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周海婴考上北大物理系后,正式开始了他的科研道路。当时,我国刚经历了战争,科研更是一切从头开始。因为外国禁止向我国出口这类器材,所以,周海婴与几位教授只能选择自力更生,自己制作各种实验仪器与设备。虽然是鲁迅的儿子,但周海婴从来没以名人的儿子自居,从来不搞特殊化,跟同事一起踏实工作,甚至还比别的同事更努力。那时,为了能顺利完成工作,周海婴常常需要拿了二机部的介绍信四处寻找稀缺的材料。许多工作人员根本不知道他就是鲁迅的儿子,只是觉得周海婴对工作很认真,有种拿不到材料不罢休的倔强。
作为新中国第一代无线电专家,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奠基人,周海婴一生奉献于中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始终过着淡漠名利、默默无闻的生活。
“成功焦虑症”的危害在于,它给无数人的人生理想与人生趣味,都套上了世俗“成功”的枷锁,对成功的渴求已经成为普遍的社会焦虑,而“成功焦虑症”已经成为折磨现代人最普遍的心理疾病。
北大情绪管理SPA:
如果我们不能意识到“成功焦虑症”是现代人因急功近利而产生的心理疾病,放任这种心态蔓延渗透,带来的结果将是人们失去了平和,穿上那双追求名利的“红舞鞋”,盲目而不停地追逐所谓的成功,一旦所希望的成功没有出现,便会出现严重的心理失衡,影响自己,更可能危害他人与社会。所以,甩掉“成功焦虑症”,更注重经历而不只关心结果,才是真正成功的心态。
(1)改变自己的成功意识
年纪轻轻就能功成名就,固然令人羡慕,但大器晚成也未必不好,成功早有早的好处,但晚成功也有晚成功的意义。追求成功,无可厚非,但要拿出耐心等待成熟的时机。在“成功焦虑症”催生下的成功,注定先天不足,只会如同昙花一现,而同时,我们却要为这种“早熟”的成功付出巨大的代价。
(2)改变功利化的成功标准
名利双收固然是成功,但拥有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态、和睦的家庭……这些其实也都是成功。
§§§第八章疲劳情绪:放慢节奏,别让心太累
1.心理疲劳很危险,我们都活得太累
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经过一场艰难的谈判,却没能获得我们想要的结果。我们会感到身体乏力,思维停滞迟缓,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接下来的工作与生活都频繁地出错。我们仔细想想,自己并没有从事激烈的体育运动,却感到非常疲惫。但当我们在路上遇到想见的人相约吃饭,立刻又变得生气勃勃,充满力量。难道刚才我们的症状都是假的?是身体欺骗了我们?
当然不是我们的身体在说谎。尤其对于今天的压力大、工作节奏快的白领一族来说,他们要面临的疲惫,更多是精神上,我们又称其为心理疲劳。别小看心理疲劳,它已渐渐成为“谋杀”现代社会职场精英一族的头号“隐形杀手”,经常有媒体报道成功人士英年早逝的情况,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过度的心理疲劳。
调查显示,职场女性更容易患上心理疲劳,因为她们在工作中的压力不比男性小,而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压力却比男性大。心理学家认为,当心理出现疲劳后,一定要善于保护自己的职业心态。北大人如果意识到自己进入心理疲劳期后,通常会做一个职业体检,检查自身的职业状态。北大人之所以如此重视这种状态,是因为心理疲劳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根据相关机构调查显示,因心理压抑给美国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千亿美元。在中国,根据业内人士估计,心理压力过大产生的心理疲劳带给企业的损失每年至少在亿元人民币以上。而且,调查结果还显示,无论是高管、专业人员,还是体力劳动者,有接近70%的职场中人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显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疲劳。
现在,你明白北大人为什么如此重视心理健康了吧。现代人频繁出现心理疲劳现象,正是由于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造成的压力大、精神紧张,比如“信息焦虑症”严重到一定程度,也会发展为心理疲劳。此外,逼仄的工作与生活空间、噪音、微妙复杂的人际关系、家庭破裂、事业不顺利等,都是诱发甚至直接导致心理疲劳的重要原因。精神紧张、超负荷地学习与工作,也是产生心理疲惫的重要原因。英国心理学家海德费认为:“绝大多数疲劳,都是由于心理的影响,纯粹由生理引起的疲劳是很少的。”
心理疲劳与生理疲劳一样,本身也是机体的自我阻遏机制,强制我们进行休息,及时“修复”,保护机体继续受到伤害。一般情况下,心理疲劳比生理疲劳更复杂,也更难恢复。如果是生理感到了疲惫,我们睡一觉,好好调整一下,很快就会恢复生气,而要恢复心理疲劳所带来的不适,不仅需要暂时放下手里的工作,让自己安静下来,还要配合积极的心理调适与治疗。
赵若汐2006年从北大法学院获得法律硕士学位后,先是进入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赵若汐从给一位著名律师做助手开始。律师事务所很有名气,而她跟随的李律师又是事务所的首席律师,案子很多,而且李律师对手下要求很高。初入职场的她面对李律师锐利的眼神、没表情的脸,没理由地紧张起来。每次在替李律师整理资料,或者打文件时,她都格外小心翼翼,生怕有一点疏忽。
赵若汐每天7点起床,在家里吃过早饭,然后穿戴整齐,化好妆,8点到事务所上班,立刻要准备好李律师要的文件、资料,根据他手里的案子安排他的行程,与当事人约定见面的时间。因为李律师是著名律师,许多人都想他来帮自己进行诉讼,赵若汐替他做好的安排会经常变化,她则要负责向委托人解释,承受着客户的不满,还要负责安抚他们的情绪。
好不容易盼到了快下班,却经常被通知要跟李律师加班,她不仅不能表现出沮丧,还要面带微笑地陪他一起加班,负责随时给他续咖啡。
每次回到家,赵若汐都感觉自己散了架一般,但事实是这一天,她好像除了替李律师准备了些文件、帮他电话约见了几个客户、做了一个会议记录外,也没做什么,却感到异常疲惫。在律师事务所上班半年后,每天早晨想到要走进律师事务所,她就感到沮丧、绝望。
经过再三思索,赵若汐决定好好休息一下,彻底地调整自己的状态。赵若汐在朋友的陪同下,去旅行了一次,回来后,就向事务所辞职了。她的辞职让李律师大吃一惊:“你做得很好,怎么想要到辞职?我还正打算从手里转一些小案子让你独立完成。”赵若汐回答说自己很累,很疲劳。
李律师听完她的诉说后,对赵若汐说,做律师压力确实非常大,有时候甚至要承受工作之外的压力,甚至包括生命的安全。所以,想要做一名好律师,就要懂得为自己的心灵松绑,懂得缓解自己的疲劳,无论是身体的,还是心灵的。
赵若汐仔细地考虑了李律师的话,收回了辞职信,开始学会冷静地看待律师这个职业,学会忙里偷闲让自己的心灵获得片刻的休息。三年后,赵若汐与李律师结婚,开了他们自己的律师事务所。
如果我们不重视对心理疲劳的调节,那么心理疲劳还会导致诸如以头痛、记忆力消退、失眠、惧怕声音与光线为表现的神经衰弱症。而容易患上心理疲劳的群体多是脑力劳动者,因此预防心理疲劳已是脑力劳动者一个不可疏忽的心理保健问题。
北大情绪管理SPA:
体力、智力、情绪三种节律运动规律制约着我们的心理,而心理疲劳,就是心理因素引起的不良情绪,现代人如何让自己的“心”不累呢?
(1)劳逸结合
这一点,从北京大学走出来的人做得很好,因为他们在学校就是这样做的。北大人善于掌控自己的时间,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工作与生活,重视休息,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保证睡眠,尽量避免让自己陷入枯燥、单调或长时间精神紧张状态的工作中。因此,他们的情绪总是处于较为积极的状态之中。
(2)培养兴趣,爱上自己的工作
对于自己喜欢的工作,一般情况人们很少会陷入心理疲惫的陷阱。所以,我们要努力发掘工作中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如果自己对本职工作确实没有兴趣,也不必焦虑,要努力找方法让自己适应工作,培养对工作的兴趣。
(3)调整目标,规划人生
全方位认识自己,根据自己的性格、能力、爱好与环境等因素,对人生进行规划,设计自己的人生目标。过高的目标与期望,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丧失前进的动力。北大人由于进行过系统培训,善于规划人生,他们会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目标,从而给自己减压。
(4)创造和谐人际关系
现代社会,人际关系已经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如果处理不当,就会陷入人际关系患得患失的泥潭,而只有在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中,才能有愉快的心情、健康的身体,才有助于预防心理疲劳。
2.了解职业倦怠期,走出心灵沼泽地
职场永远是一个不见硝烟的战场,从初涉职场的懵懂到如履薄冰的战战兢兢,可当我们在自己曾经梦寐以求的位置上,感觉占尽天时地利时,却为什么失去了奋斗的激情?是厌倦,还是日渐滋生的惰性?
何为职业怠倦期?从踏入职场,千辛万苦找到第一份工作开始,到后面的稳定、加薪、升职,在最初的激情过后,就会自然回落到一段平淡期,这就是所谓的职业怠倦期。调查显示,有84.21%的人曾经有过职业怠倦期的表现。用一条曲线来形容的话,职业怠倦期,就是那条波澜不惊的水平线,根据每人的状态不同,持续时间也不同。
职场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恋爱,从初涉职场的心动,到风生水起的热情高涨,再到渐渐消极的怠倦期,就像一对熟稔的情人,虽然暂时还不至于厌倦,分手,可如果不尽快跨过怠倦期,对以后的职场影响是深远的。
在职场里长时间地保持一种状态,这是隐秘性与危害性最强的怠倦期。其实,身在职场,不进则退是永恒的法则,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兴趣,更要随时关注行业的发展,市场的需求等等客观因素,要有随时学习,充实并且突破自己的习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在公司平稳发展的时候,也许能胜任工作,可一旦遭遇困难,也许就会是最先遭殃的人,因为上司意识不到他的重要性,会觉得他是可有可无的。
林白2006年从北京光华管理学院后毕业后,顺利进入一家跨国企业。2010年,她升为公司的总经理助理,并且在这个位置上一待就是两年,以她的年龄阅历,在短短的半年内就由普通文员升到总助,这与她工作的踏实、严谨是分不开的。对于她来说工作就是一切。为了能在工作中表现得更好,林白几乎放弃了所有的个人生活,连谈了两年的男友也离她而去。随着自己在公司的职务一再上升,林白觉得这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可就在最近两个月,她突然对手边的工作产生了莫名的怠倦,虽然她的消极态度不容易看出来,可她自己能发现自己心态的微妙变化。她甚至开始觉得,工作不过如此,只是生活谋生的手段而已。无论她心情如何不好,无论内心怎么焦灼,但一踏入公司,她都会展现出自己职业而甜美的微笑。每天加班结束回到家,看到镜子里神色颓败的自己,林白开始怀疑这样的生活是不是真是自己想要的。
有了这种思想,林白对工作没有从前认真了,甚至有了得过且过的敷衍态度,时间长了,上司与同事便渐渐对她有了意见,以前那个负责、认真的林白怎么了?
职业怠倦期几乎是每位职场人士都会经历的过程,而造成职业怠倦期的原因又是复杂的。当在思想里觉得工作只是为了生存,那么,就证明现在的工作对自己已经不是挑战了,那么应该重新考虑自己现在的工作,努力找到新的突破与挑战,重新寻找工作的乐趣。
北大情绪管理SPA:
对于职业怠倦期,我们也许避免不了,可我们可以通过调整自己,尽量将它缩短,正如我们无法把握一段感情永远美好,却可以尽量努力让它温馨持久。
(1)处理好与上级的关系
职场里的人际关系,尤其是与上司的关系,确实是导致职业怠倦期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与上司已经有了原则性的分歧,而自己的能力并没有发挥出来,那就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调整充实自己,可以通过多种方法缓解自己的压力,给自己未来的职场生活一个缓冲期。
(2)要善于调整职场环境
可以购买一些简单、色彩鲜艳的新奇办公用具,或者摆放几盆盆栽,这都是比较有效的驱赶怠倦心理的方法。同时,要不忘检查一下,这种职业怠倦期是不是由人际关系造成的心情压抑、孤独;是否忽略了自己与上司、同事,甚至家人的相处方式,让自己的职场发展受到阻拦,停滞不前。
(3)避免纵容自己的“拖延症”
形成一个坏习惯往往就是一两天,而纵容自己的惰性,更是只需要一个念头。因为自己的惰性,养成拖延的习惯,无形中会损失很多机会,又会让自己背上沉重的精神负担。改变这种情况,需要一点“强迫”手段,强迫自己在某段时间内完成某项工作,甚至还可以用软件,或者定时器提醒自己,告诉自己一定要养成今天的事情今天解决的习惯。因为惰性而产生的职业怠倦期,需要对自己“狠”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