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我的家庭档案:悠悠岁月
8843600000008

第8章 大李庄的外姓人

我父亲籍贯在江苏省丰县欢口区(乡)大李庄,那只是我父亲的出生地,祖籍是在山东省鱼台县周堂。虽是两省,但相距只有几十里,距我姥爷家胡集也不到30里地。因为它的位置正处在江苏、山东、安徽、河南四省交界处。周堂村民清一色都姓周,属同一家族,以前村里有自己的族规、祠堂、家谱、礼仪等等。抗日战争,特别是解放战争曾使周堂村一举成名。这个村的民兵配合我地方武装用地道战、游击战的方式屡次使进犯的敌军遭受重创,寸步难行,成为我湖西根据地的一个攻不破的堡垒。该村的事迹在当地各级文史资料中都有记载,这是后话。

丰县大李庄分前李庄和后李庄,村民也清一色李姓。我父亲的太爷从周堂来到这里,被后李庄一户人家收为上门女婿,改为李姓。在他岳父母等亲属去世后,老太爷又把自己改回周姓,并按周氏家谱给后代续了名。我现在知道爷爷一辈名中的“振”字,父辈名中的“学”字和我这一辈名中的“建”字是按家谱顺序排列的,以后如何上接下续就不得而知了。由于老太爷恢复周姓,所以直到今天,周家成了李庄唯一的外姓人家。

老太爷生有四个儿子,老大只有一个儿子,生于1890年,就是我的爷爷,叫周振明。老二只有一个女儿叫周振姝。老三年轻时食物中毒身亡,没留下后人。只有老四生有三男两女,人丁最旺。过去是家穷没地位,人丁少也受歧视,所以老大老二不如老四一家底气壮。后来老大夫妇和老二夫妇都相继去世,我爷爷和他的表妹便成了孤儿孤女。由于年幼只能寄养在四叔家,各自家产也归四叔管理,从此,两个孩子便过上了受苦受难的日子。四叔的老婆是村里有名的母老虎,满脸麻子,一脸横肉,对侄子侄女非打即骂,逼两个幼童放猪推碾,担水拾柴,还不给吃饱穿暖。寒冬腊月还穿着露肉的破袄,村里女人见了这两个孩子都心疼落泪。我爷爷比表妹大几岁,就经常照顾她,一起干活时让她干轻的,自己干重的,吃馍时留下一口给妹妹吃,有了过失自己替妹妹受罚挨打。这个四婶子为了早点霸占老二家留下的那点家产,还没等女孩长大成人,就把她强行卖给一家破落户,给他智障儿子当童养媳。分手那天,兄妹俩抱头痛哭,难分难离。

来到婆家,有如刚出虎穴又入狼窝。这家根本不把童养媳当人看待,每早她必须在他们全家人起床前把饭做上,每晚必须在他们全家睡下之后才能上床睡觉。一次由于年幼太累早上睡过了头,被公婆打个半死。

自从和表妹分手后,我爷爷一直惦念她,有一次他偷偷跑到表妹婆家看她,见她已被折磨得没了人样,生不如死,便一咬牙,决定带她逃走。在一个寒风阵阵的秋夜,我爷爷拉着小妹沿着一条乡路向北跑去,两旁梧桐树上不时飘下大片枯叶,夜栖的乌鸦发出瘆人的怪叫。两人慌慌张张跑了一夜,天亮后继续往前跑,终于跑到了济宁城。两个孩子白天沿街乞讨,晚上在墙角屋檐下挤在一起过夜,此刻已是深秋季节,天气一天冷似一天,今后命运只能听天由命了。

流浪了几天后,有位姓张的老伯在街头遇见两个孩子,见那个小女孩实在可怜,又得知是个孤儿便把她收留下来。我爷爷见小妹有了着落,就自己边讨饭边找一些零活干,继续流浪不敢回家。可是不久被表妹婆家的人发现抓了回去,不论怎么拷问,爷爷就是不肯说出小妹的下落。没有办法,那家在向周家讨回了损失之后把我爷爷放了回去。回家后又被四婶揪住耳朵打了一顿。

收养我姑奶奶的张家,是个做苦力的工人,当得知这个女孩是逃婚的,家人还在找她时,便带着她举家搬到济南市。后来姑奶奶嫁给了张家的儿子,丈夫靠拉黄包车养家,以后改蹬三轮车,直到退休。两口子恩恩爱爱一辈子,解放后和我爷爷恢复了联系。姑奶奶生二儿二女,有的当教师,有的任职员。其中二儿子张友山建国初期当了空军飞行员,先后在沈阳、洛阳等地航校任过飞行教官,我家在沈阳住时他正好在沈阳空军服役,成了我家中常客。1976年我去济南看望姑奶奶时他已转业,也回到济南,在某区当局长。姑奶家人几十年来一直与我父母保持着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