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低碳经济时代的四川产业发展战略
9631000000017

第17章 四川农业的低碳发展战略(3)

二是健全流通服务体系。以粮食物流中心、农产品交易市场和现代物流为重点,形成从田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链,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绿色通道。

3.3加大政策扶持

种植业特别是粮食种植,是为人类提供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具有突出的战略地位。与此同时,种植业又具有需求价格弹性低和受气候变化影响大的弱点,是典型的弱质产业,在转型促发展中更需得到政策的大力扶持。

一是增加财政补贴。通过制定保护价和储备粮贴息,以及对种植业生产、流通各个环节的扶持,大力增加财政补助。努力提高农民特别是粮农的务农收益。

二是推广先进技术。以发展绿色和有机农业、良种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等为重点,努力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

三是健全储备制度。进一步完善粮食储备制度,建立健全油、棉、糖等主要农产品的储备制度,有效克服市场周期波动对农业的影响。

四是发展期货交易。发展大宗农产品的期货交易,利用其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收益。

§§§第三节提升林业的战略地位

四川是全国三大林区之一,全省现有林业用地2323.16万公顷,有林地面积1172.35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14.65亿立方米。四川境内林木种类繁多,既有丰富的天然林,又有茂盛的人工林。天然林主要分布在川西高原及川西南山地,占全省有林地面积的76.3%;人工林主要分布在盆周山区及盆地中部,占有林地的23.7%。

林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的生态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林业来实现。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林业在吸附二氧化碳和生物能源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实现农业的低碳发展,需要重新认识林业的战略地位。

1.新的发展机遇

1.1凸显碳汇功能

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和防风固沙,是对林业生态功能的传统认识。如今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林木每生长1立方平方米吸收1.83吨二氧化碳、放出1.62吨氧气),减缓温室效应的碳汇功能日益凸显,《京都议定书》把植树造林和森林管理列为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森林是最大的有机碳库,碳储量几乎占陆地碳库总量的56%。在发展低碳经济中,必须高度重视森林的碳汇功能。

2009年12月,胡锦涛总书记曾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强调,我国到2020年要在2005年基础上增加森林面积4000万公顷和森林蓄积量13亿立方米。加快林业发展,已成为我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大战略抉择。

1.2开发生物能源

树木能提供薪柴来源,是对林业能源功能的传统认识。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林业提供生物柴油的功能逐步显现。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麻风树。麻风树,又名小桐子,是公认的最适宜开发的生物柴油树种,并且又是干热河谷等地区造林绿化的优良树种,因此具有广泛的利用前景。麻风树喜光、喜暖热气候,耐干旱瘠薄,可以在年降雨量200~1200mm、年平均气温18~28.5℃的环境下生存。四川的攀西地区,具有发展麻风树的良好环境。依托麻风树资源,开发清洁可再生的生物能源,使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地位更加突出。

1.3拓宽增收渠道

生态效益明显,经济效益低下,是人们对林业的传统认识。而随着林业碳汇功能的凸显和生物能源的开发,也促进林业的经济效益产生了质的飞跃。碳汇和生物能源不但大大拓宽了林业的增收渠道,碳交易和林权交易,还使林业的长期效益得以迅速变现。可以预见,今后林业不仅是重要的生态产业,而且将成为能够较快回收投资的高效产业。

2.新的发展思路

新形势和新技术带来的新机遇,促使我们必须大力提升林业的战略地位,把林业作为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性产业,置于优先发展的地位。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深入思考和理顺林业的发展思路。

2.1追求双重目标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良好的投资回报,是任何一个产业加快发展的不二法门。为提高林业的投资回报,应使林业的发展由单纯追求生态目标,转向追求生态和经济双重目标。

首先,应拓展现有的生态目标。除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和防风固沙等传统生态目标外,把增加碳汇作为主要的生态目标之一。使所有新造人工林增加的碳汇得到国际社会公认,为获取碳汇收入创造前提条件。

其次,更应注重经济目标。在优先满足生态需求的前提下,积极优化林业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经济林。特别是在干热河谷发展麻风树生产,把干热河谷生态保护和发展生物能源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这样才能实现林业的长期良性发展。

2.2变现长期收益

受林木自然生长周期的影响,投资回收期相对较长,一直是制约林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加快林业发展,不但要大力提高投资收益,而且要及时变现投资收益。一是发展产权交易。只要林木切实成活,不管林木蓄积量大小和生态功能是否充分发挥,都可在禁止乱采乱伐的前提下进行产权交易。即通过“卖青苗”,变现林业的长期收益。二是给予资金和信贷支持。政府和金融部门可以考虑以林业产权作抵押,并充分考虑林业的增值潜力,增大对林业的资金投入和贷款支持,盘活林业资产,增强发展后劲。

3.新的发展保障

按照追求生态和经济双重目标的新的发展思路,需要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加强政策扶持,为加快林业发展,创造强大的内生动力,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1深化林权改革

四川集体林地面积多达1047万公顷,占据了四川省林地的“半壁江山”。以产权登记、明晰产权及产权流转为主要内容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有力地促进林业发展。通过几年的努力,四川林权改革已取得重大进展。为全面完成林权改革任务,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尊重农民意愿。农民群众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参与主体和受益主体,也是决策主体和监督主体。要切实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还权于民”、“还利于民”,确保农民对林地的自主经营权。

二是实行分类指导。对占总量三分之一左右的生态林,继续由国家提供生态补偿。对占总量三分之二左右的经济林,其经营方案、采伐时间和采伐强度均由森林经营者自主决定,以充分调动各方面发展林业的积极性,真正实现“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

三是保持政策稳定。“有恒产者有恒心”,林木生长周期长的自然特征,更需要长期保持政策稳定,实现“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以稳定的经营预期,保障稳定的发展前景。

3.2健全市场体系

为及时变现林权的长期收益,必须加快健全林权交易的市场体系。

一是扩展市场网络。我国第一家国家级的林业产权交易所已于2009年底在北京开业,主要业务包括林权流转、原木和木材大宗交易、林业产品大宗交易、林业及相关企业金融服务、林业金融衍生品创新服务、中间业务介绍服务、专业培训服务等。与此相配合,要加强各地林业交易服务站点和信息网络的建设,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鉴于林业的地域性较强,四川这样的林业大省有必要进一步建立区域性的林业产权交易所,繁荣区域性的林权交易。

二是健全评估体系。森林的价值特别是生态效益的经济价值评价较为复杂,且处于动态变化中,需要发展专门的评估机构,为交易双方提供可靠的评估服务。

3.3加强宏观调控

林业总体上仍然属于弱质产业,需要政府通过宏观调控,加大扶持力度。首先要注重主体功能布局,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尽快划定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在生态环境脆弱的限制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加大退耕还林的力度,充分利用大自然的力量,加快林业发展。相应加大生态移民和扶贫移民的力度,通过减少林农实现规模经营,进一步调动林农的生产积极性。其次是提供财政扶持,延长退耕还林的扶持政策,直至退耕还林的直接经济充分显现。对植树造林提供投资补助,对经营森林提供贷款贴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