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心理呵护200招
9197200000018

第18章 人际交往篇(8)

25.如何创造良好的"第一印象"

初次结识他人的方式,常常有可能为两个人今后的交往定下基调。第一句话、第一个动作给人的印象往往是很深的,这就叫"第一印象"。

在和别人第一次交往时,如果你想让对方认真地接受你,那么你最好在最初的几句话中就把基调定好。如果你用拘谨的调子开始,那么交谈将是拘泥的;若用友好的调子开始,别人就会使你在整个交往过程中扮演这样的角色。你去拜访某人,又不知他是否会理睬你,你可以对他讲第一句话:"很抱歉来打搅您!"或"我想占用您一点宝贵时间。"对方往往会不由自主地注意倾听你的谈话,尊重你的意见。人们发现,给别人留下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的最佳方式之一,是不要过于努力给别人留下印象,而要让他知道,他给你留下了好印象。在和别人交往过程中,你不要过于谦卑,不要总以为只有谦虚才会给人好感。过分谦虚既会叫人感到别扭,也会不知不觉地将自己置于卑下的地位。与人谈话,不管自己是否了解对方的谈话意图,有一点总是不错的,那就是尽量认真地倾听对方的话。当然也不是单纯倾听,否则对方会觉得你没有注意他。你应该抓住时机适当地进行认同和赞美。必要时,你可以简要托出自己的主见,甚至疑问,以免让人误以为你缺乏真诚或心不在焉,但不应和对方发生争执。

在与人交往特别是初交时,如果你总是不停地对现实发牢骚或者挑剔别人、显示自己,这往往无形中会使对方觉得你是个不合群的人,或者是个不现实的人。我曾经碰到一位同龄人,他刚从旅游学校毕业,在一家宾馆当会计。我问起他的工作,他竟滔滔不绝,说自己所在的环境太糟、自己的顶头上司太刻薄、自己的才能无以发挥,等等。我一边听,一边想,他也许会碰壁。因为在人际交往特别是初交时,人们不仅根据你的外在言行来判断你,而且也根据你对事物的看法来评价你。"第一印象"不仅指初次见面时的言谈方式、外表举止,更指第一次谈话中别人所了解的你的深一层的思想观点。这些"印象"比表面的言行、习惯更能影响你们以后的交往。

与对方初次会面时,着装要整洁,但不要穿新衣服,否则会使你感到拘束,显得胆怯。说话时,应主动问候对方。讲话的声音应响亮、清晰,不可含糊其辞,更不要小声嘀咕。临别时要有得体的寒暄。如果与对方打电话,请注意首先询问对方忙不忙,让对方掌握是否听电话的主动权。同时,你应面带微笑打电话,这样会使你的声音更加悦耳。

26.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

时下有这样的一句流行语:这年头谁都不容易。的确,身处大变革的当今年代,令人彷徨、迷惘的东西太多了。为活出自身的价值、活出人生的精彩,维系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整状态,保持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必须学会调整自己的视角、心理和情趣,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就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您不妨遵循以下行为模式:

(1)要正确地给自己定位。随着体制的改革、机构的重组和利益的重新分配,须审时度势地标正自己的坐标,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看到自己的不足,睿智地从过多的社会角色中解脱出来,扬长避短地把时间、精力运用于适合自己,又能胜任的角色上来,有所为,有所不为。

(2)要有平常心。物我两忘,宠辱不惊,既不应随波逐流、迁就平庸,也不能指望生活的聚光灯永远打在自己身上,尽可能做到"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

(3)要善于沟通。人生将因人们彼此间温馨难忘的点点滴滴的沟通而更加美丽。所以,摒弃无端的敌意,学会悦纳他人,搞好社区邻里和同事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正如哲人所云:"掌握了沟通,你就掌握了世界,沟通方能产生‘双赢的结果’。"

(4)要适度锻炼。现代生活方式五花八门,但适度锻炼绝不可少。适度锻炼意味着要有自己的业余爱好、社交圈子和文体活动,这有助于排遣因"角色冲突"、"信息超载"所带来的焦虑、困惑、紧张,克服厌倦、冷漠的心态,提高大脑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5)要有投入感。敬业、自信,尽量地去喜欢手头的工作,多看到自己的亮点,无怨无悔地投入到自己的社会角色中去,这样一旦成功了,心里也就舒坦踏实了。"细推物理颂行乐,何为浮名绊此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7.你为何与别人合不来

常听一些青年朋友这样说道:"我就是和别人合不来","我就是看不惯某些人",为什么合不来,看不惯?还有一些青年朋友因为"人缘不好"调到新的单位,也曾发誓要搞好人际关系,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短则三五个月,长则一年,与同事的关系就变得很僵硬、很紧张了。这又是什么缘故?

人是社会化动物,每个人都有交往的需要,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交往剥夺实验,把受试对象关在隔离室里,不让任何人接触,结果仅几天被试者就忍受不了,甚至出现精神不正常的迹象。可见交往对人是十分重要的。在现实生活中,并非每个人都能很好地与他人交往。社会心理学研究认为,导致人际关系失调的因素很多,就大的方面来说有三类:一是主体(即本人)的因素;二是客体(即他人)的因素;三是情境因素,即主体与客体发生交往时的客观环境条件。如果一个人与大多数人相处不好,那就应从主观上找原因,包括主体的性格、脾气、心理品质、思想境界、道德水准,以及与他人交往时的自我认识、情绪、态度、行为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一个人的"人缘"。因"人缘不好"又是导致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正如我国一位心理学家所说的,"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失调而引起的"。众所周知,人与人的关系非常复杂,既可能彼此相容,也可能相互排斥,还可以互不相干,各行其是。人们可能有这样的体验:在集体中被容纳的人会感到轻松愉快,充满信心和活力;被排斥的人会感到孤独寂寞,处境艰难。应当说,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首要的和必备的条件,又是心理健康最具体的表现。一个人如果人际关系失调,势必会导致一系列心理疾患,甚至给健康长寿带来一定的危害。有人分析了60例心理疾病患者的病因,发现人际关系失调(指夫妻关系、家庭成员关系、邻里、同事关系等)共48例,占80%;发现由其他原因引起的心理疾病(如失恋、高考落榜、身体疾病、亲人病丧、事业失利等)共12例,占20%。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与人际关系的好坏也有很重要的关系。如果你性格内向,平时寡言少语,不大愿意主动与人交往,那么,你每到一个新单位,别人往往会觉得你很高傲,不易接近,这就影响了你与别人的交往。交往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一般地说,交往水平越高,人际关系就越容易密切,反之就会淡薄。交往内容有工作性交往与非工作性交往,前者容易做到。非工作交往就是主动的交往,它对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有重要的作用。同事之间,在工作之余聊聊天,串串门,或者聚餐、偕游、喝咖啡、打牌、看电影等都是交往的形式。通过这些非工作交往,双方从中加深感情联系,并逐步形成一种整体感。

防止人际关系失调,在交往中还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也就是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心理制约:

(1)社会交换。与人交往时,首先要认识到人与人的关系是相互的,彼此都既有所"施"也有所"爱"。社会交换与商品交换的不同点是进行感情上或理智上的交流。应当记住:你需要爱、友情、尊重,需要达到某些目标,别人也一样。合理的人际关系是使双方都有机会满足其要求。

(2)自我暴露。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把自我向别人敞开,比死死地关闭自我更能使自己感到满足,并且这种好的感情会感染到自我暴露的对象身上。心理学实验发现被试者们更喜欢自我暴露较深的人。不过,自我暴露也不宜太迅速、太露骨,否则会让人难以接受。

(3)注意相互关系的性质。我们同时和许多人交往,所形成的关系各不相同。有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一般朋友关系。如果不按照彼此的关系行事,对双方都有不良的影响。

(4)注意全面而客观地认识别人,这样才不至于因自己的偏见伤害了对方。

(5)注意克服不良性格。如心胸狭窄、妒忌心重,疑心重,自以为是,瞧不起别人,在回答别人的问话时显出不耐烦的神情。

总之,处理好人际关系大有学问,社会心理学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门。我们应当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及一切相互关系上,建立和发展平等、团结、友爱、理解、互助的人际关系,使社会安定,人人和谐,情绪舒畅,以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身心健康地工作、学习。

28.大学生如何搞好人际交往

在大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一些不良的心理因素常会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正常进行,使得有些大学生不敢交往、不愿交往,甚至不能交往,严重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一般来说,有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一些困难或不适应是很正常的,但如果个体的人际关系严重失调,人际交往受阻,则表明个体存在某些不良的心理品质。针对大学生中常见的人际交往问题,专家们提出一些对策。

(1)天生我才必有用,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一个人自卑、缺乏自信往往与对自己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我们与他人进行社会比较时,一是要注意比较的标准,不能以己之短去比别人之长,这样势必导致比较的误差。二是比较时必须注意要客观,千万不能认为自己某一方面不如他人就什么都不如人。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只有这样,才能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公正、符合实际的自我认识与评价。当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客观合理时,才会增强自己的信心,自信心强才有可能克服不必要的自卑心理。如果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不符合实际,夸大了自己的缺点短处,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则只会使自己在别人面前丧失信心,增强自卑感。在交往中,要有交往成功的信心,不要总是被人际交往会失败的心理所困扰。只有通过多与人交往,才能增加与他人进行社会比较的机会,也才能有利于去发现自己的长处,从而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与评价,增强自己的信心,克服自卑感。

(2)从我做起,主动大胆地参与社交活动。人际交往是交往双方积极主动的过程,一方主动而另一方被动势必造成交往难以正常进行。主动大胆地与人交往有利于消除胆小、害羞所带来的交往障碍,因为主动大胆地与人进行交往,能够锻炼自己的胆量。只有大胆地尝试,主动地参与社交活动,慢慢地才不会害怕见陌生人,那种害羞的心理也会随之而慢慢被消除。

(3)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以诚相待,热情待人。与人交往,必须要以诚相待,热情待人,如果能做到真诚对待他人,他人亦必定会以真诚回报你,即"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人之相交贵在知心。要做到知心,那就必须要求交往双方都能以真心诚意的交友态度来结交对方。不能以怀疑的眼光来看待对方,"自疑者不信人,人亦疑之"。假如交往双方相互怀疑,不但彼此交往困难,而且还会导致彼此产生误解,甚至产生冲突。

(4)修己而不责人,优化自己的性格,宽以待人。性格内向孤僻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一大障碍,要克服和消除它,除了正确地认识自己外,优化自己的性格是关键。大学生要通过多参加交往活动,在活动中有意识有目的地逐步培养自己开朗活泼的性格。不能轻视别人,做到与人平等相处。另外,在注重修己立身的同时,还要做到"宽以待人"。人各有别,人各有志。人与人之间是不可能完全一样的。尤其是人的个性各有特色。因此,在与人交往时,不能过分苛求别人,责怪别人,要学会容忍,宽以待人。如果一个人总要求交往对方与自己一样,势必会缩小交往的范围。当然,宽以待人也还是有原则的,并不等于无原则地迁就别人。

(5)当一个能干的交际者,掌握必要的交往技巧与手段,学会与人打交道。积极主动与人交往,对人以诚相待虽说有助交往的顺利进行,但有时候光凭自己的一腔热忱并不一定就能使交往顺利地进行。其中的奥妙就在于光有热忱、真心诚意还不够,必须要有一定的交往技巧与手段。如果交往的方法得当,能使交往非常顺利,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如培养自己的言语表达能力,注意自己言谈举止的自然朴实、得体,学习别人如何与人交往等,都将有助于自己交往能力和技巧的提高。

作为时代的骄子,大学生应当克服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在良好的人际交往中度过美好的大学时代。

29.走出社交障碍的迷雾

"看,他又摸鼻子了"。正在磕磕绊绊回答问题的高三学生晓峰,听到同学们的议论,更是感到头脑一片空白,本来准备好的答案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他站在那里,张口结舌,心中感到非常苦恼。的确,有些同学在与他人交往或回答问题时,往往过于紧张,面红耳赤,说话结结巴巴,显得思路混乱,难以自我控制,出现一些多余动作。或者大脑一片空白,原来想好的东西都跑到九霄云外。而这些面部表情、行为举止和感觉体验通过反馈更加强了紧张意识,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更加恐惧这些场合。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社交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