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跌打损伤奇效良方
9159800000019

第19章 骨折(19)

【经验心得】中老年下肢骨折术后肿胀为临床常见症。由于患者肢体长期内外固定,卧床休息,活动减少,使局部血管、淋巴管弹性减低,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阻塞,导致下肢血液、淋巴液回流障碍,从而出现下肢水肿。中医学认为本病外伤术后,本身正气损伤,加上长时间卧床,久卧伤气,正气虚弱,脾失健运,运化失司,易生水湿;气虚卫阳不足,易受风寒之邪来袭;风寒之邪与湿浊留滞于肌肤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成肿胀。故治拟益气补中,利水消肿,除湿化瘀。基本方中生黄芪、太子参益气补中,炒白术健脾除湿,细木通、防己、泽泻利水消肿,炒白芍、当归、丹参、川牛膝养血和营,化瘀下行。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消肿之功。

【方剂出处】殳跃飞,等.益气消肿汤治疗中老年下肢骨折后期肿胀78例.浙江中医杂志,2001;(9):478益气化瘀疏风汤治疗下肢骨折后期肿胀【药物组成】生黄芪24g,太子参15g,茯苓12g,白术9g,当归15g,丹参24g,防己12g,防风9g,桑白皮12g,木通9g,柴胡6g,槟榔9g。

【随症加减】偏于风,伴有游走性疼痛,舌苔薄白,脉浮者,加羌活9g,威灵仙9g;偏于寒,疼痛剧烈,皮色白,舌苔白,脉弦紧者加桂枝6g,麻黄6g;偏于湿,酸困重着,肿胀按之没指,舌苔腻,脉濡缓者,加薏苡仁30g,苍术9g;寒湿化热,红肿热痛、身热、口渴,舌苔黄燥,脉滑数者,去生黄芪,加黄柏9g,生地黄15g,牡丹皮12g,连翘15g。

【功效主治】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配合中药外洗:将上方药渣,加入葱白9g,生姜9g,再煎汤熏洗患处,每日2次,每次30min,并配合不负重的股四头肌、小腿肌肉功能锻炼。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65例,服药最多35剂,最少15剂,平均8剂。疗效优32例,良24例,可5例,差4例,总有效率为93.8%。

【经验心得】本证中气不足,脾失健运为本;瘀血湿浊滞留肌腠,风寒之邪客经脉为标。故治宜补中益气、活血化瘀、疏风除湿,利水消肿。方中生黄芪、太子参、白术、茯苓补中益气;当归、丹参活血化瘀,防己、木通利水通血脉;防风、桑白皮疏风胜湿;槟榔破积行气;柴胡发表和里,升举阳气;共奏扶中益气、活血化瘀、疏风胜湿、通利消肿之功。全方标本兼治,切合病机,疗效确切。原方药渣加入葱白,生姜再煎汤熏洗患处,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少渗出,并有活血散结,祛风通络,消肿止痛的作用,有利于肿胀吸收和消退,疼痛的消失,关节活动功能的恢复。加强股四头肌、小腿肌肉不负重的锻炼,对促进肿胀的消退,防止肌肉萎缩起到积极的作用。

【方剂出处】黄建华.益气化瘀疏风汤治疗下肢骨折后期肿胀65例报道.江苏中医,2000;(5):53针刺配合按摩治疗外伤性尿潴留【穴位选择】主穴:中极穴、太冲穴。配穴:阴陵泉、太溪穴、水道穴。

【治疗方法】操作:首先令患者取仰位,平放下肢,充分暴露取穴部位,穴位常规消毒,取32号1.5寸毫针,行捻转手法,每隔2min行手法1次,并使每个穴位的针感传至会阴部。针刺深度因根据患者胖瘦,体质而定。一般为1~1.2寸,医者操作时,手下有沉紧感,患者自觉局部胀痛和排尿感时,留针15~20min,取针后,在小腹部行局部轻手法旋转按摩,病员立即有排尿感,并能自行排尿。

【功效主治】疏通经络,开通水道。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32例,1次治愈29例,2次治愈3例。治验:郭某,男,28岁。患者在工作中,被挤撞而致腰4,5椎骨折右骶髋关节及耻骨联合分离。入院3h 后,病人小腹胀痛较甚,呈球形隆起,自感尿意但不能自行排出,即以上述方法施治5min,患者立即自行排尿约100ml。顿觉精神爽快,小腹胀痛消失而获愈。

【经验心得】癃闭与膀胱,三焦有密切关系,然膀胱者,州者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膀胱气化无极、溺不得出而成癃闭。”下腹部创伤而致筋脉瘀滞,肾精损伤,膀胱气化受阻,开合失司而致小便不通,导致癃闭。故取中极、气海、太溪、太冲、阴陵泉等穴,以达疏通经络,开通水道,疏利下焦膀胱气化而使小便得以道畅;加之局部按摩泻实祛瘀,经气功能正常,从而能缓解膀胱括约肌紧张度,使尿道与膀胱括约肌松弛,调节排尿功能,从而达到小便自解的目的。临床实践证实,针刺后每个病人均有相似的针感,但并不是得气的唯一标准;最重要的是看针刺后效果如何。若针刺加按摩后即能小便,说明邪气已得疏散,正气已得恢复,达到了调畅阴阳之气的目的。

【方剂出处】王亚玲,等.针刺配合按摩治疗外伤性尿潴留32例.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6;20(2):208仙方活命饮治疗创伤骨折术后伤口感染【药物组成】白芷15g,浙贝母15g,防风15g,赤芍15g,当归尾12g,生甘草6g,皂角刺15g,穿山甲珠20g,天花粉15g,乳香10g,没药10g,金银花15~20g,陈皮10g。脾虚者加白术15g;年长者或久病者加黄芪15~30g。

【治疗方法】穿山甲珠另包焙干研末兑入药汤口服,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15例,全部治愈,服药时间最长的10剂,最少4剂,无不良反应。

治验:皮某,女。患者半月前不慎跌伤左前臂致左尺桡骨双骨折,由于当地医疗条件差,自包草药治疗,1周后前臂开始变黑,坏死,流脓。诊见左肘横纹下10cm 以下干黑,坏死,黑痂下有大量脓液,有腥味,笔者按医疗操作常规行左前臂截肢术,术后给予头孢曲松(菌必治),甲硝唑,泰星等治疗。1周后,患者伤口仍红肿流脓,体温在38.5~39℃,红肿延伸到左上臂中段,停用抗生素,拆开伤口引流,用仙方活命饮加白术、蜂房各15g,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3剂,红肿明显消退,体温下降到38℃以下,再服5剂后伤口干燥无渗出,无红肿,体温正常,伤口基本愈合。停药3d 后出院。

【经验心得】术后伤口感染多为外邪侵入所致,郁久则红肿或化脓,方中金银花清热解毒;防风、白芷疏散外邪,使热毒从外透解;当归尾、赤芍、乳香、没药活血散瘀、消肿止痛;浙贝母、花粉、清热散结,穿山甲珠、皂角刺通经络,透脓溃坚;陈皮理气;甘草解毒和中;白术健脾;黄芪益气扶正。全方共奏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之功。

【方剂出处】吕维斌,等.仙方活命饮治疗创伤骨折术后伤口感染15例.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6;27(5):19托毒生肌汤外洗治疗胫腓骨折术后骨与内固定物外露【药物组成】黄芪、白术、党参、当归、黄芩、黄连、黄柏、生大黄各30g,煅石膏、炉甘石各25g,桃仁、红花、三七各15g,补骨脂20g,熟地黄15g,蜈蚣3条。

【治疗方法】上方水煎后,用无菌药液外洗创口,并用含有药液的纱条覆盖创面。每日换药。

【功效主治】补气养血,托毒生肌,燥湿敛疮。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122例,经45~80d 换药治疗后,结果:治愈112例,好转8例,无效2例,治愈率为91.8%,总有效率为98.4%。

【经验心得】本病多因骨折创伤与手术耗损气血,致气虚阳微,阴血不足,气不行血而致血瘀,血瘀而化热,皮腐肉烂,以致骨与内固定物外露。所以,治则应为补气养血、托毒生肌、收湿敛疮。托毒生肌汤方中,黄芪、白术、党参、当归补气血、托疮毒;黄芩、黄连、黄柏、生大黄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桃仁、红花、三七活血化瘀;煅石膏、炉甘石清热凉血、燥湿敛疮;补骨脂、熟地黄补肝肾之阳气,以先天促后天,以利全身阳气之恢复;蜈蚣辛散温通、以毒攻毒,用治各种难治性的疮疡肿毒。诸药合用,共奏补气养血、托毒生肌、燥湿敛疮之效。此方可用治各种不同面积皮肤缺损所致的胫腓骨中下段骨折术后骨与内固定物外露,疗效较好。

【方剂出处】周宙,等.托毒生肌汤外洗治疗胫腓骨中下段骨折术后骨与内固定物外露.湖北中医杂志,2007;29(1):47三黄肿痛膏治疗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药物组成】大黄、黄柏、姜黄、栀子各1份,天南星、白芷、乳香、没药、莪术、苍术、天花粉各0.5份。

【治疗方法】诸药研成粉末,干燥成三黄肿痛散1000g 装袋,按比例,用凡士林6/10、三黄肿痛散3/10、鱼石脂膏1/10、文火加热,搅拌均匀,调成软膏装罐备用。用法疗程:按闭合性骨折的治疗常规,一般先行骨折复位,将药膏均匀涂附于备用敷料,覆盖伤处包扎固定每1~2日更换1次,4次为1个疗程。如肿胀剧烈,则先敷贴药膏1~2d,待肿胀减轻后再行复位。

【功效主治】活血行气,化瘀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178例,治愈178例,显效138例,好转30例,总有效率达98.87%。

治验:刘某某,男性,10岁。3d 前因不慎摔倒,致左肘部受伤,即感疼痛、肿胀、肘关节功能障碍,经当地个体医推拿揉按后,局部肿痛进行性加重。遂于第3天就诊,经拍片检查、诊断:左肱骨髁间粉碎骨折。专科情况:左肘部呈半屈位畸形,高度肿胀,局部皮肤淤紫,肘内侧有数枚张力性水疱,压痛明显,扪及骨擦音,立即给予三黄肿痛膏外敷。超肘托板临时固定。2d后,伤处肿痛大减,水疱吸收,行手法复位。拍X线片示:对位对线良好,继续外敷药膏,超肘夹板固定,2d后再次更换药膏(共3次),左肘部肿胀全部消失,局部轻压痛,维持夹板2周,复查X线片见骨折端中等量骨痂生长,诸症消失,病愈出院。随访半年,左肘关节功能正常。

【经验心得】三黄肿痛膏中:大黄、黄柏、姜黄、栀子清热凉血、止血定痛;白芷、乳香、没药行气活血、消肿止痛;天南星、莪术破血化瘀、苍术祛湿通络;天花粉为伤科要药,鱼石脂膏抗菌消炎,化瘀生肌,并与凡士林溶化,共为赋形剂。诸药合用,共奏活血行气,化瘀消肿,通终止痛,荡涤生新之功。

【方剂出处】李建新.三黄肿痛膏在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中的应用.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9):93第2章软组织损伤凡是各种暴力或慢性劳损等原因所造成的皮肤、皮下组织、筋膜、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关节软骨盘、椎间盘、腱鞘、神经和血管等软组织的损伤统称为软组织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