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小百科
为了把印刻得更好
吴昌硕为了熟练地掌握文字变化的基本规律,把印刻得更好,很重视文字学。同时他中年以后又结交了许多金石鉴赏和收藏家,看到了历代大量的彝器、玺印、权量、诏版、泉币、封泥、碑帖、印谱等,大开眼界。他认为杰出的印家首先应是杰出的书家,学篆刻要从篆字上下功夫。所以他数十年如一孜孜不倦地临写石鼓文,竟把他的学生赵古泥送给的一个石砚都磨穿了,后来为了更好探索古人的艺术成果,还节衣缩食购置一些汉砖、瓦当之类价谦的古物,每天摹写研究,使他的篆刻创作充入新意,达到了更高的境界。
第八节工具、材料、参考书
一、工具
刻刀:有平日双面、斜口、单面等刀型。最常见的是刀刃宽度约0.5厘米至1厘米之间的平日双面刀,方杆或圆杆,长约15厘米左右。质地为高级合金钢(锋钢)。也可以根据各人的习惯决定刀之大小、轻重、厚薄、平斜、方圆、利钝,总之以称手为原则,虽有常式,却无定式。刻象牙等材质的刀,宜薄刃而锋利。
因为印石有大有小,所以一般篆刻家总是备有数把大小个同的刻刀。刻刀刀杆的中段最好绑些布条、麻绳、皮条等,防止勒痛手指和滑手。
砂纸:磨石章必须用水砂纸,不可用木工用的砂纸,粗、细砂纸各一张,磨时垫于小块玻璃板下方再加水磨。
棕老虎:是一种圆形的小棕刷,长度以一手可握为准。有些书画用品商店有卖。新的时候棕丝硬密易刷破纸,可用刀片梳削去一些棕丝,在砂纸上打磨使棕毛细柔,再略加几滴植物油则更加润滑。棕老虎是越旧越好,自己多年用习惯的最能称手如意。
拓包:打墨用,必须自己做。内心用脱脂棉花,约指头大小一团,外裹一层薄塑料纸,最外层包上缎子(细密的绸亦可),日扎紧则成。一次拓完后拓包搁置,墨面容易干燥变硬,所以一般只能当时使用,下次要用需另做。
拷贝纸:半透明较坚实的纸,文具用品商店有卖,用途是衬垫吸水和防止拓纸被刷破。
干净的毛笔和水:湿润拓纸用。初学者可在清水中略加胶质,如用中药材的白芨泡水,水里有胶质,棕老虎刷和拓包打时,纸就不容易从石面脱落,初学者容易把握。
笔:写印稿用小楷笔即可。练篆书要用大的书画笔,可根据各人习惯选取狼毫、羊毫或兼毫笔。
墨:写印稿和拓边款用,磨出的墨当然最好,为图方便,“一得阁”“曹素功”等书画墨汁亦可以用。
印床:是帮助我们固定印石用的,篆刻家治石,以左手持石、右手持刀,石转刀动、进退自如,多不用印床。若印面过大或过小,或刻玉制铜,因为把恃不便与过于坚实,所以必须备有印床才适手。印床的材质有木制及金属制两种,木质较轻便;金属较稳重;印床的形式有楔子式和螺丝口式两种,用螺丝调整松紧较楔式牢固方便。
另外,还有盛墨汁的小容器,刷石屑用的牙刷,反看检查印稿用的小镜子,钤印时困顿位置的印规等。
二、材料
(一)印材
充当印章的材料,自古以来有金、银、铜、铁、玉、石、象牙、兽骨、杂木、竹根等。古代以铜为主,现代以石为主。
石质印材各地所产性质不一,以脆、嫩、纯净而无杂质砂钉为好。产量大而好的印石有以下几种:
1.青田石:产于浙江省青田县,石质细腻,温润易刻。其中以封门青、白果冻、灯光冻、兰花冻等最为名贵,是石中上品。
2.寿山石:产于福建省福州市寿山,石质细柔,色泽丰富,晶莹如玉,其中以田黄、田白、艾叶绿、白芙蓉等更为名贵。
3.昌化石:产于浙江省临安市昌化县,亦是传统印石名品,昌化石以鸡血石名扬天下。选购鸡血石以血色鲜亮、面积大、分布面多为佳。底质坚顽或多砂钉者不宜刻。
4.巴林石:产于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细润多彩,亦有鸡血和各色冻石,是目前市场上最多见又经济实用的印石。
5.其他:如楚石(湖北)、广东绿、大柘石、辽宁玉、煤精等等,似乎都比不上前四种印石那样受篆刻家们的欢迎。初学者可根据自身的条件选购石材,我们提倡就地取材,挑选价格比较便宜,下刀不裂又不伤刀刃的印石来练习,而且可以刻完磨去再刻,或者几个面都刻,这都是节约印材有效的办法。
(二)印泥
古代公文书信皆用竹木简牍书写,简牍传递用绳捆扎,绳结处,用胶泥封口,钤盖印章防止私折,这盖了印痕的胶泥就称封泥。明代发明朱砂粉调植物油拌于艾绒团中,做成“印泥”,印章染上色泽鲜亮的印泥,钤盖在纸帛之上,美观方便,经久不败,故一直沿用至今,成为篆刻家必不可少的重要用品。
印泥的色泽分朱砂、朱磦、仿古紫色、蓝色、黑色等许多种,其中蓝色专用于丧事,切勿乱用。
印泥是手工精心制作出来的,选料讲究、工序复杂,所以价格也不便宜,篆刻家都十分珍惜。
印泥产地有杭州西冷印社,上海西冷印泥厂,苏州姜思序堂,福建漳州等,色泽丰富,品种繁多,各有特色。
印泥使用过程中,要经常地用印署翻搅免得朱砂沉底。冬季印油容易凝冻发硬,可略加曝晒至软再用。印泥使用时间长了,朱砂粉和油都会损耗减少,有的篆刻家能够自己把色粉和植物油加进印泥里去。朱砂粉要用真正的矿石粉,不要用化学制剂,植物油要用蓖麻油或菜油曝晒一个夏天以上,使其自然漂白,滴在纸上不会产生油晕为宜。有条件的请印泥厂代为加工更妥善。
(三)纸张
写印稿用一般宣纸或其他白纸都可以,钤盖印花和拓边款则要求用连史纸或细洁的薄宣纸。
三、工具书
1、字典
初学阶段可准备《说文解字》、《汉印分韵》、《篆刻字典》、《金石大字典》、《增篆康熙字典》等,随着学业的进展逐步增添其他工具书,根据各人条件而定。
2、印谱
书店里有各种古代玺印和历代流派印的出版物,供临摹欣赏借鉴用。现代篆刻家出版的作品集,种类也很多,购买时根据自己需求谨慎选择,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3、理论书
有古代印论和现代印论。以上两种参考书可根据学习的需要和客观条件来决定选购。在学习技法的同时,学习一些篆刻理论十分必要。
知识小百科
齐白石对门徒爱护有加
1933年,刚从杭州西湖艺术院毕业的李寄僧经潘天寿介绍,在北京齐白石门下深造。一次,齐白石对李寄僧说:“你的作品中有些地方用笔太小,必须改用大笔”。他继而又问“你有大笔吗”?看到李寄僧摇头,他马上说:“我送你一支”。说罢,齐白石带着李寄僧走到一个堆积间,里面还放着一口“寿材”。大师用凳子作垫,一脚跨到了“寿材”顶上,把靠墙木架上的几个纸包拿下来,然后选取一捆长的说:“这都是长笔,你自已挑吧”。李寄僧高兴极了,当即取了二支,是特大羊毫笔。那时,李寄僧虽在北平艺专任教,但由于课时不多,收入很少,如今大师送他这样贵重的好笔,可谓雪中送炭,这虽不是什么大事,却让李寄僧终身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