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魂牵梦圆:老兵笔下的新中国故事
8937500000124

第124章 安得广厦千万间(1)

编者导读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长期实行高积累的政策,“先治坡、后治窝”,“先办厂、后建房”,住房欠账率很高。捷舟被领导安排分管住房后,面临一连串棘手问题。单位既少钱、也没地,而相当多的干部没房住。年轻干部几个人一间房,家属来了,要轮着住,有了孩子在外面租房,一个人的工资全部搭进去;单位调入干部,必须首先写下保证:工作好好干,绝对不提住房问题;还有相当多的干部,长期住在地下室、夹层间,腰都直不起来;不少将军也没房住,有的给自己起了个雅号“无定庐主人”。如不尽快解决,将严重影响到军心士气。捷舟想尽千方百计,为大家解决了住房问题。正当他为新分到住房的将军祝福时,看到了一大批无房的青年,正在倾诉着自己的不满和期盼,心里顿时充满自责:现在,自己和各单位的领导一样,八仙过海,各施招数,解决住房问题。但是,也没想到房价的飚升如此之快,政府用它提高GDP,开发商用它赚钱,相当多的群众买不起房子。青年人更视住房为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它影响着青年一代的梦想,损害着传统的婚姻关系、家庭关系与社会关系。饭馆的年轻人越谈火气越大,碰巧区长从门前路过,他们生气地围上去,把他拥了进来,浓浓的火药味即将引爆。捷舟请大家坐下来,谈起了自己的看法。区长从公文包中掏出一叠简报说:这些也是我们正在讨论的办法。现场的人顿时安静下来,大家一起举杯向刚刚分到住房的将军祝贺!他们究竟提了些什么办法呢?

第七十节安军心多措建楼宇

晚上九点后的盛丰,街灯闪烁,车辆渐稀,热闹的小餐馆也安静了下来,刚加完班的捷舟慢慢吃着一盘素馅饺子,听着邻桌一对夫妇的倾诉,从他们的交谈中,捷舟听到一个凄美的故事:男方是位军人,名叫潘仰星,年轻时,从这座城市参军,去了东北边疆,后又调入西北边疆,一直干了二十八年。前年,调到总指挥部装甲研究所,担任政委。单位无房,给他挤出了一间宿舍,他觉得自己家在本市,让给了三位年轻人,和妻子兴冲冲地回到家。妻子翁竹在这座城市商场工作,平时住娘家。满头白发的妈妈,高兴地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家里只有一间半房子,夫妻俩争着住进了只有八平米的半间。十几天后,妈妈脸上的笑容没有了,阴沉沉的,多心的媳妇觉得这是对着自己来的,在她的坚决要求下,潘仰星只好又从单位要回了那间房子,搬了回来。后来翁竹与邻居闲聊时,发现儿子永远是她的骄傲,他在美国一家公司当高管,月薪可高呢!不久,儿子从美国回来了,带回一个漂亮的媳妇,公司没房住,和他们挤在了一起。

几天后,翁竹脸上的笑容不见了,她私下问儿子:“那么好的单位,不分房子吗?”

儿子回答:“妈妈,您可是老脑筋了,我们与单位的关系,就是工作和钱的关系,除了工薪,一切都靠自己。我一月两万块钱,在盛丰买套小单元的房子,也要二十年呢!”

“噢!”翁竹心头沉重,脸上阴云多起来。儿媳妇以为是对着她来的,私下闹着丈夫搬出去。这天,心烦的翁竹,遇到了婆婆邻居的女儿:“翁姐,怎么两年不见了啊?”

“老太太不高兴,搬走了,怕她见了我给脸色!”翁竹说。

“噢!老太太的脸色是有过变化!”邻居女儿说,“你们没回去前,老太太见人常夸,儿子是个军官,官不小呢!调回来后,看你们和老太太挤在一起住,邻居们问:‘当了这么多年军官,该是个师级干部了吧?怎能没房子呢!是个志愿兵吧?’好胜心强的老太太脸上挂不住了。从那以后,脸上笑容不见了,这两年,她一直在念叨,孩子为什么搬走了啊!脸色更阴沉了,也老多了!”

翁竹心里咯噔了一下:“这不和自己今天遇到的一样吗?”她终于体验到了一个母亲的心。晚上,她特意把丈夫约到小餐馆,不好意思地说出了自己的愧疚之情,末了,她说:“仰星,请你妈妈来吃个饭吧?”

“好啊!妈老了,有什么举动,你可不要再乱起疑心啊!”潘仰星不放心地嘱咐道。

“不会的了!”翁竹说。

……

第二天,捷舟到总指挥部报到,他是来任副总指挥的。走进田佑总指挥办公室,干部部长正在汇报,副总指挥甄玉望、宫义男等领导,都在认真听着,田总指挥热情地招呼捷舟坐下来一起听听。

干部部长任兵汇报的是一位科技干部,奉调参加紧急科研攻关任务,但超过规定两天没有报到,原因是新单位没房子,只给了他一个床位,而他是带着病重的儿子赴任的,岳母、妻子一起跟着来看护。他在街上跑了两天,找到一个租金便宜的地下室,耽误了报到时间。

宫义男气愤地说:“调令就是命令,一下误了两天怎么行啊?军人嘛,就要说走就走,哪有带着房子打仗的,要按规定处分。”

甄玉望犹豫了一会儿说:“他情况太特殊,还是批评教育吧。”

宫义男不服气地说:“现在,我们营院的营房,几乎全被离退休干部和转业干部住着,多数干部住地下室,都像他这样,工作还能运转吗?”

田总指挥问:“一年前,我们开会向总财务部要钱盖房,怎么到现在还没有下文?”

“总财务部李逊副部长说了,宿舍要按单位的编制员额拨款建设,现在我们的营房面积超过编制一倍多,没钱给了。”甄玉望回答。

宫义男问:“离退休干部没房子,搬不出去,让转业干部腾迁总可以吧?”

“这更不可能!转业干部安置难,地方各部门编制都满着,我们的干部普遍降两级安排,还得写下不要住房的承诺,否则更难安排。他们在部队干了大半生,这点感情总得有吧?”捷舟补充说。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照大家这么说,这个干部批评一下算了,不给处分了。”田总指挥抬头看了看大家,说道。

“现在干部的住房,已到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首长们得想想办法。”任部长如释重负地附和道。

“有什么办法可想?没有钱、没有地,总不能把房子建在头顶上吧?”田总指挥无奈地说,话音未落,他不好意思地看了捷舟一眼,“捷舟同志,咱们这里摊子大、欠账多,没钱没地,一上任,碰巧让你碰上这件挠头事,不过,不用急,办法总会有的,你先休息吧!”

这几天,分管行管与后勤工作的甄玉望,像坐在火山口上,如果不是开会,不论在办公室还是下班回家,来要房子的干部从未断过。新分配来的干部要宿舍,结婚的干部要个单间,三代人挤在两间房子里的老干部,希望再给一间宽松宽松。最令人头疼的是,有好几个领导在党委会上反映,不少干部住地下室几年了,不敢谈恋爱,不敢结婚,不敢要孩子,还有的干部在社会上租了房子,每月房租花去工资的一多半,再不解决住房,军心不稳了。近几天,他与地方联系集体租住一片小户型商品房,已谈了几次,价格还没谈妥。捷舟走后,他对田总指挥说:“干部对住房的忍耐已到极限,写信的、到上级找领导的都有。您是一把手,不能站在第一线当被告。捷舟刚来,别人对他不熟悉,住房的事让他分管怎么样?”

“那怎么行啊!人家刚来,就站到被告席上,不合适。”田总指挥断然否决。

“正是因为新来,对过去的事没责任,别人去告,上级也不会信。”甄玉望争辩着。

“是这样的,当年,我刚分管时,大家也没意见,管了一年后,告状信全对着我和总指挥来了!玉望分管头一年,大家满怀期望,听说,现在群众意见又对着你俩来了。当前,战备任务这么急,先换个人缓缓气氛吧!”宫义男是从不为甄玉望讲话的,看到他也这么说,田总指挥只好点了点头,不过,他叮嘱道:“干部住房是件大事,无论如何,我们得想办法解决!”

这天晚上,捷舟惦记着潘仰星与妈妈的约会,特意和司机来小餐馆吃饺子,一对夫妇早早候在了那里,邻居女儿过来报信:“今天,你妈可高兴了,逢人便说,儿子、媳妇今晚请我吃饭呢!你们看看,自家人,客气什么呢!刚才,正在家打扮呢!我从门缝里看到,衣服已试穿三件了,嘘……”她突然把一个手指放到了嘴上,“那不,来了!”

一个着装得体的老夫人走了进来,夫妻俩迎上去,银灯下,三双眼睛都闪起了泪花。捷舟不忍看这悲欢离合的场景,转身与司机慢慢吃起了饺子。一小时过去了,邻桌传来老太太执着的劝说:“孩子,搬回去吧!”

“妈妈,我明天要去参加新一代装甲试验,从最热的海南到最冷的漠河,还要上青藏高原,检验坦克在各种条件下的性能,还要和兄弟单位做核化等环境下试验,要到十一月二日才能回来呢!那时,单位也许给我们分房子了,没有大的,小点的也行啊!”潘仰星说。

“噢!我儿子在做这么大的事啊!”老太太惊讶地张大了嘴,好一会儿才吁了口气说,“你爸修了半生自行车,想不到儿子在做这么大的事!”她自豪地笑了,面色是那样灿烂,“孩子,十一月二日,我请客,还在这里,把孙子和你姐一家也请来,服务员!”她回头喊了一声,服务员跑过来,“我预订一桌十一月二日的饭!”老太太一脸凝重地说。

“这么早啊?”服务员大为惊讶。

“不好吗?”老太太问。

“好!”服务员笑着,老太太顺手掏出两张百元大钞:“这是订金,十人左右!”

“好嘞!”服务员爽快地应下。

没几天,总指挥部常委分工下发,找捷舟解决住房的人蜂拥而至。当天晚上,一位新分配到研究所的博士,气呼呼地跑了来,一路上,细雨霏霏,他不停地想:“毕业分配时,多少单位抢我,前提条件都是九十平米的房子,上万的月薪,我是冲这身军装来的,薪金少没什么,房子小也没什么,总得给一间吧!哼!只给了一个床位,这理由再充足不过了。”来到捷舟住的楼前,他噔噔噔地上了五层。

捷舟热情地邀他坐下,捷舟爱人端上一盘水果。博士张望了一下,发现两居室的房子,又窄又小,屋中央放个脸盆,屋顶正叭嗒叭嗒地漏水。

“唉,见笑了,这是七四年盖的简易房。”捷舟尴尬地说。

一个脑袋突然从椅背后钻了出来,博士吓了一跳。

“别捣乱了,睡觉去。”捷舟喊着。这时,博士才看清,捷舟的儿子睡在椅子后的一张地铺上,孩子做了个鬼脸,缩回去睡下了。

“找我有事吧?”捷舟为博士倒上一杯水,关切地问。

“没有,没有!”博士不好意思地走了。

以后来找的有军官、有家属、有离退休老干部,尽管都不好说什么,但捷舟清楚大家的来意。他想,总不能让大家都没房子住吧,得想办法!甄玉望讲的,集体到地方租房子,也非长久之计。再说,这些干部都是涉密人员,住到地方也不安全。他焦急地在各单位跑着,和大家商量着办法。

这天,他坐在一个营院外的高坡上休息,静静地瞅着院内一排排营房发呆。

“领导!您正在忙部队住房的事吧?”一个中年人凑上来问。

“也算是吧!贵姓啊?”捷舟打量了一下对方,拍了拍身旁的空地,示意请坐。

“我叫钟德令,我们公司是拥军模范,在这里建房时,看到许多军人无房住,租了老百姓的房子,条件差、租金贵,老总便要我们盖了些小户型房,专门租给军人,房价从优。我们曾同甄副总指挥商量过,他基本同意了。”来人介绍。

“嗯,谢谢!不过,这事得研究研究。”捷舟抬头望了望对方,“我怎么发现,我们部队搬到哪里,周围很快建起来一些新的外资企业和公司,有些公司没看到多少业务活动,对部队倒盯得蛮紧的。”

“啊呵!啊呵!”来人不好意思起来,“我们可是真心拥军的!”

“是啊,我只不过随意说说,我们再研究研究。”捷舟打着哈哈,来人搭讪着走了。

捷舟再次扫了一眼院内的营房,来了灵感。他快步走下高坡,绕过长长的矮墙,转到门口,一辆轿车“吱”的一声刹住,下来的是装备部科技局温局长。

“温局长,忙什么来了?”捷舟抢先搭话。

“首长,别提了,今年科研任务重,要建三个大型研究室,可找不到地方建。这不,在这个院看了半天,也找不出块地来。今年,市里的土地指标又用光了,等明年就误事了。”温局长着急地说。

“现在征一亩地要多少钱?”捷舟问。

“少说也三百多万吧!还不包括拆迁呢!”温局长哭丧着脸答。

“你们要征多少地啊?”捷舟问。

“五十亩不嫌少,一百亩更好!”温局长答。

“那一百亩地要三四个亿呢!”捷舟说。

“是啊,钱有,可惜没地。”温局长无奈地说。

“这样吧,你把钱给我,我把研究室给你盖起来,建筑面积和质量保证没问题。”捷舟笑了笑说。

“您到哪里搞地?”温局长一脸惊讶。

捷舟说:“你看,我们许多营院是平房和三层楼房,不少还是日伪时期的营房呢!我们扒掉盖成高层,营房、宿舍都换新了,你那一百亩地的建筑面积也腾出来了,等于我们卖地给你,行不行?”

“这怕不行吧?不符合财务制度。”温局长面露难色。

“什么制度,买地方的地花多少钱都行,买我们自己的地,少花钱还不行?就这么定了。”捷舟带人到市规划委员会跑规划去了。

市规划委员会的干部同情部队住房困难,很快批复。捷舟让业务部门招标,加快施工。不久,一栋栋楼房拔地而起,装备科研楼也盖了起来,宽敞明亮,一批干部分到了住房,年底即可入住。

好久没盖新楼房了,盼望住房的干部不断前来围着楼房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