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社会经济学框架与中国现实社会经济问题研究
9632000000029

第29章 生态经济文化与中国可持续发展(1)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共同问题,并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世界众多国家推动发展的主要措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是中国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可持续发展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人类发展观的深层次根本变革,需要社会经济发展理论的创新探索。表面上看,可持续发展主要是解决人与自然等关系中面临的诸多矛盾的问题,而实质上可持续发展是人类自身发展的一种新的文化观,是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环境、人与社会经济、人类今天与未来发展的思维模式、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根本变革。为此,在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明确提出“生态经济文化”整体协调研究,有利于把握生态、经济、文化内在发展关系,确立生态经济文化整体发展观,推进可持续战略的实施。

一、生态经济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

(一)生态经济文化和生态经济文化整体发展观

1.生态经济文化的基本涵义

所谓生态经济文化,是指以自然生态环境为依托人们在与自然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活动方式、思维方式。生态经济文化以自然为载体,以人为主体,以人的对象世界(人化自然)为主要表现形式。显然,生态经济文化具有自然、物质、精神、技术等多种复杂的属性。生态经济文化若从内涵和核心来看,它主要指的人与自然关系中形成的,人处理自身发展与自然变化中的价值取向和受价值取向影响的活动方式。

人类发展的历史与自然变化的历史是紧密联系的。在古代社会,人类生产力水平低下,被动的适应自然界,只有在可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中索取生存资料,其活动受自然环境的严格约束。人类生存与发展主要是使其活动与自然变化相协调,对自然的破坏性影响是有限的、局部的。到了近代,随着对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利用,曾经认为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的,一度忽视了人类自身与环境的关系,特别是机器大工业出现,给自然界造成愈来愈严重的创伤。同时,自然环境的恶化也危及到人类社会发展。进入当代,人类已经认识到社会的发展决不是单方面的,它受到诸多因素的约束。其中环境与资源恶化是不利于人类发展的,人类开始限制自己的行为,重新重视人与环境的关系。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中,从经济文化与生态环境关联的视角,思考生态经济文化协调发展问题,这是一个崭新课题。

2.生态经济文化整体发展观

在人类发展与进化的历史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自人类诞生以来就存在的客观关系。对于“人地关系”的研究和思考是人类理性思维里永恒的主题。“人地关系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综合体系,其中,人类的经济文化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是最基本的重要关系。我们若考察地表空间人类经济文化与自然生态环境演进变化过程,不难发现,构成人类经济文化系统内部结构和发展机制的依托是空间自然生态系统,其客观物质基础是土壤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类经济文化系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生态经济文化系统整体。”在这一整体中,人类经济与文化发展活动离不开自然生态系统,离不开与经济文化主体息息相关的自然环境。

一切历史与现实的经济文化活动都只可能发生在自然、社会、人、相互关系形成的结构框架的范围内。社会发展(以经济文化发展为标志)中,经济的发展决不是纯经济的,其文化的印记必然反映在经济生活中,相应文化的发展也不是纯社会性的,其自然生态变化也对其有直接的影响,例如在社会经济理论中,生态经济学的崛起以及对今天经济活动的影响就充分反映了自然生态环境发展规律对社会经济行为的要求;文化生态学的崛起就是旨在用生态学的观点来审视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关系,“生态系统中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环境因素的变迁取决于人类的文化因素,特别是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科学水平和技术装备”。同时生态环境的演变反过来对人类文化发展趋向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从人类经济文化与生态环境关联的角度看: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的经济文化:采集经济形态、自然经济形态、商品经济形态的经济文化活动都是人地关系的反映,实质上并无差别,只有人地关系深度和广度层次的不同。综观人类社会现实的经济文化,不外乎是人类社会圈与地球各种空间圈联系的结果,人类利用自然生态资源获得空气、水、食物、能源和居住场所,从而以自身劳动和智能创造了物质与精神财富,构筑了经济文化。可以认为,人类经济文化与自然生态系统存在不可分割的关系,经济文化活动是人类处理人地关系的表现形式。改革开放以来,实事求是的科学观念和态度受到重视,使我们摆脱了长期羁绊人们思维的各种“唯精神论”、“唯意志论”以及“征服自然论”等形而上学观念。人类新的科技革命和新的发展理论拓展了我们的思维。面对人口膨胀、资源锐减、环境污染等危机与问题,采取了以科学的态度反思过去的经济文化理论,重新探讨人类活动的生存发展的理论,合理组织经济文化活动,重视对人地关系的新思考。在这种新的研究中,人类经济文化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是一个崭新的课题。

(二)生态经济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

在我国社会经济中,明确提出和确立生态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的思想对实践有重要意义。若考察人类人地关系理论的思想发展史,虽然前人没有明确提出过生态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的命题,但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理论中,曾有过人类与自然关系的丰富论述,在此简单地追溯前人的观点,对我们认识生态经济文化协调发展关系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对人地关系论述较多的是地理科学家的著作,特别是文化地理学家、经济地理学家、环境地理学家等的著作中,曾从不同的角度对人地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包涵着生态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的思想。德国的K·李特尔在其《地学通论》巨著中,较早提出了“地理环境决定论”;后来,F·拉采尔进一步提出了自然环境对人类文明的决定作用。上述理论的共同缺陷是极端地强调环境对社会人文事物发展的决定作用,失之偏颇,并且将环境作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是根本错误的。当然,并不否定环境与人类文明存在内在联系,他们的贡献是分析和重视这种内在关系。地理学家的“或然论”不同意“决定论”的观点,马雷特·M·费布等人认为,人是有理性的,其活动并不直接由环境决定,而应由理性决定。后又有 “地理环境感应论”、“人类文化生态论”等观点,进一步强调入地关系中,人的重要性及其作用,特别是人的生态环境观、价值观等文化因素对生态环境的特殊作用,特别是观念对人的自身行为的支配的环境变化的重要因素,并对象化在生态系统中。

总之,上述人地关系思想和观念对于我们研究生态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的启迪是:它有助于我们将生态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研究纳入人地关系的理论高度进行新的探索,使我们的分析具有历史与逻辑的一致,有利于我们得出合理的科学结论。

将生态经济文化协调发展作为战略问题研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由于我们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现实中,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模式的双重深层转换,经济发展与运行已导入了市场机制,强化了社会各方面的横向关联度。社会发展中经济机制导入了文化领域;文化机制也导入了经济领域,生态机制己引入社会发展机制中,并带来了发展主体(经济人群体)思维、观念、心理特征、行为方式、价值准则的各种变化,追求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的同时,也追求人们生活的环境质量以及精神产品质量的提高,生态经济文化协调发展已是社会发展中新的趋向。为此,我们从空间生态经济文化协调发展和有机整合釆研究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态经济文化协调问题,就有利于获得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理论和传统观念中一些不科学因素的积淀和影响,加以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将生态经济文化协调关联发展作为推动现代化的准则,尚没引起人们的广泛和足够的重视,致使现实生活中经济、文化、生态发展变化脱节。表现在(1)经济发展与环境矛盾尖锐。我国目前每生产1美元国民生产总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在经济发展中,伴随的资源高消耗,加速了生态环境恶化,近15年我国上地沙化面积每年高达1700多平方公里。(2)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不协调。在改革与开放中,有的地区和部门认为只要引进了先进技术,吸引了投资就等于拥有了现代化装备,就将有高效率生产,可是由于文化发展根不上,一些传统的不科学的观念没有转变,劳动者科技素质低,管理能力差,结果经济行为倾斜于追求狭义的经济效益,片面追求产值、利润,而环境保护、三废治理、资源保护、人口控制被忽视,严重地影响了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三)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生态经济文化协调发展规律

将生态经济文化协调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指导思想,并贯彻于实践中,应正确地把握其协调发展的涵义,需要研究生态经济文化协调变化的规律性,才能制定合理的发展对策。

(1)生态经济文化协调发展是一种全新的现代化发展观。

其基本内涵是现代化建设中,人们处理人地关系的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其特点就是按系统的原理,视生态经济文化为一个有机整体,坚持整体系统内部结构优化和同时推动,协调演进从而克服长期以来经济生态文化多元平行和推动,相互封闭的发展观,获得发展的综合效应。

(2)坚持生态经济文化协调发展,应着力于处理好生态经济文化整体系统的内部结构关系。

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自然生态系统客观因素与人的主观因素的关系;社会经济系统与文化系统的关系。在这三层关系中,人的主观因素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客观因素的关系是一个核心问题,处理好这个关系有利于整体系统的协调发展。而要解决好这个关系关键是要改革传统的发展文化观,加强现代文化建设。因为“文化的主要核心是由传统的观念(那是历史的并有选择的)以及从属于这些观念的价值所组成;文化体系一方面可视为文化的产物;另一方面又约束着未来的行为。”只有改革传统文化形成的发展观,才能真正确立生态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的新观念。

(3)推进生态经济文化协调发展,应研究生态经济文化协调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对策。

生态经济文化作为整体系统发展变化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把握的,至少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看出:生态系统是人类、生物和自然环境子系统共同构成的整体,各子系统之间是开放性的,并存在多重双向的交往关系,不断地进行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与转换。生态系统运动由人类与自然共同作用而进行,运动过程中既有自然环境变化,也有经济变化,还有文化发生与发展。生态系统变化受到人们的文化与经济活动的深刻作用,它们之间紧密关联、共同制约、共同变化这是一股的规律性。经济文化系统是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对而存在的一个有机体,但它们之间又存在内在联系,人类是经济文化的主体,经济文化发展是按主体的需要以主体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作用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果。人类从事经济文化活动当然要遵循经济文化发展规律,同时也要遵循自然生态系统变化规律,经济文化发展也受到生态系统变化规律的作用。例如,人类经济文化从空间上看,各种经济文化圈,经济文化综合体、经济文化区、经济文化景观现象等,都同特定的自然生态环境向人们提供的自然要素、生态资源要素存在联系,经济文化空间分布与组合的特点和规律与自然生态环境变化规律也存在必然联系。蒙古人的游牧经济文化活动与草原自然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关联就是明证。

综上所述,生态经济文化发展存在的相互联系,生态经济文化协调发展变化规律是可以掌握的,社会经济发展应从客观规律出发,制定战略对策,重视生态经济文化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