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
8942400000018

第18章 结构篇:因文制宜多新奇(1)

毛泽东非常重视和讲究文章结构。他的文章不仅具备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严密完整、和谐统一、前后连贯、言之有序、言之有理的特点,而且达到了因文制宜、新奇多彩、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值得我们细心地欣赏、学习、借鉴和研究。

文章结构是文章作者为文章搭建的框架。“结构”一词,本意是指建筑房屋过程中所立起的间架,是建筑学的专用术语。将其借用到文章中来,是为了说明文章内容的组织形式。文章写作,不仅要做到“言之有物”(有丰富的内容),“言之有理”(有明确深刻的主题),还必须做到“言之有序”,即表达过程要对写作内容的顺序作出排列,考虑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怎样开头结尾,怎样衔接过渡等问题。这种为表现文章内容所作的写作材料的组织和安排,就是文章结构。一篇文章采用怎样的结构,反映了作者对于主题表达过程与形式的思考情况。

人要坐卧行走,必须有骨骼支撑;文章也要有“骨骼”才能“立”得住,否则就成了文字材料的大杂烩。文章的“骨骼”就是文章的结构,又称谋篇布局。它是作者写作意图和写作思路在文章中的表现,也是客观事物内部联系在文章中的反映。

古今中外凡善为文者,都很重视文章结构。很多先人也围绕文章结构讲过不少道理。清代着名戏剧家、文学家李渔讲到文章结构时,别具情趣,生动形象。他在《闲情偶记·词曲部·结构第一》中写道:“基址初平,间架未立,先筹何处建厅,何处开户,栋需何木,梁用何材,必俟成局了然,始可挥斤运斧。倘造成一架,而后再筹一架,则便于前者不便于后者,势必改而就之,未成先毁。”其实,他是用盖房子的道理比喻写文章。凡是要写文章,在动笔之前,一定要搭好文章结构,是什么体裁,用什么规模,怎样开头,怎样结尾,如何衔接,哪里详述,哪里略述等,都必须了然于胸,才能动笔。如果动笔前思路不清,缺乏总体设计或设计不合理,写起来就难免“十步九回头”,文章的气息就不畅通,文章也难以立得住。

毛泽东历来非常重视文章结构,而且在写作实践中匠心独运,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他的文章具有结构严谨、前后连贯、和谐统一、逻辑严密的特点,而且达到了因文制宜、新奇多彩、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仔细欣赏。

第一节文章主旨的推进艺术

文章主旨就是文章的主题思想,是作者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文章必须确定一个正确、鲜明、集中、突出的主旨。然而,文章主旨到底怎样表达,不仅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而且因人而异,因文而异。讲究文章主旨的表达技巧,既有助于突出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便于读者掌握和领会主题思想,从而实现作者写文章的目的,又可以使文章表达思想的过程富于变化,增加阅读的趣味。

毛泽东在长期的写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愧为文章写作和语言艺术大师,其中就表现在很擅长设计文章结构方面。他善于根据文章的不同内容和体裁,确定文章主旨的纵向推进线索。这就使他的文章不仅具备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严密完整、和谐统一、前后连贯、言之有序、言之有理的特点,而且达到了因文制宜、气势畅通、新奇多彩、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值得我们细心地欣赏、学习、借鉴和研究。

一、总分式推进,步步为营

阅读毛泽东文章时,我们发现,他经常把文章的主题思想用总括论述和具体论述相结合的结构形式,给予清晰明了的表达,这种结构形式,我们称为“总分式推进”的方式。形象地说,总括论述就像部队安营扎寨的“根据地”,具体论述就像受令出征的“几路兵马”。要取得作战的胜利,就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没有根据地,丢掉营寨的散兵游勇,很难取得战斗的胜利。写文章同理,要表达好文章思想,也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毛泽东的文章,按照总论与分论相互关系的前后变化为线索,可以具体地分为“总分式”、“分总式”、“总分总式”三种结构形式。

(一)总分式结构形式的运用

毛泽东写文章,有时刚一开始就把文章的中心思想来一个总的概括或说明,以便读者对文章的思想意图得到一个总体印象,然后以此为“根据地”,再兵分几路具体展开论述。这就是“总分式”的结构形式。

1.请看毛泽东在抗战初期的一篇重要文章——《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此文是体现了“总分式”结构形式的基本特征。在文章开头,毛泽东信心十足地写下了这样几句话:我们有一个光明的前途;我们必须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必须建设新中国,也一定能够达到这些目的。

接着,毛泽东用近乎口语式的语言,回忆了抗战以来我们党对于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认识情况。然后,他既像提问别人,又像自问自答地写道:那么,还有什么问题呢?同志们,还有一个问题,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处于何种地位的问题,这就是共产党员应该怎样认识自己、加强自己、团结自己,才能领导这次战争达到胜利而不致失败的问题。

你看!毛泽东的文章,一开始就喷发着那么强烈的感召力。

在此,毛泽东把全文的核心问题,摆到了共产党人面前。这个核心问题可以概括为:共产党人必须真正担负起领导抗日战争的重大历史责任。很明显,这就是文章的总论部分,具有高屋建瓴、统率全篇的作用。这可以让读者在文章开头就明了全篇大要,形成一个鲜明的印象——共产党人在领导抗日战争的问题上责无旁贷。这就为下文具体展开论述奠定了基础,也让读者阅读和理解后面的内容作好了必要的思想准备。

总论之后,毛泽东采用分论方式,论述全文内容。

分论部分是文章主体,内容极为丰富。为了强调党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地位与领导责任,毛泽东围绕总论提出的核心问题,分别论述13个具体问题:即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党员在民族战争中的模范作用;团结全民族和反对民族中的奸细分子;扩大共产党和防止奸细混入;坚持统一战线和坚持党的独立性;照顾全局、照顾多数及和同盟者一道工作;干部政策;党的纪律;党的民主;我们党已经从两条战线斗争中巩固和壮大起来;当前的两条路线斗争;学习;团结和胜利。

上述13个问题是文章主题内容的具体展开。这些问题阐述清楚了,真正为各级党的组织解决好了,真正让共产党人理解透彻了,切实落实在实际工作之中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领导地位和领导作用,即这篇文章的主题就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也就完成了对文章主题的表达要求。

2.再看毛泽东写于1929年12月的《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一文。

此文是毛泽东为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写的决议的第一部分,是对工农红军中的共产党与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此文同样采用了总分式的结构形式。

文章开始,毛泽东首先作出了总体情况的说明。他概括指出:红军第四军的共产党内存在着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这对于执行党的正确路线,妨碍极大。若不彻底纠正,则中国伟大革命斗争给予红军第四军的任务,是必然担负不起来的。四军党内种种不正确思想的来源,自然是由于党的组织基础的最大部分是由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成分所构成的;但是党的领导机关对于这些不正确的思想缺乏一致的坚决斗争,缺乏对党员作正确路线的教育,也是使这些不正确思想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接着,他说明了红四军共产党内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严重危害,强调了纠正这些错误思想的重大现实意义,并指出了各种错误思想产生和存在的主要原因,号召全党同志彻底肃清这些错误思想。这个总论部分,站在加强人民军队和党的建设的高度,看待纠正党内错误思想的重要意义,具有较强的警醒作用和引导阅读的作用。

分论部分是文章的第二层次,其写法简直就像医生为病人开处方。只见毛泽东大笔一挥,从以下八个方面,分别具体说明红四军党内存在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即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非组织观点、绝对平均主义、主观主义、个人主义、流寇思想、盲动主义残余等,然后依次标明了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主要表现,分析了产生这些思想的主要来源,最后对症下药,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纠正方法。采用分论方法的最大好处就是,达到了简要明了、条理清晰、是非分明的效果。不仅让人们看清了红四军党内到底存在哪些非无产阶级思想,而且进一步了解了这些思想的主要症状,找到了产生这些思想的发病原因,明确了肃清这些思想的具体方法。

(二)分总式结构形式的运用

毛泽东的文章,有时候是从分论的方式写起的。在分别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之后,结尾处来一个漂亮的归纳总收,使原本分散的内容聚合到一起,文章的主题得到深化或升华。这就是分总式结构形式。打个比方说,这就像凯旋归来的各路兵马又回到自己的根据地,他们要总结经验,休养调整,为再一次出征作准备。当然,朋友们可能想到,分总式结构也像百川归大海。入海之前,无论涓涓溪流,还是汹涌江河,都各具特色,彼此和谐;入海之后,它们都被大海的宽广胸怀所接纳和融合,有了不息的生命活力。

先来看《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文。这是1949年3月13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所作的结论的一部分,其主要内容是阐述领导工作科学方法与内在规律,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必读篇目,对于提高领导工作水平有重要价值。这篇文章,毛泽东采用的是“分总式”结构,即将文章分为分论与总论两个层次,采用先分论后总论的主题推进方法。

在分论部分,毛泽东把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作了科学形象的提炼与概括,并分为几个方面逐项论述。例如:一、党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党的委员会有一二十个人,像军队的一个班,书记好比是“班长”。要把这个班带好,的确不容易。目前各中央局、分局都领导很大的地区,担负很繁重的任务。领导工作不仅要决定方针政策,还要制定正确的工作方法。有了正确的方针政策,如果在工作方法上疏忽了,还是要发生问题。党委要完成自己的领导任务,就必须依靠党委这“一班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书记要当好“班长”,就应该很好地学习和研究,书记、副书记如果不注意向自己的“一班人”作宣传和组织工作,不善于处理自己和委员之间的关系,不去研究怎样把会议开好,就很难把这“一班人”指挥好。如果这“一班人”动作不整齐,就休想带领千百万人去作战,去建设。当然,书记和委员之间的关系是少数服从多数,这同班长和战士之间的关系是不一样的。这里不过是一个比方。

这一部分写完后,毛泽东又写了第二至第十二种工作方法,分别是:二、要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三、“互通情报”;四、不懂得和不了解的东西要问下级,不要轻易表示赞成或反对;五、学会“弹钢琴”;六、要“抓紧”;七、胸中有“数”;八、“安民告示”;九、“精兵简政”;十、注意团结那些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十一、力戒骄傲;十二、划清两种界限。

由于毛泽东运用形象生动的方式分别表达,所以,他列举的这些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给人留下的印象清晰而又深刻。几十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可以经常从领导干部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听到“当班长”、“弹钢琴”等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在精彩纷呈的分论之后,文章转入总论部分。毛泽东对全文的内容作了高度的总结概括。他指出:我和政治局的同志觉得,要有以上这些方法,才能把党委的工作搞好。除了开好代表大会以外,党的各级委员会把自己的领导工作做好,是极为重要的。我们一定要讲究工作方法,把党委的领导工作提高一步。

这简短的几句话,对全文起到了归纳收束作用,让领导干部在明确具体工作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到工作方法对于搞好党委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使文章主题得到升华。

(三)总分总式结构形式的运用

这种结构形式的特征,就是先总论,次分论,最后再总论的结构形式,是总分式与分总式相结合的一种结构形式。这就像养精蓄锐的将士们接到作战命令后,从根据地分路出发,经过激烈的战斗,大获全胜凯旋回营。毛泽东的文章中,较多地采用了这种结构形式。

《一九四六年解放区工作的方针》,是毛泽东1945年12月15日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党内指示,对解放区的各方面工作进行了重要部署。其结构明显采用了总分总的形式。

请看,文章开头是这样总述的:过去几个月,我党领导人民在肃清敌伪和粉碎国民党向解放区进攻的激烈斗争中,得到了伟大胜利。全党同志齐心协力,在各项工作中得到了显着的成绩。1945年即将过去,1946年各解放区的工作必须注意如下各点……

这个总述,采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回顾了以往的成绩,既有鼓舞士气的作用,又顺势引出了文章的主体内容,看不见半句空话套语,真正做到了自然朴实,文约旨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