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绅士法则 淑女定律
9516000000005

第5章 男孩穷着养,女孩富着养(2)

富养二十载,女儿必定美丽、温柔、贤惠,善察人意而又心地善良、纯真、诚实、不吝啬,多情而不软弱。自重自爱,平易谦和,彬彬有礼,富有同情心,能体谅人,正直,乐于助人。

穷养二十载,儿子必定自信、独立、坚强、富有责任感和竞争意识,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挑战时,他能毫不畏惧,并运用自己的智慧去一一化解,拥有强者心态。

富与穷的内涵:包含着不同于金钱的意义

对“男孩穷着养,女孩富着养”的理论,很多父母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误解。其中最大的一个误会就是对富与穷的内涵的理解。

有的家长认为,“富着养”就是让女孩子从小过奢华的生活,弹钢琴、看画展、吃山珍海味、穿高档衣服,把她像小公主一样教养长大。这样长大的女孩自然就会变得拥有超高的品位、超高的审美能力,进而拥有高贵的气质。“穷着养”就是要让男孩尽量地多吃苦,有条件也要衣着朴素、粗茶淡饭。

因此,这些家长形成了一套自己教育女儿的方法和理论:

只要是女儿想要的,都会尽量满足她。

女孩子就是让人疼,让人保护的。

让女儿吃的用的都是名牌,品位想不提高都难。于是许多家长挖空心思满足女儿的各种要求,其实,这是对“富养女”的一种误读。富养女,其实并不单单代表金钱的充裕、物质生活的绝对满足,而是一种教育上的投资,通过正确的教育让女儿变得乖巧快乐,变得优雅温柔,陶冶女孩的性情和培养她高贵的品格,从而让女孩忠于爱情、文雅、爱小孩、富有同情心、言语流畅。

《培养完美女孩的100个细节》中,作者介绍了一位家境并不富裕的母亲的育女经验:

家里的经济条件一直不好,看着自己可爱聪慧的女儿不能拥有漂亮的衣服、更多的玩具,我也曾经暗自垂泪。和其他同龄女孩子比吃穿的昂贵,我们是比不起的。于是我就暗自发誓,一定要把女儿培养成一个真正的小淑女,让她具有其他女孩都不具备的品质与气质。

穿着上,虽然不能给女儿买高档时装,但我编织的手艺却是一流的。因此,女儿的服装虽不昂贵,却件件博得了众人的羡慕。女儿也很为自己的“时尚而不庸俗”感到自豪。

日常习惯上,我更是严格要求女儿。为了让女儿养成干净整洁、有节制的习惯,我甚至定了这样一条家规——宁可不吃饭也要干净!

为了增强女儿的知识修养,我带领女儿一同去图书馆办理了一张借书卡,每个月我都会陪女儿一同去图书馆一次或两次。

在我的严格教育下,女儿不仅在学校是老师同学眼中的榜样,更成了左邻右舍眼中标准的小淑女。

由此看来,“男孩穷着养,女孩富着养”,我们不能片面地理解“穷”与“富”的概念。富与穷的内涵,是一种对于不同性别的孩子进行的不同的教育方法,在教育内容上有所侧重,因此富与穷包含着不同于金钱的意义。

那么,穷养男,指的又是什么呢?它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教育上的投资,更是对我们自身期望的一种投资,是对男孩的人生决策、职业发展有关的投资。

关于这一点,日本人的“吃苦教育”能给我们一定的启发。

为了不忘过去困难的日子,日本一家学校给孩子们做了“忆苦饭”,结果,孩子们面对当年大人吃过的糠菜号啕大哭,拒食3天。校方毫不动摇,第4天,孩子终于咽下了这顿忆苦饭。在日本的许多孤岛或森林里,人们常常可以看见日本小学生的身影。他们在没有老师带领的情况下,面对着既无水源又无淡水的境地,安营扎寨,寻觅野果,捡拾柴草,寻找水源,自己营救自己。一位孩子从荒岛归来后,感慨地对老师说:“我以前以为我们享受的一切现代化设施都是本来就有的,荒岛的历险才使我明白,人生来两手空空,一切都是劳动创造的。过去老师讲劳动光荣,我们感到很空洞,如今才真正理解了这个词的含义。”

许多从日本归来的中国人对日本人的教学方法表示赞赏。他们介绍说,日本的幼儿园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每逢冬天,幼儿都要赤身裸体于风雪之中滚爬跌打一定的时间。天寒地冻,不少幼儿嘴唇冻得发紫,浑身发抖,但在一旁的家长们个个硬着心肠,没有一个上前搂住自己的孩子。他们知道,只有这样才能换来孩子真正的健康。

男孩们长大了早晚要离开父母去独自闯一片天地,与其让他们那时面对挫折惶惑无助,还不如让他们从小摔摔打打,“穷”出应对人生的能力和本事。家长要做的就是要培养男孩这种适应一切压力的能力,让他变得积极进取、有主见、有雄心、理智、自我依靠,只有掌握了这一点,男孩才能掌握自己的人生,才能让他身边的人和他一起拥有幸福。

“穷养男,富养女”并非来源于“性别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是指对社会群体不准确和简单化的见解,致使旁人依此对其有固定的看待。它多与事实不符,有时甚至是错误的,并对人们的认知和行为产生重大影响。性别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个性特征等方面予以的归纳、概括和总结,它直接会影响到男性和女性的知觉、归因、动机、行为以及不同职业的选择。

当今社会存在的性别刻板印象主要表现为:认为男性具有坚强、自信、能干、理智、成就动机等品质,而女性具有敏感、柔弱、重感情、被动、顺从等品质。不管是西方还是东方,男性在传说和神话中永远是正义、勇敢、坚强的化身,而女性在神话故事里不仅被视为男性的变体、附属,而且被当做万恶之源,而且具有小气、狠毒、不信任、迷信等不良品质。

性别刻板印象不符合事实,因此许多著名的心理学家认为,严格地界定性别角色标准是有害的,因为它限制了男性和女性的行为发展。

有的家长会有疑虑,现代的社会竞争如此激烈,女孩不再是以前只能围着锅台转的家庭主妇,她们也要生存,男女平等,不会因为是女孩就能得到特殊的照顾。

面对同样的竞争环境,难道女孩就不需要坚强、勇敢,不需要责任心了吗?难道男孩就可以粗鲁,可以不读书、不注重仪表吗?“男孩穷着养,女孩富着养”和性别刻板印象有什么分别?

当然不同,“男孩穷着养,女孩富着养”不是性别刻板印象的教育翻版,而是针对不同性别特征区分教育的侧重点和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穷养男,富养女”强调的则是放弃单一教育,改而选择双性教育。在正确认识自己性别的同时,吸收异性的优点,实现两性之间的良性互动。这样的教育去除了性别刻板印象的束缚,把儿童从性别刻板印象的限制中解放出来,发挥个人最大的潜力。

当然,要摆脱性别刻板印象最重要的是家长的努力,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时时注意不要把性别刻板印象的态度与行为传递出去。让孩子们意识到,男孩也可以温柔细腻,女孩也可以表现出果断勇敢的一面,当然前提是,一定要保证孩子们具有各自性别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