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语文知识小丛书:词与短语
9045900000009

第9章 词类(2)

表示程度的:极、太、更、很、最、挺、非常、极其、格外、更加、尤其、稍微、比较

表示范围的:全、都、总、共、只、一共、一概、一律、统统、仅仅、单单

表示时间的:已、刚、曾、才、正、正在、已经、将要、立刻、从来、一向、常常、向来、永远

表示重复和连续的:也、又、还、再、一连、屡次、再三、时常、一直、陆续、每每

表示语气的:却、可、竟、倒、岂、难道、简直、偏偏、反正、究竟、也许、不妨、何必

表示情态的:忽然、突然、依然、不禁、连忙、故意、大肆、赶紧、特意、公然、恰巧、渐渐

表示肯定、否定、估量的:不、没、必、准、别、莫、勿、一定、必须、必定、必然、当然、的确、大概、诚然、也许、似乎

副词的语法功能主要体现为:其一是副词经常修饰、限制形容词,一般不能修饰名词;其二是除“不、没有、一定、也许”等极少数副词习惯上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外,其余副词一般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其三是绝大多数副词只能作状语,只有“很”、“极”两个程度副词既可作状语,也可作补语;其四是有些副词还具有关联作用,能把词、短语或者分句组合起来,表示一定的语法关系。例如:

单用的:说去就去、说了又说、下刀子也去

副词和副词呼应的:又甜又酸、越干越欢、既漂亮、又文雅

副词和连词呼应的:“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人们不但欣赏绘画,还欣赏书法与印章。”

8.介词

所谓介词,是指那些用在词或短语前面,合起来用以表达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与目的等意义的词。例如:

表示方向、处所的:从、在、自、打、往、朝、向、到、于、由、顺着、沿着、朝着

表示对象、关联的:对、把、连、替、将、跟、和、同、被、与、关于、对于

表示方式、方法、手段的:将、以、按、经、据、凭、用、按照、通过、依照、根据、经过、本着

表示时间的:从、打、到、在、于、当、趁、自从、当着

表示目的原因的:为、因、为了、为着、由于、鉴于

表示排除的:除、除了

表示比较的:比

介词的语法功能主要体现为:其一是介词必须使用在别的词或短语之前组成介宾短语,充当其宾语的主要是名词、代词或名词短语,也有其他实词或短语充当的;其二是介宾短语的语法功能是在句中充当状语,此外也可充当补语、定语;其三是介词不能重叠,也不可带时态助词“着、了、过”或趋向动词“来、去、上来、下去”等。少数介词如“为了、除了、为着、顺着、沿着”等,其中的“了”、“着”不表示任何附加义,在此也不是时态助词,而只是一个构词的语素罢了。

9.连词

所谓连词,是指那些连接词、短语、句子的词。连词分为三类:

一类是连接词或短语的。例如:和、与、同、跟、及、或、以及等。

二类是连接分句或句子的。例如:因为、所以、不但、而且、虽然、但是、即使、如果、既然、不如、与其、那么、只要等。

三类是既能连接词、短语,又能连接分句或句子的。例如:并、并且、而且、或者等。

连词的语法功能主要体现为连词在连接语言单位时,同时也表示一定的逻辑关系。

首先,连接词或短语的连词所表示的逻辑关系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种是表示并列关系。常用的连词是“和、同、跟、与、而、及、以及”等。其中“而”一般连接形容词,其余主要连接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

又一种是表示递进关系。常用的连词是“并、并且、而且、不但……而且……”等。其中,“而且”一般连接形容词;“并、并且”一般连接动词或者动词性短语;“不但”和“而且”相呼应,明显表达递进关系。

再一种是表示选择关系。常用的连词是“或、或者、或是、还是”等,可以连接各类实词或者各种短语。

至于连词连接分句或句子时所表示的各种逻辑关系,请参阅《单句与复句》一书,此处从略。

需要指出的是“和、跟、同、与”既可以作介词,又可以作连词,区分方法主要有二:一是作介词时,前后项有主客关系,位置不可颠倒;作连词时,前后项是并列、平等关系,位置一般可以调换。二是作介词时,其前边可以插入别的修饰语;如果是作连词,其前边是不能插入修饰语的。

10.助词

所谓助词,是指那些附着在词、短语或句子上边,具有辅助作用,表示附加意义的词。可分为三类:结构助词、动态助词、语气助词。

结构助词——包括“的、地、得、所、似的”,主要作用是把词语组合起来,表明词语之间的关系。“的”是定语标志,表示它前边的词或短语是修饰、限制后面的中心词的;“地”是状语标志,表示它前边的词或短语是修饰、限制后边的动词或形容词的;“得”是补语标志,表示它后边的词或短语是补充说明前边的动词或形容词的。在此情形下,“的、地、得”三者都读轻声“de”。“所”经常附着在主谓短语中谓语动词之前,表示这个主谓短语作定语(“水草所发出的清香”);另外“所”还可用在及物动词之前,构成具有名词功能的短语;“所”还能与“为”、“被”构成“为……所……”、“被……所……”的格式,表示被动。“似的”(一样)附着在词或短语的后边,构成具有描写性的短语,常与“像”配合使用。

动态助词——包括“着、了、过”,其作用是附着在动词、形容词之后表示动态(即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情况)。其中,“着”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的持续;“了”表示动作完成;“过”表示动作已经成为过去,有的兼表经验阅历。

语气助词——包括“的、了、呢、吧、吗、啊、啦”等。其作用是附在句尾或句子停顿处表示说话的语气。其可分为四种:

表示陈述语气的:的、了、啦、呢、嘛、罢了、而已

表示疑问语气的:吧、吗、呢、啊、么

表示祈使语气的:吧、了、啊

表示感叹语气的:啊、唉

语气助词有的只表示一种语气,有的能表示各种语气。那么其究竟表示什么语气,还要看其伴随的语调或一定的语言环境。

11.叹词

所谓叹词,是那些表示感叹或呼唤应答的词。例如:“啊、唉、哈、哼、呸、咳、哟、咦、呀、哎呀”等是表示感叹的;“哎、嗯、喂、噢”是表示呼唤应答的。

叹词的语法功能主要体现为:其一是叹词的独立性很强,不与别的词组合,因而常常是单独成句或者作句子的独立成分;其二是叹词能重叠(如“哈哈”、“喔唷喔唷”等);其三是叹词有时可以活用作动词或形容词。如“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其中“啊”即活用为动词。又如“院子里传出了哈哈的笑声”,其中“哈哈”即相当于形容词。

12.拟声词

所谓拟声词,是指那些摹拟事物的声音的词。例如“呼呼、哗哗、轰隆、咚咚、叮咚、叮叮当当、稀里哗啦、啪啪”等等。

拟声词的语法功能主要体现为:它在句中可作状语,也可以作定语、谓语、宾语等,还可独立成句。此外,拟声词是用语音摹拟事物的声音,什么样的声音用什么样的拟声词表示,一般说来是比较固定的。如“潺潺”是溪水泉水流动声,“咚咚”是敲门声和击鼓声,“琅琅”是读书声等等。恰当地运用拟声词,可以使语言具体、形象,并给人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之感。

练习七

(一)下列句子里的能愿动词充当了什么成分?表示什么意义?(A、可能;B、意愿;C、应该;D、必要)

1.对于好谈这种空洞理论的人,应该伸出一个指头向他刮脸皮。(毛泽东《什么是知识》)

2.你得赶快把大家组织一下,风雨里看不清,要特别注意安全!(王愿坚《普通劳动者》)

3.喝着这样的好蜜,你会觉得生活都是甜的呢。(杨朔《荔枝蜜》)

4.我愿这大好秋色永驻人间。(峻青《秋色赋》)

(二)下面句子中的数量短语,哪些是表物量的?哪些是表动量的?在句中各充当什么成分?

1.他略略愣了一下,便一瘸一拐地向着那声音走去。(王愿坚《七根火柴》)

2.希望犹如肥皂泡,一会儿又迸裂了三四个。(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

3.我们有五百多斤茧子呢!(茅盾《春蚕》)

4.他不忍心再朝这死鱼看上一眼,因为它已经被咬得残缺不全了。(海明威《老人与海》)

(三)下面句中加点的词是介词还是连词?为什么?

1.总理又环顾室内,和许多在座的老同志点头招呼,谈笑风生。(徐迟《地质之光》)

2.可惜我没上完初小,就转到县立五小上学去了,从此,我就和蔡老师分别了。(魏巍《我的老师》)

3.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都德《最后一课》)

4.宏儿和我靠着船窗,同看外面模糊的风景,……(鲁迅《故乡》)

(四)指出下面句中“吗、呢、吧、啊”各表示什么语气。

1.你认识他的哥哥吗?

2.昨天你为什么不来呢?

3.时间不早了,快走吧!

4.新中国的儿童多么幸福啊!

(五)选择适当的拟声词填入句中空白处。

“刷刷”、“登、登、登”、“叮叮当当”、“吱吱嘎嘎”、“哇哇”、“淙淙”、“咯吱”、“怦怦”、“吱”、“哗哗”

1.门上铁锁一阵响,暴徒们进去了。

2.春雨地下着。

3.突然,她的心跳了两下。

4.天刚亮,大雨地下了起来。

5.山洞又从左侧转到右侧,水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