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心理呵护200招
9197200000011

第11章 人际交往篇(1)

1.不善交际怎么办

在家庭、学校和职业组织中,善于与自己相关的人友好相处,合作共事,建立并维护融洽、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是增强个人心理健康的基本方面。心理健康者都是有良好人际关系的,有许多朋友和亲人,能够从亲友那里获得心理满足的人。假若,一个人与他人在思想方面时常发生矛盾,在情感交流方面时常发生障碍,在工作和学习方面缺乏合作、相容,总处于敌意状态,彼此既不能理解,也无法沟通,这不仅会造成个人的孤独感、危机感、对人对事的冷漠感,导致由于社会和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饥饿感"、挫折感,而且会危害心理健康,发生心理病变。实际情况也是如此。多数有心理疾患的人,都存在人际适应方面的困难,都经历过人际关系方面的矛盾,冲突和对立。

交往能力是人的一种重要的社会适应能力。缺乏这种能力的人,纵然他有丰富的知识,或非凡的才华,但是,由于他不善于交往,不能有效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处处受人贬责,事事遭人误解,所以不仅给学习和工作带来了重重困难,而且还压抑、浪费了他的知识和才华,使之经受"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痛苦。常有一些很有才华的人,往往因为人际关系紧张,而不能发挥其聪明才智,达到其职业目标。实际上,人的交际能力同其他能力一样,不是先天的,是可以经过后天训练而获得成功的,并且,是可以自我训练成功的。其训练要点是:

(1)要乐群。就是要喜欢人、亲近人,高兴与人相处,喜欢与人交往,把同他人交往作为一种乐趣、嗜好和需要,总能从交往中享受到满足。而不要厌烦人,排斥、拒绝人,害怕同人交往,把与人交往当作一种负担、麻烦和痛苦,从而极力逃避交往,回避与人接触的机会,把自己孤立起来。现代生活尤其要求人们加强社会交往,要扩大交往范围,准备随时随地与陌生的、临时出现在你面前的人们交往。

(2)要敬友。就是要尊敬朋友、热爱朋友,平等、诚实地与朋友相处、合作,并随时准备为朋友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利益。它既包括对朋友所具有的知识、才能、思想和品德的仰慕乃至敬佩,对朋友的兴趣、爱好、气质和性格的相容及趋同,还包括对朋友心境和处境的同情、理解,使朋友在与自己交往中总能感受到愉快和满足。敬爱朋友绝不是敬爱他的弱点、缺点和错误,更不是对其错误姑息迁就,纵容袒护,而是把朋友的缺欠当作自己的缺欠,从而采取朋友喜欢的方式去规劝、打动朋友。同时,敬爱朋友,绝不是抹杀矛盾,回避冲突,更不是一旦发现矛盾和冲突就中止长期保持的友谊,而是面对面,开诚布公,与人为善,心平气和地去认真解决矛盾和冲突,从而使双方更信任、更理解、更友好,彼此依恋的感情大厦变得更牢固。

(3)要善解人意。人们交往的成功、愉快,多半取决于相互之间的信任。而人们要做到相互信任,就要形成彼此的理解。要形成正确的理解,建立相互信任的基础,首先要防止浅见(第一印象)、偏见(片面现象)和成见(刻板现象)的消极作用。其次要培养自己的洞察力和社会敏感性,善于察言观色,见端知末,善于体察对方的心情和处境。善于洞察对方言谈举止的真实含义,既会听"弦外音",会看眼神、表情、手势和身姿。善于快速翻译,解读对方发出的一切符号所表达的情意。最好要及时地选择满足对方的应答性反应。应答反应要求与对方交往行为相匹配。匹配意味着你对对方的理解、会意,意味着在思想和情感方面与对方产生了共鸣。

(4)要保持适当的交往频率。成功的交往依赖于一定的时间。然而,当今时代注重效率,人们普遍把时间看得比金钱还贵。因此,要科学地安排交往时间,保持与朋友适度的交往频率,防止交往过度或交往不足。

(5)要增强个人的魅力,能否吸引住人,是制约个人交往成功的主要条件。而要增强个人的魅力,只能加强对言谈、举止、思想、品德等可控因素的控制,改变或加强自己的魅力,相信,一个有魅力的人往往是招人喜欢、尊敬、热爱,能赢得许多朋友的人。

2.怎样搞好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也有人叫人群关系,是人们在进行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同事、上下级、同学、朋友、师生、邻里、亲属等关系。人是社会的人,人与人互相依赖才能生存,社会才能进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与人之间的这种依赖性变得更加重要。在我们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一种忠诚、友善、互助的关系,人与人之间应该有竞争,但那是在互助基础上的竞赛,而不是无情的争斗。人与人之间也会有矛盾,但那是以友善为前提的正常生活中的矛盾,而不是你死我活的敌视。在正确处理竞争和矛盾后形成的新的人际关系,会增加理解、友谊与和谐。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使人保证心情愉快、舒畅,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原因。那么,怎样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呢?

(1)平等待人。平等待人,这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有友爱和受人尊敬的需要。都希望自己的自尊心和感情得到尊重,政治和经济权益得到保障,正常私生活不受干涉,人身权利不受践踏。因此,我们处理人际关系时必须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交往对象,特别是对待地位、职务、学历、学识、能力、财产、身体等条件不及自己优越的人更要放下架子,说话办事平等相待,"礼让三分",以消除对方的疑虑和不安。如上级对下级,首先自己就应以普通一员的身份与下级建立起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这样才能及时掌握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地管理和指挥。而与身份或其他条件比自己高的人相处,也要不卑不亢,有礼有节,既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能奴颜婢膝,阿谀逢迎,有意讨好。

(2)关心他人。心理学研究表明,希望为人所关心,所注意,乃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需要。人们发现,自婴儿时期起,人的需要经常是在有人注意下获得满足的。因此,"有人注意"就形成了"将获得满足"的符号。例如,小孩往往看到母亲或听到母亲的声音就会停止啼哭,因为他已获得了安全的需要。这个印象一直保持下来,使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关心。这就告诉我们,既然人人都有被人关心、注意的需要,那么,一个人在同他人交往的时候,要想得到他人的关心、注意和爱护,就必须考虑到他人也有这种需要,"欲人爱之必先爱人"时时处处先想到他人。志士仁人,自觉"以天下为己任",为了他人,为了集体,为了社会,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不考虑个人得失,在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矛盾时,无条件地以他人利益为重,形成了大公无私,公而忘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尚风格。这种高风格的典范是完全发自内心的、自觉自愿的,他们在奉献中得到了精神的满足,他们的身影永远在善良人们的心中。

(3)讲信用。孑夏在《论语·学而》篇中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孔子在《论语·为政》篇则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我国东晋哲学家傅子说的更直率"祸莫大于无信,无信则不知所亲,不知所亲则左右尽己之所疑,况天下孚。"(《傅子·义信》)我国北齐文学家刘昼则留下了:"信者信行之基,行者人之本。人非行无以成,行非信无以利"的名言都是强调信用的重要。失信则失人心,失人心者必败。可见,取信于民乃立国之本,取信于人乃交友之根。

我们说讲信用,首要的是信守诺言,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即言必信,行必果。为此,我们必须强调不要轻易许诺,不要为了眼前的需要毫无把握地应诺自己无力办到的事,而那种吹牛皮、说大话、哗众取宠的毛病更是要不得的。因为"轻诺者信必寡"(北宋诗人林逋《省心录》)。你信口开河,不为自己的话负责,最终必失信于人。有一位厂长在承包招标答辩时,以"三年实现利税翻三番""为职工每人解决一套住房"等十件"实事"一举中标,被工人敲锣打鼓,鸣放鞭炮迎进工厂。他上任后尽管采取了许多措施,使厂里经营管理大有改观,但利税翻番谈何容易,所谓十件"实事"更无指望。工人们的期望值得不到满足,情绪逐渐低落,生产形势每况愈下,他责怪工人,引起工人们的强烈不满,最后被工人轰出工厂。尽管这件事情的出现情况错综复杂,但他轻易许诺,不能不说是自己给自己挖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陷坑。

(4)要信任他人。信任就是在对他人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给他人以坚定的信任。对于一个上进心很强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得到信任更重要的了。特别是作为领导人,正确处理上下级关系,知人善任,信任尤为重要。"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更是一条重要原则。战国时期,魏文侯赠"礼"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公元前408年,魏文侯拜乐羊为大将,西门豹为副将,率领5万人去打中山国(今河北省定州。)当时乐羊的儿子乐舒在中山国做官。乐羊为了使中山国百姓免遭战争之祸,故围而不攻,限令中山国国君姬窟开城投降。可姬窟一面假意表示投降,一面却派乐舒去请求宽延攻城时间,乐羊则围困三个月未攻。之后,见姬窟无投降诚意,乃下令攻城。由于乐羊战前准备充分,中山国粮草奇缺,人心大乱,一战即败。乐羊凯旋回魏,魏文侯亲自出城迎接,并摆筵席为乐羊庆功。宴席上魏文侯还赐给他两箱"礼物"。乐羊回家打开箱子时发现,箱里全是大臣们弹劾他的奏章。原来在乐羊围城未攻期间,魏国大臣以为乐羊是因父子私情而不攻城,故纷纷上奏弹劾,可魏文侯却对乐羊坚信不疑。乐羊知道这种情况后,深受感动。第二天一早就去向魏文侯谢恩。魏文侯说:"我知道,只有你能担当这个重任,才用你不疑。"设想,如果魏文侯听信谣言,不仅会埋没人才,也不会以这样小的代价攻取中山国。

(5)要诚实。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一般都有求稳和求可靠的心理,而诚实是获取信用,取信于人的一种积极方法。《尚书·图书》中说:"作德心逸曰休,作为心劳曰拙"我国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在《二程集·粹舍》中写道"责善之道,必也贵诚而不贵言,则于人有相长之益,在已无处辱之患。"与二程差不多同时代的晃说之在《晃氏客语》中说:"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事实的确如此,如果丢弃诚实,以权术或阴谋起家,有时也可能得势于一时甚至一世,但终究会被历史所唾弃。康生就是这样,他整人有术,在历次政治运动中都和原苏联的苏斯洛夫一样,以"公诉人"的身份出现,甚至指鹿为马,残害忠良。"文革"后期,他带着极高的荣耀走向了另一个世界,但"盖棺"也未能定论,他最终被钉到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英国大戏剧家莎士比亚对于诚实说得更可谓刻骨铭心:"我立身处世,就靠真理和诚实。如果我失去了真理与诚实,就等于和我们的敌人一起击败了我自己。"所以诚实不仅是做人的美德,也是保持友谊获得成功的基础。有人说"心诚则灵",可是也有人说"老实人总是吃亏"。不过实实在在说话,认认真真做事,尽管一时会"吃亏",但会得到人们永远的真诚的信赖与尊敬,而这正是那些虚伪好誉之人永远不能得到的。有一位同志几次搬家,在哪儿都留下了"好人缘",就是个别沾染奸猾刁钻毛病的"小市侩",也能与其友好相处。问他处理邻里关系的奥秘,他说:"千金买亲,万金买邻。"邻里关系是生活环境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这一点上他信守三个字即"肯吃亏",你吃了点亏,帮助了别人,方便了别人,别人就会同样想帮助你,互相支持,互相谦让,哪能处不好关系呢?总之,这看不见的收获,远远大于看得见的"亏",况且,如果一心寻便宜,到处钻营的人,往往最后以吃一个"大亏"而告终。

(6)要宽厚。宽厚首先就是说话、办事不仅只想到自己,也要想到别人,将心比心,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在我工作过的几个地方,就遇到了多位这样的好人。有一位老同志一次带一位并无深交的青年人去北京办事,两人都爱吃鱼、喝啤酒。所以每顿饭老同志都张罗买鱼、买啤酒,钱当然是均摊。可到桌上,他不是说鱼咸就说鱼刺多,或说胃不舒服,吃点饭就放筷了。诚实的青年人信以为真,每次都把剩下的鱼和啤酒"扫荡一空"。回到单位后,青年人和同事说这件事,别人告诉他,老同志家庭生活困难,想多买又没钱,所以每顿饭都找些理由想让你多吃点鱼,多喝点啤酒。青年人这才醒悟过来,感动万分,他暗暗把老同志作为自己做人的"镜子",身体力行。后来,这位老同志病逝了,在遗体告别仪式上,青年人悲痛欲绝,有人有些不解,青年人于是含泪讲了这段"鱼和啤酒"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