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魂牵梦圆:老兵笔下的新中国故事
8937500000130

第130章 解甲归来登新程(3)

“光阴似箭啊!你转业的那年,我当的政委,这不,转眼间三年半了,再不走,不仅班子平均年龄偏大,下边压着的一串干部,也不安心了。”吴政委感慨起来。

“哎呀,想不到现在思官想位之风依然如故啊!”巫云鹏叹息着摇了摇头。

“什么叫思官想位啊?”吴政委好奇地问。

“把干部的任职年龄压得这么低,稍大两岁就得转业,晋升成为激励干部积极性的手段,干部们自然把职级提拔的事看得重,一年新,二年老,三年不提就得跑!”

“离开部队这么多年了,想不到你对部队的情况还是这么熟悉,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干部每任一级职务,第一年觉得新鲜,认真学习,了解情况,第二年就觉得在这个职务上已经是老资格了,第三年如果没有提拔,便坐不住了,开始跑着找晋升的路子。”巫云鹏解释道。

“嗯,是有这种现象。现在,不少干部最关心的是职级问题,领导最愁的,也是如何解决下级的职级问题,为了让任职长点的干部‘腾位置’,对职级低的搞安抚,一些单位不得不多安排转业、搞‘双下’,即在下达提职命令的同时,下达退休命令;为了让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干部腾位置,不得不让高级职称干部提前退休;对中级职称干部,实行年满四十八岁非转即退,也就是说,不转业就得退休。这种千军万马奔职级的现象,侵蚀了干部的思想,人为地造成干部未老先衰。”吴政委惋惜地说。

“军队是打仗的,需要无私无畏的战斗精神,不少军官思官想位,斤斤计较职级待遇,战场上怎么能够有牺牲精神?”巫云鹏问。

“这种状况,还造成干部不把工作岗位作为事业干,只是作晋升的过程走。我才四十七岁,已被按入伍满三十年为由,确定退休了,许多设想付之东流,如此短暂的职务生涯,匆匆而过,谁还有心思和精力做一番事业出来?”机关下来指导工作的正团职参谋杨业利,也谈起自己的感想。

“杨参谋,你别卖乖了,为什么我们营、连职干部转这么多,听说就是为了照顾你们团职干部。”已确定转业的柳副营长不满地反驳道。

“柳副营长,别乱说,杨参谋是上级机关的。”吴政委制止道。

“政委,您也别不好意思,我说的都是实话,转业的重点本来是营、团职干部,可是,不少团职干部在部队干了二十六七年,参加过无数次急难险重任务,等着提拔没位置,到了四十六七岁,再让他们走,领导们觉得感情上过不去了,只好让他们再拖几年,等到接近五十岁或军龄满三十年,在部队退休。对这部分人一照顾,转业指标自然又压到了我们营、连干部头上。”柳副营长越说越激动。

“我这不是没被照顾,也确定要转业的嘛!还有资格给你做思想工作。”吴政委不客气地说。

“小柳说的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还有一个原因,是现在部队干部进口太多,军校毕业生、国防生、特招入伍生、大学毕业选调生、战士特批提干……上面提一个口号,下面就出一个路子。”杨参谋打着圆场。

“那倒是!”柳副营长一时语塞。

“这叫‘上挤下畅’,挫伤了干部的积极性。”巫云鹏又评论起来。

“你总结得真深刻啊!”吴政委由衷地赞叹。

巫云鹏接着说:“这就带来了四个问题:一是团以上岗位晋升受阻后,团以下干部提得快,走得也快,转业干部的数量年年都会很大。二是团以下干部提得越快,进入师职岗位时的年龄也就越轻,积压的时间就会越长,四十多岁进入军职岗位的干部,多数要在这个岗位上干十三四年以上。这不仅阻塞了下级干部的晋升渠道,而且干的时间越长,越背离了靠几年晋升一次职级激励干部积极性的初衷,使这些干部的积极性也受到了影响。三是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给下级腾位置,只好降低最高服役年龄、设置最高任职年限,或让有的干部提前退休。看到身体强壮,四十七八岁的团职干部退休,五十出头的师职干部免职,过早地成了‘闲人’,也不同程度地影响团以上干部的积极性。由于选拔年龄和过杠年龄间距过小,一些新干部一上任,很快就会考虑走的问题。这样,干部提的多、转的多、压的多、退的多,层层动荡,必然对工作带来一定影响。”

宫义男、捷舟站在山崖,对下边这番对话,听得入迷,忽见一辆面包车由远而近,“嘎”的一声,停在了山口下。

“巫营长!”一个穿军大衣、不带军衔的人,从车上跳下来喊着,十几个同样装束的人随后下来。

“钱音飞,我来找你呢,想不到你已离队!”巫云鹏迎了上去。

“我已被确定转业,只等下命令了,单位和我个人正跑地方联系工作,去过三次,很不理想!昨天,听说你们退役军人上访,我们也去看了看,被部队派人劝了回来。”他回身指了指身后的十几个人说,“我们都盼你们能访出个结果来,安置好一点。这不,听说部队刚从演习场撤下来,我们准备集体找找部队领导对话,地方安排得太差了,我们不走。”后边的十几个人,热情地向巫云鹏打着招呼。

“这不是要集体闹情绪吗?走,我们下去劝劝他们。”宫义男对捷舟说。

“等等,你看!”顺着捷舟手指的方向,一辆小轿车由远而至,停在了谷口,两位身着军装的人,打开车门,走了出来。

“校长!您怎么来了?”钱音飞和十几名转业待安置干部齐刷刷地站好,立正敬礼。

老校长王厚英望着本院培育出的这十几个桃李弟子,动情地说:“你们在军校读书时的身影,宛如昨天,想不到已到了转业的时候。音飞啊,你还是当年我们大学的优秀学员呢!”回顾往事,老校长眼眶湿润,情不自禁地摘下眼镜,擦了擦涌出的泪花。

“乡亲们,给亲人解放军上水!上水!”巫大爷吆喝着他的老人、妇女、儿童队伍,大家把一碗碗热汤递了上来,孩子们还把水车上带的几个折叠凳拿过来,让他们坐下喝水、说话。十几位转业待安置干部就着地势,拉捆秸竿,围着老校长坐了下来,巫云鹏赶忙递上一碗热汤。

“我们大学培养的学员,历来把思想教育放在第一位,毕业学员心红艺专,尤其是咱们通信系的毕业学员,这么多年,政治上没有一个出问题的,希望你们自爱。”老校长委婉地道出了来意。

“老校长,毕业到部队这几年,我们严格要求自己,从没给院校丢过人。您是不是指我们最近对转业安置有意见?”钱音飞快人快语。

“是啊,我俩是应甄副总指挥之邀来做工作的。”老校长面色凝重。

“咳!这不是搞连坐法吗?这几年,他在我们部队抓年轻化试点,干部提得快,转业干部多,地方政府不好安置,只好给各部队划比例,有多少可以进机关,有多少可以进事业单位,有多少进差些的单位,我们部队转的多,去差些的单位就多。我已到地方跑了三趟,现在,可供选择的最好单位是军休所,职务是行政助理,月薪两千一百块。”钱音飞神情压抑地说着。

“怎么叫军休所?”老校长问。

“军队退休干部整体移交到地方,民政局以集中居住地为单位,组成军休所。”钱音飞解释,“能分到这个单位,还是因为我立过三次三等功,要不,进事业单位难着呢!”

“在通信系,你是个高材生,去干这个行当,不把专业全丢了吗?”老校长忘了此行的任务,惋惜道。

“是啊,校长,不要听甄副总指挥的话,来给我们做工作,而应该去给他和部队领导算算账,军队院校培养个本科生,起码要花费五万元吧?在连、营每个岗位上干两三年、三四年,到了营职刚刚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多数就得转业了,干部们形容这种状况是:二十年学习,十多年实践,业务刚熟练就往后转!院校不得不一茬一茬地为部队培养新人,使有限的军费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益,造成巨大的浪费。”巫云鹏也挤进来说。

“噢,这笔账是没人算过。其实,人才培养的投入产出比,远远高于这个数字,以我们大学为例:每年的经费是十多个亿,毕业的学员是两千五百多人,照这个数字计算,培养一名本科学员大约花费四十万元左右,还不包括当初的校舍建筑费用。”老校长沉思着说。

“这叫投高产低,降低了军费使用效益。”巫云鹏在一旁概括。

“归纳得好,看不出,你有这么强的总结能力,安排在濒临破产的霞光公司当个保卫科第三副科长,真是浪费人才。”吴政委抱怨道。

“西方发达国家的军队,有门军事经济学,打仗都要计算效费比,可是我们做事,却常常不计成本,不仅培养人才不讲效益,这转业工作本身也不讲效益。一个干部,几年不提就要换,一批批地往地方转,其中多数是营、团职干部,按1999年的标准,一个正团职八档、上校军衔的干部,转业培训费是一千一百元,上面拨给的人头费两百元,转业费两万三千七百一十六元,转业干部安置工作期间,个人和组织至少要跑三四趟,差旅费最少三千元,搬迁费三千元,住房补贴十七万两千六百元;再加上军地双方投入的家属子女安置费用等等,起码要花二十万元以上。这些仅仅是花在账面上的数字,还有许多集体开支和隐形开支没有算,比如从国家到省市三级以及各大总部、各大指挥部、各军兵种、省军区和警备区,都设有安置领导小组、转业办、培训中心等常设机构,每年的正常开支也是个很大的数目,这还不包括每年自上而下的一次转业干部安置会和请客、送礼与隐形开支,这样算起来,仅仅花在转业安置上的费用,就要超过百亿元,1999年国家税收一万零三百一十二亿元,军费预算是一千两百零五亿元,这些费用,起码接近国家税收的1%,军费的8%,何况,近几年,各项标准提高,费用更大了。”巫云鹏一口气说出了一连串的数字。

“你可真把转业问题研究透了,一个个数字,记得这么清楚。”周围的人投来惊异的目光。

“以上只是经济账,至于政治账,更值得算了。军官任职时间短,经验少,影响部队战斗力,干部转业安置不好,影响着军队在职干部,退役军人上访,给国家维稳造成巨大压力。最重要的是,部队干部要求越年轻周转越快,转业干部数量越大。现在地方干部本来就多,源源不断的转业干部,按政治任务超编上岗,人浮于事的现象更为严重。”巫云鹏滔滔不绝地说着,不仅周围的官兵、转业军人认真听着,烧水的巫大爷也扔下手中的碗勺,仔细地品味着。

“嘟!嘟!嘟……”吴政委的手机响了起来,正听得入神的他,有些不舍地转过头去,打开手机问:“哪位?”

对方手机中说:“我们是〇七二一老干部演出队的,你们演习部队现在什么位置?”

“在青峰山谷口呢!”

“那好,我们马上就到了,跳个扇子舞慰问慰问你们!”

“不用了,天气这么冷,老同志们太辛苦!”吴政委劝阻道。

谁知说时迟,那时快,隆隆的马达声由远而近,三辆大轿车已快到了,政委只好让人打扫个场子,把一个土坡上的雪扫了扫作戏台,眨眼工夫,车已停到跟前,老干部演员们穿着花花绿绿的演出服,登上临时舞台。

“快,给老革命们上水!”巫大爷听说老干部演出队来了,急忙招呼着他的队伍。他带头提个水壶,端着碗走上前去,当他把一碗热汤恭敬地端到一位“老干部”手里时,霍地一下被惊呆了,两只伸出去的手,似乎凝固在了那里,他使劲眨了几下眼皮,看了又看,心想,“这哪里是什么老革命,分明是群后生和姑娘,个个细皮嫩肉,活蹦乱跳的样子!”

“老人家,是不是怪我们来晚了?我们是借着茬口跟领导闹了会,误了点时间。”接汤的“老干部”解释道。

“同领导闹什么?”老汉仍是一脸的不解。

“领导为了下边的干部晋职,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变着方法让我们提前让出岗位,我是个正团职,只有四十六岁,他是个副师职,只有五十二岁,就让我们提前退下来了。”说着用胳膊肘碰了下身旁的女干部,又指了指身后的一群人说,“我们这帮老干部,全是四十几岁、五十几岁下来的,都是领导为了给下边的干部晋升,变着法让我们提前下来的,有的是被‘双下’和非转即退下来的。”“老干部”们喝了口汤,忿忿地说。

“这转业安排个好工作是很难,就像我们家老二云鹏,在部队是个营长,转业到一个即将破产的公司,当了个副科长,听说还是个第三。最近,每月只发三百元的生活费,吃的粮食都是我从家里送去的。”老汉指了指巫云鹏,瞅了钱音飞一眼,同情地帮起腔来。

看到老百姓同情,“老干部”们更来了气:“我们这个年龄,工作经验多了,孩子们大了,家务事少了,正是一心干工作的时候,硬要我们退了,百无聊赖,只好跳跳扇子舞、打打太极拳,打发打发时光!”

“是啊!是啊!城里人又不能种地,不能养鸡,蹲在家里也不是个事。”巫老汉的同情溢于言表。

“我们〇七二一部队老干部的附属保障房,还差几十平米呢!今天上级领导来检查,我们借机找领导闹了一次,他们不让我们好过,我们也不能让他们痛快。”“老干部”们说得又来了气。

“事情摊到身上了,也别动肝火伤了身子。”巫老汉好心地劝解,接着他又问,“这附属保障房是干什么用的?”

“就是靠围墙建点房子,出租给零售商作门面房,收点钱来,给退休干部发补助。”“老干部”介绍道。

“能给你们一人发多少?”巫老汉问。

“每月二百来元吧!”“老干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