982年,中科院电子所就研制出一种黑白HDTV闭路电视系统。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就开始了数字电视传输体制和标准的研究开发工作,相继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1998年6月,我国第一台完全自主开发的高清晰度电视功能样机系统在北京试验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欧洲一些国家之后第四个拥有自制数字高清晰度电视地面广播传输完整系统的国家。1999年国庆期间,我国用自行开发的HDTV功能样机成功进行了五十周年庆典的高清晰度电视转播。

数字电视传输标准分为卫星传输标准、有线传输标准、地面传输标准,我国卫星电视标准早已经确定为DVB-S,有线电视标准采用欧洲标准DVB-C,而在数字电视领域地位最重要的地面数字标准则使用我国自主产权技术。

2001年国家数字电视专项工作会议针对国内提出的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方案进行征集。2001年4月30日前征集到四家标准研究单位提供的5个地面传输方案。这四家单位分别为:清华大学,由上海交通大学等十余家单位联合的国家数字电视研发项目总体组,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背景的广播科学院和有四川省政府支持的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其中上海交大提交的单载波方案ADTB-T和清华大学的多载波方案DMB-T最具有竞争实力,多年来僵持不下,最后走向融合。

经历了长达5年的研究、测试和讨论,2006年8月30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公布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标准——GB20600-2006《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作为强制性的国家标准,2007年8月1日起实施。

标准虽然推出了,但是围绕地面国家标准的争执却没有停止,因为该标准是两种技术的融合,这就给芯片研发、设备制造、运营推广等环节增加了难度,再加上国标出台前已经开展试验的地方还需要强制转换到符合标准的系统上,因此整个市场依然动荡不平。到2007年8月,按照国家标准颁发时的规定,国标应该开始正式推行,但是事实上却没有按时完成。直至2007年12月31日,香港地区开始正式采用国家标准系统开展地面数字电视业务,才可以说真正实现了商业应用。2008年,借着奥运会的东风,符合国家标准的地面高清数字电视正式开播,地面数字电视标准全面市场化。

虽然最终地面标准得以确立,但在标准争执的漫长过程中,我国地面数字电视的发展已经远远落在了后面,延误了很多发展时机,比起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及其丰富多彩的业务类型,地面数字电视发展才刚刚起步。

四、我国发展数字电视的优势和制约因素

1.在我国发展数字电视的优势

(1)政策优势。我国政府很早就开始组织各种力量联合进行数字电视攻关研究,积极关注和跟踪国际先进技术发展动态,开发出我国自有品牌的高清晰度数字电视。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国数字电视的起步和成长所用的时间比西方国家缩短了很多。在“十五”规划中,政府还将数字电视作为12项重点支持的高技术工程项目之一。

(2)彩电产业自身优势。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彩电生产国,出现了一批具备大规模生产能力和营销渠道的厂商,这些厂商能最大程度地降低数字电视相关设备的成本,加快消费者对数字电视的认知程度,从而缩短数字电视产业的起步周期。

(3)技术优势。我国在数字电视领域一开始便紧跟世界先进水平,是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清晰度数字电视收发系统的国家。

(4)我国消费者的偏好。与欧美国家不同的是,大多数中国人仍然以电视为最主要的日常娱乐和信息来源。

(5)市场规模优势。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视消费群体之一,有旺盛的有效市场需求,仅内地4岁以上的电视受众就超过12亿人。目前,大部分省份已经完成了基础平台的选型和建设,所有的省份都进行了规划,近百个城市开通了数字电视系统,少数区域已经开始了整体平移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