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点钱啊?那不是要让你们喝西北风吗?”巫老汉接过碗来,又给满满地倒上一碗热汤,似乎要把自己的同情心全盛到这碗汤里。
“倒不至于喝西北风,我们都有工资呢!”“老干部”解释道。
“每月能有多少?”巫老汉关切地问。
“基本都是100%吧,因为按规定,军龄满三十年就拿100%的工资,军龄不够的,规定为95%,为了让他们主动让位,领导会变着法给他们记个三等功,记了功,退休时可多拿5%的工资,这样,基本上人人都能拿到100%的工资了。像我,一月拿七千八百多元,他每月拿八千多元吧!”“老干部”碰了碰身边的“老干部”说。
“多少?多少?”巫老汉侧着耳朵向前凑了凑,生怕听错了。
“我每月八千五百一十元。”另一个“老干部”以为要问他每月的退休金,探了探身子告诉老汉。
“啊!”老汉吃惊地睁大了眼睛。
“你们那个领导脑子是不是有毛病,钱不少发,活不用干,还惹得你们整天同他发着牢骚,他哪里来这么多钱发给你们?”
“不用担心,大爷,这几年国家税收形势好着呢!”“老干部”劝解道。
“巫大叔,快到吃饭时间了,今天的馒头三元一斤,我们买点吃,还是打电话让村里人送?”一位中年妇女拿着个白面馒头来问巫老汉。
“三元、三元……”巫老汉把馒头接在手里,掂量着说,“我们的麦子九角到一元一角,一斤馒头要三元,这馒头店可真会赚钱。”
“我们也这样说他了,他说,一斤馒头也赚不了几个钱,这人工费、店面费、炭火费都在涨,增值税也征到17%了。”中年妇女说。
“什么?买个馒头还要交税?”巫老汉惊奇地问。
“是,增值税17%,我听得清清楚楚,好像还有什么税呀费的呢,只是我没记住。”
“叭哒”一声,老汉手中的铁水壶掉到了地上,他怔怔地站在那里喃喃自语着:“好容易盼到了不交农业税,可是,这化肥、农药、种子、燃油、农具的价格都在涨,都说里边含着税收。想不到买个馒头也有税,原来,这税收形势好里,也有我们的份啊!”
“买不买?”中年妇女在一旁催促。
巫老汉把馒头往她手里一塞,说:“他大嫂,不买了,这开水也不烧了,咱们收摊子回村!”
“怎么,收摊回村?”同行的乡亲们不解地问。
“回村!”巫老汉肯定地答,他挥手拍了拍自己的头说,“我还以为人家的领导傻呢,搞了半天,最傻的是咱自个儿,人家的领导聪明着呢!把每个人的官升快一点,领导当得顺一点,反正钱不用自己掏腰包,只有我老汉领着一帮留守老人和妇女儿童,在地里苦熬苦挣地干,大冷天跑出来烧热汤,慰问那些靠税收供养、闲得百无聊赖跳扇子舞、打太极拳的壮年人!”
第七十四节解难结共商改革计
眼看着拥军的队伍挑担、推车而去,谷口的军人、〇七二一部队的退休干部尴尬地站在那里,上去挽留也不是,欢送也不是。
“怎么样?连我爹也看出名堂来了。可惜,老爷子只看到了眼前,没看到全面和长远。干部周转快,退休的就多,他们只是离开了工作岗位,工资待遇并没改变太多。现在医疗条件好了,人的平均寿命长了,一个团职干部四十八岁退休,一般还需要国家养二十至三十年,平均年耗资约十几万元,按二十七年计算就接近三百万,再加上住房,至少要花五百万,两项合计就是八百万。至于师以上干部的耗费,则更大一些。”巫云鹏继续分析。
“你这笔账中,还不包括老干部管理单位的公益性开支,现在一个干休所的办公费、活动费、工作人员费用和各项杂支费,起码三百万元以上,我们市每年为退休干部补贴的医疗费已接近五个亿。每当我看到那些四十几岁、五十几岁的退休干部悠闲地在公园里跳扇子舞,而那些70后、80后,在工作岗位上激烈竞争,回家来忙着带孩子去参加各种班,披星戴月的情景时,心里总觉不舒服,这与快速发展的老龄化社会是多么的不相适应!”陪退休干部来慰问的干部也触景生情,发起了感慨。
“这就是干部周转过快带来的另一个问题,退休干部过多,使国家和部队的负担越来越重。”巫云鹏接过话题说。
“你对干部问题咋这么有研究啊?说起来总是一语中的!”吴政委惊异地盯着巫云鹏,不停地打量着。
“嘿嘿,这是我在一份调研材料上看到的。”
“谁写的?”吴政委显然很感兴趣。
“捷舟副总指挥!”
“噢,捷舟副总指挥啊!他想出了什么解决办法没有?”吴政委凑过来问道。
“您看!”巫云鹏掏出笔记本,谷口的人围了上去。
“啊,原来你对这个问题早有研究啊!”认真看着山下情况的宫义男,侧过脸来问捷舟。
“有些探讨,但也只是个人意见。”捷舟回答。
“你研究出的解决办法是什么?”
“总的说是要缩小干部数量,减少周转量,适当分散安置区域。这是项极其科学周密的工作,这里有份材料,你看看。”捷舟从文件包中取出一份材料,递给宫义男。
“小子,你是主张天下为公的,用升官的办法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实在荒唐。昨天那个叫李成东的说得好:一个国家,怕钞票印得多,造成物价上涨,更怕官造得多,人浮于事,加重群众负担。你和捷舟合计着改改!”来无影、去无踪的观通老人,突然现身岭上,拍了拍宫义男的肩膀。
“应该!”宫义男想再请教,老人已经下山。他只好坐进车里,一边认真地翻看着捷舟的材料一边说:“有道理,有道理!只是这不是我俩能定得了的,也不是短期内能定得了的,解决〇七二一部队转业干部的事只有两天时间,你说该怎么办?”
“按这个材料中讲的原则,少走一点,要求地方安排好些。”
“地方政府同意吗?”
“他们求之不得,我在〇八二〇部队任政委时,同他们有个约定。”捷舟第一次向宫义男透露了当年的秘密。
那是捷舟到〇八二〇部队任政委的第一年,转业干部的局面同现在〇七二一部队有些相似。他多次跑到市委组织部等部门联络,希望把转业干部安排得更对口一些,职级少降一点。
组织部长说:“这主要根据转业干部的数量定,转来的多,就得降的多,转来的少,可以降幅小。前些年,有的也只降了一级,个别也有没降的。但是,现在部队转业干部毕竟数量太多了,我们有的处级单位,领导编制职数只有五个,但接收的正团职转业干部已有十二三个,即使把所有的位置都腾出来,也不够安排。”
捷舟说:“知道你们有难处,如果我们以后重视加强对干部转业前的培训,再严格控制一下转业干部的数量,你们能不能安置得对口一些,职级降少一点?”
“安排得对口一些好办,像公检法纪等岗位,很适合安排军人,但是把数量降下来,是个关键。现在地方精简机构,提倡干部年轻化,冗员不少,部队下来的人多了确实不好安置。”人事局长补充强调。
“那我们想办法,把数量严格控制一下,你们也在安置上想些办法是不是可以呀?”捷舟问。
“驻我们市的大单位十五六家,大家一起行动才行啊!政委,您也管不了人家。”组织部长调侃地说。
“是管不了他们,你看这样行不行?”捷舟思索着说,“你们把工作岗位按比例分配给我们,我想办法把我们单位的转业干部数量压下来,质量提高上去。比方说,你为我们空出一个岗位,我六年给你们转一个干部,这样总能安排好吧?”
“这倒可以考虑,但是给你们的转业干部安排好了,其他单位攀比怎么办?”人事局长问。
“他们要想这样安排,也按这个办法搞,不就可以了!”捷舟帮着出主意。
“这倒是个好办法。”组织部长笑起来,“严格地说,空出一个领导岗位,九年安排一个转业干部最合适,下一个转业干部来的时候,前一个转业干部差不多接近退休年龄。”
“什么事都要有个过程,控制转业干部数量也不能搞得太急,先按五年、六年,再逐步发展到九年。”捷舟不厌其烦地讨价还价……
听了捷舟的这段回顾,宫义男大为好奇,他关切地询问结果,捷舟说:“看你已赞同了这一观点,不用再对你保密,我领你到老部队看看。”
俩人驱车前行,不到三个小时,来到〇八二〇部队,由于事先没打招呼,门口没人迎接,俩人径直来到办公楼二层会议室。党委常委会议刚刚结束,常委们还没离开,见宫义男、捷舟来了,部队司令喊了声:“全体起立,立正!”跑步向前敬礼报告,“报告副总指挥同志,〇八二〇部队常委会刚刚结束,请指示!报告人,〇八二〇部队司令员易永武!”
“请坐!”宫义男还了个军礼说。
“怎么,就五个常委?最少应该是八到九个吧?”宫义男坐下后,指着会议室的人问。
“编制是九个,可我们没要,幸好这些年超编了有人查问,缺编没人过问。”捷舟回答。他指着在场的人介绍说,“这两位是司令、政委,总指挥部配的;这两位是参谋长、政治部主任;编制三个副司令,我们没上报配备,让参谋长兼了副司令;编制两个副政委,我们也没上报配,让主任兼了副政委;这位是总工。”
“嗬!你们少配了这么多领导,班子可真够精干的。”宫义男惊奇地说。
“和外军比,我们这个班子人数不少,领导干部多了,虽然会多做些事,但矛盾多、扯皮的事多,干部周转得也就多,给部队建设增加的困难肯定多。”捷舟解释。
宫义男觉得新鲜,让举例说说。
“如果再编上三个副司令、两个副政委,干满三年都想提拔,上边的位置只有两个,还不一定到龄让出位置来,而五个副职和参谋长、政治部主任,七个人都在那里候着,提拔不了的就得转业和退休,这思想工作、转业安置和退休移交,得花多少精力和物力啊!移交一个退休干部,也得二十多万吧!再说,每人一套房子是少不了的,七套房子,部队自己盖也得一千四百万,这地皮又到哪里找去?没有八百万元,在这里哪能买到一亩地啊!”捷舟一项项地算着。
“是这样,是这样!”宫义男连连点头。
“再说,只要设了领导岗位,配上了干部,就像割韭菜,前头提拔或转退一茬,跟着又提拔一茬,十年总得出去两三茬,眼前的消耗不说,退休后需要国家养的二三十年甚至三四十年,还不是全花的是纳税人的钱。我国早已进入老龄社会,将来一对夫妇赡养四位老人,这种造官速度,他们受得了吗?”捷舟激动起来。
“是啊,是啊!”宫义男也有同感。
捷舟站起来说:“你们都忙去吧,我陪宫副总指挥到机关和基层看看去。”
俩人来到政治部,扈政新主任一起陪了下来,到了走廊口,碰上一位年轻的少校,扈主任说:“现在有多少人在办公室?”
“五个!”少校答。
“都招呼到会议室,见见宫副总指挥和老政委。”
不一会儿,五个年轻人来到会议室,一个上校、两个中校、一个少校、一个中尉。
“怎么,都下基层了?政治部的编制是‘秘组干宣保纪编’七大处,怎么只剩你们五个人在家?”宫义男问话口气中带着赞许。
“有一个下基层调研了,其余全来了。”扈政新介绍。
“怎么,秘书处、组织处、干部处、宣传处、保卫处、纪检处、编研室这七个处,只有六个人?”宫义男吃惊地睁大了眼睛。
“这个点子是老政委在任时,为了压缩干部数量想出来的。他说,现行编制的不足,是机关横向分工过细,综合协调机构太少,部队各项工作就像弹钢琴,总是这项工作忙时,那几项工作的量就少。机关分工过细,工作忙时,人手不够用,工作处于淡季时,又容易人浮于事,不如打破这种分工过细的状况,实行综合编组,动态组合。”
“这个道理我听捷舟讲过,你们具体是怎么做的?”宫义男询问得很虚心。
“他们六个,每人侧重分管一项业务,分别是组织、干部、宣传、保卫、纪检、编研组组长,既分工、又合作。平时,每人关注一项业务;发现问题,工作任务来了,由分管同志牵头,大家齐心协力一起干,既有力度,又能统筹全局,减少基层忙乱。”扈政新答。
“经常看到你们的工作经验报告,想不到你们只有这么几个人啊!”宫义男大为惊讶。
“不!我们还有支雄厚的后备力量。”
“噢,在哪里,领我看看去。”宫义男来了兴趣。
扈政新领大家来到俱乐部三楼,“研究室”一块牌子映入眼帘。
“嗬!我说刚才扈主任没讲到研究室,原来在这里。”宫义男若有所悟。
推门进去,几十个人正在伏案看着文件或操作着电脑,宽敞的大厅里,摆放着几十张桌子,每个座位都用磨砂玻璃隔成一个个工作间。见到他们进来,人们纷纷站起问候。宫义男看到,没有一个人穿军装,他同跟前的一个女同志握手时问:“年轻人,怎么没穿军装?”
“首长,我叫邬湘菲,四十七岁了,领导们都称我大邬呢,还年轻吗?”女同志回答。
“怎么,四十七岁了?不像啊!”宫义男说。
“是四十七岁了,原来是〇八一九部队的,十六岁上军校,干到正团职,去年军龄满三十年,按非转即退的要求,选择了退休。”主任介绍。
“噢!”宫义男明白了过来。
“她是学通信的,大专毕业后工作了五年,又去读本科深造,毕业后工作四年,又去读研究生,有线、无线、频谱、指挥自动化样样精通,是我们军队自己培养的专家,评高级职称时,名额有限,她的第一学历偏低,没有评上。”
“第一学历,是指参加工作前的学历吧?我参加工作前才是个高中二年级学生,后来学习的知识就不算知识了?”宫义男插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