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说治论策
9473500000044

第44章 企业改革(3)

忻州地区工业企业双向开放、联合经营初探

去年以来,山西省忻州地区把内外开放与城乡经济联营协作作为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开放与联营的实践中,区、县工业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向大城市、大企业、科研单位和沿海开放地带开放,一方面向农村以及乡镇企业开放,从而为区、县工业经济的发展摸索出一条新的途径。

形式与特点

目前,忻州地区区县工业企业开放、联营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引进扩散式

即一方面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从大城市、大企业、沿海开放地带引进人才、技术和资金,提高企业的经营能力和技术水平,开发新产品,另一方面以名、优、特拳头产品为龙头,向乡镇企业和生产任务不足的城镇其他企业进行产品零部件和技术扩散,组织企业群体。据初步统计,1983年以来,全区工业企业引进资金6309万元,引进技术108项,引进和交流人才3000多人次。通过引进协作,进行技术改造111项,开发新产品97个,新增利税3577万元。以区县工业企业为骨干,以拳头产品为龙头,组织起新的企业群体10个。原平鼓风机厂今年与上海鼓风机厂按照新增利润双方按比例分成的方式进行联营协作,降低了产品成本,开发了9种新产品,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产品供不应求。为了扩大生产能力,这个厂将部分铸、锻、机加工等零部件扩散给8个县营企业和乡镇企业,组成“鼓风机制造公司”,实行松散联合,配套生产,通过联营扩散,至今年9月份,鼓风机产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0%,鼓风机厂的利润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6倍。

(二)合资经营式

一是与大城市、大企业、沿海开放地带以及港商合资。如定襄灯泡厂不久前与香港裕惠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一项合同,双方以三七比例(我七港三)联合投资550万元,建设一条玻璃马赛克生产线,港方负责提供设备和技术,投产后利润亦按三七分成。原平水泥厂与北京市商业服务业网点以补偿贸易的方式联合投资建设一条年产4.4万吨水泥的生产线,北京方面投资500万元。二是与农民合资。有的是与农民直接按比例投资兴办企业。如忻州市砖瓦厂与本市逯家庄村各投资87万元,联合建成一座年产4500万块机砖的砖厂,企业利润双方亦按对半分成。有的是让农民带资进厂。如忻州地区纺织厂今年一次招收带资农民职工1000名,每人带资500元或1300元作为企业扩大再生产的投资,厂方比照银行三年定期存款的方式还本付息。

(三)混合经济式

这是一种国营企业所领导的,包括有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的股份经济雏形。其产生时间虽短,但发展势头较猛,仅机械工业系统现在就有10个这样的混合经济体,以原平液压件厂的农工商服务公司最有代表性。去年春天,原平液压件厂为了解决扩大再生产中资金不足、劳动力不足和生产经营不灵活等困难,组建了农工商服务公司。其性质和经营方式是:集体经济受国营企业领导,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一业为主,多种经营,面向社会营业,而以本厂服务为主。经营的范围和项目有测绘、复印、理化试验等技术服务;招待所、饭店等生活服务;设备租赁、零配件加工、运输、维修等生产服务。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靠全厂职工集资入股和农民、青工带资进厂入股。目前,该公司人员已达123人,其中有农村户口的本厂职工家属57人,城镇待业青年6人,农民43人,社会技术工人10人,本厂职工7人。从业人员的个人收入主要是两部分:一是按劳所得,即工资奖金部分,约占个人收入的9.0%多,二是股息分红,约占个人收入的10%。

(四)厂校(所)挂钩式

这种形式目前在忻州地区已较为普遍,全区各企业通过利润分成、技术购买,高薪聘请等途径,已与省内外80多个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比较稳定的业务联系。挂钩协作的主要目的是“借人家的智慧,发自己的财”。忻州地区铁合金厂同北京钢铁研究院联合开发新产品含钡硅铁,不仅技术性能大大高于原来的普通硅铁,而且在冶炼中还可降低能耗5%。定襄搪瓷厂通过与重庆市硅酸盐研究所挂钩协作,研制出搪瓷煤溜槽新产品,填补了我国煤炭机械工业材料的一项空白。地区机械工业系统通过挂钩协作,共开发新产品48种。

(五)租赁承包式

区、县工业企业的租赁经营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向大城市或国外租赁先进设备,以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有机构成,如定襄纺织厂今年8月向北京东方租赁公司租赁一台日本东棉工业株式会社的价值300万元的平网印花主机设备,使该厂的印染技术一举跃入全国同行业的先进水平。另一种是企业将闲散设备承包租赁给农民经营,如定襄电机厂去年将闲置的模具车间、铸工车间以及7台设备,承包租赁给22位有技术的农民经营,不仅扶植了农民致富而且使企业扭亏为盈。

除以上5种主要形式外,还有几种形式,如产销协作式(区、县营企业为乡镇企业代销产品,或者与大城市、沿海开放地带联合销售)、分级扩散式(区、县营企业承揽了大城市、大企业的扩散产品,然后再将部分业务扩散给乡镇企业),等等。区、县营工业企业的这些开放、联合的形式中有两个显著特点:一个是它在向大城市、大企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沿海开放地带开放并与之联营的时候,主要是利用区、县工业已有的生产规模和经营技术条件,进行广泛的人才、技术、资金的引进和消化吸收,扩大区、县工业对国内外市场的经济技术交流,借以提高企业的素质和产品的竞争能力。再一个特点是它在向农村和乡镇企业开放,进行工农联营的时候,主要是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充足,农村资金相对剩余,以及靠近矿产、农副产品资源和农村市场等有利条件,借鉴农村改革的经验和乡镇企业灵活的经营方式,在尽可能不增加或少增加固定资产投资的情况下,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企业收入,工农互惠互利。区、县工业企业在城乡开放和企业联合过程中的这些形式和特点,我们暂且概括为“双向开放,联合经营”。

原因与作用

忻州地区区、县营工业企业能以“双向开放,联合经营”为基本特色,除了商品经济、工业生产的共性原因外,还有区、县工业经济的特殊性原因。

首先,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要求生产力诸要素具有充分的活力和尽可能大的活动领域,要求商品生产的基本单位企业要尽可能扩大交流范围,扩大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各种横向经济联系。我们过去对企业实行超经济手段高强度行政管理,导致了城乡之间、条块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许多封锁和隔阂,割断了企业与社会的各种经济交往,阻碍了城乡之间的合理分工协作,从而抑制了企业活力。这是我们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必须认真解决的一个大问题。正如《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所指出的那样,“对外要开放,国内各地区之间更要开放”。同时,商品经济是竞争的经济,商品竞争必然要促进企业联合,只有联合才能适应更大程度的竞争,才能提高工业生产的专业化、社会化水平。才能彻底打破企业的“小而全”、“大而全”的封闭经营状态,才能创造出新的社会生产力。因此,开放与联合既是商品一切经济和工业生产的普遍规律,也是我们当前进行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

其次,工业经济一般是与城市经济紧密相连的,而我国内地的许多区、县工业是在城市经济很不发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业布局比较分散凌乱,工业企业基本属于传统的工业行业,企业技术设备相对落后,产品竞争能力差。所以,在城乡改革全面开展以后,区、县工业企业普遍反映经营艰难,向上比不了大城市大企业雄厚的技术力量和物资力量,向下赛不过乡镇企业灵活的经营方式,有些企业则有被商品竞争首先淘汰的危险。因而,“双向开放,联合经营”是区、县工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三,我国城市工业化和科学技术在大城市的高度集中,近几年沿海开放地带对国外先进技术有效引进,使我国城市与农村之间,沿海与内地之间的生产力水平形成了自然的级差。当开放使高水平的生产力向低水平地区进行大规模流动的时候,为处于中间水平的区、县工业企业进行中部开发或中间突破创造了极好的机会。一方面,区、县工业企业在技术上和企业管理上有一定的基础,接受大城市和沿海开放地带的经济辐射,吸收消化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具有一定的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区、县工业企业基本属于中、小企业,经营比较灵活,并且与农村在地域上和经济上都有紧密的联系,所以具有优先推广应用农村改革经验、优先吸收农村“两剩余”和优先占领农村市场的有利条件。在城乡经济全面开放中充分发挥区、县工业的上述优势,就促进了区、县工业企业双向开放格局的迅速形成。

“双向开放、联合经营”的积极作用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强了企业活力,提高了企业的素质,纵向上的提高带动了横向上的扩大

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区、县工业企业通过开放和联营,有力地推动企业由单纯生产型迅速向生产经营开拓型转化,不仅从企业内部开掘了企业的活力,激发了企业的创造力和竞争力,有利于企业走内涵扩大再生产的道路,而且从企业外部对城乡,各种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生产力要素兼收并蓄,从而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经营能力和技术水平,促进了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的形成,增强了企业多功能辐射的能力。企业素质在纵向上的提高,必然会带动企业横向联系的进一步扩大,从而推动城乡经济联营协作稳步健康地发展。

(二)使城乡生产力要素在较大范围内实现优化组合,开发了新的社会生产力

双向开放、联合经营冲破了城乡之间、条块之间、行业之间和地区之间的许多堡垒和障碍,使城乡分工协作的领域日益宽广,有利于城乡各自经济优势的发挥,有利于区、县工业企业对城乡经济优势的开发利用,为城乡生产力要素在较大范围内寻找最佳的结合方式创造了条件,从而开发了新的社会生产力。它不仅使国营工业企业现有的生产资料得到比较充分合理的利用,从而实现了生产资料的社会节约,而且使农村极其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得到新的开发,不仅推动科学技术尽快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推动城乡工业组合顺利进行,而且搞活了流通环节,促进城乡市场的相互开发。

(三)承上启下,连接城乡,推动城乡产业结构协调发展

由于我国城乡工业生产力结构的多层次和不平衡,所以发展我国城乡工业必须走分层次多级开发的道路。目前,我国城乡产业结构正在逐步全面调整,区、县工业经济这一中间层次的发展,对于承上启下,连结城乡,协调城乡产业结构调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它通过与大城市、大企业的联营协作,开发了城市工业的技术市场,提高了大企业的专业化水平,有利于大城市工业的知识集约化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从而增强其赶超世界水平的能力。其次,区、县工业产品竞争的提高以及国内市场相对扩大,将迫使大城市、大企业和沿海开放地区必须面向国际市场,以提高我国工业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第三,区、县工业企业的多功能辐射的产品扩散,推动了农村工业化,有利于乡镇企业的整顿与发展,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第四,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和矿产品初级加工业靠近农村,不仅节约流通费用,而且有利于城市规划和城乡工业布局合理化。

(四)加强了工农联盟,引导广大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工农联盟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当前城乡之间、工农之间在经济技术上的联营与协作,已经成为新时期工农联盟的主要内容和主要形式。由于双向开放、联合经营适应了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的地区城乡结合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工农互助互利、城乡共同繁荣的社会主义原则,所以,它对加强工农联盟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我们在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时候,应当清楚地看到沿海江浙一带与内陆地区的一个重要差异:江浙的乡镇工业是在集体经济比较强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体经营是其主要特色,所以乡镇企业从业人员的内部收入分配悬殊不大。而内地现在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是建立在农村集体经济非常薄弱的基础上,许多新办的乡村企业实际是私人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把发展区、县工业经济的重点放在乡镇企业上,或者对乡镇工业的发展失去计划指导,势必造成农村私人工业的相对膨胀和农民收入的重大悬殊,进一步发展下去还可能取代国营和集体经济在区、县范围内主体经济的地位。这显然是与我们的社会主义体制不相适应的。而区、县营工业企业的发展和通过对农村乡镇企业的开放与联合,既可有效地带动农村工业和合作经济发展,又可有效地影响和适当控制私人工业的发展规模,使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

趋势与对策

忻州地区工业企业双向开放、联合经营的实践,虽然仅仅是个开头,但由于它反映了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发展工业生产的基本特点,适应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所以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区、县工业企业在城乡经济综合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重要

所谓城乡经济综合交流就是指城乡生产力在各自内部分解的情况下,按照生产力发展的自身需求和城乡分工协作的客观要求,在各个经营层次上不断进行物资、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力要素的交流与组合。综合交流需要依托多种渠道和枢纽。随着双向开放、联合经营活动的日益频繁和规模的日益扩大,区、县工业企业在城乡经济综合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重要,必将会成为调节城乡经济交流方向和流量的重要渠道或枢纽,从而大大有助于国家对城乡经济实行有效的宏观控制。

(二)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的稳定结合将会成为区、县工业企业的主要模式

目前,区、县营工业企业敞开厂门,或是吸收农民进厂,或是兴办混合经济企业,或是与不同所有制的企业组织多种形式的经济联合体。这不是一种临时结合或权宜之计,而是区、县营工业企业的根本出路和发展方向,其结合方式将愈来愈稳定而又灵活多样。最值得重视的是那种混合经济体,目前虽然很不完善,但只要引导得法,必将会率先成为一种新式的社会主义股份经济,而社会主义的股份经济将会是我国未来公有制经济中的一种重要模式。

(三)工业企业多功能的经济辐射产生了地区经济的辐射效应,中、小城市建设速度将大大加快

城市经济的发展状况,历来是体现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目前我国内陆地区城市布点稀疏而又很不繁荣,严重制约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工业化的进程。而区、县工业企业的发展将会在这方面带来突破性的进展。区、县工业企业一般集中在地区所在地或县级城镇,通过开放与联合,企业的多功能经济辐射能力增长愈快,对社会上各种游离的生产力要素的吸引力也就愈强。经济辐辏与经济辐射相对应,必将使区、县经济迅速向中、小城市的经济方向转化发展。

面对城乡工业经济开放联合的大趋势,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加强宏观指导,为开放与联合积极创造有利条件

当前,无论在工业企业的管理方面,还是在税收信贷方面,都存在着许多与开放、联合很不适应的规定和现象。比如,原平水利机械厂是一个隶属于农口水利系统的小型企业,这个企业从1978年成立以来,生产任务严重不足,管理混乱,设备闲置,多年亏损。今年5月份,这个厂与生产任务足、效益高的原平机械厂共同商定实行企业联合,但水利系统按照部门管理的规定硬是不同意,说是宁愿养活这个企业,也不愿让它对外搞联合。因此,要保证开放和联合的顺利进行,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控制。国家通过宏观指导,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杠杆,彻底解决那些保护落后、反对开放与联合的土规定和土政策。同时,要通过改革确实简政放权,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有权决定企业的对外协作与联合经营。各级领导必须尊重企业的自主权,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破除企业部门所有、地区所有的旧观念,认真搞好服务,为城乡开放廓清道路,为企业联合牵线搭桥。

(二)发展区域经济,重视区、县工业的战略研究

区、县工业布局过去所以分散凌乱不协调,比如地处深山区的林牧重点县岢岚、静乐,不是在肉食加工、皮毛加工等方面做文章,而是发展远离资源、缺乏技术的针织厂和尼龙袜厂,指导思想上的一个重要失误就是没有区域经济的观点。没有区域经济的观点,就不利于地方优势的发挥和拳头产品的形成。因此,今后发展区、县工业必须重视区域经济的战略研究。这个战略研究起码应包括两个重点:一是增强区、县经济的整体性和计划性。必须把区、县工农业经济视为一个整体或系统,自觉地、有步骤地发展和建设以中、小城市为依托,把区、县工业的产供销与农村经济联为一体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小区域经济。在一般情况下,区、县工业不应当离开整个农村经济而孤立地求发展,而应自觉地把自己当作区、县经济的牵头人或领导者,要因势利导地把乡镇企业纳入区、县经济的战略体系中,克服乡镇工业发展的盲目性,实现国家对区、县经济有效的计划指导。二是建立和完善一区二县工业的开放系统。区、县工业纳入区域经济的范畴,发展区域经济必须克服自我封闭现象,要打破区、县行政区域的限制,按照区域经济的发展要求,积极地同中心城市和周围地区建立相对稳定的经济网络,使条块关系有机地协调起来。

(三)坚持分类指导,制定灵活多样的农村产业政策和人口流动政策

发展乡镇工业,实现我国农村的工业化,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农村产业结构很不一样。所以,实现我国农村的工业化不可能采取一个模式,必须制定灵活多样的农村产业政策,使各地农村能够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积极慎重地选择基本产业和发展途径。现在,许多地方照搬苏、浙一带发展乡镇工业的经验,这是值得商榷的。忻州地区双向开放、联合经营的实践,为工业基础薄弱、商品经济刚刚起步的地区探索了一条实现农村工业化的新路子,就是依靠加强区、县工业企业的辐射能力而带动或促进乡镇企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同时,我国农村人口比例过高的现状与城乡产业结构调整极不协调,我们对城乡人口流动严格控制的政策,对经济不发达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中、小城市的建设显然是一个严重障碍,所以也应区别对待,灵活多样。

(四)认真总结经验,解决开放与联合中的一切新问题

双向开放、联合经营对于长期习惯于封闭状态下进行经营管理的人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有的国营企业领导下的集体经济,存在着变相挖国家的现象;有的农民在与企业联营时,存在临时结合,趁机捞一把的思想;有的企业招收农民进厂,存在无偿占用农民资金现象;有的联合体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处理不当,有分光吃尽现象;还有的企业产品扩散后,产量上去了,但质量下来了,等等。这些问题虽然是支流,但我们一点也忽视不得,必须通过细致的调查研究,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认真去解决。此外,目前还存在一些是非界限模糊的东西。比如,企业职工与农民入股联办经济实体,企业干部是否也可以入股?企业向农民出赁设备,或者混合经济体向国营企业出赁设备,折旧费高于国家标准2~6倍是否适当?这些问题还需要实践去进一步检验证明,我们必须积极探索,认真对待。

1985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