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说谎心理学
9358800000010

第10章 如何发掘谎言中的幸福力(1)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认定自己有多幸福,就有多幸福。

——[美国]亚拉伯罕·林肯

本章导读

我们总说“幸福”这个词。孩子出生意味着幸福,比赛得奖能带来幸福,甚至爱人的一个微笑也会使人产生幸福感。幸福研究者认为:幸福的人有着轻松阳光的心情,可以很好地释放压力,就算愤怒或抑郁,也都只是轻度的。

我们几乎把“幸福”与“满意”视为同义词。很多人试过将这两个词区分开来,但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两者差别很小。在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的人中,热情活泼的人喜欢用“幸福”,而性情平和的人则喜欢用“满意”。简单地说,这两种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观点:“我的生活状态很好,没什么需要改变的,我希望一直就这样过下去。”

对生活现状满意的人和对生活现状不满的人,区别在哪里呢?前者认为自己比起后者,至少有以下几个优势:婚姻更幸福;有更经常、更深入、更值得信赖的社会关系;精力更充沛、精神更充实;身体更健康,寿命得更长久。从表面上来看,似乎确实如此。

然而,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谈论“幸福”时,都是指个人愉悦的感觉或积极的情绪。这种幸福是短暂易逝的,获得也相对简单,比如性、鲜花、巧克力、荣誉、药物等。我们很难坚定不移地说出究竟是什么使人们感到幸福。许多幸福研究者也试图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并设计了相关的问卷调查实验。

请写出使你感到幸福的事。

请在下列10个场景中,选出使你感到幸福的场景。

研究者发现,对于父母来说,“和孩子们一起玩”或“孩子能够拥有幸福”排在靠前的位置,通常是第一位。但是,如果不是问卷调查,而是实时调查,那么答案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下面是一个关于幸福感的实时调查。

研究者给每位被测试者发放了一个闹钟,让他们随身携带一个星期。被测试者的任务是当闹钟响的时候,简单地记下自己刚才正在做的事,以及在那一刻的幸福感如何。之后,研究者发现,同样是父母,“和孩子们一起玩”排在很靠后的位置,只比“做家务”这一回答稍微靠前了一点儿,而排在第一位的是“性生活”。

同样的问题,答案却大相径庭,可见,“是什么使人们感到幸福”这个问题并没有唯一的答案。由于人们所处的环境、与人的亲疏关系的不同,能使自己感到幸福的事也不同,这是连自己都无法确定和说清的事。

但即便如此,我们依然想要收获幸福,无论是长期的还是短暂的,并且,我们的心灵也一直在努力朝着幸福的方向前进。

1.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

不要担心,生活下去。

——[美国]戴尔·卡耐基

长寿的幸福修女

最近15~20年,由于积极心理学的发展,“是什么让我们感到幸福”这个问题在科学研究领域受到了重视,相关实验也层出不穷。不过,到目前为止,影响最深也最有趣的实验要数“修女实验”。这个实验从多方面表明:乐观能使人更长寿。

这个实验是从1932年开始的。参加实验的是178位刚完成受训的修女,当时她们大约二十二三岁。测试涉及很多方面,其中一项是写一份简单的自传,然后,这些自传被封存了几十年,直到最近才被打开。心理学家希望通过对这些自传的研究,弄清修女们活了多久、有几个活到了今天,并试图找出影响寿命的因素。

研究人员经过严密的考察和分析,排除了智力水平、居住环境、虔诚程度、信仰程度对寿命的影响,最后发现只有一样东西与寿命有关,那就是积极情绪。

研究人员将修女分成四类:最积极的、最不积极的,以及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两类。研究者把写出“最积极的”传记的修女称为“幸福修女”,把写出“最不积极的”传记的修女称为“不幸修女”。

其中一位幸福修女的传记:

上帝为我的人生开了一个好头,他恩赐我生命以无尽的价值。过去的一年,我在圣母学院受训,这一年我过得很快乐。现在我热切期待接过圣母的圣衣,接受主无上的爱。

其中一位不幸修女的传记:

我出生于1909年9月26日,是家里最大的孩子。家里有五个女孩、两个男孩。我在女修道会家训一年,教化学,第二年在圣母学院教拉丁文。蒙主恩赐,我会尽力完成使命,传教、修道。

很显然,幸福修女的传记充满快乐,而不幸修女的传记则非常写实,没有积极向上的能量。研究人员发现,当这些修女85岁时(1995年左右),90%的幸福修女都还活着,而这个数据在不幸修女中只有34%。

诚然,这并不能说明消极者就活不到120岁,也不能说明积极者就不会在30岁死于心脏病。但就平均来说,在这个长寿研究中,最能解释这组数据相差如此之大的因素,就是积极情绪。

再过几年,当她们94岁时(2004年左右),这一对比更加显著,仍然健在的幸福修女和不幸修女分别是54%和11%。由此可见,幸福修女的平均寿命更长。

毋庸置疑,这个结果适用于所有人。你也可以通过阅读别人年轻时写的小传,来预测他们是否长寿。

但是,这和本书的主题——谎言——有什么关系?

事实上,幸福或不幸、快乐或悲伤,从本质上来说,是人们通过调节自己的内心而获得的一种主观感受,是一种极其巧妙的自我欺骗。

没有谁的人生能够一帆风顺,即使是幸福修女,也会有沮丧、生气、委屈的时候。研究人员对长寿的幸福修女进行跟踪采访,发现她们中的大部分人也曾遇到过非常不幸的事情,亲人逝世、被周围人误解,甚至差点儿饿死。但是,她们在面对消极的事件或令人不快的真相时,总是能够眯起眼睛、保持微笑,抱着“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这一坚定的信念继续向前走。

“半杯水”的幸福哲学

不用怀疑,乐观者更加幸福。

乐观者让世界浸透在一种美丽的光辉中,周围的人在他们眼中,都是那么友好和热心。

乐观的人接受生活本来的面目,不会轻易被逆境完全打败。他们并不是忽视消极的东西,而是对其进行重新定义,发现一些好的东西,并寻找解决办法。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小而有效的自我欺骗发挥了难以估量的作用,激励着人们在痛苦中发现意义,在失败中发现挑战。

悲观的人却努力使自己对生活的不满稳固下来。就算命运赐予他们巨大的成功与恩惠,他们仍旧牢骚不断、患得患失。再纯粹的幸福,在他们看来,仍存在着难以忽视的隐患。

“半杯水”的例子很好地向我们展示了乐观者和悲观者的差别:

乐观的人:啊,还有半杯水!

悲观的人:哎,只有半杯水了。

面对同一个事实,有的人充满希望,有的人却忧心忡忡。因此,让我们感到幸福或不幸的,不是摆在眼前的真相,而是藏在内心的评判。乐观者之所以对生活感到满足,是因为始终能从积极的方面去评价发生的事;而悲观的人正好相反。

2.比真相重要的积极能量

幸福不在于拥有金钱,而在于获得成就时的喜悦,以及产生创造力的激情。

——[美国]罗斯福

意外,只是意外

每个人都会遭遇坏事,但这并不能阻挡我们享受生活的乐趣,因为我们能够从心理上对糟糕的情况进行调节和操控。

在工作中忍气吞声、负责的项目因为某人的失误而彻底失败、和搭档争吵、开着高档的私家车卷入了一场事故、和爱人发生激烈的冲突……不管是谁遇上了这些倒霉的事,都会赶紧找出“合理”的解释,以求心灵上的宽慰。

○与爱人吵架

“他今天太累了,所以才会这么凶。没错,一定是这样的!”——面对摔门而去的丈夫,善解人意的妻子这样安抚自己,尽管她听到流言说丈夫刚刚在外面和另一个女人吵了架。

“都是酒精惹的祸!要是不喝这么多酒,我绝对不会骂她!”——面对泣不成声的女友,年轻的小伙子会这样安慰自己,但他不愿承认,其实在不喝酒的时候,自己也经常对女友发火。

○工作中

“如果不是五个人都迟到了,怎么可能发生这种事!算了,这只是个意外,再怎么自责也于事无补了。”——很多人会把失误归为一辈子也可能不会再次遇到的“偶然事件”,这样就能减轻负罪感,也有利于重塑信心,更好地工作。

○发生交通事故后

“该死的肇事司机!要不是他为了避让别人而把车突然停下,我才不会撞上去呢!”——把一次撞车看作“特殊事件”,这能让我们在以后的驾驶中不至于畏首畏尾、如履薄冰。

尽管这些“合理”的解释未必都符合事实,但却减少了倒霉的事对我们自身的影响,使我们不会过于自责。

心理学家兼幸福研究者马丁o塞利格曼建指出,当我们遇到不愉快或惹人烦的经历时,可以找一些理由,将其转化为极有可能再也不会发生的“偶然现象”或“特殊情况”,这能减轻我们的心理压力,尽快摆脱悲观情绪。很显然,这是一种小小的、对自己耍的手段,但不容易被识破,甚至连我们自己都不会对此产生怀疑。

当遇到糟糕的事情时,我们就是借助这种心灵机制,维护着自己在自己心中的形象。而当我们面对成功时,则需要另一套思路和解释,以提升自己在自己心中的形象。

“只有我能做到!”

面对生活中的胜利,我们常常会由果导因地进行反向分析,找出“只有我才能做到这样”的证明。

女记者佩德安为自己所在的报社撰写了第一份政治评论,很多读者在《读者来信》一栏中称赞她“表达清晰”。她的主管也非常开心,因为在这之前,该报社的政治评论还没有得到过如此高的褒奖。当然,也有嫉妒者评论:“不过是靠着新手的运气罢了。”

佩德安的好朋友问她:“你是怎么做到的啊?”

关于自己的成功,她回答道:“我总是能比其他人更早发现时机,并且也更果断。原先写政治评论的格哈德总也抓不住机会,这个大家都心知肚明。所以我就毛遂自荐,接手了这个专栏。我觉得自己对话题具有良好的捕捉能力,我相信我的读者一定能从中受益。”

这个例子的重点不是自我炫耀,而是对自己的认可。“我对自己的能力毫不怀疑。”——这种内心的自我肯定,和自吹自擂有着天壤之别。

想要做出好的成绩,比起能力,更具决定性的因素是一个人的自我要求和评价。一个能力中等的人,内心却对自己要求很高,自我评价也很高,那么他将比那些能力有余但不求上进的人更有可能得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或完成一个重要的项目。

但是,适当而准确的自夸并没那么容易,因为总有一些小妖小怪阻止我们这样做,最简单的就是我们的内心时不时地在提醒我们:“自卖自夸最恶心!”因此,面对上司的夸奖,很多人宁愿相信只是因为上司心情好,而不是因为自己能力强;当我们凭借第六感揭穿骗子的诡计时,我们宁愿相信这真是“万幸”,是偶然,而不是为自己的直觉感到自豪。一个女人总能成功把车倒进很窄的空间里,如果仅仅将这种能力当作“偶然”,那是非常危险的,也是相当可惜的。

取得成就时,不妨在心里告诉自己:“只有我能做到!”一个人,只有当他认识到自己的不凡时,才有可能借助成功使自己获得成长,同时把成功传播到其他领域。

暗示性谎言的魔力

当我们不得不完成一项无聊透顶的任务时,就会想方设法告诉自己这项工作是多么有趣、对提升自己的能力是多么有用。而神奇的是,渐渐地,我们发现这项工作似乎真的不像我们原先想象的那么讨厌了。

托马斯勤工俭学做的是倒垃圾,他坚信每天推着重重的垃圾车奔波是相当好的锻炼,想要保持健康的体魄,没有比这更合适的工作了。这份在别人看来很低贱的工作,托马斯却乐在其中。到最后,他已经搞不清,究竟是自己说服了自己接受这份工作,还是发自内心地喜欢这份工作。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

莉莉安在养老院帮忙,她在给老人们铺床、洗涮、洗澡时,常常会编造或夸大一些生活中的事,以逗老人们开心。起先,她只是想借这些事来驱散养老院寂静的气氛和自己的不安,但慢慢地,这个权宜之计变成了很生动的故事书。莉莉安迷恋那些生活乐事带来的力量,甚至到最后,连她自己也开始怀疑自己所说的都是真实的事。

这两个例子还向我们证明了,一个能用积极向上的暗示性谎言影响自己的人,会有大收获。

“其实没那么糟。”

想要获得积极的生活情感,关键就是能够看到事物积极的一面,尽管对于一些悲观的人而言,这是相当不容易的事。

马克斯,22岁,大学生。他总觉得自己不是很幽默,每次和女同学聊天,他都会忍不住想:“以后不会再有这样有趣的交谈了。”或者“她只是对我的笔记感兴趣罢了,我不能再欺骗自己了。我和女生约会,从来就没成功过。”出于这种自我评价,他把每次和女孩子的搭讪都判为失败,因此感觉不到快乐,尽管在女孩看来,马克斯很有意思。

马克斯意识到自我评价和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产生了分歧。因此,第一步,他承认:“我的悲观情绪对我的判断力有着巨大的影响。”第二步,他开始认真思考策略,最基本的就是告诉自己:“其实情况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糟。在和她们交谈时,我还是比较有风度的。”

尽管这个小小的自我安慰无法完全克服他的悲观主义情绪,但至少让他开始怀疑自己以前的结论:她和我有说有笑,也许并不只是对我的笔记感兴趣。

这无疑是个好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