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恶如仇:孙膑装疯马陵道复仇
在职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年轻人应当积极进取,不断学习,以获得竞争的优势。同时也要认清自己,摆正心态,排除心理障碍。如果心浮气躁,急于求成,反而容易误入歧途。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现代年轻人存在种种心理障碍,嫉贤妒能就是其一。
限于嫉妒心理障碍的人,不但会做出有碍于别人的傻事,而且也会让自己受到伤害,对职场中的成长极为有害。实际上,嫉妒心的产生往往是由于误解引起的,即人家取得了成就,便误以为是对自己的否定,对自己的威胁,损害了自己的“面子”。其实,这只不过是一种主观臆想。一个人的成功应该看到是他自身努力的结果,也是大家帮助的结果。对成功者给予赞美和荣誉,并没有损害自己。每个人都有优秀的一面,自己也可以取得成功。
麻有个同事,一个美女,与麻差不多同时进入公司。刚刚开始的时候,她的态度倒还挺好,可是过了一段时间,由于麻在技术上不断地突破,攻破了项目中的几大关键技术,她对麻的态度就变了,有时候说话声音比较大。麻想,一个女孩子,不跟她计较,忍忍也就过去了。
由于新员工中,麻的技术最好,所以后来老板让麻负责整个项目,其他员工由麻安排。麻升职之后,她对麻的态度更加不好,经常对麻大声说话,令麻安排项目大受阻碍,麻心中郁闷不已。
有一次,她跟老板说让加工资时,被老板拒绝,从老板办公室出来,二话不说,在QQ上对麻大骂,麻差点出离愤怒了,但还是忍了下来。又有一天,她给麻发一份项目表,麻还没来得及接,她就骂,污言秽语都出得了口,还拿男朋友相威胁。
麻终于知道,谦让无益。他找到老板说明情况:要么自己辞职,要么让她走。老板有些优柔寡断,但最后权衡利弊,还是将美女开除,麻留下来。
嫉妒之心,如穿肠毒药,害人匪浅。职场中的女性尤其易沾染这种毒素。虽然男人对女人有一定的包容之心,但如果太过分,是必然要遭到反击的,职场中女性当引以为戒。嫉妒心一旦产生,要立即打消,以免其作祟。同时,要设法使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以期让自己也取得成功。培根说过:“每一个埋头沉入自己事业的人,是没有工夫去嫉妒别人的。”
孙膑和庞涓同出于鬼谷门下,二人学业、智谋不相上下。苦学三年,庞涓自觉学业有就,就拜别了师父,来到魏国。孙膑认为自己尚未学成,继续随老师学习。
一天,孙膑收到庞涓的一封信,说是自己已经当上魏国的大将军,请他到魏国共同辅佐魏王。孙膑一到魏国,庞涓就把他推荐给魏王,很得魏王赏识。但是谈论之间,庞涓明显感觉孙膑所学已高出自己很多,知道先生已把兵书传授给了孙膑,顿生嫉恨。为图谋兵法,庞涓定下计谋,要害孙膑。
突然有一天,孙膑被一群刀斧手绑架,并残忍地用大刑挖去了两只膝盖骨,投进监狱。孙膑两腿被废,万念俱灰,几度寻死。庞涓假意探望,好心劝慰,令孙膑非常感动。在庞涓的诱导之下,决定在狱中为庞涓撰写兵书,以报知己之恩。
几个月过去,兵书快要写成了。一天,孙膑与热心的老狱卒谈天,听闻定计迫害自己的正是他的好友庞涓,顿时目瞪口呆。他思前想后,恍然大悟,立即烧毁兵书,并想好了对策。
第二天,狱卒报告,孙膑疯了。庞涓来到狱中,见孙膑蓬头垢面,又哭又笑,疯疯癫癫,写好的兵书也已烧毁。庞涓气急败坏。命人把孙膑关进猪圈里监视,看他是真疯还是假疯。谁知,不一会儿,孙膑便枕着猪槽呼呼大睡了。从此,孙膑整日与猪厮混一起,还手抓猪粪来吃。庞涓相信孙膑真的疯了,渐渐放松了对他的看管。
齐国的田忌早知孙膑的才名,听说孙膑受难,便派人趁机和老狱卒一起救出了孙膑。孙膑来到齐国,被拜为军师,坐在轮椅上指挥打仗。后来,齐魏交兵,在马陵道这个地方,孙膑打败魏军,射杀庞涓,终于报了剔骨之仇。
关于孙膑和庞涓的故事,唐人周昙写了一首诗:曾嫌胜己害贤人,钻火明知速自焚。断足尔能行不足,逢君谁肯不酬君。害人终害己,贤才在哪里不受欢迎呢?空怀嫉妒之心只能使自己裹足不前,被更多的人超越和打败。
据一份调查结果显示,嫉妒心在职场中普遍存在。嫉妒心最强的是大学生。他们刚刚开始寻找自己的人生位置,尚未取得成功,他人的成功往往令他们懊丧,感到自身价值不足。对于嫉妒产生的原因,超过三分之一的人认为,这是人的天性使然,18%的人归咎于教育,22%的人认为原因在于沉重的生活负担。总之,在多数人的观念中,嫉妒是由一些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情况引起的。因此,作为个人,要学会疏导自己的嫉妒心,将其转化为积极上进的动力,使自己也获得成功,如此方为正道。
无欲则刚:陈霁岩低价买马匹
幸运之星似乎在随机选择青睐的人。某某工作积极,与上司关系融洽,就一定能升职吗?某某默默无闻地工作,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得非常漂亮,却一点都不炫耀,真的就没人看见吗?领导总难免有存在私情的一面,但关键时刻却往往能不徇私情。因为领导毕竟是领导,只要为公司利益着想,还是会理智。
于是经常看到,上司的某某红人在升职的关键时刻被冷落;向来不被看好的某某却受到上司的青睐,成为接班人。天道酬勤不酬亲;拼命往上爬的人,终究落到最深;无心插柳的人,却成就了一片绿荫。
菲在公司里,年龄不小不大,职位也不上不下,所以,地位显得有些尴尬,给人的印象始终是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那种。眼看着许多比她年轻的同事都相继升职或加薪,她心有不甘。
机会终于来了。公司新来的HR总监恰巧是以前公司里的上司,虽然以往交情不深,但此时邂逅,颇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有这种关系,菲决定利用一下。
新上司上任第二天,菲就和她进行了一番“推心置腹”的谈心:先是搬出过去老同事的“情分”,动之以情;接着凭借对部门人事的了解,将各人从名字、职位到性格、脾气甚至利害关系逐一深入介绍和分析。她这份“内部情报”对于初来乍到新上司来讲,自然十分受用。
首战告捷,菲决定“得寸进尺”。在以后的工作中,菲处处迎合新上司。下班也总是紧随上司离开办公室,常常给上司介绍公司附近的饭店餐馆,甚至主动请缨,担当向导;在摸准新上司有每周游泳的习惯后,菲也练起了游泳,和上司做“泳友”;私下里还对上司以“阿姐”相称。
有了这些接近的机会,菲成了消息灵通人士,不时向同事透露些“内部消息”,以上司亲信自居。不久,菲的招数见效了,大家改变了以往对她的看法,不敢再轻视她的存在。菲也愈加“狐假虎威”,在办公室里对同级的同事指手画脚,把年轻同事的功劳占为己有,有时明明是她的份内事却拖着不做,还把责任推给其他同事。
两年后,公司里发生了一起较大的人事变动,HR部门也被卷入其中。部门将裁掉一名员工,并提升一名员工。正当大家都以为菲将会在这场变动中胜出时,一个意外的消息却传来了:部门里另外一名不声不响的男孩得到提升,而菲却在名单正式宣布前,主动提出了辞职。实际上,是上司暗透口风,给她面子,才没采取辞退的方式。
原来,菲过去种种“狐假虎威”的行为早被“阿姐”看在眼里。阿姐公私分明,关键时刻还是没留情面,让菲做了牺牲品。
一般来说,一个上司身边总会有几个比较亲近的人,俗称“亲信”,可是一个理智的上司不会喜欢一个不做事、话太多的亲信。凡事都有个“度”,如果有一天上司觉得自己的亲信过于狐假虎威,那么亲信也可能被清理出局。
在职场中谋升职,当不当上司的亲信其实不重要。上司的亲信,由于平日接触太多,关键时刻给了情面,就会让人感觉上司在“徇私舞弊”。为了避免这种言论,上司反而会有意避嫌,洗脱清白,这时候,亲信就成了牺牲品。因此,有时反而不如做普通的下属好,平日里有工作上的疑问、程序上的请示,同样有机会直接和上司接触,沟通商量,这样的方式反而让上司感到尊重。
北宋时,朝廷为保证马匹使用,将任务分解到各州县完成。所献的马匹以高三尺八寸,马齿少而体型壮硕为合乎标准。各州县由于自身无法繁育合格的马匹,所以必须向外地的马贩购买。
并州位居在这一地区州县中间位置,外地的马贩还没有到达并州,合格的马就被其他各州县拦截买光。州官为向朝廷交差,不断对马贩施加压力,甚至鞭打用刑,一时马价大涨,反而更买不到合适的马了。
陈霁岩任并州知府时,明白马价高涨的原委后,故意装作不急,等到外地马贩齐集并州后,才表示要看马。提前一天,陈霁岩召来本地的马头,对他说:“为了买马,我心中也急得很,但明天选马匹时,我会装作不急的样子,你不要让我的戏穿帮了。”
第二天,外地的马贩带着马匹前来,有马高四尺的,陈霁岩反而不买,说:“高矮对比,高大的马匹较少,在矮马中容易显得突兀,暴露出矮马不合标准。因此,如果真选不到三尺八寸标准的,我宁可要低一寸的,反正也没关系,我已呈报太仆寺推迟了期限,这次可以迟一些,有时间慢慢挑。”
本地马贩也附和说:“再过三天,在临濮有个马会,届时也能买到合意的马匹。”陈霁岩点头说好。外地马贩颇为失望,争相杀价求售。结果,陈霁岩在两天内就将朝廷所要求的马数买齐。
其他各州为求交差争相以高价买马,好争取日后升官的机会,以致一匹马喊价四五十金,而陈霁岩在并州买的马不超过二十金。
陈霁岩买马,显示了他对市场行情的深刻认识。欲擒故纵,欲买先不买,等行情一落再快速出手,就能以低价买得好马。当其他地方的官员孜孜以求导致马价大涨还买不到马时,陈霁岩却已轻松完成任务了。
可见,职场升职是要讲一些哲学的。孜孜以求之的人由于过分热情反而遭来厌恶;默默无闻的人,反而无欲则刚,被领导相中。
心意无价:缅伯高千里送鹅毛
职业专家认为,向上司送礼以增进感情沟通与诚实、正直、勤劳、与人为善的人品并不冲突。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人在职场,除了业务上的压力,还有各种利益上的冲突。上级在工作中是良师,也是“大树”,既然已经在工作中力争尽善尽美,何不再利用节日机会,向上级表达一下感激之情呢?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当官的不打送礼的”,但也要认真考虑如何避免唐突地给上司送礼,否则会让上司心生疑惑,觉得你有事相求,或者送礼有目的。这里的分寸十分讲究,感谢就是感谢,心意到了就可以了。上司真正需要用到的是你这个人,而不是你的礼物。再重的礼物也不能代替个人的忠诚和才干。谋升职,关键还是靠能力,情感沟通只是起一种润滑剂的作用而已。
章是一家IT公司的产品部员工,在单位已工作三年了。他一向相信实干,以为靠本事吃饭,凭自己的实力赢来同事尊重是最可靠的。但眼看他不入眼的同事一个个升职,而他一直原地踏步,心里难免有点凄然,家里老婆和儿子也为这个说他窝囊。
眼看又是国庆了,向来不屑走上层路线的章反省了一下,觉得有必要学学其他同事,和领导套套近乎,送送小礼。他鼓起勇气给从总经理开始的几个领导打了电话,但电话很难打通。好不容易有一个人接了电话,是部门经理老张,最近搬进了新家。章在电话里说:“张经理,节日愉快,我想来看看你的新家。”但老张在电话里支支吾吾地说:“我马上要出去,明天、后天大概都不在家。”弄得本来就拘谨的章更不知所措,再没勇气给其他的领导打电话了。整个黄金周期间,精心准备的几份礼品都没送出去。
老实的章后来才知道,大过节的去领导家,是一件敏感的事情,现在都流行让邮局代送礼品。虽然目的仅仅是加深感情,但时机不对就容易让人误会。
与章相比,赵就显得成熟多了。在单位的这两年,赵发展不错,受上司恩惠颇多,一直想回报,但苦无机会。一天,他偶然发现上司红木镜框中镶的字画给人的感觉是一幅拓片,跟家里雅致的陈设不太协调。正好,他的叔叔是全国小有名气的书法家,手头还有叔父赠送的字画。就马上把字画拿来,主动放到镜框里,上司不但没有反对,反而十分喜爱。
在职场上,老实人常处于劣势地位,原因在于脑筋死板,搞不好人际关系。体现在送礼这样的事情上,更见笨拙,想不出花样,办事老套,事情自然不会顺利。像这样缺少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的人,也往往鲜有谋略,加薪或许应当,但当领导是不合适的。礼物即便送上去,也于事无补。而头脑灵活的人往往能别出心裁,事办得妥当,礼也送得漂亮。不过,老实人有老实人的忠诚,这份心意若能表达出来,也会令人感动。
唐贞观年间,西域回纥是大唐的藩国。一次,回纥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便派使者缅伯高带了一批奇珍异宝去拜见唐王。在这批贡物中,最珍贵的要数一只罕见的珍禽——白天鹅。
前往长安的路上,缅伯高最担心的就是这只天鹅,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就不好交待了。所以,一路上,他亲自喂水喂食,一刻也不敢怠慢。
这天,缅伯高来到沔阳河边,见白天鹅伸长脖子,张着嘴,吃力地喘息着。缅伯高心中不忍,便打开笼子,把白天鹅带到水边让它喝了个痛快。谁知白天鹅喝足了水,翅膀一扇,呼啦一声飞起来了!缅伯高向前一扑,只抓下几根羽毛,却没能抓住白天鹅,眼睁睁看着它飞得无影无踪。缅伯高捧着几根雪白的鹅毛,直呆呆发愣:怎么办?进贡吗?拿什么去见唐太宗呢?回去吗?又怎敢去见国王呢!思前想后,缅伯高决定继续东行。他拿出一块洁白的绸子,小心翼翼地把鹅毛包好,又在绸子上题了一首诗:“天鹅贡唐朝,山重路更遥。沔阳河失宝,回纥情难抛。上奉唐天子,请罪缅伯高,物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
缅伯高带着珠宝和鹅毛,披星戴月,来到长安。唐太宗接见缅伯高,缅伯高献上题诗和鹅毛。唐太宗看了那首诗,又听了缅伯高的诉说,非但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缅伯高忠诚老实,不辱使命,就重重地赏赐了他。
很多人都知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句子,却不知道这个典故的由来,不认识缅伯高这个主人公。这个偶然发生在缅伯高身上的故事揭示了送礼的真谛:几只轻轻的鹅毛所承载的诚意是厚重的,也是令人感动的。
在一份职场上关于“送礼的对象主要是谁”的调查中,有37%的参与者选择了掌握职场“生杀”大权的上级领导;朋友次之,占34%;客户占12%。领导成为职场送礼的第一目标。给领导送礼讲究很多,言之不尽。但礼要送得没有功利性,送得自然,送得真诚,送得有新意,要把握场合、时机,确实不可不知原则。
感恩图报:胡雪岩涌泉相报滴水恩
帮助了别人,别人说谢谢,回一句“举手之劳”。孰不知这种举手之劳,已经在被帮助人心中打上了深刻的印记。对被帮助的人来说,这是雪中炭火,是大漠甘泉。恰是这微不足道的给予,让被帮助的人看到了前途曙光,感受到了人间温情。在以后的岁月中,只要他还记得这份情意,他会倾其所有以为回报。感受愈深,报之愈切。
远亲不如近邻。同事之间,犹如邻里。直接能帮上忙的往往就是他们。将心比心,给同事一份举手之劳的帮助,会让他久久铭记,并在适当的机会回报你的帮助。这种施恩与感恩的互动还有利于创建融洽的职场氛围。
张是一位职场成功人士。他用了仅仅两年的时间,就由一位普通职员晋升为总经理。总结自己的职场经历,他这样说:“我刚到这家公司时,只是一名没有任何经验的普通职员,之所以能够在短短两年内就晋升为总经理是因为,我时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我感谢老板给予的机会,感谢同事对我的点滴关怀与帮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正是这种感恩之心,让我更加努力地去工作,我要尽最大的努力来回报这一切;没想到,公司却给予了我更大的回报。”
慧和玉毕业后进入同一家公司就职。虽然他们学历相同,资历相同,玉的职位却比慧高一级,薪水也高许多。但是慧没有因这种不平等而心生不满,她仍是兢兢业业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并且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还主动帮其他同事克服困难。她记得上班前母亲这样对她说:“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老板,都要感谢他给予了你发展的机会,尽心尽力地为他工作,这样做表面上有益于你的老板,其实,最终受益的还是你自己。”最终,慧坐上了副总的交椅。
每当看到那种施恩者得到丰厚回报的故事时,我们每个人都会心有所感,感慨自己不是那位施恩者。实际上,施恩者往往并不是为求得回报才这样做的,对于他们而言,某个帮助的确仅仅是举手之劳而已。但对于心怀感恩的人,却把这份“滴水之恩”当做自己不断努力的动力,最终获得“涌泉之水”,使自己能够加倍地回报曾经给予帮助的人。
胡雪岩在杭州信和钱庄工作时,因自作主张将回收的五百两银子货款资助落魄的王有龄,在钱庄的饭碗被打破,日子很难过。然而就在此时,他有个好朋友从金华来杭州谋事,病在客栈里,房饭钱欠了半个月,还要请医生看病,没有五两银子过不去。为了救助好友,胡雪岩决定去找另一位朋友借钱。
找到这位朋友的家,正好朋友不在。胡雪岩向朋友的妻子说明情况,请求借五两银子。朋友的妻子见胡雪岩衣着虽有些破旧但却也整洁,举止言谈很讲究礼节,虽然有点落魄但那副神气不像倒霉的样子,二话没说就取了五两银子交给他。胡雪岩从左手腕上取了一只银镯子交给朋友的妻子说:“镯子连一两银子都不值,不能算做押头;不过这只镯子是我娘的东西,我看得很贵重。这样子做,是提醒我自己,不要忘掉还人家的钱,将来一定来取。”
胡雪岩发达后,先还了五两银子,然后特地备了一份四色水礼,后又封了一张五百两的银票前往朋友家拜访。朋友妻取出镯子要给胡雪岩,胡雪岩却坚决不收,并且表明:暂时存放,日后一定来取。后来他又资助朋友开了家杂货店,朋友一家生活从此有了着落。
胡雪岩初到上海投奔朋友,但朋友回家省亲了,只好在客栈里“待业”,在“老同和”餐馆吃饭。十几天过去了,朋友还没回来,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只得当掉夹袍,吃了一顿。“老同和”老板的女儿阿彩发现了这一情况,替胡雪岩悄悄赎了出来,并差人送回。后来,胡雪岩知道老同和餐馆要扩大需要三千两银子,二话没说,将三千两的银票送到了已接管“老同和”的阿彩手中。
看胡雪岩知恩图报的故事,让人感觉他好像是一个财大气粗的人,实际上他有时也是倾其所有。但正是这种大方的回报,成就了自己的成功。自私自利,一毛不拔的人,与其对比之下,真有天壤之别。
但职场中,有人可以为一个陌路人的点滴帮助而感激不尽,却无视朝夕相处的同事和上司的种种恩惠,将一切视之为理所当然,并将上司的恩惠看成是一种商业交换,这就是公司上司跟下属矛盾不断的原因之一,也是个人人际关系冷漠的症结所在。以这种心态工作,是难以获得工作的愉悦和成功的。对这样的人施恩,难以指望他的回报,只会说你小恩小惠,笼络人心。这种人,终究难成大器。
不计前嫌:赵匡胤的大家风范
宽容是一种人生智慧,是建立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法宝。一个拥有宽容品德的人,能够对那些在习惯和信仰方面与其不同的人表示友好和接受。宽容不仅对个人生活具有很大的价值,而且对事业有重要的推动意义。一个人经历一次宽容,就可能打开一扇通向成功的大门。借助宽容的力量,实现伟大的梦想,可以成就辉煌的事业。
在全球最权威的商学院——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必修课程中,有一部分专门研究非智力因素对一个人成功的影响。在这些非智力因素中,宽容的价值得到充分的肯定,被强调为成功者的必备素质。宽容可以是谅解,可以是德报怨,可以是不计前嫌。
姜初来到这个村镇小厂时,厂里才30来个员工,其中有一半人是老板的亲戚。在这个小厂里,包括老板在内,数姜的文化水平最高,于是老板把厂里的管理大权交给了他,让他激动不已。
但是,这么个小集体却不是那么好管的。老板的亲戚并不因为有老板的口头交待就听他的话,他们常常装作听不懂他的话,然后用方言当着众人的面笑话他。就是那些外来员工也跟着起哄,故意为难他,有时甚至发展到辱骂的地步,气得他真想一走了事。
有一次,姜忍无可忍,和老板的一个远房表弟吵了起来。那人指着他的鼻子,当着许多人的面刻薄地骂他:“衰仔,你以为你是谁?这里的厂子全是家族式的,你连这点都服侍不到,你以为你可以到外面去混吗?”一句话令姜如醍醐灌顶,本想离去的他反而决心留下来。他想,这里的厂子全是家族式的倒不一定,但真要再找一个待遇这么好的厂子,遇上这么赏识自己的老板,只怕不容易;而且,这里遇上的情况在别的地方难保不会重演。于是第二天,他更加精神抖擞地上班了,并在众目睽睽之下,主动向昨天跟他吵架的那位老板的表弟道歉,令那人很是不解且不好意思。接下来,他又积极努力地和其他员工沟通。
很快他就发现,其实老板的那些亲戚们之间也常常明争暗斗,彼此之间关系并不很好,只是因为他来之后,一致对外的情绪让他们稍稍有了一点团结。就拿跟他吵架的那个人来说,在厂里的人际关系就不怎么好,有一次病了躺在床上竟没人问一声,还是姜问过别人后才知道。姜到那个人的房间去看望,发现他竟高烧烧到39度,可家里穷,舍不得花钱看病。姜不计前嫌,自掏腰包替他请来医生。因为姜的宽容和乐于助人,渐渐使他在厂里的地位巩固下来。几年后,这个小厂发展到了300多人,姜也升到厂长的位置。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即便貌似大恶人,心地也有善良的一面,分得清是非曲直,只不过不愿意承认罢了。对于这样的人,宽容和谅解之心可促使其反省自己,并逐渐受到感化。如果以牙还牙,针锋相对,必然爆发矛盾冲突,结果就是两败俱伤的局面。所以,宽容之人,多能忍让。不计较一时得失,将眼光放得长远,自然就化解了危机,反立于不败的局面。
赵匡胤是一个大气的政治家。他有一种特别富有人性魅力的王者风范。赵匡胤发迹之前也有一段潦倒的经历。宰相赵普在给他出谋划策的同时,也曾撺掇他惩治落魄时冷落过他的人,但他没有下手。
有一个环州守将董遵诲,是高怀德的外甥,父亲董宗本曾任后汉的随州刺史。赵匡胤没出人头地时,曾独自在汉东游览,来到董宗本的管辖范围之内。董宗本和赵匡胤的父亲算是同僚,对赵匡胤格外器重,留赵匡胤在那里住了几日。但董宗本的儿子董遵诲却看不起赵匡胤,常常冷嘲热讽。一天晚上,他对赵匡胤说:“我曾经看见城楼上面紫云如盖,后来又梦见高台,遇到一条黑蛇,长约百尺,忽然飞腾上天,竟然变成了一条龙,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赵匡胤微笑不答。过了见天,他又想和赵匡胤比试军事韬略,由于比不过赵匡胤,竟然恼羞成怒搬起凳子砸过去。赵匡胤知道这里待不下去,匆匆向董宗本告别走了。
大宋初年,董遵诲任骁武指挥使。赵匡胤召见他,董遵诲想起年少时的事,很是害怕,趴在地上要求处分。赵匡胤叫人搀他起来,问他:“你还记得紫云、大蛇变龙的事吗?”董遵诲一听果然提到旧事,更害怕了,慌忙解释说自己当时年幼无知,不识真龙,皇帝要是能赦免他,他愿以死相报。赵匡胤哈哈大笑。后来董遵诲的军士来京告御状,告董遵诲的不法行为多达十条。董遵诲知道后想,这下死定了。然而等来的却是一番劝勉之词,说:“朕已经特赦你了,你怎么还改不了那些恶习?现在命你改过自新,朕将破格提拔。”云云。董遵诲这下彻底服了。
赵匡胤还以同样的宽容对待过大将李汉超。有人告御状时,赵匡胤替他周旋,令李汉超感激涕零,改正了错误。
毛泽东词:“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其实对赵匡胤是比较推崇的。他以宽容大度的王者气概折服了众多的将领,成就了自己一生的王道事业。
事业的成功,少不了众多的追随者。如何赢得下属和同僚的支持,对个人职位的升迁至关重要。贾谊《过秦论》中说:“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正是因为宽厚之故,方引得天下人才来归。此时,若能知人善用,何愁大业不成呢?
有容乃大:曾国藩助左宗棠收复新疆
《明宇之说文解字》中对“智慧”二字有一番新奇的解释,颇有几分道理。释文中说:
智由矢、口与日三部分构成,矢是箭、兵器、武器的意思,口可引申为猎物的意思,日是太阳的意思,日在下有上升之意;太阳冉冉升起,懂得用武器获取猎物的人为智。慧由丰、山与心三部分构成,丰是捆绑的庄稼、树木的意思,在这里是长得茂盛的参天大树;心中能够容得下高山、大树、自然万物的人,称之为慧。
“智慧指的是聪明、有头脑、心胸宽广、能够宽容、包纳一切。宰相肚子里能撑船,不计细流、容纳百川方能成就大海,说的就是慧的意思。”
在职场中,有慧心、慧根的人,往往能成就一番事业;而那些斤斤计较、心难容物、气难容人的人,是终究不会有什么大作为的。
大学毕业后,坤和学弟一起来到一家国企的宣传策划部工作,碰到一个很老实的顶头上司。学弟觉得跟这样的顶头上司混永远也没个出头之日,就千方百计地活动到了总经理办公室。总经理欣赏他,实习期结束,不到半年,就给了学弟一个副科待遇。但是好景不长,两年以后,一场意外的风暴给学弟带来“灭顶之灾”。
原来,总经理为了巩固自己的位置,拉帮结派,排挤有发展前途的副总经理,暗示他手下的弟兄们到处造谣,制造事端,阻止后备干部的提拔,学弟被迫成了马前卒。上级机关派人来蹲点,虽然破费周折,但最终搞清了事实真相。这时,总经理为了自保,把一切责任都推到了学弟身上。云开雾散之后,总经理走人,走之前倒是和副总经理“握手言和”了。于是,副总登上了总经理的位置;而坤可怜的学弟,结结实实地掉在是非坑里——由于陷得太深,又没有证据证明自己的清白,被撤职到底不说,还背了个处分。
而坤的上司、宣传策划部部长,为人正派,在公司里虽然不强势,却心胸宽广,经常给新人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和他在一起,坤学到了不少职场处事之道。后来,他当了党委书记,和新老总合作愉快,成了好搭档;新老总通过他把坤调到办公室。物是人非,令坤感慨良多。
职场之上,常见有人自作聪明,玩职弄权于股掌之上,挑拨是非,排除异己,喜于争斗,不顾全局大计。这样的领导,看上去精明强干,善于权术,实则缺乏人生的大智慧,其结果要么祸害整个公司,要么自绝立足之地。
曾国藩和左宗棠是湖南同乡,据说还是姻亲;左宗棠四十多岁还在给人当幕僚,多亏曾国藩大力推荐,才被朝廷重用。左宗棠后来抬棺西征,平定新疆,千古伟业,也有曾国藩一番知遇的功劳。
左宗棠诚然是个大才,但也多亏遇到曾国藩这样独具慧眼和大度能容的贵人。湖南学政刘向基曾评论曾国藩说:“曾涤生能容得左宗棠,必是三湘数一数二的人物!”左宗棠心胸豁达,敢说敢做,光明磊落,这一点,曾国藩看得最是清楚。曾国藩点翰林前,左宗棠最喜欢冲曾国藩发牢骚,评点曾国藩做事的是是非非。外界总认为左宗棠瞧不起曾国藩,其实只有左宗棠自己知道,他一生最佩服的就是曾国藩,只是不说出来罢了。
毕竟性格上存在很大差异,二人的关系发展到最后,竟好似水火难容。据说有一次,两人又在一起争论,互不相让,曾国藩为缓和气氛,就说,咱们对对子吧,并出了上联:“季子自鸣高,与吾意见常相左;”意思是说老弟你不要总是自命不凡,老跟我对着干;联中巧妙嵌进“左季高”三个字,季高正是左宗棠的字。左宗棠一听火冒三丈,不假思索地对出了下联:“藩臣身许国,问君经济有何曾?”意思是我看你不过口头救国,真要论起经世济民之术,你是屁也不懂;同样下联也嵌进了“曾国藩”三个字。曾国藩听了,也是干瞪眼没办法。
其实这种表面上的争斗,并不影响二人在彼此心目中的地位。当曾国藩去世时,很多人都认为左宗棠根本不会来祭拜,左宗棠却送来了挽联,上写道:“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欺无负平生。”这是左宗棠对曾国藩和他们两个关系由衷而做的评价。挽联中左宗棠以晚生具名,肯定了曾国藩的知人之明和谋国之忠;西北用兵,曾不计前嫌,力助之,所以说,“攻错若石”。
毛泽东青年时将曾国藩视为偶像,“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可谓英雄相惜。曾国藩以其独具的慧眼和大度的容才之心成就了左宗棠,独此一举,便可令天下人赞赏了。有人总结企业家必备素质,其中包容之说颇切本文旨意:心胸宽则能容,能容则众归,众归则才聚,才聚则企业强,这是企业制胜的基本之道,也是企业健康成长的基本原则;心胸宽则思路广,思路广则出路多,出路多则竞争力强,竞争力强则企业兴,企业兴则国家旺,国家旺则人民才得到真正的幸福。诚哉,斯言!
共享共赢:胡雪岩花花轿子人抬人
高阳名著《胡雪岩》中曾频繁出现胡雪岩的一句名言:“花花轿子人抬人”,一句话道破他的生意经。这句话的内涵就是:生意场上人与人是相互依托、共生共长的,你抬举别人,别人才会抬举你。彼此合作,大家都有好处;争个鱼死网破,结果是两败俱伤。
这句“胡氏格言”其实并不新鲜,他强调的仍然是一种合作精神,不过融入了更多中国传统人际关系的东西在里面。如果将其精简一下,就成了生意场和职场中的一种“狼群法则”:在狼群中,狼子们明白孤军奋战是很难获取猎物的,所以狼总是选择群居,众狼一心为了实现某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陈受不了前公司同事互相倾轧的业务竞争方式,跳槽进了一个奉行“狼群法则”的公司,做了最普通的销售助理。在这个团队中,市场部被分成好几个销售组,针对一个客户,组内的人各司其职:有人负责材料收集,有人进行市场调查,有人提出策略方案,最后整合出销售个案。
一次,陈所在B组和客户谈判,对方一个劲儿压价,因为该客户的要货量很大。差不多要妥协的时候,A组的成员唐提供了重要情报,他原先曾就职于那家公司,那是一家资金雄厚的美国大企业下的分属公司,要这么多货估计是为了紧急供给总公司。如果是这样的话,谈判就不用急于一时了。于是市场部采取了拖延战术,一直拖到客户等不及了,只好答应原先的报价。公司赚了一大笔,陈的小组记一大功,每人提成不少;A组的唐自然也算上一份。
一年夏天,部门业务员拉到一个大客户。以往遇到这种事情,总要报部门经理审批,然后才开始做销售案的,偏巧经理带薪休假,两天后才回,可对方客户要求第二天就要看到草案,不然就另寻别家。上报给总经理知道吧,一来为这点小事麻烦他不好,二来按照办事流程,一来一回估计还是来不及。大家犹豫不定的时候,陈决定揽下这事。当时陈已经是部门销售专员了。陈一带头,其他几位同事也加入了,他们一起加班做出了销售方案,并没有耽误这桩生意。事后,经理褒奖了陈,陈没有独自居功,请求同时嘉奖几位协助的同事。这么一来,不仅领导觉得陈有能力,连同事都说他厚道。后来经理升职当副总,陈被他亲自保荐做了部门主管。
现在,很多传统的处世之道被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对狼性的崇拜是企业界流行的一股潮流,且方兴未艾。典型的就是七匹狼所崇尚的“狼文化”。通过这番改头换面,传统的团结合作变成了“群狼法则”,传统的“花花轿子人抬人”变成了“双赢”、“共赢”。语言的表达更加清楚,行动指针也就更明确了。
“花花轿子人抬人”,胡雪岩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所抬举和依靠的主要有两个人,一是浙江巡抚王有龄,二是王有龄的后任左宗棠。王有龄使胡雪岩在商界立足,左宗棠则使胡雪岩在政商二界飞黄腾达。
胡雪岩跟王有龄关系的起源,颇具典型的“投桃报李”的情节。那时,胡雪岩还是钱庄伙计,王有龄则是一名候补盐运使,打算北上“投供”(捐官),却没有本钱。胡雪岩一笔资助帮助了王有龄,使得王有龄很快得以在政界青云直上。饮水思源,王有龄对正要开办自己的钱庄的胡雪岩也大力支援:鉴于地方州县的钱税征收和各种赈灾公款与钱庄往来不计付利息,只要不误解送期限,其中可以挪用的时间和利润均可以中饱私囊。这样,钱庄起步了,胡雪岩也发了。
1862年,王有龄因失城自缢身亡,经曾国藩保荐,左宗棠继任浙江巡抚一职。胡雪岩首次拜会左宗棠时,连个座位也没有。但胡雪岩并不气馁,通过精心观察,他发现了左宗棠需要的东西:粮食和军饷。第二次,他运了一船粮食给左宗棠,令左宗棠欣喜万分,从此开始了合作。后来左宗棠收复新疆,胡雪岩帮助筹粮筹款,居功至伟。正如他在给同僚的信中所写:“弟饷事全赖东南协解,论采运转输之劳,雪岩、苦农之功伟矣!”。当然,胡雪岩在办事中也得了巨大的好处。
当然,胡雪岩在后期失败了,其中有涉足国际市场遭遇惨败的原因,也有涉足官场过深,沦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的关系。据《胡雪岩》中说,当时胡雪岩处在左宗棠和李鸿章的夹缝中,胡雪岩不得已选择了前者。而李鸿章制定的击败左宗棠的对策便是:“倒左先倒胡”,所以最后胡雪岩成了牺牲品。
有个成语叫“相得益彰”,内涵中也有“花花轿子人抬人”的意思。大家彼此互补,互相帮助,事业当然成就得快。但是如果过于依赖这种帮助,也存在很大的风险。一旦彼此关系破裂,事业也如高台跳水,顷刻即败。
华丽转身:曹植七步成诗留别政治
人在职场,免不了要遇到业务转型的问题。看看自己当前的状况,有诸多不满意,展望前途,一片茫然。一些人盲目行动,却遭遇到比现状更不堪的局面。
转型问题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主动选择,一种是被动接受。前者往往是因为发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不适合、不喜欢或职业前景不理想,希望换个环境,调整一下工种或企业。对于这种情况,需提前做足功课——在客观分析自己的专长、积累、兴趣、性格及外在环境等多种因素之后进行方向选择,然后进行知识、能力的储备,抓住机会,果断行动。
被动转型,常常是因为自己干得好好的,却突然接到上司通知,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被迫接受岗位或业务调整。面对这种情况,最重要的是用阳光思维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到最佳,接受必须面对的现实,把它当成一次历练的机会,或者当成以后能够主动转型的必要积累,然后竭尽全力地做好它。如果经过一段时间验证后发现确实不喜欢、不适合,那就再考虑主动转型的方法,寻找调整的机会。
转型之前,晓是一名军人。十多年的部队生涯养成了“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职业习惯,敬业、自信,喜欢接受挑战。离开部队后,经历过两次职场转型,感触颇深。
第一次转型是从部队转业到媒体集团,从软件开发工程师转到IT专业媒体的记者、编辑。这次转型,是在客观分析了自己的长处、短处、兴趣、性格特点、工作积累等多方面因素之后主动选择的。由于有技术背景和软件开发功底,因此在做专业采访、文章撰写、编辑选择好文章时就很有优势,在理解软件功用、写清软件价值、判断软件水平等方面都能比较自信,写出来的文章读者也能接受和认同。这次转型适应得很快,效果也非常好,工作干得一帆风顺,职位一直升到集团会展事业部副总经理。
第二次转型是被动的,从会展事业部副总经理转到发行事业部总经理,从负责策划、组织大型会展活动转到负责集团7个媒体在全国的销售、发行工作。这次转型没有思想准备,也没有任何知识储备和原有工作的延展性。只是老板找来谈了一次话,就接受了。答应得虽然痛快,实际的工作历程却非常辛苦。由于工作努力、认真负责,成绩还是不错的,更重要的是,新的工作实践使晓对于销售、销售管理及报刊发行的规则等有了全面的把握与深入的理解。但是,这份头衔不低的工作毕竟不是自己喜爱和主动选择的,因此,在将集团发行做到一定程度之后,晓离开了这个职位,再次走到一个面临选择的路口。
职场转型面临机遇,也伴随一定风险。如果一定要转型,就应当掌握主动权,认真准备。要针对个人情况及目标行业进行分析,针对要转入的行业特征,对自己的知识结构、习惯素养进行调整,尽可能地利用已经具备的优势经验和资源。转行过程中既要抓住机遇,又要戒急用忍,逐步过渡。缺少耐心及平和心态不但是转行中的大忌,也是其他任何事情的大忌。
曹植,字子建,三国时魏国人,曹操之子。曹植自幼颖慧,年10岁余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深得曹操宠信。曹操一度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立他为太子。
然而曹操错了,以曹植的个性、才情,从政并不合适。曹操自己也是个诗人,看到曹植的才华一时兴起,才有那种欠妥的考虑。果然,曹操自己也很快发现曹植从政的这个致命缺点。由于曹操的权势和宠信,早年的曹植过着贵公子生活,沉湎于优游宴乐的享乐,恃才傲物、盛气凌人,待客不拘于繁文缛节,本性自然放任,终于引起曹操的震怒。
曹操去世后,曹丕继位,大肆迫害曹植及其近臣,令曹植在生活上“号则六易,居实三迁。连遇瘠土,衣食不继”,曹植“怅然绝望”。在此情况下,他自然将满腹的委屈牢骚释放于字里行间,著名的“七步诗”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写成的,此外还包括《洛神赋》等经典辞赋。
失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曹植,与前期文风相比,后期的曹植一改之前文风中的华丽放纵,开始追求超旷淡然的意境,以淡化政治失意中的落寞。
综观曹植之一生,虽然长期生活在不得志的郁郁寡欢中,却没有自我沉沦,而是在文学追求上升华提炼,以求“顺人不失己”。曹植的转型,其实应该说是从政治的漩涡回归本真的正途,堪称当今职场失意者的楷模和典范。
三十而立。在职场上,三十岁左右是一个坎。一个人即便职业一度稳定,到一定时候,也必须考虑自己的转型问题。虽然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适应新的技术和社会环境,但毕竟年龄不饶人,时候一到,就不适合再做某项工作了,转型就成为必然的。既然如此,何不坦然面对,积极准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