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宗教音乐(阅读中华国粹)
8934700000007

第7章 佛教声乐——梵呗(2)

梵文版准提真言

完全以音乐唱诵形式表现咒语的较少,在《瑜伽焰口施食》仪轨第二部分第十二项的“真言”中,在“遣魔印”、“伏魔印”、“次结火轮印”、“次结真空咒印”手印后,接有以梵呗形式唱诵的《濯足灌木真言》。

佛教中有的咒语除演唱外,其旋律部分已逐渐衍化为脱离咒语特殊佛事意义的器乐曲。如《普庵咒》,全名为《普庵大德禅师释谈章神咒》。《普庵咒》是由许多单音参差组合,如“伽伽鸡鸡俱俱鸡”、“遮遮支支朱朱支”、“咤咤知知都都知”、“多多谛谛多多谛”、“波波悲悲波波悲”等,构成一个自然的旋律,犹如天地人相互的交融,令人自然进入清净空灵的境界,并能与普庵禅师有求必应的菩萨精神感应道交,念诵起来非常灵验。此咒可普安十方、驱除虫蚁、蚊蚋不生、消灾解厄、镇煞安胎、驱邪除秽、逢凶化吉。

《普庵咒》的结构严谨,易于记诵。流畅的音声,规整的节奏,不但人声诵唱动听,也使它较易于纳入曲艺器乐之中。《普庵咒》现今已作为独立的器乐曲,除在佛事音乐中演奏外,也被我国各大名山古寺的音乐所纳入,如中国佛教京音乐、山西五台山青庙音乐、河南大相国寺音乐等等,并已广泛地流传于民间。甚至被福建南音吸收而成为‘指套’。琴人也将其谱于丝桐,成为琴曲。见于明、清时期的琴谱就有37部。继而弦索、琵琶、丝竹、鼓吹,即使是清朝宫廷音乐也将之容纳,或衍为大曲,或为曲牌,形成了有如‘八板’音乐一样的一曲多式,遍布于大江南北多类乐种中。

虽然琴曲、弦索乐曲、琵琶乐曲之间的历史跨度有二百多年,但是由于它的旋律基本框架一直受咒语反复变化吟诵的制约,这些乐曲在总体框架与布局上,没有很大的变化。仅弦索乐的《普庵咒》增加了序部曲牌「愁丝调」与尾部曲牌「金字经」、「五声佛」。而以「金字经」、「五声佛」两曲或加「撼动山」三曲连缀作为套曲的尾部,明、清以来以普遍应用于佛教音乐的套曲中。

四、文

梵呗的唱词由经文或白话文组成,如《参礼条子》的唱词为:“参礼常住一切僧堂堂,无德僧伽耶。”又如在《骷髅真言》(七言偈,十句)后,接有一段通俗的、口语化地白文:“昨日荒郊去游玩,忽见一个大德骷髅荆棘中,草没坵,冷飕飕,风吹荷叶倒愁……”

第二节梵呗的曲式结构

中国梵呗的音乐素材,自宋代以来,大量采用了词乐与南北曲的曲牌,特别是宋末元初以来,传统曲牌在梵呗中已经占有了很重要的位置。梵呗曲式结构的基本特点,是以一首曲牌为基础,填写不同的歌词演唱,以适应不同的佛事需要。如[华严会]曲牌,可以填用大量的六句赞格式的梵呗。这些梵呗有《炉香赞》《面然大士赞》《杨枝净水》《伽蓝赞》《华严字母赞》《韦驮赞》《阿弥陀佛赞》等。因此,在中国汉传佛教音乐中,梵呗的曲式结构,其基本形态是建立在曲牌体的基础上的。但是,在实际运用中,梵呗会根据唱词内容与仪轨的需要出现不同的音乐结构形式。常见的基本结构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单句式梵呗

单句式梵呗是指由一个乐句的重复与细微变化重复所构成的梵呗。如《菩萨圣号》,唱词虽诵有多位菩萨的圣名,但在音乐上只取材于一个乐句的旋律,反复与细微变化反复来呈现。

二、齐句式梵呗

齐句式梵呗是指组成乐曲的各乐句的句幅是相等的梵呗。齐句式梵呗一般用于偈的唱诵。偈的唱词均为四、五、六、七言的四句或八句构成。在音乐唱诵上,各乐句大多为对等的句幅,以和唱词对应,形成齐句式的音乐段落。

齐句式梵呗的构成,有2个乐句、4个乐句、8个乐句等形态。2个乐句构成的齐句式梵呗,如《赞佛偈》。4个乐句构成的齐句式梵呗,如《回向偈》。

三、长短句式梵呗

长短句式梵呗是指乐曲各乐句的句幅是参差不齐、长短不等的梵呗。长短句式梵呗一般用于赞与文的唱词。赞的唱词有五句赞、六句赞、八句赞、十句赞等多种。赞与文的唱词均为长短句结构。在音乐唱诵上各乐句往往随唱词需要而形成乐句间句幅长短不等的特点。

四、套曲式梵呗

中国汉传佛教音乐中,声乐套曲的情况很少见。仅有《华严字母赞》为一个比较典型的实例。《华严字母赞》并不经常演唱,只是在华严法会上,讽华严经、拜华严忏时唱诵。《华严字母赞》即使在规定的佛事范围内,其演唱程序也是要求很严格的,必须依照以下程序进行:1、唱诵梵呗《香赞》(或《宝鼎香赞》《炉香赞》);2、读“祝愿文”;3、诵《华严经》一卷;4、唱诵一遍《华严字母赞》。

十大韵

梵呗中的“十大韵”是指《淮上韵》《华严会》《一锭金》《寄生草》《望江南》《豆叶黄》《菩萨蛮》《金字经》《挂金索》《浪淘沙》。这十首曲牌简称“淮、华、一、寄、望;豆、菩、金、挂、浪”。“十大韵”在目前佛教法事中的运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运用于佛教修行法事朝暮课诵;二、运用于纪念法事中的各种赞曲;三、运用于祈福拜忏、超度亡灵法事的禅乐与音乐。

第三节唱诵梵呗的功德

古来佛教认为学习梵呗有许多功德:(1)能知佛德深远,(2)体制文之次第,(3)令舌根清净,(4)得胸藏开通,(5)则处众不惶,(6)乃长命无病。正因为学习梵呗具有如此多的功德,很多名山古刹在休夏安居的时候,都把学习唱诵梵呗作为日课,又叫“学唱念”。

梵呗是用梵音来作歌咏。梵音是清净的声音,是具有“正直”、“和雅”、“清澈”、“深入人心”、“普汶能听懂”的五种清净的声音(见《长阿含经》卷五〈阇尼沙经〉)。“梵呗”二字,按字义说来,其本身便具有艺术性(正直、和雅、清澈、深入人心)和通俗性(普汶能听懂)的涵义。以佛陀的伟大高尚的思想和它爱护众生的甚深情感,自不能不用音声语言来向群众表达,乃至不能不用歌呗来向群众表达。因此佛在各经典中,数说“以音声作佛事”(《华严经》卷四十一)、“以音声语言而作佛事”(《维摩诘所经》),还曾示现“梵呗咏歌自然敷奏”(《楞严经》卷六),还劝人“以欢喜心歌呗佛法”(《法华经》卷一〈方便品〉)。可见梵呗对于表达佛法的思想情感乃至广行教化,是有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而为佛教所需要的。

然而佛陀赞许梵呗,乃是赞许能感动人的有艺术性和通俗性的梵呗。如《十诵律》卷三十七说:“有比丘名跋陀,为呗中第一,是比丘声好,白佛言:‘世尊!愿听我作声呗。’佛言:听汝作声呗。呗有五利益:身体不疲、不忘所忆、心不疲劳、声音不坏、语言易解。”以上五利益处,前四项“身体不疲、不忘所忆、心不疲劳、声音不坏”,便是对于梵呗有艺术性的说明。第五项“语言易解”,便是对于梵呗有通俗性的说明。必须有这样的艺术性和通俗性,才能传达佛教伟大高尚的思想和对众生甚深的情感。这样的梵呗,才能为佛陀所赞许。

由于梵呗是根源于佛教利乐众生的高尚思想情感出发,加以艺术性和通俗性的条件的衬托,于是梵呗歌声,就有可能成为和平的呼声,也有可能成为民主的呼声,也有可能成为救护众生、饶益众生的呼声,更有可能形成不可想像的伟大的感动作用。如《贤愚经》卷十一“无恼指鬘品”中所讲的一位有名的“呗比丘”,当他一心凝注在歌呗的时候,并未想到波斯匿王(这是中印度恒河北岸憍萨罗国王,国都是舍卫城,有名的祇树给孤独园在此)的大军经过,也并未想到这些人马竟会听呗不前,竟能不期而感召和平止杀的功效。这是由于歌呗者慈爱深厚的感情,结晶成为一种有耳共赏的艺术化的美丽吸力,能够吸引这些大军人马爱乐不舍。同时也因呗者的和平仁爱的深切感情藉呗声而放射出来,能强烈地影响到一切有情感的领域,不但能引起人类心灵中的和平共鸣,而且能引起畜类心灵中的和平共鸣,这并非是一件可怀疑的神话似的事情。

不仅能在一切有情的心灵深处博得和平、利济众生的和谐一致的感应,在这美妙动人的梵呗声中,所有一切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六度、四摄的微妙佛法,无一不可由这清净梵音传达出来,而反映到一切众生的八识田中,深深种植各种解脱分的善根,令渐成熟诸多功德。其所以能有这样巨大的感染力量,是与呗唱者真纯的现实主义的内心修养所酿成的不可抑遏的深厚道德情感分不开的。

然而应当认清这伟大的能畅演法要的梵呗基础,是建立在佛教的语言学上的。基于佛教语言的发展,由是梵呗在弘赞佛法的事业中,便以佛教的语业为体。既然梵呗是以佛教的语业为体,因此佛陀所说的十二部经,一一均可作为梵呗的歌咏内容,一一也可作为梵呗的歌咏资料。尤其是在印度特殊的语文组织中,由于梵音重复,声繁而辞长,无论是契经正文,或是偈颂重颂,皆可加以歌咏。(见《高僧传》卷十三〈经师论意〉)因此“天竺方俗”,凡是歌咏法言,皆称为呗。这和汉文只能歌咏偈颂,不能歌咏长行正文是完全异样的。故此十二部经,在印度均可为佛弟子的天然唱本。除此以外,另从十二部经中提要腹玄,删繁取简,或采选经中美文好辞,另编呗文,也为佛陀所许可。如《毗尼母经》卷六说:“佛告诸比丘:‘听汝等呗!呗者言说之辞。’佛虽听言说,未知说何等法﹖诸比丘复谘问世尊。佛言:‘从修多罗乃至优波提舍,随意所说。’诸比丘佛既听说十二部经,欲示现此义,复有疑心:若欲次第说文,众大文多,恐生疲厌。若略撰集好辞,直显其义,不知如何﹖以是因缘,具白世尊!佛即听诸比丘引经中妙辞直显其义。”

由于佛陀这一指示,梵呗的体相,愈益分明。从体裁方面说来,所有契经、重颂、孤起颂三部经文体,皆可呗唱。从内容方面说来,所有因缘、本事、本生、未曾有、譬喻、论议、方广、自说、授记九部经的事情,也皆可呗唱。还可以从这些经中引受美妙辞句,撷其精华,显其要义,来另编另唱。佛教语文艺术性的色彩,于此更加显明。

佛教经典爱情故事

从前有个书生,和未婚妻约好在某年某月某日结婚。到那一天,未婚妻却嫁给了别人。

书生受此打击,一病不起。这时,路过一游方僧人,从怀里摸出一面镜子叫书生看。书生看到茫茫大海,一名遇害的女子一丝不挂地躺在海滩上。路过一人,看一眼,摇摇头,走了。又路过一人,将衣服脱下,给女尸盖上,走了。再路过一人,过去,挖个坑,小心翼翼把尸体掩埋了。

僧人解释道,那具海滩上的女尸,就是你未婚妻的前世。你是第二个路过的人,曾给过他一件衣服。她今生和你相恋,只为还你一个情。但是她最终要报答一生一世的人,是最后那个把她掩埋的人,那人就是他现在的丈夫。书生大悟,病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