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福布斯财富故事会
878600000048

第48章 杂志上翻出的生意

第六章第二节 杂志上翻出的生意

阅读是李嘉诚的习惯,特别是塑胶行业类的杂志,他一定不肯放过。1957年初的一个晚上,李嘉诚正埋头在灯下阅读新一期的杂志,突然,一个消息让他兴奋起来:意大利某公司利用塑胶原料制造塑胶花,全面倾销欧美市场。这给了李嘉诚极大的灵感,他敏锐地意识到,人们在物质生活有了一定保障之后,必定在精神生活上有更高的追求。而种植花卉等植物,不但每天需要浇水、除草,而且很快会凋谢,这与当时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很不协调。如果大量生产塑胶花,完全可解决以上的问题。

因此,李嘉诚预测塑胶花肯定会在香港流行,这个项目也会给自己带来滚滚财源。他决定抓住时机,于是亲自带人赴意大利的塑胶厂去“学艺”。1957年春天,李嘉诚带着对财富的强烈渴望和对塑胶花制造工艺的好奇心,登上了飞往意大利的班机,他要实地考察。

意大利的春天,阳光明媚,风光宜人,正是旅游的黄金季节。古色古香的建筑,神态各异的雕塑,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李嘉诚显然不是前来观光的,在他心里,只有塑胶花。刚刚安顿下来,他便马不停蹄地赶往该公司。他要与时间赛跑,在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商海,时间就是机会,时间就是财富。

然而,要想到意大利的工厂获取工艺知识并非易事。李嘉诚心里非常清楚:所有厂家对新产品技术的保守与戒备是非常严格的。如果光明正大地说明来意,就是为购买技术专利而来的,显然很不现实:一方面,长江工厂实力还不雄厚,属于小本经营,根本支付不起昂贵的专利费;另一方面,厂家绝不会轻易出卖专利,它往往要在充分占领市场,产品做到衰退期的时候,才会舍得将即将被淘汰的技术转让给他人。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李嘉诚只能跟在别人后面喝些残羹冷炙,根本无法超越对手,这样他肯定不会甘心。聪明的香港人善于模仿,对急于打开市场、填补空白的李嘉诚来说,等塑胶花在香港大量面市后模仿,将会遇到众多的竞争对手。

因此,他以香港经销商的身份,告诉对方自己准备在香港推销该公司的塑胶花。公司职员满心欢喜地将李嘉诚带进产品陈列室,琳琅满目的塑胶花使李嘉诚目不暇接,浮想联翩。他一面拿着花束在手中仔细观看,一面不停地询问有关塑胶花的知识。

整整“磨蹭”了一天,李嘉诚才购买各种款式和颜色的塑胶花,准备先带回香港试销。至此,他已经胸有成竹,预测到一个无比巨大的市场正等着自己去开拓。后来的事实证明,塑胶花为他赚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他也因此赢得了“塑胶花大王”的美誉。

回去之后,李嘉诚不仅牢牢占据了香港的塑胶花市场,还开拓并逐步稳固了欧洲市场。趁着这股风靡全球的塑胶花浪潮,李嘉诚又将目光转向北美地区。为此,他展开了强大的宣传攻势,并且设计印刷了精美的产品广告画册,通过香港特区政府的有关机构和民间商会了解到北美各贸易公司的地址,然后分别投寄出去。

广告投递出去之后,北美最大的生活用品贸易公司有意前往香港考察,该公司销售网络遍布美国、加拿大。李嘉诚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立即下决心:一定要抓住进入北美市场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但他知道,按照工厂现有的规模,很难让这么大的经销商满意。于是他决定,在外商到来之前,也就是在一个星期之内,将塑胶花的生产规模扩大到令外商满意的效果,否则他抓住这次进入北美市场的机会就等于零。为了抓住这一难得的机会,一向追求稳健的他,只有尽全力一拼了。

在短短的一个星期之内,要租到一万平方英尺的厂房,把旧的厂房退掉,把原来的机器设备搬到新厂房;还有新设备的购买、安装、调试,招聘新工人并且培训上岗,保证工厂在一周后正常运转。这一系列的工作,在一般人看来,简直比登天还难。但李嘉诚和他的伙伴们没想那么多,只是忘我地工作。为了完成这一大堆令人伤脑筋的事情,他和全体员工一起,没日没夜地辛苦奋战了6个昼夜,每天最多睡三四个小时,但是大家都无怨无悔。

当外商抵达香港机场的消息传来时,李嘉诚的最后一台机器刚刚调试完毕。外商看完李嘉诚的工厂和产品陈列室以后,感到很吃惊,他认为李嘉诚的工厂完全可以和欧美同类的大厂家相媲美。而且李嘉诚的产品物美价廉,外商马上决定和他签订每年可以拿到北美洲数百万美元的合同,李嘉诚也因此成为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的合作伙伴,这为他进军海外市场架起了一座桥梁。

杂志上的一条消息,竟催生出了上千万的大生意,这是常人发掘不了的。做个有心人,不放过任何细节,是李嘉诚教给我们的又一条生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