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禁忌
人们在劳动的过程中,经过不断的劳动分工,形成了各种各样不同性质的行业,民间早就有三十六行、七十二行、三百六十行的说法,还有三教九流、江湖四大门七十二寡门的说法等等,这些行业数目都不确定,是一种泛称,言其行业之多。而人们对行业并没有明显的倾向性和尊卑等级的观念,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就是对每一个行业都加以肯定的反映。《清稗类钞》中说:“三十六行者,种种职业也。就其分工而约计之,曰三十六行。倍之,则为七十二行。十之,则为三百六十行。皆就成数而言。”在过去,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祖师神,凡是从事这一行业的人,都要绝对地尊崇祖师,不能稍有不恭敬,否则,便会遭到重罚。这些行业神的基本职责之一就是帮助本行业的成员在从事工作时免遭一切灾祸的侵扰。另外,为了保证本行业内的生活和生产能够平安有序地进行,除了敬奉本行业的祖师神以外,还必须遵循各种各样的禁规和忌讳。甚至连偷窃的行业,也都有自己的禁忌,如“兔子不吃窝边草”就是指不能偷窃自己邻居家的财物,“贼不走空”就是指出门行窃,即使偷不到值钱的物品,也得顺手带回一些不值钱的东西。而这些禁忌,都为行业之内的人所恪守,成为中国民间行业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章除了主要介绍人类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各种禁忌以外,还对行业和民间游艺等方面的禁忌进行简单介绍。
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劳动过程中,出于各种各样的需要,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行业,也就产生出五花八门的行业禁忌。在民间,行业有三百六十行之说,实际上行业的数目无法统计。一般说来,在甘肃民间,这方面的禁忌主要表现在农牧业、商业、狩猎、手工业、戏业等。
所谓农事,就是指农田耕作之事。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因此民间在这方面的禁忌也特别丰富,同时也各具特色,反映出人们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既希望自身能够改造自然但又缺乏足够自信的两难心态,表明了在一个不发达的封闭落后的农业系统里,禁忌既是征服自然过程中所必须做出的妥协与让步,也是人与自然保持连接的一条脆弱的纽带。这种禁忌既表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也表现在耕作时间的选择上,还表现在生产工具的运用方面。有的地方,禁忌在去田间劳动的路上唱歌、打口哨或者大声呼喊同伴的名字,恐怕被鬼听到,会招致灾祸及不祥。在祭祀期间,禁忌从事任何农事活动,否则,神灵会认为祭祀者不专一或者不虔诚,降祸于人。而春节是汉族祭祀神灵活动最为频繁的时期,因此从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这一段时间为“过年”,禁忌耕作,认为如果耕作会触犯神灵,一年百事不顺。在民间也有听到雷声停止工作的习俗,这种禁忌主要针对第一次响雷而言,认为这是确定春耕开始的时间,因此在听到第一声春雷时禁忌犁地、耕田和播种,如果违犯,则雨水不宜,庄稼歉收。在陇东地区,讲究每逢子日不种麦子,碰到丑日不种谷子和麻。子和丑都是地支中的日子。清明、谷雨和端午节这三天循例不使役,即不劳作的意思。俗谚这样说:“老牛老驴生得苦,盼着清明、谷雨、五月五。”在裕固族,每逢初一和十五日,禁忌往外面出财物,尤其禁忌出售牲畜,而只能往家里进财物,也禁忌猎取旱獭。在每年的六月和腊月,是补天补地的日子,家家禁忌动土,户户不做泥瓦活,平时也禁忌打井、掏泉。为了保护牲畜的平安,按十二属相,逢狗、蛇、虎和鼠的日子,既禁忌转换草场,更禁忌迁移帐篷。汉族在立春节气后禁忌五戊,在禁戊的前一天,禁忌动土,据说这一天动土,会触怒土地神,使农作物遭灾。这一习俗可能与道教中的禁忌戊日是有关系的。道教规定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十天干”中,每逢戊日就不烧香诵经。在生产工具方面,民间同样也有许多禁忌。扁担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常用的工具,有的地方还认为有扁担神,俗称扁担大人,据说扁担神没有固定的塑像和神像,就在扁担之中,因此扁担不能随意乱放或者乱插,更禁忌女人跨过扁担。打麦场上的石磙,或称为碌碡,民间奉为“青龙”,禁忌坐在上面,认为是“压青龙头”,定会触犯神灵,对丰收十分不利,其实根本原因应该是对巨石的崇拜。俗话说:“坐石磙,烂裤裆,少打粮。”语中的“烂裤裆”是对坐石磙的人的具体惩罚,而“少打粮”则是对使用或者拥有石磙的人的惩罚。犁以及犁具都是农家必备的农具,不能放在污浊的地方,否则会招致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