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低碳经济时代的四川产业发展战略
9631000000012

第12章 四川能源的低碳发展战略(2)

针对水电丰枯矛盾突出的特征,增强丰枯调节能力,是加快水电发展的关键环节。

一是扩大省际置换。目前,全国水电装机只占发电装机总量的24%左右,绝大多数省、市、区的电力生产都是以火电为主,季度间电力的供应较为均衡。由于空调用电的迅速增长,夏季往往是我国电力需求最大的时期。因此,全国电力供应的紧缺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的电力供应则相对宽松。与此相反,四川由于水电比重大,在夏季的丰水期电力供过于求,在冬季枯水期电力则供不应求。积极参加全国电力平衡,扩大省际间电力置换,即增加丰水期的水电出川电量和枯水期的火电入川电量,通过水火电错期置换,缓解电力丰枯矛盾,实现互惠双赢。

二是增大电站库容。按照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统一的原则,在环境容量许可的范围内,积极建设拥有季调节和年调节能力的大库容水电站,增加枯水期的电力供应。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增强水电的峰谷调节能力。

三是发展蓄电技术。加快大功率钒离子液流蓄电池的研发,尽快实现工业化生产。鼓励发电企业、供电企业和电力用户广泛采用大型蓄电设备,增强各个环节的峰谷调节能力。

四是运用价格杠杆。扩大电力的季节差价,鼓励高载能工业在丰水期组织季节性生产。扩大电力的峰谷差价,鼓励用户使用低谷电和减少高峰用电。推行阶梯电价,在充分照顾低收入家庭和困难企业的同时,运用价格杠杆促进节能降耗。

4.3共享资源开发利益

正确处理水能资源开发中产生的利益纷争,使有关各方共享资源开发的利益。

一是健全补偿机制。建立生态环境的补偿机制,协调资源开发地与资源使用地的利益。建立对龙头水库的补偿机制,协调上游地区与下游地区的利益。

二是拓宽补偿渠道。四川的水电资源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加大对资源地的扶持力度,不仅关系到利益共享,而且关系到民族团结。在建立补偿机制的基础上,应通过分享企业注册地税收,以及增加落地电量,进一步拓宽对水电资源开发地的利益补偿渠道。

4.4加大移民扶持力度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妥善解决移民安置,使广大移民“迁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首先应从拓宽移民安置渠道着手,打破就地后靠和仅在第一产业范围内安置移民的传统模式,鼓励移民投亲靠友,异地安置,引导和支持移民从事非农产业。对移民集中的村镇和整体搬迁的县城,要在自来水、道路、供电、通信及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上给予优惠和倾斜。对从事非农产业的移民,要在工商登记、收费、税收等方面予以减免。其次应提高移民安置标准。四川在建和今后新上的大中型水电站,均参照瀑布沟电站的办法,提高部分原补偿项目(如征用土地的安置标准为前三年平均产值的16倍)、增列部分补偿项目(如增加建房补助、安置区园地林木补偿等),增加在建和新建大中型水电站的移民安置费用,同时按有关规定的范围和条件,对库区移民发放后期生活补助。最后要落实后期扶持资金。按一定标准新增附加电价,建立库区移民后期扶持基金。

§§§第三节市场运作开发天然气

天然气是优质高效的清洁能源,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仅为煤炭的6%和石油的7.7%。四川盆地的天然气储量极为丰富,仅次于新疆居全国第二位。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充分发挥四川天然气资源优势,提高天然气的有效利用水平,对壮大清洁能源基地,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都具有重要意义。

1.资源储量

根据全国第二次油气资源评价结果,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总量为71851亿立方米,约占全国天然气资源总量的19%,主要分布在川南、川西北、川中、川东北片区的12个市。在资源总量中,气田气占98%以上,是我国天然气尤其是气田气分布最集中的省份。随着勘探工作深入开展,四川盆地探明的大气田由1999年末的5个增加到10余个,储量更是成倍增长。

截止2007年底,全盆地天然气累计探明储量16106亿立方米,其中,中石油10241亿立方米,中石化5865亿立方米。目前,四川盆地天然气的三级储量合计为17585亿立方米。其中,探明储量8182亿立方米,控制储量4005亿立方米,预测储量5398亿立方米。

2.开发和利用现状

四川盆地是全国天然气重点产区之一,占全国天然气总产量的五分之一左右。2008年,四川盆地生产天然气175亿立方米,占全国天然气总产量的23%,仅次于新疆居全国第二位。四川盆地也是全国天然气管网最发达的地区,形成了以南、北输气干线为主体,以各气源开发区为依托,环形输送管网以及高压输送、低压配送完整的管网体系,全省天然气输送保障能力大大增强。

四川是全国天然气使用最多的省份,且天然气用量呈逐年上升之势,除三州外的绝大多数城镇普及使用了天然气,工业用气水平也居于全国前列。尽管四川是产气大省,但缺口依然较大,近两年缺口均在20~30亿立方米,且呈逐年扩大之势。2008年全省共使用天然气120亿立方米,占盆地总产量的69%,占全国天然气消费总量的15%左右。其中,化工是四川天然气最大用户,城市燃气和工业燃料次之。

以普光、龙岗等千亿方级的海相大气田的开发为标志,四川天然气的勘探开发技术有了质的飞跃。无论从资源储量、市场需求还是技术保障看,四川天然气都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

3.面临的主要问题

由于投资回报较高,天然气开发基本不存在投资约束。天然气开发面临主要问题是体制机制障碍。

3.1用气结构扭曲

天然气作为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从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重目的出发,应主要用于城市燃气和工业燃料用气。城市燃气能够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改善城市环境,CNG汽车的发展还能缓解石油约束。由于城市燃气用气价格高于化工用气,天然气生产企业也乐于扩大对城市燃气的供应。工业燃气作为不可替代的特殊工艺用气,能够明显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由于价格明显高于化工用气,天然气生产企业对增加工业染料用气也较为积极。但由于多种原因,四川的天然气用气结构存在明显扭曲。目前,城市燃气(包括居民生活用气、CNG汽车用气和商业用气)仅占全部用气量的41%,工业燃料用气仅占18%,天然气化工用气和发电用气(包括天然气调峰电厂用气和普通燃煤电厂点火助燃用气)分别占到39%和2%。在化肥产能过剩和其它天然气化工发展有限的大背景下,天然气化工用气的比重明显偏大。

3.2价格机制约束

我国对天然气价格实行严格的政府管制,天然气井口价格和管输价格采用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主要定价方法为成本加合理利润,配气价格则由地方物价部门制定。政府管制下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不能及时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资源的稀缺程度。四川天然气的井口价和管输费用都相对较低,而受地质结构复杂、勘探难度大、技术要求高以及脱硫费用高等因素影响,开发成本又相对较高。气价偏低既影响了勘探开发的资金来源,又影响了天然气企业增加省内供气的积极性。与此同时,由于天然气未能像油价那样与国际接轨,其价格按照热值和其它能源相比明显偏低。对优质能源强制采用低价格,显著加大了天然气的供求矛盾。

3.3税源税收背离

我国的税制以生产税为主,增值税收入占我国全部税收的60%以上。由于资源税偏低和增值税较高,使天然气开发利用的税收主要在加工环节实现。税源与税收的严重背离,导致谁获得天然气使用权,谁实际上就获得了转移支付性质的财政补助。这种税制促使各地争相建设天然气化工项目,进一步加大了天然气的供求矛盾。

3.4配置方式落后

面对巨大的供求缺口,我国对新增天然气的分配,实行严格的项目核准制。新增用气原则上按审批项目安排,是典型的计划配置方式。由于资源配置方式落后,在川南、川西等老工业基地因供气不足产能大量闲置的同时,为照顾资源产地,又被迫在川东北布局了一些水平不高的重复建设项目。

4.发展思路

根据天然气资源开发和使用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克服体制机制障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是合理开发利用天然气的基本途径。

4.1明确用气重点

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四川实际,四川天然气的使用,应明确以下重点。

一是优先满足城市燃气。要按照“气化全川”的战略目标,进一步加快城镇天然气基础设施和城市专用储气设施建设步伐,力争使盆地内有条件的建制镇普及使用天然气,在扩大气化范围的基础上,努力提高供气的稳定性,方便居民生活。同时,加强CNG加气站建设,根据发展需要适当增加气站布点,完善CNG加气站网络。在此基础上,要积极引导汽车生产厂商加快单一燃料汽车的开发和生产,并加强相应的售后服务。大力发展CNG汽车,以低碳的天然气替代高碳的石油,大幅减少城市的二氧化碳排放。

二是支持工业燃料用气。要积极增加符合产业政策的工业燃料用气,尤其要大力增加建材、半导体等行业的工艺用气,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三是提高化工用气水平。要坚持深度开发的原则,重点发展附加值高的天然气精细化工,严格限制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天然气化工项目,加大淘汰小化肥等落后产能的力度。在加快产品结构调整的同时,要加快技术创新,努力延伸产品链条,加快甲醇及其下游产品项目的建设。此外,在区域布局上,除继续壮大泸州、成都、自贡、宜宾和德阳等传统化工生产基地建设外,应充分发挥资源地优势,以天然气主产区达州为依托,集中开发建设新的天然气化工基地。

四是严格控制发电用气。由于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且供需矛盾突出,天然气发电与水能和燃煤发电相比,其成本也无任何竞争优势。因此,要严格限制新上大型天然气发电项目。考虑到天然气发电对调节日趋突出的峰谷和丰枯矛盾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加之天然气电厂的建设不仅周期短、风险小,而且投资回报也较高,因此,可以适当建设少量的仅限于高峰和枯水期发电的天然气调峰电厂,以满足峰谷调节的需要。

4.2改革机制体制

一是推进价格改革。根据国家统一部署,积极推进天然气价格调整,充分发挥价格在调节供应方面的积极作用。

首先,要改变井口价定价机制。天然气井口价应该由政府定价逐渐向市场定价方向转变,并完善天然气价格与可替代能源价格的联动机制。天然气价格要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禀赋,充分发挥其在供求平衡中不可替代的杠杆作用,提高天然气的利用效率,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其次,要实行灵活的天然气消费定价机制。面对巨大的供求缺口,为在照顾低收入家庭和困难企业的同时减轻需求压力,应积极推行阶梯气价。各级发展改革委,作为政府能源和物价管理部门,应承担起核定阶梯用气量和价格的职责。对居民用气制定统一标准,对各类企业用气按行业制定统一保准。同时,阶梯差价和峰谷差价建立财政节能技改基金,用以支持相关企业的节能技术改造。

二是促进税制改革。中央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已明确将资源税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这有利于增加对资源地的价值补偿。但要改变税源与税收的背离,还应进一步考虑大幅提高资源税和相应降低增值税。为鼓励增加城市燃气供应和减少化工及天然气发电,还要考虑征收天然气消费税和相应降低天然气加工企业的增值税。

4.3发展用气权交易

由于关系主要支农产品价格和居民负担,加之存在较严重的行业垄断,天然气价格很难放开,近期的价格调整也不可能一步到位。由于税制改革涉及区域间大规模的利益格局调整,税收与税源严重背离的局面,短期也难以改变。在此大背景下,积极推进用气权交易,即按产量的一定比例授予资源地用气权并允许其议价交易,这是显著改善资源配置方式的有效措施。

一是兼顾各方利益。在天然气严重供不应求的的情况下,资源产地议价转让用气权,价格上浮的空间较大。通过市场而不是政府,调节部分天然气资源的衍生收益,能够通过价格博弈兼顾交易双方的利益,显著改变税收与税源背离的格局。

二是缓解供求矛盾。天然气议价交易,不仅有利于克服现行税制的弊端,而且有利于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直接调整价格受益者是垄断企业,用气权交易受益者是资源产地。用气权交易的结果是部分天然气随行提高了价格,这对优化天然气资源配置将发挥积极作用。如果能通过用气权交易获得利益补偿,资源产地就再没有理由突破产业政策强行布局用气项目。除非确有好项目,资源产地将更多地选择议价转让用气权,用所得收益发展当地最具优势的产业。面对价格上涨,外地低效的用气需求将受到必要抑制,而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俱佳的城市燃气及工业燃气将得到可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