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跌打损伤奇效良方
9159800000018

第18章 骨折(18)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60例,敷脐20min 后腹胀减轻,听诊肠鸣音活跃。34例敷脐30min后排气,26例敷脐50min 后排气,腹胀明显减轻。治疗1次痊愈4例,2次痊愈21例,3次痊愈26例,4次痊愈9例。

【经验心得】损伤性腹胀皆为伤后气机逆乱,升降失常所致,因清浊不分致脏不能藏谷纳新,腑不能去陈去腐,气滞则壅,气壅则胀。脐窝为神厥穴,属任脉,为冲、任、督三经经气会聚之处,具有沟通表里,贯串上下的作用。生姜性辛,微温,入肺、脾、胃经,具有善散逆气之功效。伤湿止痛膏具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温经散寒之功效。同时配合顺时针按摩,能增加肠蠕动,促进肠内浊气的排出,产生双重治疗作用。

【方剂出处】姜云英,等.生姜敷脐法治疗损伤性腹胀60例.山西护理杂志,1998;12(6):237自拟通尿饮治疗外伤性尿潴留【药物组成】瞿麦12g,泽泻30g,通草9g,穿山甲9g,当归10g,陈皮9g,赤芍9g,红花12g,川芎12g,黄芪15g,汉三七3g,党参15g,黄芩9g,炙甘草6g。

【随症加减】单纯下腹部外伤所致的尿潴留者加用活血散瘀、开窍通闭的麝香0.1g(冲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所致的尿潴留加用行气导滞的六磨汤:乌药10g,木香10g,沉香10g,枳实10g,槟榔10g,大黄9g(后下)。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功效主治】活血化瘀,开窍通闭。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80例,患者均有下腹部外伤史或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病史;膀胱处的胀满,叩诊呈浊音,排尿困难。伤后由于排尿困难,往往同时兼有少气懒言、乏力、神疲,脉弦细涩等症状。其中14例单纯外伤性尿潴留患者均于用药1h 后排尿通畅,64例胸12或腰1,2椎体压缩性骨折所致的尿潴留患者中24例于用药1h后排尿通畅,40例于用药90imn 后排尿通畅。2例直接用通尿丸中成药加活血化瘀中药获效,并且均在用药1h 后排尿通畅,结果全部有效,总有效率为100%。

治验:患者,女,39岁。因被踩伤下腹部,打伤头部,即感头痛,下腹部胀痛,排尿困难,伴乏力,纳差,于16h 后就诊,并收入伤科病房住院治疗。检查:下腹部压痛,膀胱处胀痛,膨隆明显,叩诊呈浊音,头部前额、枕部微肿,压痛,苔黄,脉弦细涩。给予上述治疗方法中的自拟通尿饮加麝香治疗。结果服药1h 后,患者排尿通畅,2剂后二便正常。

【经验心得】外伤性尿潴留的病机以血瘀为主。主要表现为血瘀兼气陷、血瘀兼气滞二方面。因此,用行气活血,通利水道的自拟通尿饮加味药物治疗可以获效。方中当归、穿山甲、赤芍、红花、川芎以通瘀化结,瞿麦、黄芩以清利湿热,三七以活血止痛,泽泻,通草以利水排湿,黄芪、党参、炙甘草以补养气血,陈皮以行气导滞。故血瘀兼气陷证者(即直接因外伤所致的外伤性尿潴留者)加用活血化瘀,开窍通闭的麝香药物,可消除膀胱伤处的淤血、水肿、通调气血,使膀胱的气化功能恢复,继而起到兴奋膀胱逼尿肌,促进排尿的作用。

【方剂出处】苏广军.自拟通尿饮治疗外伤性尿潴留80例.医学文选,1999;18(3):427温阳化气法治疗骨盆骨折并发排尿困难【药物组成】附子、桂枝、泽泻、茯苓、猪苓各10~15g,甘草5~10g。

【治疗方法】上药入汤煎30~35min,取200~250ml,一次服下,隔3~5h再服1剂。且入院后给予汤药,不必等出现症状后再服,即体现了中医所倡导”未病先防,不治已病治未病“之意。

配合针灸治疗:取关元、中极、三阴交、行间,用补法,在服药后患者有尿意时刺之。

【功效主治】温阳化气、利水。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56例,服3剂,针刺3次者24例;服2剂,针刺2次者20例;服1剂,针刺1次者12例。治疗后均可消除排尿困难。其中作用最快者15min。

【经验心得】骨盆发生骨折后,除骨折本身症状、体征外,早期出现最多的合并症多为排尿困难。排尿困难是由于瘀血阻滞,一则阻滞阳气之运行;二则气随血脱而致阳气虚弱,使膀胱气化无权,开合失司所致。所以采用自拟中药汤剂配合针灸温阳化气治疗骨盆骨折并发排尿困难。其方中附子大辛大热,通行十二经,上助心阳以通血脉,血脉通,气血畅;下补元阳以益火,血得热则行,从而使瘀血得去,新血得生,阳气得复,经脉通畅,为主药以治其本;桂枝入膀胱,温化膀胱之气,使膀胱气化功能正常,开合有司为辅药;泽泻、茯苓、猪苓直达膀胱,渗湿利水为佐药以治其标;甘草为使调和诸药。甘草配桂枝甘温补阳。诸药共奏温阳化气利水之功效。药理研究证实:附子所含次乌头碱及乌头原碱有促进血凝的作用,故骨折早期服用可减少骨折出血,也就减轻血肿对神经的刺激。桂枝有兴奋逼尿肌的作用。茯苓、泽泻、猪苓有利尿作用。但应注意,附子量不宜过大,否则会引起中毒。针刺中极穴时,须平刺,避免伤及膀胱。

【方剂出处】李景晟,等.温阳化气法治疗骨盆骨折并发排尿困难56例.中医药学报,2000;(3):46制接骨膏外敷治疗柯勒骨折期肿痛【药物组成】蒲黄20g,威灵仙30g,栀子50g,三七10g。

【治疗方法】上药研粉,生姜末为引,以醋将药粉及生姜末调拌成糊状外敷患处。

【功效主治】清热凉血,消肿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28例,痊愈4例,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86%。

【经验心得】骨断筋伤,气滞血瘀,血溢脉外,经络受阻,不通则痛。治宜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消肿止痛。故自制中药接骨膏外敷治疗,方中蒲黄、威灵仙、三七、生姜末等主以温通经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栀子、醋等具有清热、凉血、消肿止痛之效。通过两组比较,效果满意,且治疗方法简便易行。

【方剂出处】周恒.制接骨膏外敷治疗柯勒骨折期肿痛28例.中国中医急症,2006;15(8):914消肿通络汤治疗骨折愈合后顽固性水肿【药物组成】消肿通络汤内服方组成:白术15g,苍术、茯苓、木瓜、当归、丹参各12g,防己、防风、羌活、独活各9g,升麻、炙甘草各6g。上肢加桂枝、桑枝、麻黄;下肢加牛膝、木通。

消肿通络汤外用方组成:海桐皮、络石藤、透骨草、伸筋草、威灵仙各30g,桂枝、羌活、独活、防己各20g,乳香、没药、苏木、木通、制川乌、制草乌各15g。

【治疗方法】每日各1剂,水煎2次,分别内服外熏洗,15d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1~3个疗程。

【功效主治】活血通络,燥湿消肿。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52例,治愈(肿胀全消,临床症状消失,关节活动恢复正常)42例,好转(肿胀减退,临床症状减轻,关节活动仍有部分受限)10例。

治验:徐某,女,46岁。因左踝扭伤致踝关节骨折(外踝、后踝骨折),因踝部肿胀水疱形成,延至1周后行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术,术后石膏托固定4周拆除,行功能锻炼,半年后来院取钉时见足踝部仍轻度肿胀,关节活动受限,X线摄片示骨折已愈,位置佳,取钉术后足踝部肿胀加重,足背麻木感,2周后拆线肿胀仍不消,诊为左踝骨折愈合后顽固性水肿,即予以消肿通络汤内服外洗2个疗程,1个月后复查患踝部肿胀消除,麻木感消失,关节活动恢复正常。

【经验心得】本病主要原因为骨折同时筋肉经络受损,骨折虽已愈,但经脉不畅,气血不和,瘀阻湿滞而发肿。明代薛己《正体类要》谓:“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内经》云:“诸湿肿痛,皆属于脾。”故治疗应从整体出发,内外兼顾,辨证论治。本法以补脾燥湿,活血通络为主,兼以疏散风邪。内服方中苍术、白术、茯苓、防己健脾除湿;木瓜、当归、丹参活血舒筋;升麻、防风、羌活、独活疏散风邪;上肢水肿加桂枝、桑枝、麻黄以引药上行,理气散结,发汗解肌通经络;下肢水肿加牛膝、木通以引水下行,利湿通尿;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活血通络,燥湿消肿之功效。外用方中海桐皮、透骨草、伸筋草、络石藤、羌活、独活、防己、威灵仙祛风消肿;桂枝、乳香、没药、苏木活血祛瘀通络;制川乌、制草乌散寒燥湿活络。本病经中药内外合用,药症相符,故疗效显著。

【方剂出处】宁伟宏.消肿通络汤治疗骨折愈合后顽固性水肿52例.福建中医药,2000;31(2):31益气消肿汤治疗中老年下肢骨折后期肿胀【药物组成】生黄芪30g,太子参、炒白术、炒白芍、当归、细木通、泽泻、川牛膝、防己各10g,丹参20g。

【随症加减】兼受风邪,伴下肢游走性疼痛,苔薄白,脉浮者,加威灵仙、防风各10g;偏于阳虚,形寒肢冷,脉沉弱者,加炮附子5g,干姜10g;湿邪留滞,患肢酸困麻木,苔黄腻,脉濡滑者,加薏苡仁30g,苍术10g;湿热下注,小便黄赤,脉滑数者,去黄芪,加黄柏、知母、牡丹皮各10g。

【治疗方法】每日1剂,煎服2次。服药1月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益气消肿。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78例,经口服益气消肿汤治疗1个疗程后,78例全部有效。其中46例为优(患肢肿胀消失,肤色正常,行走后无肿胀),30例为良(患肢肿胀消失,肤色接近正常,行走后稍有肿胀),2例为可(患肢肿胀基本消失,肤色光亮,但久行后肿胀仍要加重)。

治验:冯某某,男,62岁。左侧股骨粗隆间骨折。经清创、切开复位、手术内固定等处理后,手术切口愈合拆线,骨折处愈合良好,但左下肢足跗至膝以上肿胀明显,晨轻夕重,按之凹陷不起,皮肤颜色光亮、温度降低,肿胀持续6周未能消退,行走后肿胀加重,肢体酸重。患者平素畏寒肢冷,腰脊酸痛,舌胖大、苔白腻,脉沉细。证属外伤后阳气受损,寒湿留滞,治拟益气温阳,除湿消肿。益气消肿汤加味,处方:生黄芪30g,炮附子5g,太子参、干姜、炒白术、炒白芍、当归、细木通、泽泻、川牛膝、防己各10g,丹参、炒杜仲各20g。每日1剂,水煎温服。服药1个月后,下肢肿胀消退,腰酸亦失,行走等活动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