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寺庙建筑(阅读中华国粹)
8932600000009

第9章 其他著名佛寺建筑(2)

而不少国外僧人此时也来到达相国寺,进行文化流活动。宋太祖时,印度王子曼殊室利出家为僧,后来到中国,在大相国寺居住多年。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朝鲜的崔思训带了几位画家来到大相国寺,将寺内所有的壁画临摹回国。宋神宗时,日本僧人成寻也曾在此居住。宋徽宗时,徽宗将“大相国寺”匾额赠送给朝鲜使者。另外,每年举办五次“相国寺万姓交易”庙会,使大相国寺成为进行政治、商贸、社交、文化等活动的重要场所。

宋代以后,大相国寺日趋萧条。明洪武二年(1396年)敕修,后又遭水患;永乐四年(1406年)、成化二十年(1484年)两次进行修缮,并被赐“崇法寺”;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又重修;崇祯十五年(1642年)黄河泛滥,开封被淹,大相国寺的建筑全毁。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重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并复名“相国寺”;后来,康熙十年(1671年)、康熙十六年至二十一年(1677~1682年)、乾隆三十一年(1776年)又重修过;道光、光绪年间也作过一些零星修整。民国初年(1912~1919年)曾翻修过八角殿、改建法堂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依循古制,几度维修,宝刹重光,再现辉煌。大相国寺自1992年起恢复佛事活动,并复建了钟鼓楼、放生池、山门殿、牌坊等建筑。如今的相国寺,不仅以它古往今来的盛名为人们所向往,而且成了开封元霄观灯、重阳赏菊、盆景观赏、花鸟鱼博览及各种文化娱乐中心之一,每天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中外游人。

二、主要建筑

大相国寺的天王殿五间三门,飞檐挑角,黄琉璃瓦盖顶,居中塑有一尊弥勒佛坐像,慈眉善目,笑逐颜开,坐在莲花盆上。弥勒佛坐像两侧站着四大天王,他们个个圆目怒睁,虎视眈眈,大有灭尽天下一切邪恶的架势。其中,持珠握蛇者为广目天王,他以站得高、看得远而得名;手持红色宝伞者是多闻天王,他以闻多识广而著称;持宝剑者是增长天王,他希望世间善良的心、善良的根大大地增长起来;最后怀抱琵琶的是持国天王,他弹奏着八方乐曲,护持着万国和平。

天王殿的后面是放生池,每逢诸佛菩萨的圣诞或是有重要的佛事活动,就会举行放生仪式。站在玉石桥上向下俯瞰,给人以自然亲近鱼儿的美感。再向前走,就可以看到一座铁质的“万年”宝鼎。它重达5000余公斤,上下共六层,暗含了六层意思,分别是:一层天地同流,二层戒香芬郁,三层永镇山门,四层普薰法界,五层香烟飘渺,六层云气升腾。

天王殿的北边是一片花园假山,景致幽雅,颇有“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之妙。再往北走,便是赫赫有名的正殿——大雄宝殿。大殿重檐斗拱,雕梁画栋,金碧交辉。大殿周围是青石栏杆,雕刻着几十头活灵活现的小狮子,惹人喜爱。殿内已无神像,现在常有文物陈列及文化艺术品的展览,以供游人参观鉴赏。

过了大雄宝殿,便是罗汉殿了,俗称“八角琉璃殿”。它结构奇特,建筑奇巧,系八角回廊式建筑,别具一格,精美无比,世所罕见,为汉地佛寺中罕见的古建筑。殿内回廊中有大型群像“释迦牟尼讲经会”,五百罗汉姿态各异,造型生动,他们或在山林之中,或在小桥流水间,或坐或卧,或仰头,或俯首,形态逼真,情趣无限,堪称艺术杰作。罗汉殿中间,有一座木结构的八角亭高高耸立,内有一尊四面千手千眼观音木雕像,高6.6米,是在乾隆年间由艺术巨匠用一株白果树雕刻而成的。观音每面有6只大手、200余只小手,手心有一只慧眼,总共1000余只,故名“千手千眼佛”。据民间传说,古代有一位明君,身患重病,敌国趁机进犯,举国不安,而众医又久治不愈,形势十分危急。恰在此时,有一个仙人下凡,路过此地,指点说只有亲人的双手双眼做“药引子”,才能治愈国王的病。国王的三公主深明大义,毅然为父王献出了生命。佛祖深为感动,特封她为“千手千眼观音”,专为万民除灾解难。百姓们感念三公主的恩德,遂为其塑造金身,香火不断。

藏经楼位于大相国寺的后半部,是一座两层楼阁的建筑,富丽堂皇。原为珍藏经卷之处,因屡遭天灾与兵火,经卷文物大多散失;尚有相国寺传法手卷八帧,现存于开封博物馆。现在该楼为开封书画院的活动场所,楼上楼下布满了各种风格的书法和绘画作品,供游人观赏选购。

大相国寺的东角有个亭子,悬挂着一口铜钟,高2.67米,重5000多公斤,铸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是大相国寺中的珍贵文物。在深秋霜天之时,木杵敲钟,则钟声悠扬深远,声震全城,被称为“相国霜钟”,为汴京八景之一。

知识小百科

大相国寺的所在地开封,不仅是一座文化名城,而且还是一座“美食”名城。你知道开封都有哪些特色美食吗?

大相国寺所在的开封是我国十大菜系中“豫菜”的发源地,风味小吃遍布大街小巷。“糖醋熘鱼”就是一道名菜。“糖醋熘鱼”历史悠久,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期,都城东京的市场上已经流行“糖醋熘鱼”了。它是以鲤鱼尤其是以黄河鲤鱼为上品原料,经过初步加工后,用坡刀把鱼的两面解成瓦垄花纹,入热油锅炸透。然后以适量白糖、香醋、姜末、料酒、食盐等调料,以开水调之,勾加流水芡,用旺火热油烘汁,至油和糖醋汁全部融合,放进炸鱼,泼上芡汁即成。其特点是色泽枣红,软嫩鲜香。

再譬如“开封第一楼”的小笼包子,采用猪后腿的瘦肉为馅,精粉为皮,爆火蒸制而成。其特点是外形美观,小巧玲珑,皮薄馅多,灌汤流油,味道鲜美,清香利口。“马豫兴鸡店”的桶子鸡,其特点是形体丰满,造型独特,色泽金黄,诱人食欲,肥而不腻,嫩而香脆。

第三节 北京卧佛寺

北京卧佛寺,位于北京西山北面的寿牛山南麓、香山东侧,距市区30公里。

一、卧佛寺史

北京卧佛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又名“寿安寺”。以后历代有废有建,寺名也随朝代的变易而有所更改。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后又改名为“普觉寺”。由于唐代寺内就有檀木雕成的卧佛,后来元代又在寺内铸造了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涅槃铜像,因此,一般人都把这座寺院叫做“卧佛寺”。

据史料记载,唐代贞观十九年(645年),到“西天取经”的玄奘法师满载着印度人民的友谊,带着大量的经书、佛像,回到了阔别17年的祖国。长安城内张灯结彩,万人空巷,唐太宗李世民率领数万僧众出城迎接,盛况空前。此后,中国又掀起了一次修建寺院的高潮。玄奘法师取经归来后不久,有人就在今天的北京西郊建立了一座寺院,取名“兜率寺”,寺内供奉了一尊长3米多的檀香木卧佛,殿前栽种了繁茂的娑罗树。据文献记载,寺中檀香木卧佛的式样、栽种的娑罗树树种都是玄奘法师万里迢迢从印度带回来的。这座寺院就是北京卧佛寺的前身。

二、卧佛特色

卧佛寺花木扶疏,古树参天,穿过琉璃牌坊、山门殿、天王殿、三世佛殿,就来到了卧佛殿。步入卧佛殿,殿内高悬着清朝乾隆皇帝御笔题写的“得大自在”匾额,意思是佛祖释迦牟尼修道成功,已经获得了最大的自由。殿门上方亦有横匾,书有“性月恒明”,意为佛性如月亮,明亮兴辉永照。在汉白玉莲花台座上,静卧着一尊释迦牟尼铜佛像,这是在元代铸做的。卧佛身长5.2米,据元史记载,这尊大卧佛,用铜25000公斤,用工7000人。大佛作侧身睡卧状,头向西南面,左手平放在腿上,右手弯曲托着头部,体态安详自如,人们称这种姿势为“吉祥卧”。佛的身后环立着十二尊泥塑佛像,面部表情沉重悲哀,他们就是佛祖的十二大弟子,人称“十二圆觉”。此外,卧佛寺内还种有几株娑罗树,每逢春末夏初之际,白花盛开,花朵如同无数座洁白的小玉塔倒悬在枝叶之间,别有一番情致。

知识小百科

你知道北京卧佛寺还有哪些有名的景致不能错过吗?

卧佛寺向西北行约500米左右,即为“樱桃沟”。这是一条外广内狭的幽静峡谷,两侧是秀挺峻拔的山峦,一条蜿蜒的溪水清澈见底,淙淙地向前欢快地跑着。再往西行约1000米,可见危峰对峙,陡壁如削,十分雄伟险峻,这就是著名的“金鸽子台”。每逢雨季,可看到悬崖陡壁上山水直泻而下,形成巨大的瀑布,飞沫高扬,吼声震耳;深秋时节,这里山林红叶似火,绚丽多彩,与香山红叶堪称双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