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金星英雄”李顺达传
8726200000031

第31章 “苏联”冲击波(4)

“羊身上接个猪头,咱们国家有没有这种发明创造?”顺达笑着摇摇头:“没有听说,也没这个必要么!”宋金山受了启发,立即对牛老叔说:“没有必要!羊身上换个猪头,猪身上换个羊头图甚哩?吃了饭没事干,谁去发明这个!”金山说到这里,故意逗牛老叔说:“哼,有人死犟的脑袋,我看倒是有必要换换!”牛老叔一怔:“你说谁?”宋金山故意扭过脸:“没点你的名。”牛老叔很想顶撞几句,可是金山说没有点他的名,他气得嘴巴噘了两寸高,足足能拴一头小毛驴。宋金山是个没心眼的人,他不再逗牛老叔了,一心想的是种苹果树。他问顺达:“刚才说苹果树的‘剪头’,这东西到哪儿找去?”顺达说:“我这回到东北果树场参观,他们那里的同志答应到时候给咱们邮来。”顺达看到牛老叔在一边生气,心想,老人是不相信嫁接技术,我再给他说道说道:“老叔,你是担心秋子树上接苹果树接不活?树木和猪羊不一样,要繁殖好品种,树木靠嫁接,就是我刚才说的换脑袋;牲口不能换脑袋,是靠杂交,比方驴当爹、马当娘,养下的娃娃叫骡子,又高又壮劲也大,跑得还快。粗毛羊变细毛羊也用这办法,这些先进技术,咱们社里都要推广。往后的新鲜事多哩,你好好学习才能跟得上形势。”顺达说话的态度很诚恳,虽然牛老叔对他所说的话还不很理解,心里已不那么反感了。宋金山在一旁等着顺达和牛老叔刚把话说完,就催促着顺达:“快说咱们的苹果树怎么办?”顺达说:“眼下咱们的任务是找秋子树,刨回来。”众人七嘴八舌说开了:“我舅舅家山上有秋子树。”“我娘家的后山上多哩,我刨去!”李顺达号召党员和干部,决定党团员干部带头,一人刨秋子树苗一百棵。

李顺达把刨树苗的工作安顿妥当以后,回到家里,请桂兰蒸上两笼玉茭面窝窝头。第二天天不明,他扛上扁担绳子,背上干粮袋,和宋金山、马机灵一道上了花园山。顺达记得,在县里赶会的日子,有不少卖秋果子的,都是花园山一带的人。李顺达向他们打听过,那些地方野秋子很多,他便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他想,要建设山区、绿化山区,得用多少树籽、树苗,不能都使钱买。一方面,集体家当小,没那么多钱,二方面,就是以后集体富裕了,也得节约闹革命,能节省的就节省。发展果木这一项,就能省一大笔钱。像秋子树、杜梨树、毛桃树、酸枣树,都是嫁接果木的母本树苗,西沟的山上虽说不多,附近的山山岭岭上有的是!把这些野生果树苗刨回来栽上,东北苹果、河北鸭梨、山东水蜜桃、稷山枣都能搬到西沟落户,一棵树变成几十棵,然后是几百、几千、上万棵树!光是水果一项,咱西沟就能为国家做很大的贡献。咱西沟有的是荒山秃岭干河滩,是大量发展果木树的好地方,咱得把这项工作抓紧,春季造林和秋季造林,只要是造林的好时节,咱西沟就得发动群众造林。李顺达一边走一边想,步子越迈越快。

花园山的群众有不少人在县里开会时见过李顺达,这次见他相跟着两个人,背着干粮口袋,扛上扁担绳子,像是出远门的样子,便有些奇怪,有人问道:“老李,你们这是到哪里去?办什么事情啊?”李顺达笑哈哈地回答:“就到你们这里挖宝来了。”众人惊喜地问:“什么宝?铁矿?铜矿?煤矿?”顺达把干粮口袋放下,从头上取下手巾,擦了把汗说:

“你们说的这些宝也不能说肯定没有,等找到后我再来。这回我找的宝是秋子树。”“秋子树满山都是,能算甚宝?”顺达说:“秋子树是好东西,能变成苹果树,结大果子。”花园山的人问:“怎么个变法?你教教我们。”“实际上也很简单,只要把秋子树锯掉一截……”“那可不是件容易事!技术问题不是马马虎虎的!”马机灵打断顺达的话,拉上顺达就走:“顺达咱们快上山,别耽误了时间。”社员们喜摘苹果有人自愿当向导引路,马机灵立即谢绝:“不用耽误你们的工了,给借三把镢头,指点指点就行。”花园山的人见他们急着上山就说:“等西沟的苹果树长成了,我们到西沟取宝,向西沟学习种苹果!”人们取出了镢头,又把他们送到山脚下。

顺达、金山、机灵三个人上了山。机灵气喘吁吁的走在最前面。

等到看不见村里的人以后,机灵说话了:“顺达哩,我要给你提个意见!”“提意见是好事,说吧!”顺达说。

马机灵等得和顺达并排走着时,煞有介事地说:“种苹果的事,咱们自己刚动手,你就去给人家宣传做什么?如果花园山的人都知道了,都来刨秋子树,咱们还刨什么?我不催着你上山,你把那点技术都告诉他们了!”宋金山不满地说:“花园山秋子树多着呢,你能刨完?人家给咱热情介绍哩,你倒光给自己打算盘。真成问题!”顺达觉得,机灵这个人最近有不小的变化,但考虑问题总还是机灵过头,便笑着说:“机灵啊,建设山区是全山区人民的事情,不能光瞧着咱们一个西沟,只有全国的山区都建设好了,咱们国家才富裕。”宋金山插话说:“咱住在山沟沟,一双眼睛要看天下,不能光看到自己筷子上扎的黄疙瘩。”机灵委屈地说:“俺是为的咱们社修苹果园,你当是我自己有什么私心?”两人听罢,都哈哈地笑了。

三个人上了山,山上的秋子树果然很多,为了争取多刨树苗,他们三个人分开了干,一人占了一个山坡。

李顺达往手心里吐了口唾沫,就举起镢头刨树苗。太阳当头,肚子早已经饿得咕咕叫,他望着那秋子树舍不得放下镢头,怕耽误了刨树苗。

吃几个窝窝头,要不了多大一会儿,可是,腾出这点时间,也能多刨几棵树苗。他刨了一棵又一棵,心里想着:这不是刨几棵秋子树,是给西沟修苹果园哩!

山区要想富,发展农林牧,把这几项同时抓起来,才能把山区建设好。

李顺达抡着镢头,那汗水珠子一个劲地往下滚。李顺达把箍头手巾解下来,擦了擦脸上的汗水,又解开棉袄的纽扣。他躬着身子,一镢头一镢头刨着。

太阳偏西了,金色的太阳照在山坡上,李顺达不停地刨秋子树。

十五的月亮爬上了东山,月光照在李顺达身上,他刨下的秋子树堆不断加高,山风呼呼地吹着,像一把大扇子一样,真凉爽。李顺达望着山坡,想着:把花园山的秋子树都变成苹果树那有多好啊。

这样连续刨了三天,三人共刨了两千多棵树苗,用绳子捆好,担着回了西沟。

在党、团员和干部的带动下,群众都刨回了树苗,不少人等不得社里安排,就开始栽起树来。

宋金山一看乱了套,就立即跑来找顺达商量:“咱们西沟缺土少地,该把苹果规划到哪里?”“我的意见是叫树上山、下滩。”“山上不是种松树了么?”金山问。

“统一安排么,远山松柏山,近山桃杏山,核桃在沟里苹果下河滩。这个意见还要提在干部会上讨论。”干部会开过以后,河滩里种苹果树的行动开始了。河滩里全是石头,要先刨一个四尺见方的大坑,把石头取出来,垫上土和牲口粪,然后放进树苗,再把远处担来的土填上,灌上水。老年妇女刨坑,有的使短把镢头,有的干脆用手拣石头。时间一长,手指头都磨破了,露出粉红色的嫩肉,她们从衣襟上撕块破布缠上。腰困腿酸胳膊疼,有的坐着刨,有的蹲着刨。担土的、挑水的都磨肿了肩膀,磨破了垫肩,拿件衣服垫上。宋金山挑着一担水桶,手里还提了一桶。

顺达关心地说:“老宋呀,手里那桶就不用提了,不敢累垮了身体,建设山区你当是三年二年可以完成了的事?干一辈子哩。”宋金山喘着气说:“种一棵树得使一担水,一次一担半也供不上。”有人疼惜金山说:“快五十岁的人了,不是小伙子,这样猛干哪行,金山把水灌在树坑里,担上三只空桶走着,扭过头来解释:“再过二十年,我想挑一担半也挑不动哩。不抓紧时间多出点儿力气,还等什么?”在老一代人的带动下,担土的,挑水的,刨坑的,一个比一个干得欢。秋果树成活了,从东北托运来的苹果树“剪头”也来到西沟,顺达把学到的嫁接技术向大家传授,农科所的技术员也来指导,不少都学会了嫁接。河滩里的秋子树都接上了苹果树“剪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