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福布斯财富故事会
878600000047

第47章 别人自学,我是“抢学”

第六章第一节 别人自学,我是“抢学”

生意人都很有眼光,他们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我们都知道,这些能力并非与生俱来,那么这一切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对于这个问题,李嘉诚谦虚地回答:“求知是最重要的环节,不管工作多忙,我都坚持学习。白天工作再累,临睡前,我都要翻阅经济类杂志,我从中汲取了大量的知识和信息,我的判断力由此而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至少富豪李嘉诚是这么认为的。他强调勤奋是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个人所获得的报酬和成果,与他所付出的努力有极大的关系。运气只是一个小因素,个人的努力才是创造事业的最基本条件。

财富堆积的背后,少不了汗水的汇聚。李嘉诚的勤奋,突出地表现在学习上。14岁那年,他历经了常人少有的坎坷:家道中落、漂泊异乡、少年失学、父亲过世。本来漂泊异乡、寄人篱下的打工生活已经非常苦了,但他依然坚持不懈地学习。李嘉诚说:“别人是自学,我是‘抢学’,抢时间自学。一本旧《辞海》,一本老版的教科书,自己自修。”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除了《三国志》与《水浒传》,不看小说,不看休闲读物。在昏黄的灯光下,他摸索教学,演绎做题的逻辑,寻找每个篇章的关键词句,模拟师生对话,自问自答。没有学历、人脉、资金,想出人头地,自学是他唯一的出路。

上天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当然也不会忽视勤奋的人。有一天,老板需要人帮他写信,刚好工厂文书请病假,老板就问:“哪个人比较会写信,字写得好一点?”四五个职员都指向李嘉诚:“叫他写,他每天都念书写字。”老板望着这个未满17岁的小杂役,问道:“你真的懂吗?”李嘉诚说:“我可以试试。”于是他立即动手写了好几封信。信寄出去之后,老板的朋友非常欣赏,问他:“你这位先生是什么时候请的?比原来的要好。”这让老板对李嘉诚刮目相看,很快就把他从做杂役的小工提升为货仓管理员。回忆这段往事时,李嘉诚感慨地说:“知识改变命运。如果没有一点文学底子,写信慢,也未必通顺,后来也得不到那个职务。那个职务让我懂得货品的进出、价格,懂得管理货品。”

李嘉诚在货仓管理员的位置上并没有待多长时间,便转为走街串巷的推销员。为了省钱,他很少坐车,始终依靠双脚丈量着香港的土地。李嘉诚只要提到这段时光,总是充满自豪地说:“我17岁就开始做批发的推销员,更加体会到挣钱的不易、生活的艰辛了。人家做8个小时,我就做16个小时。公司内的推销员一共有7个,都是年龄大过我而且经验丰富的推销员。但由于我勤奋,结果我推销的成绩,是除我之外的第一名的7倍。这样,18岁我就做了部门经理,两年后,我又被提升为总经理。”难怪后来人们称呼李嘉诚为“超人”,这样的速度和能力,不是超人是什么?

尽管后来李嘉诚已经过上了富足的小康生活,完全不需要像当初那样勤奋用功,而他虽然只学过初中英语,却订阅了《当代塑料》等英文塑料专业杂志,不明白的就查辞典,不让自己与世界塑料潮流脱节。李嘉诚说:“年轻时我表面谦虚,其实内心很骄傲。因为同事们去玩的时候,我去求学问;他们每天保持原状,而我自己的学问日渐提高。”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为了提醒自己骄傲必败,就吸取书本中的智慧,将“长江”作为自己公司的名字,以此告诫自己要如长江汇聚百川,才能细水长流。

直到老年,李嘉诚自学不辍的习惯依然没有丝毫改变。他说:“非专业书籍,我抓重点看。如果跟我公司的专业有关,就算再难看,我也会把它看完。”李嘉诚演讲集的书名就叫《知识改变命运》,正是勤奋学习的习惯,使得当年穷困的孩子成为如今的华人首富。

除了严格要求自己,李嘉诚对孩子也丝毫不娇纵。中国有句古话,叫“富不过三代”,李嘉诚非常注重这一点,他对儿子绝不娇惯,而是努力培养他们吃苦、拼搏的精神。在两个儿子都很小的时候,李嘉诚就要求他们列席旁听董事会。他说:“带他们到公司开会,目的不是教他们做生意,而是教他们明白做生意不是简单的事情,要花很多心血,开很多会议,才能成事。”

对此,夫人显然不太理解,她看孩子一开会就得坐几个小时,非常难受,便劝李嘉诚:“孩子太小,等他们长大了再跟你们学习也不晚。”李嘉诚却对夫人说:“是的,他们年龄小还不懂事,但是我想早一点对他们进行启蒙教育,让他们从小就知道父辈创业的艰难,学习父辈顽强拼搏的精神,长大了才能成为栋梁之才。如果现在放松了对他们的早期教育,等他们成了只知道吃喝玩乐的纨绔子弟,再教育就迟了。”

两个儿子长大之后,都去美国上大学。李嘉诚并没有给他们太多的资助,他只支付两人的生活费,至于零花钱则靠自己打工去挣。小儿子李泽楷就曾在高尔夫球场当过球童,每当回忆起这段经历,他总是不无感慨地表示,这份工作锻炼了自己的体力,培养了自己吃苦的精神,更重要的是让自己学会了如何与人打交道,特别是与上流社会打交道,这一切使他终生受益。

李泽钜、李泽楷从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后,李嘉诚却对他们说:“我的公司不需要你们!”“我想你们还是自己去打江山,让实践证明你们是否合格来我公司任职。”两年后,大儿子李泽钜开设的地产开发公司成了加拿大最大的地产公司,二儿子李泽楷的银行也办得有声有色。至此,李嘉诚认为考验合格,才将兄弟两个招至麾下,委以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