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跟李叔同学修身养性,向南怀瑾学为人处世
9517900000018

第18章 南怀瑾:慈云化雨作春风的布道人(1)

一、问我心,我心如赤子

你有没有听见过雪花飘落在屋顶的声音?你能不能感觉到花蕾在春风里慢慢开放时那种美妙的生命力?你知不知道秋风中常常带着来自远方的木叶清香?……只要你肯去领略,就会发现人生本是多么可爱,岁月中有很多足以让你忘记烦恼的东西。你能不能活得愉快,在于你是否怀有一颗赤子之心,是不是真的想快快乐乐地活下去。

每天微笑,抹掉感伤的眼泪

杜甫有诗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时候人很容易触景生情。

很多远离家乡、身处异地的人,每逢阴雨连绵、阴风怒吼时,看着昏暗的天空中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形迹,满眼望去,天地间一片萧条的景象,便会感慨万千,十分悲伤。

而在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入眼一片碧绿,广阔无际。花朵绽放、香气很浓,夜晚推窗望月,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这时便会心胸开阔,精神愉快,烦恼尽去,快乐到了极点。

为什么会有悲伤和快乐两种不同的心情呢?因为人们大多由于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南怀瑾说,月亮、太阳、风、山河,它们永远如此,古人看到的那个天、那个云,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天、这个云,是一样的世界。未来人看到的也是。风月虽是一样,但是情怀有深浅。有些人因为风景而高兴,有些人因为风景而难过,都是自己心中所造。

有些人总喜欢说“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其实人生哪有那么多的不尽如人意啊?一切都是因为自己的“心”觉得不如意。如何摆脱内心的烦恼忧愁,感受生活的快乐呢?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拥有正确的心态。

道信禅师还未悟道时,曾经向三祖僧璨禅师请教。

道信虔诚地请教道:“我觉得人生太苦恼了,希望你给我指引一条解脱的道路。”

三祖僧璨禅师反问道:“是谁在捆绑着你?”

道信想了想,如实回答道:“没有人绑着我。”

三祖僧璨禅师笑道:“既然没有人捆绑你,你就是自由的,就已经解脱了,你何必还要寻求解脱呢?”

后来,石头希迁禅师在接引学人时,将这种活泼机智的禅机发挥到了极致。

有一个学僧问希迁禅师:“怎么才能解脱呢?”

希迁禅师反问道:“谁捆绑着你?”

学僧又问:“怎么样才能求得一方净土呢?”

希迁禅师接着反问道:“谁污染了你?”

学僧继续追问道:“怎么样才能达到涅槃永生的境界呢?”

希迁禅师继续反问道:“谁给了你生与死?谁告诉你生与死有区别?”

学僧在希迁禅师的步步逼问之下,开始迷惑不解,继而恍然大悟。

还有一则故事这么说:

有位信徒问无德禅师说:“同样一颗心,为什么心量有大小的分别呢?”

禅师并未直接回答,他对信徒说:“请你将眼睛闭起来,默造一座城垣。”

于是,信徒闭目冥思,心中构想了一座城垣。

信徒说:“城垣造完了。”

禅师说:“请你再闭眼默造一根毫毛。”

信徒又照样在心中造了一根毫毛。

信徒说:“毫毛造完了。”

禅师问:“当你造城垣时,是否只用你一个人的心去造?还是借用别人的心共同去造呢?”

信徒回答道:“只用我一个人的心去造。”

禅师问道:“当你造毫毛时,是否用你全部的心去造?还是只用了一部分的心去造呢?”

信徒回答道:“用全部的心去造。”

接着,禅师就对信徒开示:“你造一座大的城垣,只用一个心;造一根小的毫毛,还是用一个心,可见你的心能大能小啊!”

其实人的心何止能大能小,痛苦和快乐也源于人心的不同。

张中行先生在《快乐》一文中说:“快不快乐,完全是由自己的想法决定。”其实,生活中不可避免地发生一些让人伤心或烦恼的事,但是作为生活主角的我们,应该学会适应自己所处的环境,不钻牛角尖,乐观地面对生活。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心理自我调整”,一个善于调整自己心理的人,一定是一个健康的人、一个快乐的人。

巴辛每天总是乐呵呵的,当有人问他近况如何时,他总会回答:“我快乐无比。”

如果哪位同事心情不好,他就会告诉对方怎么去看事物好的一面。他说:“每天早上,我一醒来就对自己说:巴辛,你今天有两种选择,你可以选择心情愉快,也可以选择心情不好。我选择心情愉快。每次有坏事情发生,我可以选择成为一个受害者,也可以选择从中学些东西,我选择后者。人生就是选择,你要学会选择如何去面对各种处境。归根结底,你要自己选择如何面对人生。”

有一天,银行遭遇了三个持枪歹徒的抢劫。歹徒朝巴辛开了一枪。幸运的是抢救及时,经过18个小时的抢救和几个星期的精心治疗,巴辛出院了,只是仍有小部分弹片留在他体内。

6个月后,一位朋友见到了他。朋友问他近况如何,他说:“我快乐无比,想不想看看我的伤疤?”朋友看了伤疤,然后问当时他想了些什么。巴辛答道:“当我躺在地上时,我对自己说有两个选择:一是死,一是活。我选择了活。医护人员都很好,他们告诉我,我会好的。但在他们把我推进急诊室后,我从他们的眼神中读到了‘他是个死人’。我知道我需要采取一些行动。”“你采取了什么行动?”朋友问。巴辛说:“有个护士大声问我对什么东西过敏,我马上答‘有的’。这时,所有的医生、护士都停下来等我说下去。我深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大声吼道:‘子弹!’在一片笑声中,我又说道:‘请把我当活人来医,而不是死人。’”

我们无法改变环境和现实的时候,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无论正面临什么状况,只要你愿意选择积极乐观的心情,你就可以拥有快乐。

人是精神力量极其强大的动物,心可以决定生活的悲哀喜乐。一个拥有健康心态的人,不会因为外物的坏或自己的失而轻易沉浸在痛苦之中。想幸福快乐吗?那么,像巴辛一样每天微笑吧!

幽默,给生活涂上一抹亮色

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各种相声小品、娱乐节目,我们的身边也不乏有一些搞笑的人,但是,在这些节目和人中,能够真正称得上幽默的并不多。有位名人说:“浮躁难以幽默,装腔作势难以幽默,钻牛角尖难以幽默,迟钝笨拙难以幽默,只有从容、平等待人、超脱、游刃有余、聪明透彻才能幽默。”真正的幽默来源于智慧。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说:“幽默没有旁的,只是智慧之刀的一晃。”

中国是一个缺乏幽默的国家,却不缺乏幽默的人。孔子是众所周知的学术大师,也是一个很幽默的人。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南先生认为这是《论语》中最具文采、最优美的一段话。孔子说,只要有粗菜淡饭可以充饥,喝喝白开水,弯起膀子来当枕头,靠在上面酣睡一觉,便感到人生的快乐无穷。这是一种苦中作乐的幽默。对于孔子而言,幽默是一种很好的应付人生的方法。

孔子在政治上始终不得志。有一次,子贡就说:“这儿有一块宝玉,在盒子里装着出卖,是不是待高价卖出呢?”孔子听了后就迫不及待地说:“卖,当然卖,我就正等着高价卖出呢!”说完后,众人都开怀大笑。

显然,孔子的话是一句玩笑话,这种话给他不得重用的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正是有了这种幽默,孔子才能有一个豁达的人生,在不得志之后还能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业。

俄国文学家契诃夫说过:“不懂得开玩笑的人,是没有希望的人。”孔子很懂得开玩笑,所以,他虽然不得志但内心并不抑郁。他的学说得不到政治家的认可,他便开坛讲学,以另一种方式传达自己的观点。

西方有一句意义深远的妙语:“当人生给你酸涩的柠檬时,你就把它榨成一杯甜美的柠檬水。”中国也有一句相似的歇后语:“含着黄连吹口哨——苦中作乐。”孔子的幽默使他战胜了人生的不如意,排除了可能存在的幽怨,抓住了生活中富于趣味的一面。

“幽默”这个词是林语堂从英文字词:humor翻译过来的。他本身就是一个很幽默的人。

有一次,林先生参加一个学校的毕业典礼,在他说话之前,有好多长长的讲演。轮到林语堂说话时,已经十一点半了,于是他站起来说:“绅士的讲演,应当是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大家听了一愣,随后哄堂大笑。

幽默就是这样,它可以使你开心,使你脱离尘世的种种烦恼;它可以使你增加活力,使你的生活多一点情趣;它可以使你令人难忘,同时给人以友爱与宽容;它可以使你更加乐观、豁达……

幽默是一种生活艺术。人生在世,能够快快乐乐、开开心心地过一生,相信这是每个人心中的梦。然而,人生路上,总会有些不如意,总会有些无奈。正如尼采所说:“人生就是一场苦难。”而幽默是化解苦难的灵丹妙药,它可以淡化人的消极情绪,使人脱离沮丧和痛苦的窘境,让心态在沉重的压力下得到放松和休息。

事情和境遇无法改变,掌控在我们自己手中的只有心态。因而林语堂先生说:“我倒觉得越是在血与火的人生中,越是需要幽默与宽容。人生离不开幽默,幽默是死水般的生活里的一抹亮色。”

赤子情怀,纯洁与天然的内心

赤子之心,指具有婴儿一般纯洁无瑕的内心。

南怀瑾先生认为,人要永远保持一颗赤子之心,这样才能更好地体味生命的意义。

南怀瑾先生经历过很多的风风雨雨,取得过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他最受人敬仰的是他有着一颗饱经沧桑却仍然纯真的心境。

《庄子》中有句话:“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意思是我们做人做事,要永远保持刚刚出来的那个心情。譬如,年轻人刚出学校,是满怀希望,满怀抱负,但是入世久了,挫折受多了,艰难困苦经历了,心便被染污了,变坏了:本来很爽直的,变得不敢说话了;本来很坦白的,变得很虚伪了;本来有抱负的,变得窝囊了。因而我们自己要有独立的造诣,独立的修养。如果我们有独立的修养,那么在任何复杂的世界,任何复杂的时代,任何复杂的环境里头,都可以“出淤泥而不染”,永远保持最初纯洁天然的心理状况。这才是最高的修养,我们把它叫做“赤子般的初心”。

著名作家沈从文是文人中少数保有“赤子般的初心”的人,他带着一身的泥土气息,以乡下人的身份闯入自私、冷漠、虚伪的都市,但他并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始终保持着心灵的纯洁质朴。正如他人生中那堂让人难忘的一课。

1928年,时年26岁的沈从文被当时任中国公学校长的胡适聘为该校讲师。在此之前,沈从文以行云流水的文笔描写真实的情感,赢得了一大批读者,在文坛享有很高的声誉。但他给大学生讲课是头一回。为了讲好第一堂课,他认真地准备,精心地编制了讲义。尽管如此,第一天走上讲台,看见台下黑压压地坐满了学生,他心里仍不免发虚。整整待了10分钟,竟一句话也说不出。后来开始讲课了,由于心情紧张,他只顾低着头念讲稿,事先设计在中间插讲的内容全都忘得一干二净。结果,原本准备的一堂课,十分钟就讲完了。接下来的几十分钟怎么打发?他心慌意乱,冷汗顺着脊背直淌。这样的尴尬场面,他以前可从来没有经历过。后来,沈从文没有天南地北地瞎扯硬撑“面子”,而是老老实实地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道:“今天是我第一次上课,人很多,我害怕了!”于是,这老实可爱的话,引起全堂一阵善意的笑声……

胡适深知沈从文的学识、潜力和为人,在听说这次讲课的经过后,不仅没有批评他,反而不失幽默地说:“沈从文的第一次上课成功了!”后来,一位当时听过这堂课的学生在文章中写道:“沈先生的坦率赤诚令人钦佩,这是我有生以来听过的最有意义的一堂课。”

此后,沈从文曾先后在西南联大师范学院和北大任教。正因为不是“科班”出身,他不墨守成规,而代之以别开生面、言传身教的文学教育,获得了成功。而他那“成功”的第一课,在学生之中不断流传,成为他率直人生的真实写照。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用一颗“赤子般的初心”去面对世界,不做作,不逃避,能老实真诚地袒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必然会得到别人的谅解。正如南怀瑾先生所说,“人之所以苍老是由于受一切外界环境和自己情绪变化的影响,而保持着自己的初心,保持一颗质朴的童心,可以让生命永远保持健康,让生命永远保持青春。”童心是这个世界的原始本色,没有一点功利色彩。就像花儿的绽放,树枝的摇曳,风儿的低鸣,蟋蟀的轻唱,它们任凭内心的召唤,是本性使然,没有特别的理由。

生活在世俗纷扰的世界里,尔虞我诈让我们多了一些虚伪,钩心斗角让我们多了一些狡诈,世态炎凉让我们多了一些冷漠……走过的岁月愈多,累积的足印愈深,愈想抓住回眸的无邪。于是,我们从心底渴望回归,回归生活的原始本色。那么,去拥抱最真实的赤子情怀,保持心灵的纯净与天然,在质朴中处世,在质朴中做人,时刻保留一份孩子般的天真和无邪吧!

世间烦恼本是庸人自找

世人每天都在忙碌、不安和烦恼中渡过,一个烦恼过去,下一个烦恼又来了,愁工作、愁财富、愁子女,甚至有时候顾影自怜……总之,各种各样的烦恼层出不穷,永不停息。

烦恼由心产生。南怀瑾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所有人都在“无故寻愁觅恨”。世间烦恼是庸人自找的。如果一个人在面对世事变幻的时候,能够始终保持自己的本心,妄念不生,止水澄波,又何来烦恼一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