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条从事执法工作的人员经培训、考试合格,取得《浙江省行政执法证》,方可上岗执法。
执法部门应当重视执法队伍建设,组织培训执法人员,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促进严格、文明、科学执法。
【释义】本条是关于执法队伍建设的规定。
一、关于行政执法人员的录用
执法人员的录用,应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浙江省公务员录用实施办法(试行)》等有关规定,明确条件和标准,采用公开考试、考察等办法,从原有执法队伍或社会符合条件的人员中择优录取,确保行政执法人员的政治素质、文化知识和法律专业水平。选拔录用人员,必须坚持唯贤是用,而不能全盘接收原有的执法人员。
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方案经过批准后,市、县政府要在3个月内制定上报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经省法制办批准后,市、县政府要在3个月内组建执法队伍。
按照《浙江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县(市)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意见》(浙府法发〔2004〕23号)规定,执法队伍必须按国发〔2002〕17号文件要求重新组建,不得将原有城管队伍成建制划转。
二、关于行政执法人员上岗执法
经过各地人事部门考试后拟录用的行政执法人员还必须参加法律知识培训和考试,考试合格取得《浙江省行政执法证》才能上岗,成为行政执法人员。根据《浙江省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规定,要取得行政执法人员资格,领取《浙江省行政执法证》,必须经过法律知识培训和考试。城管行政执法人员的综合法律知识培训和考试分别由当地法制部门和省法制部门组织;县(市、区)城管行政执法人员的专业法律知识培训、考试,由设区的市执法部门负责组织;设区的市城管行政执法人员的专业法律知识培训、考试,由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组织。
三、关于执法部门要注重执法队伍建设
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执法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崭新事业,执法部门履行原由多个部门行使的全部或者部分行政处罚权,与原来分散执法的状况相比,执法范围更广,权力更大,责任更重,要求更高。但是,有些地方的执法部门及执法人员素质与其承担的任务和责任不相适应,甚至存在不文明、不规范执法现象,群众对执法部门的反映不好,在各地开展群众评议党委、政府机关单位的活动中,一些地方对执法部门的评议结果不理想,排名多在最后几位。除了宣传等方面工作没有跟上,社会上不了解、不理解目前执法部门现状原因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个别城管执法人员素质不适应工作,存在不文明、不规范甚至违法执法现象。这些情况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执法部门和政府的形象,也影响执法部门的公信力。在《条例》的制定过程中,委员们对这一问题反映也较多。建设一支作风正、业务精、纪律严的行政执法队伍,是实施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确保严格执法、文明执法、科学执法的基础。执法部门要实现执法规范的目标,做到严格执法、文明执法、科学执法,应当重视执法队伍建设。在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方面,各地的做法主要有:
1.经常化的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执法人员的政治素质。执法部门通过重视执法队伍的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提高执法队伍的政治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确保严格执法、文明执法,真正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实践证明,如果执法队伍的政治思想觉悟不高,管理不严,意志消沉,精神涣散,斗志松懈,在执法中就会出现滥用职权、野蛮执法、作风粗暴等情况,不仅不可能履行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职责,而且还会影响执法部门及政府的形象。
2.组织培训,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首先,执法部门要全面履行职责,必须加强对执法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城管行政执法的职责范围宽,涉及法律多,执法难度大,又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要高质量地完成任务,不仅要求行政执法人员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还要有较高的法律素质和专业素质。执法部门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目的之一是精简人员,使每个人能发挥更多作用。尽管执法部门的职能往往是一些比较简易的处罚事项,但仍需要城管行政执法人员具有“一专多能”“一人多能”的素质。从实践看,一些地方执法主体集中了、权限集中了,但执法部门的执法人员的素质并没有相应“集中”,许多执法人员还不熟悉行政基本法和专门法的规定,自身的素质和执法能力没有综合提高,仅凭直观和一般性的常识进行执法,执法水平低,难以让行政相对人信服。
其次,执法部门的法律依据过于分散,对业务素质的要求更高。目前城市管理相对集中处罚权的依据散见于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中,这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执法程序、内容和方式,部分是按照原行政执法体制和主体设定的,所以,一旦相关法规、规章发生变化,相对集中执法的依据也将随之变化,因此必须建立经常性学法制度,加强对执法部门的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
关于组织执法人员培训的重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要抓好法律知识培训,组织执法人员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法律理论知识,掌握行政执法依据和程序,决不能执法不知法,执法不懂法。另一个方面是要抓好专业知识培训,了解与执法有关的专业技能。执法部门履行的职责,不少都要求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只有切实掌握了这些知识和技能,才能做到“一队多能”“一人多能”,真正把执法部门的职责履行好。再一个方面是要抓好实践工作能力即做群众工作能力的培训。执法部门的工作直接面对广大群众,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不是单纯的行政执法,本质上是做群众工作。城管执法人员一定要学习做群众工作的技巧,不断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以教育为主”的原则,自觉地把执法过程作为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提高群众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的过程,让群众理解和支持城管行政执法行为,与群众共同推进城市管理法制化的进程。
第十一条执法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日常巡查制度,及时制止和查处辖区内发生的违反城市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为。
执法人员在执法活动中,应当着装整齐,佩戴统一标志,语言文明,行为规范,程序合法。
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受法律保护。
【释义】本条是关于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执法要求等的规定。
一、关于日常巡查制度
1.日常巡查制度的含义。执法部门要建立日常巡查制度,对一般违法行为及时进行制止、纠正,促进执法方式由突击整治向长效管理转变。据史料记载,中国的巡查制度起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南北朝时期,至宋、元、明时期,巡查制度逐步发展完善。在古代中国,巡查制度主要是履行监察督查职责,如明朝的“巡抚”一职,它的使命就是“巡行天下,安抚军民”。
作为一种监督惩治机制,奉命巡查的官员一般与地方没有隶属关系,甚至直接由君王授意,享有“上处昏君,下处奸臣”等特别权力。在现今中国市场经济环境下,日常巡查作为一种动态管理模式,具有其他监管方式无可替代的优势,得到多数执法部门应用与推广。实践中,许多执法部门通过实施以日常巡查为主要手段的动态监管,实时了解掌握城市管理秩序情况,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种妨害城市管理的隐患,制止和查处城市辖区内发生的违反城市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为,维护城市管理正常秩序,发挥出了执法部门有效管理城市的重要职能作用。《条例》将这一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明确要求应当建立健全日常巡查制度。
2.建立健全日常巡查制度的要求和目的。
(1)树立巡查权威。切实转变监管方式和手段,提高执法部门的监管能力和水平,促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觉维护城市管理秩序。
(2)改进监督方式。适应新形势下执法部门监管的要求,从被动性检查向主动介入检查转变。积极转变工作思路和监管方式,努力探索城市执法监管新机制,加大对监管“死角”和“盲区”以及城乡结合部的监管。
(3)改变检查方法。由以往的定期集中检查改为贯穿全年的日常巡查。巡查工作要坚持“掌握动态,服务指导,监督执法,提高质量”的基本工作原则,通过日常巡查,及时掌握城市执法监管动态,把服务指导贯穿于日常巡查工作的全过程,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违法违规行为,及时进行纠正和处理。
二、关于着装整齐,佩戴统一标志
《条例》规定,执法人员在执法活动中,应当着装整齐,佩戴统一标志。实质上就是要求我省执法人员在执法活动中,必须着统一的服装,并佩戴统一的标志。这种统一,目前主要在各设区的市范围内,而全省各地则是五花八门。我们认为,应当创造条件,尽快做到全省范围内的统一。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全省的统一,才是《条例》要求的统一。
为什么要规定“着装整齐,佩戴统一标志”。毋庸讳言,城管着装问题十分敏感,它既是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个长期困扰城管规范执法的现实问题。
国务院曾对十几个执法部门的着装有过明确规定,虽然对城管执法如何着装没有提及,但不列入保留范围。尽管后来全国清理着装时,已经默许将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和执法部门不列入清理服装的范围,但由于没有明文规定,因此执法部门统一着装一直没有明确依据。各地执法部门考虑到实际工作需要,很难做到在不正规着装的情况下规范执法,于是就实行在各自范围内的统一着装。这就使得全国各省各地,各种不同质地、颜色、式样的城管执法制服自行其是,各领风骚。其造成的负面影响是,老百姓产生反感,有关部门发出质疑。于是,长期以来城管执法着装“这也不是那也不是”的难题一直困扰和制约着城市管理执法工作。
人们对城管执法着装描述为“这也不是,那也不是”,实际上表达了这样两层含意:一是制服样式军不军、警不警,各地五花八门,给社会以想怎么穿就怎么配的不良印象;二是城管执法该不该着装没有明确规定,着也不是,不着也不是,颇为两难。一度时期有的地方的群众对执法部门反映很不好,除了执法不规范、行为不文明、作风不端正方面的因素外,着装不统一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城市管理执法到底要不要统一着装?各地纷纷展开调研和论证。从目前各个执法部门的工作情况看,执法部门的执法任务面广量大,在各种场合、各种时间段、面对各种各样的执法管理对象去履行若干项执法使命,执法人员如果不身着容易辨识的执法制服而和普通老百姓一样身穿便衣,很难让群众知道你是在执行公务,及在执行什么公务,很难想象这样的执法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实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初衷之一便是将“七八顶大盖帽”改革为“只需一顶大盖帽”,而如今执法部门却不能统一着装,把这一顶“大盖帽”也给他取消,行政执法的严肃性和执法人员的自律性就会受到影响,综合执法的效率也会因此而大打折扣。所以,“城管执法不能不着装”已成为各地的共识,也得到了国家有关方面的理解和默许。
鉴于以上考虑,在国家没有正式统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着装前,我省《条例》明确规定在全省范围内统一执法部门的行政执法标志和着装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我省执法部门统一标志和着装有据可依,有利于提升我省执法部门和行政执法人员的形象。
各地做法的借鉴。一直以来,我省各地在一定范围内已经统一着装和佩戴执法标志,有的是一个地区统一,有的一个县或一个城市统一,但在全省范围内没有统一,这样就体现不出执法部门作为我省一支改革后焕然一新的队伍的整体形象。
2008年5月,江苏省政府法制办已经就全省执法部门使用统一的执法文书、执法标志和工作服饰发了专门文件,并要求在2008年底以前全省统一规范到位。在江苏全省范围内为规范城管执法行为、改善城管执法形象提供了一项基本条件。国务院法制办有关领导肯定有关省实行统一标志和着装的做法,认为执法人员的着装整齐是队伍建设的标志,是外在标志,应统一、整齐、规范。在未出台全国性的统一规范举措的情况下,我省《条例》关于“着装整齐,统一标志”的规定,也是借鉴了外省的一些做法,要求在全省执法部门统一着装和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