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跟李叔同学修身养性,向南怀瑾学为人处世
9517900000017

第17章 李叔同:一名圆月耀天心的修佛者(14)

其中道尽了因缘的巧妙。什么是因缘?因,指生活结果的直接内在原因;缘,指由外来相助的间接原因。简而言之,即产生结果的一切原因总称为因缘。一切万物皆由因缘之聚散而有生灭,正所谓“缘起缘灭”。

因缘是复杂的,我们很难去看清或者去把握。因缘之妙也就妙在它的不可思议。世人皆是不知不觉随着因缘走,弘一大师的出家也是因缘作用的结果。他在《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中这样写道:

我以前从五岁时,即时常和出家人见面,时常看见出家人到我的家里念经及拜忏。于十二三岁时,也曾学了放焰口。可是并没有和有道德的出家人住在一起。同时,也不知道寺院中的内容是怎样的,以及出家人的生活又是如何。

后来,人近中年,在杭州的一所学校当老师时,曾有一次,学校里有一位名人来演讲,我和夏丏尊居士却出门躲避,到湖心亭上去吃茶呢!当时夏丏尊对我说:“像我们这种人,出家做和尚倒是很好的。”我听到这句话,就觉得很有意思。这可以说是我后来出家的一个原因了。

后来,我便经常跑到寺庙去小住一段时间,与寺中的法师聊天、一起探讨佛经。那时候就已经穿出家人的衣裳了,而且预备转年再剃度。

及至七月初,夏丏尊居士来了。他看到我穿出家人的衣裳但还未出家,他就对我说:“既住在寺里面,并且穿了出家人的衣裳不出家,那是没有什么意思的。所以还是赶紧剃度好!”

我本来是想转年再出家的,但是承他的劝,于是就赶紧出家了。七月十三日那一天,相传是大势至菩萨的圣诞,所以就在那天落发。

一个人的缘起是存在于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之上的。个人常常被外界人、事、物所影响,同时也不断地影响着外界的人、事、物,这种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也就形成了相依相成的缘起关系。佛法云:“一切随缘,顺其自然。”这是对待因缘的大自在的态度。水在流淌的时候是不会去选择道路的,树在风中摇摆时是自由自在的,人在生命的过程中是应该随缘随性的。

禅院的草地上一片枯黄,小和尚看在眼里,对师父说:“师父,快快撒点草子吧,这草地太难看了。”

师父说:“不着急,什么时候有空了,我去买一些草子。什么时候都能撒,急什么呢?随时!”

中秋的时候,师父把草子买回来了,给了小和尚,说:“去吧,把草子撒在地上。”小和尚高兴地说:“草子撒上了,地上就能长出绿油油的青草了!”

起风了,小和尚一边撒,草子一边飘。“不好了,好多草子都被吹飞了!”小和尚喊道。

师父说:“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担心什么呢?随性!”

草子撒上了,飞来了许多麻雀,在地上专挑饱满的草子吃,小和尚看见了,惊慌地说:“不好了,草子都被小鸟吃了,这下完了,明年这片地就没有小草了!”

师父说:“没关系!小鸟吃不完的!你就放心吧!明年这里一定还会有小草的,随意!”

夜里下了一晚上的雨,雨好大,小和尚一直不能入睡,他担心草子被雨水冲走了。第二天早上,早早就跑出了禅房,果然地上的草子不见了。于是他马上跑进师父的禅房说:“师父,昨夜一场大雨把地上的草籽全都冲走了,怎么办呀?”师父不慌不忙地说:“不用着急,草子被冲到哪里它就在哪里发芽!随缘!”

过了没多久,许多青翠的草苗破土而出,原来没有撒到的一些角落里居然也长出了许多青翠的小草苗。

小和尚高兴地对师父说:“师父,太好了,草长出来了!”师父点了点头说:“随喜!”

随是顺其自然。缘起不由人,缘灭不由人,由人的是对缘起缘灭的态度。随便是一种态度。随不是跟随,而是顺其自然,不怨怼,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随不是随便,是把握机遇,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

顺其自然并不是消极地去等待,顺其自然是听从命运的安排;更确切地说,顺其自然是寻求生命的平衡。徐志摩说:“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得失随缘最好。”

世间万物缘起缘灭,得失随缘的人方能体悟生命的大自在。

珍惜生,却不畏惧死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操写了这一名句被传唱了千年,诗句在雄壮之中道尽了对人生短促的无奈。红颜易老,须臾白发,对死亡,世人多深深忌讳,视其如洪水猛兽,然而,永远不死,你怕不怕?弘一大师对生命有着深深的喜悦,留下了“华枝春满,天心月圆”的感悟。然而,在他面临死亡的时候,却是不惧不畏,安然视之。他留给我们的最好的福泽莫过于对待生命与死亡的态度:珍惜生,但并不畏惧死。

她是一个年轻的护士,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病房里度过的,病人床头的花开花谢让她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脆弱。有时候,她甚至觉得病人床头大朵绽放的花仿佛浑然不知死亡的存在,冰冷的花蕊就像一只只嘲弄的眼睛。因此,她一点也不喜欢花。

一天,病房里一个新来的男孩送给她一盆花,她竟然没有拒绝。也许是为了他的稚气、孩子一般的笑容,也许是怕伤了对方的心。从他搬进来的第一天起,她就知道他再没有机会离开这个病房了。

那次,他趁她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地溜到外面去玩,回来的时候正好碰见了她。他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站在她面前,低着头一声不吭。到了傍晚,她的桌上多了一盆三色堇,紫、黄、红,斑斓交错,像蝴蝶展翅,又像一张顽皮的鬼脸,旁边还附上一张小条子:“想知道你不高兴的样子像什么吗?”她忍俊不禁。第二天她又收到了他送的一盆太阳花,小小,圆圆的红花,每一朵都是一个灿烂的微笑:“想知道你笑的样子像什么吗?”

后来,他带她到附近的小花店闲逛,她这才惊奇地知道,世上居然有这么多种花,玫瑰深红,康乃馨粉黄,马蹄莲幼弱婉转,郁金香艳异咄咄,栀子香得动人魂,而七里香更是摄人心魄。她也惊奇于他谈起花时燃烧的眼神,仿佛在那里面燃烧着生命的光芒。

他问:“你爱花吗?”

“花是无情的,不懂得生命的可贵。”她说。

他微笑着告诉她:“懂得花的人,才会明白花的可敬。”

一个烈日炎炎的中午,她远远看见他在住院部的花园里呆站着,她刚要喊一声,他听到了脚步,急切回身,食指掩唇:“嘘……”

那是一株矮矮的灌木,缀满红色灯笼的小花,此时每一朵花囊都在爆裂,无数花子四周飞溅,仿佛一场密集的流星雨。他们默默地站着,见证了一种生命最辉煌的历程。

第二天,他送给她一个花盆,盆里只有满满的黑土。他微笑着说:“我把昨天捡回来的花子种在盆里了,一个月后就会开花。”

三天后,深夜,他床头的急救铃声突然响起。她第一时间冲到病人的身边,在家属的眼泪中,她知道一切都已经太晚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始终保持奇异的清醒,对身边的每一个人露出了灿烂的笑容,那笑容像刚刚展翅便遭遇风雪的花朵,渐渐冻凝成化石。她并没有哭,但每天给他送的那盆光秃秃的土浇水。后来,她到外地出差一个星期,回来后,发现那盆花不见了。同屋的女伴看见里面什么都没有种,就把它扔到窗外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她打开桌前久闭的窗,整个人惊呆了!

窗户下,一个摔成两半的花盆里长出了一株瘦瘦的嫩苗,青翠欲滴,还有一个羞涩的含苞,好像一盏燃起的生命之灯。这时,她忽然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生命是易朽的,如花开花落般短促;生命是宝贵的,绽放着姹紫嫣红。只要能够把握、珍惜生命中每一次绽放绿意、孕育苞蕾的机会,又何须畏惧死?海德格尔在《死亡》一书的最后写道:“拥有生命是好事,但生命的量没有限度,那么也许一种不好的结局正在等待着我们大家。”有死的世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死的世界。没有死,生者何以知生?人之生必然相伴于死,我们每个人从生下来的那一刻开始,便步入了走向死亡的过程。花朵易逝,月圆又缺。每个人都应当珍惜这仅有的一次生存权利,尽情绽放生命的花朵,使生命绚烂多彩。

别有滋味是挫折

最常听到的祝福便是:“万事如意。”由此可见人们对于如意人生的向往。然而,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

在我们期待如意人生的时候,却有人期待挫折。弘一大师曾说:“我的性情是很特别的,我只希望我的事情失败,因为事情失败、不完满,这才使我常常发大惭愧!能够晓得自己的德行欠缺,自己的修善不足,那我才可努力用功,努力改过迁善!”

期待挫折,因为挫折使人知晓不足,使人因填补不足而努力,最后能改掉错误达到自我完善,这是弘一大师的理由。

一个屡屡失意的年轻人不远万里来到一座名刹,慕名寻到老僧慧圆,沮丧地对慧圆说:“人生总不如意,活着也是苟且,有什么意思呢?”

慧圆静静地听着年轻人的叹息和絮叨,最后吩咐小和尚说:“施主远道而来,烧一壶温水送过来。”

少顷,小和尚送来了一壶温水,慧圆抓了茶叶放进杯子,然后用温水沏了,放在茶几上,微笑着请年轻人喝茶。杯子冒出微微的水汽,茶叶静静浮着。年轻人困惑地询问:“宝刹怎么是温茶?”

慧圆笑而不语,年轻人喝一口细品,不由得摇了摇头:“一点茶香都没有。”慧圆说:“这可是闽地名茶铁观音啊。”年轻人又端起杯子品尝,然后肯定地说:“真的没有一丝茶香。”

慧圆又吩咐小和尚:“再去烧一壶沸水送过来。”少顷,小和尚便提着一壶冒着浓浓热气的沸水进来。慧圆起身,又取过一个杯子,放茶叶,倒沸水,再放在茶几上。年轻人俯首看去,茶叶在杯子里上下沉浮,丝丝清香不绝如缕,望而生津。

年轻人欲去端杯,慧圆作势挡开,又提起水壶注入一线沸水。茶叶翻腾得更厉害了,一缕更醇厚、更醉人的茶香袅袅升腾,在禅房里弥漫开来。慧圆如是注了六次水,杯子终于满了,那绿绿的一杯茶水,端在手上清香扑鼻,入口沁人心脾。

慧圆笑着问:“施主可明白,同是铁观音,为什么茶味迥异吗?”

年轻人思忖着说:“一杯用温水,一杯用沸水,冲沏的水不同。”

慧圆点了点头:“用水不同,则茶叶的沉浮就不一样。温水沏茶,茶叶轻浮水上,怎会散发清香?沸水沏茶,反复几次,茶叶沉沉浮浮,最后释放出四季的风韵:既有春的幽静、夏的炽热,又有秋的丰盈和冬的清冽。世间芸芸众生,又何尝不是沉浮的茶叶呢?那些不经风雨的人,就像温水沏的茶叶,只在生活表面漂浮,根本浸泡不出生命的芳香;而那些栉风沐雨的人,如同被沸水冲沏的茶,在沧桑岁月里几度沉浮,才有那沁人的清香。”

醉过方知酒浓,饮过才知茶香。挫折何尝不是一坛陈酿的酒、一杯极品的茶?只有遭遇过挫折,并且认真品味挫折的人,才能体会其中的芳香。

在挫折的丛林中行走,尽管辛苦、彷徨、迷茫,甚至痛苦、渴望、焦灼,但仍然应前行不止。当透过重重迷雾,到达丛林的尽头时,那种人生的极致喜悦便会由心中生发,便会恍然大悟:原来,挫折的滋味是这样甘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