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说治论策
9473500000045

第45章 企业改革(4)

关于忻州地区轻纺工业企业实行经济责任制的调查与思考

今年5月我们对地区纺织厂、钨丝厂、酒厂、玻璃厂、定襄色织厂等14个轻纺工业企业就经济责任制的情况做了重点调查。这里谈谈我们的分析和对若干问题的建议。

一、目前我区轻纺工业企业经济责任制的主要形式和利弊分析

我区现有轻纺企业36个(含7个集体陶瓷厂),分轻工、纺织两大行业。现行的经济责任制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企业对上级主管部门即市、县工业局和地区轻纺工业公司实行承包责任制。这种责任制的主要内容是集体领导,主要技术指标的承包,地区轻纺公司根据地区、经委下达的生产计划,对下属单位权衡确定,签订合同,年终结算,实行奖惩。第二类是企业间横向联营的经济责任制。这种责任制除单项技术协作和松散联营的一般情况外,地区酒厂和五寨酒厂组成了利润承包联合经营的特殊形式。由地区酒厂担任主要领导,参与五寨酒厂人、财、物的管理,并对产、供、销全面负责。这种联合经营的形式经过近一个月的实践,工人精神振奋,效益显著提高,工厂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原粮出酒率由承包前的38.5%上升到45.5%,售糟收入由原来的38元/天增加到170元/天,34天的时间增加收入1.8万元。我们通过调查认为:这种盈亏企业之间的紧密联营有利于责、权、利的高度统一,有利于无保留地输出技术和管理,有利于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就地大批培养,有利于企业素质的全面提高,是救活亏损企业的有效途径。现在,五寨县工业局正组织其他厂参观学习。第三类是企业内部的经济责任制。现有生产经营承包责任制、生产资料租赁责任制、计件工资制、百分计奖责任制、结构工资奖惩责任制五种主要形式。

(一)生产经营承包责任制

这种责任制的具体办法是销售额的承包,实现利润的承包,产量、质量、消耗等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的承包。厂对车间,车间对班组逐级考核,层层承包,根据完成情况实行奖惩。这样充分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基本上体现了奖勤惩懒和按劳分配的原则,也保证了主要指标的超额完成。如定襄色织厂的食堂实行销售额承包以来,食堂职工积极想办法,增加饭菜花样,吸引人们在食堂就餐,使食堂工作搞得很有起色,保证了后勤服务,促进了生产发展。该厂销售科的销售额承包以来,外出人员千方百计节约费用,缩短时间,使产销衔接有条不紊,5月前已订满全年合同。该厂的生产车间在实行产量、质量、消耗等指标承包后,生产稳步上升,效益明显增加,今年4月份实现利润28万元,等于去年一季度实现利润的总数。地区玻璃厂原料车间实行吨产品成本包干后,煤耗、碱耗、电耗又一次大幅度下降。特别是煤耗低于全国同行业先进水平650公斤,吨产品耗煤590公斤。近年来该厂经过承包责任制的逐步完善,不但连年排除各种物价上涨因素,而且盈利逐年增加。地区酒厂的白酒车间实行超产分成任务承包后,原粮出酒率最高达54%,高出部颁标准的9%。大部分企业通过承包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使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生产有了大发展。存在的问题是,微利企业和亏损企业的辅助车间承包后,由于测算手段的不完善和责任制的不严密,存在着辅助车间和主生产车间苦乐不均、差别悬殊的问题。比如地区纺织厂的汽车队承包后,不仅带来了许多新问题,而且影响了主生产车间工人的积极性,出现了部分职工不安心本车间工作和外出揽活的现象。

(二)生产资料租赁经营责任制

这种形式的责任制对于微利和濒于亏损的小厂,耗费大、不便管理的辅助车间是一种好办法。从我们调查的保德陶瓷厂和忻州市纸厂维修车间的情况看,经过租赁彻底扭转了过去的被动局面,使国家、集体、个人收入得到了增加。保德陶瓷厂对7个瓷窑租赁后,预计今年上缴国家税收2万元,是历史最好水平1984年的3.4倍,个人收入都估计出现万元户,不仅有力地推动了生产的发展,而且使厂领导能够腾出手来有充足的时间搞新产品试制、技术改造、处理积压、提供信息服务等。从忻州纸厂维修车间的情况看,租赁经营对于任务不饱、耗费大、考核困难的辅助车间来说,无疑是一种好办法。他们首先保证厂内维修任务,同时承揽外加工业务,厂里提取20%的管理费。这样,既保证了厂的任务又增加了集体和个人的收入。但从目前来讲,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还应注意全民所有制企业内部的租赁手续要完备,以免出现掠夺性经营,造成大机器生产难以弥补的损失。

(三)计件责任制

这种形式的责任制,从分配形式上可分为两个类型,即纯粹的计件和八级工资制基础上的计件。纯粹计件适合于工资级别相差不大的厂和主要生产车间。如地区钨丝厂的主要生产车间和保德玻璃厂,所有职工取消原工资级别,实行按户计件,上不封顶,下不保底。较好地解决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扭转了连续亏损的被动局面,经济效益逐年上升。从我们调查的定襄巾单厂和地区纺织的纺纱车间的情况看,关键问题是,新老工人在计件劳动中如何正确处理原有工资差别和现行劳动按劳取酬的关系。我们认为适当的级别差是应该的,因为老工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在计件工作岗位上和年青同志相比一定有快慢之别,但是必须重在现实劳动的按劳取酬。如果计件还是要企业照顾,搞平均分配,那么,计件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低工资青年工人的积极性也不会充分调动起来。

(四)百分计奖责任制

企业的后勤科室是个“软件部分”,工作搞得好坏和责任制的好坏有着直接关系,对整个企业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这个软件部分的责任制普遍存在不好考核的共性问题,尤其是一些无指标科室,还存在吃大锅饭的现象。但多数厂设法使后勤服务和生产一线挂钩,实行全厂分配联效益。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后勤人员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关心生产任务的完成,加强了后勤服务。例如地区钨丝厂对职能科室实行日工资加奖金,全厂班组以上干部全部根据岗位实行浮动津贴,奖金分配与企业利润挂钩,实行联责计分,按责任大小拉开档次。定襄色织厂的医疗室、幼儿园,地区纺织厂的后勤科室都与生产车间紧密挂钩,工作搞得都很出色。

(五)结构工资加奖惩责任制

这种形式的责任制是把工资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摹本工资部分,二是年工资部分,三是岗位工资部分。另外在岗位工资部分又分为两个环节,一是生产环节,按岗位不同分为4个档次,一是后勤服务环节,分为12个档次。生产环节由完成主要指标的好坏评价,后勤环节由百分评价,岗位工资部分上下浮动。这种责任制从忻州市色织厂一季度试行的情况看,全厂浮动部分和效益挂得不力,后勤人员基本还是固定工资,仅仅是根据岗位拉开了一点小档次,没有跳出平均主义的圈子,职工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经过一个季度的试行效果不佳。

二、各种经济责任制在实践中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一)调查情况看,各种经济责任制的实行,普遍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

经济效益是显著的,但有些企业对责任制的制定认识模糊,缺乏严密的测算,盲目套用和随便改变责任制形式,甚至总喜欢在大锅饭上做文章,在旧框框内搞平均,结果造成职工情绪不稳定,个人分配中隐藏着新的大锅饭。而这种原因从根本上讲,又是对制定责任制的目的和实质认识不清,没有真正把衡量责任制的标准放在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发展生产、提高效益上这个总的要求上来。因此,有必要强调,完善经济责任制,要围绕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刺激性因素,产生震动性影响,提高收入档次的弹性能力。

(二)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分配关系是衡量经济责任制的重要标志

生产的发展速度,效益的高低,是和经济责任制的好坏、作用大小成正比例关系的。我们制定责任制时既要考虑对生产的促进和发展,又要考虑对国家、集体、个人的分配比例。地区玻璃厂近年来在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生产能力逐年扩大,对国家贡献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坚持多劳多得、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原则,坚持执行岗位责任制,对熔化、制瓶岗位实行重奖。以每个人的实绩为分配依据,坚决在工资、奖金上拉开档次。今年1至4月份上缴国家利税53.5559万元,占实现利润的76.3%;企业留利10万元,占14.75%,职工奖金6.2万元,占8.89%。大、中、小三头比例得当。但也有的企业由于责任制的不严密,不注意分配比例关系,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位置颠倒。比如有的企业汽车队和小型企业承包后,因上缴部分是个定数,而且合同一定几年,从现在看是上缴部分多了,但随着生产的发展,效益的提高,可能出现三头颠倒。所以,随着经济效益的提高,责任制要逐步加以完善。特别是对那些大中型全民所有制的赢利企业,要始终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大、中、小三头兼顾的原则。

(三)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搞好经济责任制的原则

由于我区轻纺工业系统涉及面广、行业多、管理水平差,产品多变,全部由市场调节。所以制定责任制时,必须根据行业特点和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考虑机械设备、人员结构、纵横向关系、企业效益、产品变化等多种因素,逐步加以完善。一切不顾上述因素,盲目改变和固定不变的模式都是不行的。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多数企业是能够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逐步修改和完善经济责任制的。如地区玻璃厂、地区酒厂、地区钨丝厂、定襄色织厂等企业在1980年试行经济责任制以来,经过反复修改,逐步完善,生产能力均超过设计能力,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但是也有个别厂不注意主要指标与次要指标的区别,不注意纵横向联系,制定了一些不切合实际的经济责任制,致使奖金不能兑现,生产车间与辅助车间分配悬殊。所以制定和完善经济责任制时,要充分注意横向上的多样式,纵向上的多层次,全局的多变性。使纵向保、横向包、责联利,全厂分配联效益。

(四)重视企业经济责任制的调查研究,搞好宏观决策是部门工作提供优质服务的重大课题

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经济责任制已显示了它强大的生命力,并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凡经济责任制搞得好的企业,生产就上去了。事实表明,经济责任制是搞活企业的关键,是推动生产发展的动力。同时,我们必须明白企业实行任何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其实质都是变革生产关系,促进生产的发展。而生产关系的诸因素,如所有制形式、分配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随着经济责任制的完善,将不断产生新变化,出现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目前人们往往只顾抓生产,忽视对经济责任制的调查、研究,其主要表现是,领导干部下去少,即使下去也是了解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对责任制调查研究甚少。所以有必要强调指出:各部门,特别是主管部门要十分重视对企业经济责任制的调查研究,并给予科学指导,提供优质服务。

(五)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狠抓精神文明建设,保证经济责任制的健康发展

实行经济责任制,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企业管理制度的一场深刻变革,必然遇到各种各样的思想阻力。同时,又由于经济责任制不是万能的,有些问题需要改变人的精神状态和道德观念才能解决。再就是如何处理和对待经济责任制实行过程中的失误和挫折,如此等等。在完善经济责任制中,要自始至终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广泛深入开展文明工厂、文明车间、文明岗位的活动,把企业逐步建设成为具有高度精神文明、高度物质文明的现代化企业。

三、几个问题的分析和建议

研究经济责任制,应当高度重视所有制形式的变化

企业实行任何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实质都是变革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关系的诸因素,如所有制形式、产品的分配形式以及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随着经济责任制的建立和完善,不断产生新变化,出现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并加以合理解决。现在摆在我们面前最重要的新情况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性质,随着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的推行起了大变化,引人注目的事实是:全民所有制企业内部出现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局面。如忻州地区纺织厂汽车队,去年实行大包干后,除一年交厂2万元利润外,并将承包5部汽车逐年折旧,5年更新的责任也规定下来,然而汽车队作为对厂承包的一个小集体,他们在承包后自己又筹款新增添了一部汽车,和原有5部汽车合在一起,共同生产、共同创造利润。选样,忻纺这个全民所有制企业中一个汽车队内部同时存在着两种性质的生产资料,即全民所有制生产资料和集体所有制的生产资料。类此,其他企业内部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全民、集体、个体生产资料并存的局面。不同性质和多种形式的生产资料同时存在于一个同一体中,事实上使全民所有制企业具有了全民和集体的两重性或多重性。这是推行经济责任制产生的新变化,是我国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由外延向内涵发展的新动向。它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新课题。

上述情况需要注意和解决的实际问题是:全民、集体和个体生产资料同时存在于一个全民所有制企业内部,集体和个体生产资料有继续扩大的趋势。就忻纺而言,在汽车队实行包干后,新增了一部汽车,实现利润更大,于是产生了连锁反应。消防队无火可救,闲着没事干,也贷款买了一部汽车跑运输,一旦贷款还完,汽车该属谁有,是全民所有,还是集体所有,群众和厂里领导都不知如何作答。据说,纺织车间也要独自承揽业务给自己增加收入,厂里不同意,但车间和车队有意见。凡此种种,说明只要允许全民所有制企业内部集体和个体新增自己的生产资料,那么“名堂”就会逐渐增多,个体和集体的经济成分就会逐渐扩大,如果我们不希望改变某一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全民性质,那么就应当采取一定政策加以限制,使个体和集体经济在全民所有制企业内部的发展要适度。使全民所有制经济成分在企业内始终占主导地位。具体办法可以考虑:一是政府对全民所有制企业内集体和个体购置生产资料制定若干规定加以控制,二是企业内部要根据生产情况,逐渐调整承包额,特别是对辅助性生产环节采取大包干的科室、班、组车间要按照“全厂分配联效益”的方针认真核定和调整承包额。

经济责任制的推行,正在改变着八级工资制的分配方式

经济责任制的推行,事实上正在改变着八级工资制的分配方式。从调查中看,许多企业在实行任务包干、超额分成时,只要超额完成,即按其责任制规定分配,这时八级工资制自然取消。但在完不成定额,没有奖金时,特别是要受罚的时候,原有八级工资便重新出现,起着保罚垫底的作用,因而八级工资的有无是随奖罚的确定而确定其有无的。

所谓大锅饭,对一个企业来讲,实质是个工资问题。打破大锅饭,重要的问题是改变八级工资制。而推行某种形式的责任制正在事实上改变着八级工资制。我们认为,随着经济责任制的不断完善和其他方面改革的深入进行,沿袭多年的八级工资制必然取消,而以新的按劳分配方式所取代。

现在的问题是,企业起骨干作用的大部分工人是二、三级工,按八级工资分配,在事实上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不提高他们的分配收入,生产不会更大程度地发展。然而提高又有阻力,阻力来自部分高级别老工人不愿意放弃八级工资这个模式的分配,他们在经济责任制的制定和推行中,总是强调和维护级别工资的框架,因此新老工人在分配问题上的矛盾较为明显。如何协调,必须正确处理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关系。在这个问题上,任何肯定一头,否定另一头的做法都是不适当的、有害的,但关键是要有利于调动现有生产能力的积极性,新的要上,老的要养,大锅饭要破,吃老本不行。这应当是一个全面处理问题的指导思想。据了解,一些责任制的确定,往往要取八级工资制的平均数为基点,对老工人采取补贴办法加进经济责任制的范围解决。这样做,恐怕不一定合理,但从目前的情况看,还要有一个过程,因而需要继续探索。

关于“带资入厂”问题的商榷

目前,我区部分企业招工中创造了一种新形式,叫做“带资入厂”。作为招工制度的一项改革,尚在探索中,需要继续完善,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一些问题值得商榷。目前“带资入厂”有三种情况:一是以一定数量的资金作为进厂当工人的先决条件,资金无偿被厂方占有。如忻州市瓷厂去年从农村招农民进厂当工人,每个农民进厂时要交150元,而这笔钱不付利息,也不还本,具有剥削性质,显然是错误的。第二种情况是,进厂带一定数量的资金交厂里,在规定期满后,厂里只还本而无利,比如定襄县巾单厂去年招工,每人一进厂就交1500元,5年后无利还本。这笔钱作为入厂当工人的先决条件,表明厂方在招工中无偿占有进厂者所带资金应有的利息,而入厂者却用自己劳动所得的增值,部分买了个劳动的权利。显然,这与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性质不相容,与我国《宪法》规定的一个公民应具有劳动权利的条款相违背。因而此种“带资入厂”尽管在实际上解决了厂里资金不足的问题,农民也由于在事实上难于找工作而愿意接受,但在理论上说不通,政治上是有害的,应当加以纠正和制止,正确的做法是,“带资进厂入股”。比如忻州市造纸厂去年招收工人130个,每个工人进厂带资1500元,这笔钱作为股份参与厂里的分配。带资者本人首先是以一个股东的身份进厂当工人的,他既是股东,也是劳动者,他既追求劳动所得,又关心按股分红多少,个人所得和全厂效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种“带资入厂”的工人,才真正是企业的主人。这种“带资入厂”应名为“带资入股进厂”,既有正确的意义,又有较好的效果,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内容和鲜明特色,很值得提倡。

社会摊派多、企业负担重

此次调查,所到企业无一例外地反映社会摊派多,表现在名目繁多,而且既有钱,又有物,还有工。据统计,忻州地区纺织厂1984年10月至1985年4月社会摊派就有11种,总计金额93741元,该厂人均39元多,人均每月5元多,相当于一级工资和国家每月给职工的副食补贴。摊派事由又很离奇,1985年忻州市公安局收取忻州市纸厂400元联防治安费。市政府春节闹“红火”,要款7000元,如不支付,说罚款5000至8000元,纸厂只好如数交款7000元,该厂交7项摊款总计达26316元。摊派中不但有钱、有物,还有工。社会修桥、筑坝、栽树都要企业出人出车。更为可笑的是,忻州市绿化公园,要纸厂出人去植树,分树种,栽一株摊款若干元。该厂觉着植树越多,摊款越多,栽了没几棵干脆扛着铁锹溜了。

我们认为,由于社会公共福利事业的发展,只要国家拿不出更多的钱来计划支出和计划中难以预料的意外事情继续存在,对企业,特别是大中型赢利企业进行适当摊派是应当的,企图完全取消社会对企业的摊派是不现实的。问题是多摊、乱摊就不对了。因而总的方针应当是:不可不摊,乱摊不行,如何贯彻这个方针,我们认为有必要以政府的名义,成立社会发展基金协会。协会在充分调查研究各行业、各部门在社会发展中所应追加款项的基础上多进行可行性论证,统一做预算,产生一个关于社会发展计划的附件:在政府认可或批准后,由协会根据各企业的生产情况分摊,尔后由协会将款支付各用款单位使用。这种做法的好处是,避免社会各部门向企业直接摊款、要款、要物、要工。使摊款有了中间层次的监督作用,增加了计划性,减少了盲目性,可以防止多摊、乱摊。

工人急速外流,厂方惊呼队伍不稳定

调查中,我区纺织企业领导人普遍反映,纺织工人外流严重,职工队伍不稳定。定襄巾单厂全厂500个工人,仅去年下半年至今年5月就调出第一线工人57个。忻州纺织厂全厂2400个职工,仅去年一年,就调出149个,继续要求调出的尚有470个。职工调动本来是个正常现象,特别是改革的深入,商品生产竞争的日益加剧,人员流动增多并非坏事,特别是对一些学非所用、不对口劳动的人更应当允许。但就目前纺织系统工人急速外流的情况看,并非常态。大都是想脱离繁重劳动,避重就轻,企图寻求舒适的环境为主要原因。忻州市陶瓷厂工资级别高,但劳动繁重。部分城市青年本不愿到该厂当工人,但为了定个高级别工资,就进厂了,可第一天定级第三天就调走了。现在该厂工人绝大部分是农民。导致这种情况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企业经营不善,生产不景气,效益低下,“水浅养不住鱼”,二是各种不正之风的影响为此开了绿灯。忻纺领导人说,工人调出说情递条成堆,为一个工人调出有七八个领导说情的。定襄针织厂领导为招工和工人调出叫苦连天。他们说:惹人多了难招架,东家西家(指一些职能部门)都得照顾,我们花钱培训了的工人,眼巴巴地看着调走了,工人外流何时才能堵住?

我们认为,这种情况值得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对一个企业来说,调出少量工人影响不大,但成批调出就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特别是对于那些处在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工和熟练工,成批调出如何得了?如果一个企业工人队伍不稳定,怎么能把生产搞上去?而且调出的工人有相当数量的是后门进来后门出去。这不但对企业是个损失,而且对其他党政部门和行业也是一个冲击。据了解,不少人变了工种,改了行以工代干了,或者干脆当干部去了。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和企业高度重视,采取措施,合理解决此类问题。以保持纺织企业职工的相对稳定和其他部门特别是行政部门不超编。

与此相联系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各企业近年来招的合同工、协议工、临时工逐渐增多。据了解,这部分工人正在企业生产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群众说:“固定工转,合同工看,协议工和,临时工干。”部分厂长反映,合同工、协议工和临时工,“既肯干又听话,离不了”。但是,这部分工人的工资却远比固定工低下,福利劳保微薄。因此,有必要强调同工同酬的问题,适当提高他们的工资和待遇,以便充分发挥他们的劳动积极性。

退休工人多,企业负担重的问题需要解决

调查中了解到,一些企业的退休工人多,企业负担重的问题亟待解决。特别是对那些集体所有制企业,本来就是微利企业,加之亏损,在推行一定形式经济责任制后,刚有活头,就被退休工人的巨额工资拉了后腿,感到压力过大。如保德陶瓷厂,共有职工100多人,其中退休工人就有57人,近乎全厂职工总数的三分之一。这部分工人年工资多达2.6万元,企业年实现利润3万元才能持平。这种情况不想点别的办法,那就意味着现有两个生产工人在长时间内还得养活一个退休工人。这个企业的领导人说:“这个包袱背到何时才能休!”确实,如果在大锅饭时期,大家还不觉得怎么样,而推行了经济责任制,特别是采取了大包干或租赁形式,这个问题就凸显了出来。新老工人的矛盾日渐加深,因而不可等闲视之。建议,首先在一个县范围内建立社会福利基金会,把退休工人与企业分开。由福利基金会统一提成,统一解决此类问题。有利于解决新老工人矛盾,有利于企业搞活。

1985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