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中医刮痧养生治病一本通
9522500000003

第3章 为什么说刮痧易学、用(2)

○ 拍打法

将五指和手掌弯曲成弧状拍打体表部位或穴位的一种方法。拍打法比较常用于四肢,特别是肘窝和窝处的治疗中。拍打法可用于治疗四肢疼痛、麻木以及心肺疾病,严禁在躯干部和颈部用拍打法。拍打时,一定要先在拍打部位先涂抹适量的刮痧润滑剂,力量要逐渐加重,10~20次为宜,不强求立即出痧。

○ 厉刮法

将刮痧板角部与穴位垂直,并施以一定压力,刮拭距离为3厘米长左右,做前后或左右摩擦刮拭,注意刮痧板始终不离皮肤。这种方法适用于头部穴位。

○ 点按法

将刮痧板角与要刮拭的穴位保持垂直,呈90度角,力量由轻到重逐渐增加,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片刻后,突然抬起,使肌肉恢复原状,多次重复。这种手法是一种比较强的刺激手法,具有镇静止痛、解痉作用,多用于实证的治疗。要求手法连贯自如,操作时将肩、肘、腕的力量凝聚于刮板角,既要有弹力,又要坚实,气到力到,刚中有柔,柔中带刚。

点按法较适用于无骨骼的软组织处或肌肉丰厚的脊柱两侧和骨骼凹陷的部位,如大椎、肩外俞、肩中俞、人中、膝眼等穴。

○ 按揉法

用刮痧板角部的平面以小于20度角按压在穴位上,做柔和、缓慢的旋转运动。操作过程中,刮痧板角部始终不离开接触的皮肤,按揉压力要大,应渗透至皮下组织或肌肉。适用于足三里、内关、合谷以及手足全息穴区和其他疼痛敏感点。

也可将刮痧板的边缘垂直按压在穴位上,做柔和、缓慢的旋转动作,刮痧板始终不离开所接触的皮肤。适用于骨缝部的穴位和第二掌骨桡侧全息穴区。

○ 提拉法

两手各持一块刮痧板,并将刮痧板放在面部同一侧或不同侧,用刮痧板整个长边接触皮肤,刮痧板与面部皮肤保持一定角度,以20~30度角为宜,两块刮痧板交替从下向上刮拭。刮拭时,按压要有渗透力,渗透到肌肉深处,以肌肉运动带动皮肤提升,提升的拉力和向下按压的力度相等。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面部。

刮痧的补泻手法

刮痧疗法分为补法、泻法和平补平泻法。从表面上看,刮痧疗法虽然没有直接进入人体的补泻物质,但依靠手法在体表一定部位的刺激,可以起到促进机体功能亢进或功能抑制的作用,这些作用的本质属于补和泻的范畴。

补法:刮拭按压力小(轻),刮拭速度慢,刺激时间较长,向心脏方向的手法为补法。适用于年老、体弱、久病、重病或体形瘦弱之虚症患者。补法能调补人体的正气、使低下的功能恢复旺盛的方法。

泻法:刮拭按压力大(重),刮拭速度快,刺激时间较短,背离心脏方向的手法为泻法。适用于年轻、体壮、新病、急病或形体壮实之实证患者。泻法能疏泄病邪、使亢进的功能恢复正常的方法。

平补平泻法:介于补法和泻法之间。按压力中等,速度适中。常用于正常人保健或虚实兼见证的治疗。

刮痧的补泻作用,取决于操作力量的轻重、速度的缓急、时间的长短、刮拭的快慢、刮拭的方向等诸多因素。另外,中医经络理论认为“顺经气而行则补,逆经气而行则泻” 。 刮痧后加温灸者为补法;刮痧后加拔罐者为泻法。

体位灵活多变

仰卧位

患者面部朝上,平卧于床上,暴露腹部及上肢内侧部。适用于取穴和刮拭头面、胸部、腹部和上肢内侧、前侧、下肢前侧及外侧等部位。

俯卧位

患者面部朝下平卧于床上,适用于取穴和刮拭背部、腰骶部和下肢后面及足底部等部位。

侧卧位

患者身体,微微弯曲两膝。适用于取穴和刮拭一侧的面部、肩胛部、四肢的外侧部和胸部肋间隙、背部肋间隙及身体侧面部穴位。

正坐位

患者正坐于椅子上。用于取穴和刮拭胸部、肋间的前面、腹部的外侧等部位。

仰靠坐位

患者仰坐在椅子上,暴露下颌缘以下、喉骨等部位。适用于取穴和刮拭头面部、颈前及喉骨两旁、胸部肋骨间隙等部位。

侧伏坐位

患者俯于桌子上。用于取穴和刮拭肩颈部一侧,背部、四肢的外侧等部位或穴位。

俯伏坐位

患者俯坐于凳上,暴露后背及项部。适用于取穴和刮拭脊柱两侧、头颈的后面、肩胛部、背部、腰骶部以及臀部等部位,进行检查脊柱两侧时可采用该体位。

屈肘拱手坐位

患者端坐桌子前,两臂呈自然趴状,放于桌子上。用于取穴和刮拭上肢外侧面、肩部、胸部、头、面、颈项部等部位。

屈肘俯掌坐位

患者端坐于桌子前,曲肘,双手面向下放于桌子上。用于取穴和刮拭上肢外侧面、手掌背面、胸部、头、面、颈项部等部位。

屈肘俯仰掌坐位

患者端坐于桌子前,曲肘,双手面向上放于桌子上。用于取穴和刮拭上肢手掌面等部位。

身体各部位的刮痧方法

面部刮痧法

○ 刮拭方法

前额部:前额由前正中线分开,两侧分别由内向外刮拭,包括前发际与眉毛之间的皮肤。经过的穴位有印堂、丝竹空、攒竹、阳白等,主要涉及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

两颧部:分别由内向外刮拭,主要区域为:承泣至巨,迎香至耳门、耳宫的区域。经过的穴位有承泣、四白、颧、巨、下关、听宫、听会、耳门等。涉及的经络为足阳明胃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等。

下颌部:以承浆为中心,分别由内向外刮拭,主要穴位有承浆、地仓、大迎、颊车等,涉及的经络是足阳明胃经。

适用病症:耳病、眼病、鼻病、面瘫、口腔疾病、雀斑、痤疮等。具有养颜、美容、祛斑、防衰的功效。

○ 注意事项

润滑剂宜选用有杀菌消炎、性质柔和、渗透性好、不腻不油、对皮肤有很好的保护作用的刮痧油、按摩精华油、调理液等。也可直接用水蒸气或清水(温热最佳)湿润脸部皮肤。

面部刮痧宜用补刮,禁用泻刮。

用刮板的棱角或前缘l/3的部位刮拭,便于掌握刮拭部位而不损伤皮肤。

面部出痧会影响美观,因此用力一定要轻柔,忌用重力、大力进行大面积刮拭。

刮痧是短时间、轻力度、多次数的方法,以疏通经络,促进气血循环为目的。不必出痧。

头部刮痧法

○ 刮拭方法

全头部:以百会为中心呈放射状的方式向全头部刮拭。经过全头穴位和运动区、感觉区、言语区、晕听区、视区、胃区、胸腔区、生殖区等。

侧头部:从头两侧太阳穴开始直刮至风池穴。可以刮拭到的穴位包括头维、颔厌、悬颅、悬厘、率谷、天冲、浮白、脑空等。

前头部:从百会穴开始至前头发际,可以刮拭到的穴位包括前顶、通天、囟会、上星、神庭、承光、五处、曲差、正营、当阳、头临泣等。

后头部:从百会穴开始到后头发际,可以刮拭到的穴位包括后顶、络却、强间、脑户、玉枕、脑空、风府、哑门、天柱等。

适用病症:可预防和治疗脑栓塞、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神经衰弱、感冒、各类型头痛、眩晕、记忆力减退、高血压、头发早白、脱发等。起到改善头部血液循环,疏通全身阳气之功效。

○ 注意事项

不需要用刮痧润滑剂。

手法宜用平补平泻或补法刮拭。

刮拭头部时,宜双手配合,一手扶持被刮者头部,一手刮拭,以保护头部稳定和安全。

如果刮拭时有局部痛、酸、胀、麻等感觉,是正常现象,坚持刮拭即可消失。

颈部刮痧法

○ 刮拭方法

刮拭颈部正中线(督脉颈部循行部分):从哑门穴开始至大椎穴。

刮拭颈部两侧到肩上:从风池穴开始至肩井、巨骨穴。经过的穴位包括肩中俞、肩夕俞、天、秉风等。

适用病症:人体总共有六条阳经通过颈部,阳经中的精髓直接通过督脉灌输于脑,颈部是必经之路。所以经常刮拭颈部,具有育阴潜阳,补益人体正气,防治疾病的作用。可主治颈、项病症,如颈椎病,也可治疗头部、眼睛、咽喉等病症,如头痛、近视、感冒、咽炎等。

○ 注意事项

刮痧时注意保护颈椎。在刮至第7颈椎大椎穴处,用力要轻柔(用补法),不可用力过重。如患者颈椎棘突突出,也可用刮板棱角点按在两棘突之间刮拭。

手法力量要重,频率要慢。在刮颈两侧到肩上时,中途不要停顿,并尽量拉长刮拭,即从风池穴一直刮到肩井附近。颈部到胸上肌肉较丰富,用力可稍重,一般用平补平泻手法较多,即用力量重、频率慢的手法。

背部刮痧法

○ 刮拭方法

刮拭背部正中线:从大椎穴至长强穴上。由上向下刮拭,用力应轻而均匀,中间不要停顿。

刮拭背部两侧(包括胸椎、腰椎和骶椎两侧):主要刮拭背部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路线即脊椎旁开1.5寸和3寸的位置。手法可稍微重些。

适用病症:有调整脏腑、平衡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如刮拭心俞可治疗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刮拭大肠俞穴可治疗黄疸、胆囊炎、胆道蛔虫、急慢性肝炎等。

○ 注意事项

手法宜用平补平泻,可视患者体质、病情而定。

刮背部正中线时,不可用力过大,以免伤及脊椎。身体瘦弱脊椎棘突突出者,可由上而下用刮板棱角点按两棘突之间刮拭。

背部刮痧不但可以治疗疾病,还可诊断疾病。如刮拭背部在心俞部位出现明显压痛,或出现大量痧斑,即表示心脏有病变或预示心脏即将出现问题。

胸部刮痧法

○ 刮拭方法

刮拭胸部正中线(任脉胸部循行部分):从天突穴经膻中至鸠尾穴上,从上向下刮。用力应轻柔,不可用力过大。

刮拭胸部两侧:从正中线由内向外刮拭。一般采用平补平泻或补法。

适用病症:可治疗心、肺疾病,如冠心病、心律不齐、心绞痛、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另外可治疗和预防妇女乳腺小叶增生、乳腺炎、乳腺癌等。

○ 注意事项

刮拭胸部两侧时,对久病、体弱、胸部肌肉瘦削的患者,刮拭时可用刮板棱角沿两肋间隙之间刮拭。

妇女乳头部禁刮。

腹部刮痧法

○ 刮拭方法

腹部的整体刮拭顺序通常是由上向下的。可以用刮板的整个边缘或1/3边缘进行刮拭,自左侧向右侧进行刮拭。

适用病症:胃痛、呕吐、消化不良、胃与十二指肠溃疡、胆囊炎、慢性肝炎、慢性肾炎、前列腺炎、便秘、泄泻、月经失调、卵巢囊肿、更年期综合征、不孕症等。

○ 注意事项

胃出血、肝硬化腹水、腹部新近手术、肠穿孔等患者禁刮腹部。饭后半小时内、空腹时禁在腹部刮拭。

神阙穴即脐中禁涂油和刮痧。

膝关节刮痧法

○ 刮拭方法

膝眼部刮拭法:先用刮板的棱角点按刮拭双膝眼,由里向外,宜先点按深陷,然后向外刮出。

膝关节前面部刮拭法:膝关节以上部分从伏兔经阴市至梁丘,膝关节以下部分从犊鼻至足三里,从上向下刮拭。

膝关节内侧部刮拭法:血海、曲泉、阴陵泉、膝关、阴谷穴等进行刮拭。

膝关节外侧部刮拭法:对足阳关、阳陵泉穴等进行刮拭。

膝关节后面部刮拭法:对殷门、浮郄、委中、委阳、合阳穴等进行刮拭。

适用病症: “膝为筋之府” ,同时又是人体中结构最为复杂的一个关节,对人体运动功能有着极为重要的调节作用。刮拭膝关节可主治膝关节的病症,如增生性膝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韧带、肌腱劳损、髌骨软化等。另外,对腰背部疾病、胃肠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注意事项

刮痧时宜用刮板棱角刮拭。因为膝关节结构复杂,用刮痧板的棱角刮拭时,可方便掌握刮痧正确的部位、方向,而不致损伤关节。

刮拭时要注意手法力度,力量要小、速度要慢。尤其对年老体弱、关节畸形、肌肉萎缩的患者,宜用补刮法,即力量小、速度慢的刮法刮拭。

膝关节有病症者,不宜刮拭。如对膝关节内积水患者,不要直接刮膝关节,而选用远端部位或穴位刮拭。

膝关节后方及下端刮痧时易起痧疱,这时就要轻刮;或者刮拭静脉曲张的患者,就要避开有病变的静脉,并且要由下向上刮。

四肢、手足刮痧法

○ 刮拭方法

上肢内侧部刮拭法:从上向下经过手三阴经即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刮拭。

上肢外侧部刮拭法:从上向下经过手三阳经即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刮拭。

下肢内侧部刮拭法:从上向下经过足三阴经即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刮拭。

下肢前面部、外侧部、后面部刮拭法:从上向下经过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刮拭。

适用病症:四肢肘、膝以下穴位可主治全身疾病;刮拭主要循行在上臂的手太阴肺经可主治肺脏病症;刮拭下肢部的足阳明胃经可主治消化系统病症。另外,刮拭四肢经络可促进血液循环,有效预防疾病,并能清除体内毒素,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 注意事项

刮拭四肢时,应尽量拉长,中间不要停顿,在关节部位不可强力重刮。刮拭方向应从上向下刮。

对下肢静脉曲张、水肿患者,刮拭时,应从下向上刮拭。

四肢皮下不明原因的包块、感染病灶、皮肤破溃、痣瘤等处,应避开刮拭;如果四肢有急性骨关节创伤、挫伤之处,不宜刮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