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中医刮痧养生治病一本通
9522500000002

第2章 为什么说刮痧易学、用(1)

工具简单易用

随处可得——看看身边有哪些物品可以利用

刮痧的用具十分简单、方便,只要是边缘比较圆滑的东西,都可以用来刮痧。

石器:这也是最早的刮痧器具,多选用一些表面光滑无棱角、便于持握的石块。

苎麻:取已成熟的苎麻剥皮晒干,摘去枝叶,用根部较粗的纤维揉成小团作为刮痧器具。

瓷器:如汤匙、瓷碗、瓷杯、瓷盘等,注意选取边缘光滑无破损的,可用这些器具的边缘进行刮痧。

木板:可用沉香木、檀香木等质地坚实的木材,用时应加工成平、弯、有棱角,表面光滑的刮痧板,用其边缘作为刮痧器具。

硬币:选择边缘较厚钝、光滑的铜钱、银元、铝币等作为刮痧器具,注意不要选用有残缺的。

其他:如有用适量头发、棉纱线等揉成团使用者。也有用小酒杯、有机玻璃纽扣、药匙、小蚌壳等作为刮痧器具的。

省心省事——现代家庭必备的刮具

如果长期使用或作为治疗,应使用专为刮痧制作的正规刮痧板。目前市场上各种形状的刮痧板、集多种功能的刮痧梳种类非常多。不同材质的刮痧板作用于人体时,其刮痧效果也稍有不同。

水牛角及玉质刮痧板均有助于行气活血、疏通经络而没有副作用。玉性味甘平,入肺经,润心肺,清肺热。因此,玉质刮痧板有滋阴清热、养神宁志、健身祛病的作用。水牛角味辛、咸、寒。辛可以发散行气、活血润养,咸能够软坚润下,寒又能清热解毒。因此,水牛角刮痧板具有发散行气,清热解毒,活血化淤的作用。

标准的水牛角刮痧板呈长方形。长10厘米,宽6厘米,厚的一边为0.5厘米,薄的一边有0.2厘米。四角钝圆,宽侧的一边呈凹形。钝圆的四角则用于压按经脉、穴位、痛敏感点等部位。半凹陷的一侧,用于刮按脊柱部位,四肢的手指、足趾等部位。治疗病症时用薄的一侧刮按,保健刮痧时用厚的一侧。

刮痧板用过之后应注意保养。刮拭完毕后可用肥皂水洗净擦干或以酒精擦拭消毒。为防交叉感染,最好固定专人专板使用。玉质板在保存时要避免磕碰,以防弄碎。水牛角刮板如长时间置于潮湿之地,或浸泡在水中,或长时间暴露于干燥的空气中,均可发生裂纹,影响其使用寿命。因此,刮板洗净后应立即擦干,最好放在塑料袋或皮套内保存。

增强功效——适当备一点儿刮痧介质

刮痧介质也叫刮痧润滑剂。刮痧润滑剂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可减少刮痧阻力,便于操作,避免皮肤被刮伤;另一方面,刮痧润滑剂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淤、消炎镇痛作用。在进行刮痧时,要选用合适的介质作为润滑剂。

○ 冬青膏

水杨酸甲酯,也叫冬绿油,与凡士林按1:5的比例混合调匀制成。适用于一切跌打损伤的肿胀、疼痛,以及陈旧性损伤和寒性病症等。

○ 正红花油

具活血行气、疏经通络、排毒祛淤、消炎止痛及调节脏腑、经络阴阳平衡等功效。

○ 水剂

可以是凉开水、白酒、薄荷水、葱姜汁等,常用凉开水,如病人在发热时可用温开水或白酒。白酒可选用浓度较高的粮食白酒或药酒。适用于损伤疼痛日久或麻木不仁、手足拘挛、腰膝酸软、无力及癌肿等病症,对发热的病人还有降温的作用。

葱姜汁的制备与适用范围:取葱白、鲜生姜等量切碎、捣烂,按1:3的比例浸入95%乙醇中,停放3~5日后,取汁液应用。适用于风寒引起的感冒、头痛等症,以及因寒凝气滞而致的脘腹疼痛等(小儿刮痧时多用生姜汁。因为小儿皮肤柔嫩,姜汁十分润滑,刮拭时应用不易擦破皮肤)。

薄荷水的制备与适用范围:取新鲜薄荷叶,浸泡于适量的开水中,容器加盖放1天后,去渣取汁液应用。适用于一切热病(如发热或局部红肿热痛诸症),以及夏季刮痧时应用。

○ 其他介质

滑石粉:医用滑石粉或爽身粉等均可用。适用于婴幼儿、皮肤娇嫩者,以及在炎热夏季手法操作时应用。

鸡蛋清:将生鸡蛋的一端磕一个小孔后,悬置于容器上,取渗出的蛋清用,适用于热病、久病后期、手足心热、烦躁失眠、嗳气吐酸等病症。

麻油:也可用其他植物油代替。适用于久病劳损、年老体弱者及婴幼儿等。

另外,透解刮痧油、清解刮痧油、活血刮痧油和通络刮痧油等都是较好的刮痧润滑剂。

方法简单易学

刮痧方法包括持具操作和徒手操作两大类。临床操作时,要根据不同的疾病和病情,采用不同的刮痧方法,才能发挥刮痧治病的最好治疗作用。

持具操作包括刮痧法、挑痧法和放痧法。徒手操作包括挟痧法、扯痧法、挤痧法、点揉法。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刮痧法

刮痧法是刮痧疗法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用刮痧板在患者体表的特定部位反复刮拭,使皮肤出现“痧痕”的一种操作方法。刮拭时,一般采用腕力,用力要均匀,要按顺序刮拭。同时要根据病人的反应随时调整刮拭的力量,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刮痧法又分为直接刮痧法和间接刮痧法。

直接刮痧法:是用刮具直接接触患者皮肤,在体表的特定部位反复进行刮拭,是刮痧疗法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此法以受力重、见效快为特点。多用于体质比较强壮的病人。操作时,让病人取坐位俯伏在椅子或桌子上,背对术者,用热毛巾擦洗病人被刮部位的皮肤,均匀地涂上刮痧介质。然后持刮痧工具,在刮拭部位进行刮拭,以刮出出血点为止。

间接刮痧法:先在病人将要刮拭的部位上放一层毛巾或薄布,然后再用刮拭工具在布上刮拭,称为间接刮法。它除了具有刮痧的功效外,还具有保护皮肤的作用。一般用于小儿、老年人、体弱、高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抽搐者。具体操作时,先在刮痧部位放上干净的手绢(或大小适当、洁净柔软的布1块) ,再用刮痧工具在手绢或布上面朝一个方向快速刮拭,每处可刮20~40次,一般刮10次左右,掀开手绢或布检查一下,如皮肤出现暗紫色即停止刮拭,换另一处。

刮痧法有宣通气血、发汗解表、舒筋活络、调理脾胃等功效。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对小儿进行刮痧时,要酌情用力,以免刮伤小儿娇嫩的皮肤。

挑痧法

是用针具在人体体表的一定部位或穴位上,放泄痧毒的一种方法。操作时,先用酒精棉球将患者挑刺部位消毒,然后左手捏起挑刺部位的皮肉,右手持三棱针,对准部位,将针横向轻快刺入患者皮肤,并向外挑,每点挑3下,同时用双手挤出紫暗色的淤血,反复5~6次,最后用消毒棉球擦净淤血。挑刺针可选用三棱针、大号缝衣针或9~16号注射针头。在进行挑痧前,对针具和挑刺部位要进行常规消毒,消毒后方可施术。此法主要用于头部、颈部、胸部、腰背部和四肢部等。

放痧法

放痧法就是放血以泄痧毒的一种方法。放痧法又分为泻血法和点刺法。放痧法主要用于四肢末端穴位、口腔内穴位、五官部位的部分穴位,以及一些不能施以刮痧法的部位,或是为了增强效果而配合使用。

泻血法:先给患者做常规消毒。操作时,用左手拇指压在被刺部位的下端,上端用橡皮管结扎,右手持三棱针对准被刺部位的静脉,迅速刺入静脉中1.5~3毫米深,然后缓缓出针,使其流出少量暗血。在出血时,也可轻按静脉上端,以助淤血排出,毒邪得泄。出血停止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此法适用于肘窝、窝及太阳穴等处的浅表静脉,可用以治疗中暑、急性腰扭伤、急性淋巴管炎等病。

点刺法:先推按被刺部位,这样可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位,然后对要刺入的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再用左手拇、食、中三指夹紧被刺部位或穴位的皮肉,右手持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3~6毫米,随即快速出针,再挤压针刺部位,少量出血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此法多用于手指或足趾末端穴位,如十宣穴、十二井穴或头面部的太阳穴、印堂穴、攒竹穴、上星穴等。

放痧法是刮痧疗法中的一种配合使用疗法。刺激性强,具有清泄痧毒、通脉开窍、急救复苏等功效。

挑痧法及放痧法在针刺的局部要用酒精棉球消毒,以防感染,针刺时患者不可过于紧张。出血也不可过多,故对于过饥、过饱及出血后不易止血者一般应禁针;对于血虚、低血压、孕妇均应慎用。

揪痧法

也称为挟痧法、拧痧法。操作时,将五指屈曲,用食、中指的第二指节对准挟痧部位,把皮肤与肌肉揪起,然后瞬间用力向外滑动再松开,这样一挟一松,反复进行,在同一部位连续操作6~7遍。操作熟练后,应不断发出“巴巴”声响。这时被挟起部位的皮肤就会出现痧痕。此方法多用在背部穴位上,具有通经活络、活血止痛、引血下行的作用。

扯痧法

施术者用大拇指与食指用力扯提患者的扯痧部位,使小血管破裂,以扯出痧点来。主要应用部位在头部、颈项、背部和面部的太阳穴与印堂穴。

挤痧法

两手食、拇指或单手食、拇指,在治疗部位,用力挤压,连续挤出一块块或一小排紫红痧斑为止。此法也可与放痧法、挑痧法配合使用。一般多在体表各个腧穴来操作,或者用于头额部位。

拍痧法

用虚掌或用刮痧板拍打体表的施术部位,如脊背、胸腹、肘窝、窝等处直到局部皮肤充血,出现紫红色或暗黑色的斑痧斑点为止。操作时,伸开手掌,掌心向下,掌心呈空心状,掌指关节和指关节并齐微屈,腕关节放松。拍打时,手臂固定不动,靠手腕关节活动,手掌自上向下自然落到要拍打的地方,拍打手法要有弹性、节奏,要双手交替、反复、持续、均匀地拍打。此法具有疏通经络、健脾和胃、调和气血、行气活血之功效。

点揉法

点揉法是指用手指在人体的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进行点压,同时做圆圈或旋转的揉动。是点压与指揉的复合手法。

点揉法的操作要领是施术者的拇指或食指、中指指端按压在穴位或某部位上,力贯于指端,着力于皮肤和穴位,由轻到重,由表及里。操作时,注意要用手腕带动手指灵活揉动,频率50~100次/分,通常持续3~5分钟,点揉的力度以患者感觉酸胀和皮肤微红为度。注意力量不宜过大过猛,揉动时手指不能离开皮肤。结束时则应由重到轻,缓慢收起。点揉法类似于按摩手法,但在实际运用中,点揉法常与刮痧法配合应用,一方面可弥补刮痧疗法之不足,另一方面还可起到增强疗效的作用。

点揉法具有散淤止痛、活血通络、解除痉挛等作用。主要用于头面部、腹部、肢体关节部及手足部。

刮痧板的运用

持板方法

一般用右手拿住刮板,拇指放在刮板的一侧,其余四指放在刮板的另一侧。刮痧时用手掌心的部位向下按压。这样才能使刮拭的作用力传导到深层组织,才有治疗作用。刮拭作用的深度一定要达到皮下组织或肌肉方可,如果作用力大,甚至可以达到内脏和骨骼。刮痧最忌讳不使用按压力,仅在皮肤的表面进行摩擦,这种刮法是极其错误的,不但没有治疗效果,还会因为反复摩擦,造成皮肤局部水肿,甚至破损。刮拭时用力要均匀,由上而下或由中线向两侧刮拭。要单方向刮拭,不要来回刮。治疗病症时用刮板薄的一侧刮拭,保健强身时用其厚的一侧刮。

刮拭运板方法

○ 面刮法

用刮板的1/2或整个长边接触皮肤,板向刮拭的方向倾斜30~60度角,以45度角的应用最为广泛。否则会将肌肉和皮肤推起,形成推、削之势造成疼痛或损伤。利用腕力多次向同一方向刮拭,要求有一定的刮拭强度、长度,这种刮拭方法比较适用于身体比较平坦的部位或穴位。

○ 角刮法

使用刮板的角部在穴位上自上而下进行刮拭的一种方法。分单角刮法和双角(用有凹槽的一面)刮法。刮拭时,刮板面与被刮拭的皮肤呈45度角倾斜。这种刮法比较常用于肩部,如肩贞;胸部如中府、云门穴。刮拭时手法要灵活,不宜过于生硬,而且因为角刮的阻力相对要小,要避免用力过猛而伤及皮肤。

○ 平刮法

操作方法与面刮法相似,刮痧板与皮肤的角度小于15度角,并且向下的渗透力比较大,这样可以减轻疼痛。平刮法适合刮拭身体较敏感部位,如面部、脏腑器官体表投影区等。

○ 推刮法

以刮痧板整个长边接触皮肤,刮痧板与皮肤的角度要小于45度,面部刮痧时要小于15度,做自上而下、或从内向外均匀地向同一方向缓慢直线刮拭。推刮法的按压力、刮拭速度都比平刮法大,但每次刮拭距离要短,有利于发现和消除刮痧板下的不平顺、结节等阳性反应物。推刮法常用于面部、脏腑器官体表投影区、腰背肌部位和疼痛区域的刮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