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鱼眼看职场:上班族生存法则与最佳职业规划
8321300000009

第9章 跳槽:一只青蛙的酸甜苦辣

大雨过后的一天傍晚,智慧鱼向我讲述了一只青蛙的故事。

……那只青蛙从水里跳到岸上,又从岸上跳进井里。有一天,它望着井口的一方天空,呆呆地想:我还能跳得上去吗?这时,一只天鹅刚好从天空掠过,青蛙兴奋地大叫:呱!

跳槽的理由靠谱吗

智慧鱼:许多人跳槽时,都有转行的经历,你对此怎么看?

我想了想说:我觉得,所谓转行就好比是换个跑道重新跑。

智慧鱼:那么,当你准备换个跑道重新跑时,你是否该考虑过这样一些问题:转行是否真的能给你带来新的生机?转行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转行前该做哪些准备?

我:呃,这个……我可没考虑那么多。

智慧鱼:可事实上,这些问题在转行之前是必须要考虑周全的。下面的例子会让你从中领悟到:跳槽虽好,但跳错了跑道可就适得其反了。在这里我不妨给你说个故事。

一个小和尚上山去采药,他选了最高的一座山,因为师父说山越高,草药越好。

当他爬上第一个山头正准备采药时,突然发现前面还有一座更高的山,于是他又去爬那座更高的山。当他爬到第二个山头时又发现了同样的情景,于是他又去爬另一座更高的山。

就这样,他自己都忘记爬了几座山。天已经快黑了,他的药篮里却还空空如也。可是他发现还有一座更高的山正在远处……

在职场中,很多人就像故事里的小和尚,因为觉得自己所从事的不是理想中的职业,于是便“身在曹营心在汉”--对眼前的工作马马虎虎,一心想着跳槽。结果却发现跳来跳去,总是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一些职场专家们认为,选择恰当的时机和理由跳槽的确可以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带来新的转机,但是不切实际的盲目转换频道却只会让你一次次地陷入新的失望,甚至会就此一蹶不振。所以,在决定放弃眼前的工作之前,我们一定要冷静地自问一下:我跳槽的理由是合理的吗?

“钱袋”的诱惑--哪儿钱多往哪儿奔

很多人在盲目转行的时候往往只看着新职位的薪水比现在的高,就脑袋一热放弃了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本行,跳到一个陌生的职业中去。殊不知,这样被“钱袋”诱惑的转行非但不保险,还可能是个陷阱。

这种跳槽者,往往事先对新行当缺乏全面了解。等过了一段时间后才发现自己根本不适合新工作,而且高薪也需要付出很多意想不到的代价,这时候便后悔莫及,但为时已晚了。

高薪虽然非常有诱惑力,可天上不会掉馅饼,如果你的个性、能力等并不能适应新行业,高薪也许只是海市蜃楼。一句话,转与不转,别把钱袋看作唯一的衡量指标。

去年,李军还是内地一家公司的部门主管,如今他已应聘到沿海开发区的一家企业任副总经理了,月薪6000元。在这之前,李军奋斗了五年才提升为部门经理,在部门经理的位置上干了两年月薪才1800。看看周围刚提升的几位部门经理比他还年轻,顶头上司也比他大不了几岁,岁月不饶人,他想如果再继续干下去的话也不会有大的发展。所以,跳槽便成了他的必然选择。

薪酬和职位,正是管窥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水平的最重要指标之一。但这决不能成为跳槽的主要理由,不要仅仅为了钱去跳槽,那样反而得不偿失。正确的做法是:不仅要跳“高”,还要跳“远”。

所谓的“远”就是要有长远的眼光,不但要看跳槽后的薪水高低,还要看今后长远的发展如何。职场聪明人的跳槽目的多半是为了自己的长处能得到充分发挥,潜力能得到充分挖掘。在这样的空间里能干出一番事业。如果只是为了眼前暂时的收入而不顾长远的发展,那无异于饮鸩止渴。

换个地方,就能摆脱糟糕的人际关系吗

大学毕业后,韩小姐进入了一家大公司。也许因为在学校里是尖子生,被老师、同学宠惯了的缘故,加上她心直口快又有点张扬的个性,没多久她就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把顶头上司得罪了。周围的同事也觉得小韩嘴巴太厉害,说话不饶人,都对她敬而远之。结果初来乍到的小韩工作起来四处碰壁,有的同事甚至还以看热闹的心态盼她出点糗。

一气之下,小韩决定换个东家。因为她人很聪明,所以没多久就找到了一份不错的新工作。就在小韩为自己的运气有些沾沾自喜的时候,麻烦又来了。这一次仍是因为她说话不拘小节,把主管领导煞费苦心一直跟踪的一个大客户给得罪了,急得主管差点把她辞了,新同事们更是对她议论纷纷。

经过两次教训,小韩渐渐醒悟:如果自己不能改善与人相处的方式和态度,就算再换一份工作,她依然会面临相同的困扰!痛定思痛,小韩下决心好好改善一下自己与人相处的问题。

她先从自己的部门主管“下手”,利用公司组织郊游的机会,与主管作了一次交心之谈,言词恳切地请主管帮助自己改善问题。主管被她的真诚感动了,同时又觉得小韩的工作能力的确是部门里的佼佼者,所以也发自内心地来帮助小韩。

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小韩成了主管的左膀右臂,同时也和部门同事们的关系融洽了许多。

看看小韩的经历,我想职场中人有不少都会有一种“心有戚戚焉”的感觉。的确,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一种误区,觉得“在这里干得不开心,换个地方就会好一些”。其实,他没有意识到,有些问题完全是我们自身引发的,走到哪里都会带到哪里,如果你不能彻底地改善自身的问题,盲目地转换工作只会不断地增加你的挫败感而并不能切实地改善困扰你的问题。

厌倦现在的工作

工作过一段时间的人,多半会有这样的感觉:觉得每天的工作有点像是应付差事,完全没有了当初的激情和活力。同时也会产生这样的困惑和疑问:是不是这个工作不太适合我?如果换一份工作也许就会状态好一些吧?

Sammy在证券行业鼎盛时期进入了证券公司做客户代表,在开始的一年中,行情看好,高佣金提成使她获得了不菲收入,Sammy自觉入对了行,高兴万分。可始料不及的是,在接下来的2年中,股市滑坡,券商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Sammy的收入受到了直接影响。

在低迷的日子里,动摇Sammy信心的已不仅是公司,而是对职业的、行业的忧虑。此时,正好有家会计师事务所看中了Sammy的专业背景,向她伸出了橄榄枝。在无奈和冲动中,她舍弃了已经熟悉了的行业和职业去了会计师事务所,做起了审计工作。然而,3个月之后,枯燥的数字,频繁的加班,单调的流程使得Sammy又对自己是否适合这个职业产生了怀疑:工作内容过于单一,收入也不像证券业那么令人期待。在困感中,是否要再度转行成了她日思夜想的问题。可已经换了两个行业了,情况都不令人满意,自己究竟该怎么办呢?

Sammy在职业受阻、个人发展停滞的情况下选择跳槽转行,属于被动转行类型。同时,在转行时未能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导致转行比较盲目,所以出现了比较尴尬的局面。其实,Sammy偏于外向,善于思考和逻辑推理,具备一定的创造力,习惯于有条理有节奏的生活与工作。这样的个性也使她很难在枯燥繁重的审计助理上有所作为。同时,Sammy为自己订立的目标是金融业务的资深顾问、投资分析师、精算师等高端专业金融类职位,而转行后的职业方向明显与目标南辕北辙,短期职业方向偏离了发展轨道,使得职业生涯陷入迷茫。

类似Sammy这样,因为职业发展暂入低谷而放弃本职业的人很多。在这些人中,有的碰巧会重新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位,而大部分则发现自己又陷入了另一个泥潭。所以,转行并非救命稻草,盲目转行非但不能带来新的发展机会,而可能会导致另一个职业滑坡。

专家们的建议是,处于职业低谷期的朋友有可能正面临着“职业枯竭”的困扰。所谓“职业枯竭”也被称作“工作倦怠”,是指在工作重压下的一种身心疲惫的状态,有一种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觉。具体表现为身心疲劳、情绪低落、创造力减弱、价值感降低,工作消极。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可能目前的工作不适合你,你无法投入相应的热情和精力,如果是这种情况,不妨考虑换一份工作。

另外,也有可能是工作的压力过大,或者个人对自身的期望过高,再或者是业务知识、新技能没有及时得到提高,导致工作受挫,所以产生了这种情况。

要想改善这种情况,我们还得通过自我调节,而不能指望通过换工作来消除这种状况。

首先,要学会宽容自己、善待自己,不要给自己增加太大的压力,学会把工作与生活分开,让自己有时间充分享受生活。珍惜个人时光,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足够的营养,通过旅行、体育锻炼、发呆等进行自我调节;向亲友、心理医生倾述工作中的烦闷,等等,这些方式都可以有效地缓解压力。

其次,要及时地掌握新技能,改变观念,重新认识自己的工作,在日常工作中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增加工作的乐趣。

对工作的厌倦不是一天之内发生的,也不能指望在几天之内得到解决。要想远离这种现象,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就要注重自我调节。其实,在一个人有限的职业生涯中,能够专注于一个行业,朝着一个目标做精、做深才是最好的选择。这样做往往要比频频换行、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更容易做出成绩。所以,当一个人经过深思熟虑确立了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之后,如果不是万不得已最好不要轻易转行。

赶时髦--哪儿热门往哪儿挤

IT业红火时,很多人都奔着这块“风水宝地”而去。可他们始料不及的是,“风水轮流转”竟如此之快地得到印证。那些抛弃了原来的行业,好不容易刚适应网络规则的人士,在网络经济的泡沫中很快陷入困顿。

热门行业的确有比较多的机遇,个人发展空间比较大。但尽管如此,也并非所有人都能在热门行业中淘到金子。所以,盲目赶时髦,崇拜热门行业,哪儿热往哪儿挤并不可取。

再热门的行业,也有失败者。再萧条的行业,同样也有成功者。热门行当的发展机遇也许更多,但并不一定有适合你的空间,而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这山望着那山高--哪个山高往哪攀

有些人“干一行,怨一行”,对自己的职业状况不满意。总觉得别人的天地比自己的更宽广。在“这山望着那山高”动机驱动下,很多人频频转行。他们在每个职位上都干不长,到最后,似乎积累了丰富的经历,成了“通才”,但其实在每个行当都是浅尝辄止,术业无专攻。正如跳槽一样,转行也有惯性,很多人常常陷入“不满意--转行--还是不满意--继续转行”的恶性循环中,最后可能一事无成。频繁转来转去,不利于积累个人核心竞争力,对职业发展不利。

主动求变、求发展

王力强大学毕业之后先是当了一年的教师,之后又考上了公务员。在做公务员的两年里,他发现自己从事的工作很无聊,上班就是看看报纸、接听电话、聊聊天,这和他雷厉风行的性格不相符。他是个很有野心的人,不甘平淡,他需要有一个广阔的天地施展拳脚,那是他的真实情趣所在。他喜欢不断地学习和竞争,这样的人生才充实。那种不高也不很低的收入和养尊处优的工作实在令他感到有些厌倦。

他担心如果自己一直这样下去,早晚有一天会被他人、被社会无情地淘汰。就在这种危机感的驱使之下,王力强主动辞掉公务员,应聘到一家颇有影响力的公司做营销工作。因为他已明白,早晚都是要动的,早动还能争取到主动权,等到外界因素来推动你的时候,已经太晚。“越早放弃旧的奶酪,你就会越早享用到新的奶酪。”

所以,我们要积极面对竞争,主动适应社会的变化,只要我们怀着一颗有准备的心,以积极的态度,在竞争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发挥自己多方面的潜质,定能在变化中立于不败之地。

换个牛人做老板

对于初入职场的人来说,选择公司不如选择一个好老板。中国的古人曾说过“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一个好上司可能会给你的职业生涯带来非常高的起点,甚至成为你走向辉煌的阶梯。所以,如果你觉得当前的主管不在你的期望之中,换个东家倒也不坏。只是你要确定自己不是因为自高自大,而对上司的优点视而不见。

鲁小姐曾在一家公司做财务主管,因为公司的业务正处于上升期,所以人紧,工作又累,公司老板为了留住业务出色的鲁小姐,可谓百般呵护。身为性情中人的鲁小姐也决心以出色的业绩回报自己的上司。工作加班加点,任劳任怨,甚至一肩多职。

一年之后,公司找到了理想的投资伙伴,状况一下子好了起来。一天,上司神采飞扬地找到鲁小姐,大谈他的宏伟设想和现代化管理,并说要重新招聘一批高素质的员工。鲁小姐听后轻轻地问他现在的职工怎么办,上司大手一挥说:“他们可以走啊。”鲁小姐进言道:“现有职工都是在企业最困难的时候跟你共患难走过来的,现在企业状况有了好转,我觉得你最应该关照的人就是这些能够和企业同舟共济的员工。”上司听后哈哈大笑:“我不会赶他们的,但如果他们要走,那就走好了,反正以后有钱了,招人还不容易?”

鲁小姐听了之后没再说什么,几天之后她的一封辞呈交到了经理办公室。因为鲁小姐不愿追随这样的上司:只能共苦,不能同甘。

换个跑道,未必跑得更快

对企业缺乏忠诚度、频繁跳,表面上看会给所在企业带来直接的伤害,但是从更深层的角度看,对员工的伤害更深。

著名银行家克拉斯年轻时也不断变动工作,但是他始终抱有一种理想--想管理一家大银行。他曾经做过交易所的职员、木料公司的统计员、簿记员、折扣计算员、出纳员、收银员等,试了一样又一样,最后才接近自己的目标。

他说:“一个人可以有几条不同路径到达自己的目的地。如果能在一个机构里学到自己所需的一切学识和经验当然很好,但大多数情况下需要经常变换自己的工作环境。面对这种情况。我认为他必须懂得自己想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果我换工作仅仅是为了每周多赚几块钱,恐怕我的将来早为现在而牺牲了……我之所以换工作,完全是因为现在的公司和老板无法再给我带来更多的教益了。”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人们在跳槽时如此潇洒,但是真正面对工作时又是如此无奈。一个频繁转换工作的人,在经历了多次跳槽后,发现自己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种习惯:工作中遇到困难想跳槽;人际关系紧张想跳槽;看见好工作(无非是多挣几个钱)想跳槽;有时甚至莫名其妙地就是想跳槽,总觉得下一个工作才是最好的,似乎一切问题都可以用转移阵地来解决。这种感觉使人常常产生跳槽的冲动,甚至完全不负责任地一走了之。

久而久之,把跳槽当作一种习惯的人往往不敢面对现实,遇到困难第一个反应是逃避而不是积极主动地克服。总是幻想着跳到新的单位后所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但事实是,等他们跳到新的公司之后,才发现这些问题并没有解决,反而变得更糟糕!与其事后后悔,不如三思而后行。

很多人认为,所谓换工作就好比是换个跑道重新跑而已,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当你准备换个跑道重新跑时,是否该考虑过这样一些问题:当你的职业生涯陷入暂时的困境时,换工作是否真能带来一线生机?换工作成功的可能性大不大?换工作也有风险成本,万一新的工作更不理想怎么办?

事实上,这些问题你必须得考虑到--如果你决定换工作的话。下面的几个例子会让你从中领悟到,换工作并不一定划算。

曾先生毕业于南京某大学,通过公务员考试顺利进入到政府部门工作,月薪一千多。曾先生原本很满意这份工作,后来听到厦门、深圳、上海等地的大学同学月薪拿到五六千时便贸然辞职,独自一人来到厦门。

原以为很快能在厦门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却没想到找了两个多月还是毫无着落。最后,曾先生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月薪一千五的工作,但每月还要付三百多元的房租水电费。而且,从离职到找到新工作,曾先生前后共花去了两千多元,每每想起此事,他总是懊悔不已。

跳槽要承受“待业”期间因无经济收入而带来的心理压力和竞争压力,除非你对自己跳槽后的去向有较大把握,否则不妨在跳之前,综合(不只是薪金本身)测算一下“跳”的成本,听听亲朋好友的意见,不要冒然辞职。正式跳槽前,一定要多问问自己:有没有必要跳槽?跳槽后真的会比现在发展更好吗?总之,跳槽千万不要意气用事,否则到头来只会越跳越糟。

类似曾先生这样,因为职业发展暂入低谷而放弃本职业的人很多。他们在换工作时未能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导致换工作比较盲目,所以出现了比较尴尬的局面。在这些人中,有的碰巧会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行业和职位,而大部分则发现自己又陷入了另一个泥潭。所以,换工作并非救命稻草,盲目换工作非但不能带来发展,而可能是另一种职业滑坡。

跳槽,听起来比较潇洒,但并不是说,跳槽就能成功!所以,当你在决定是否跳槽时,你需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个规划,评估一下跳与不跳的利和弊,然后再来做决定。

一般来说,遇到这种情况,究竟何去何从,你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然后画个表分析一下,权衡一下跳的机会成本是个简单易行的方法。找张白纸一上、一下画上个大大的“T”字,在T字左右两边写上如下内容。

上边的T字左边写上现有工作的好处,右边写上现有工作的不足。下边的T字左边写上新工作的好处,右边写上新工作的不足。之后,按以下逻辑进行分析-硬条件、软条件。

硬条件一般包括:职位、薪水、福利、上下班远近、企业性质。

软条件一般包括:公司前景、企业文化、本部门的领导风格是否适合自己、职位和技能的上升空间、自己在此还能学到的东西、自己留下(离开)给部门带来的影响。

这些条件列的越清楚,就越方便判断。列出之后,把目前公司的好处与新公司的好处相比,再把两个公司的不足之处相比。两相比较之下,如果天平向一个方向明显倾斜,跳还是不跳就结果立现。

总之,跳槽也好,转行也罢,它都意味着一个人职业规划的调整,所以,在跳槽、转行前最好要做以下几方面的准备。

首先,在转换“频道”之前,先要做好考察工作,留心观察你所选择的行当是否有不错的发展机遇。认清了行情才能适时抓住机遇,及时的把握机遇。

其次,跳槽之前要做好心理准备。当你转到一个陌生的行当中去时,过去的职业经验有可能都派不上用场,你得需要好长一段时间才能熟悉新行当的游戏规则,积累起适用于新职业的资本。所以,新转行后薪水和职位的降低无法避免。如果你在转行前没有这些心理准备,那么有可能会让自己面临新的情况时会手忙脚乱。

再次,决定转行之前不妨多向自己提几个问题,诸如“我真的不想再继续从事目前的行当了吗?”“我希望在另外一个行业得到的东西,在目前行业里肯定就没有机会得到吗?”“转行的成本与得到的回报是否成正比?”,等等,一旦弄清了这几个问题,可以帮你避免盲目转行。

在转行前还要搞清楚,自己在目前的职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是否能在转行之后得到解决。要打开思路,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确定转行的必要,给转行找一个恰当的理由,不要让自己后悔。

另外,转行前要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的职业潜力来分析新的行当是否适合自己,以便形成长远的职业规划,使职业生涯进入良性轨道。

最后,在转行初期还要多充电,多学习,增长技能,才能更快、更好地适应新工作。其实,不管你是否决定转行,平时多充电都是非常有必要的。你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在职场中站稳脚跟。

另外,影响转行的诸多因素中,年龄是不容忽视的一个。从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来看,最适宜转行的时间段是30~35岁左右。30岁之前,大多数人还处于摸索阶段,尚未找到明晰的职业定位;35岁之后可能因为年龄的关系,转行的困难和风险会加大。

转行的成本

很多人在转行或跳槽的时候往往只瞅着新工作的薪水高、待遇好,脑袋一热便放弃了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工作,跳到一个陌生的职业中去。殊不知,这样被“钱袋”诱惑的换工作非但不保险,还可能是个陷阱。这种跳槽者,往往事先对新行当缺乏全面了解。等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才发现自己根本不适合新工作,而且高薪也需要付出很多意想不到的代价,这时候便后悔莫及,但为时已晚了。

人在职场,一定不要忘记:薪水只是暂时的!而如果拥有一个适合自己、又有发展空间的工作,得到理想中的薪水只是早晚的事情。所以,在决定是否转行或跳槽时,千万不要以薪水的高低来做重要砝码。

陆明原先是一家国有保险公司的市场部经理,在企业工作已有10个年头,有着相当丰富的品牌推广与管理经验。一年多以前,一家国际金融集团进入中国,通过猎头辗转找到陆明,邀请其担任公司市场总监。对方开出的是年薪15万元,比陆明目前的工资高出5万元,新公司还许诺:如果年终考核合格还会另有5万元分红,同时还会有一部分期权。

在这些优厚待遇的魅惑下,陆明没有任何犹豫就决定投奔到新公司工作并很快办好了各项移交手续。

但是,在新公司工作了半年之后,陆明总感觉新公司的企业文化与自身的价值观格格不入,而且公司内很多岗位的人员一直空缺,不少琐碎的事情都要陆明亲力亲为,各种福利待遇也并不完善。为此陆明非常苦恼,考虑再三后还是决定回原来公司。但原公司市场部经理的职位已经有人替代,因此陆明只能担任市场部副经理,工资和原先持平。

分析陆明的例子,我们会发现他在整个的跳槽过程中其实付出了很高的代价。有专家将其称之为跳槽成本。

跳槽成本可分为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显性成本故名思议,就是可以明确预见的成本。以陆明为例,其显性成本为:原单位的奖金损失20000元;年内的各项福利损失约15000元;对新工作有针对性的“充电”费用8000元;在新单位两年的服务期未满,单方面提出解除劳动合同,须支付一大笔违约金75000元,陆明此次跳槽的显性成本共计118000元。

除了说得清、道得明的显性跳槽成本,还有一些隐性成本则是许多跳槽者不容易发现的。比如说新公司离家较远,出于交通上的考虑可能会租住离公司较近的房子,或购置车辆等交通工具;新公司对着装要求严格的,就需添置新的工作装;初到新公司,对人员不熟悉,要与新同事搞好关系需要花费人际交往费;接触新的工作,对各种规定不熟悉,加班加点到深夜,等等,这些都是需要花大量时间、精力、金钱。因此跳槽也许在工资上能够带来进一步的提高,但是由于不断更换环境而有着更大的花费,以陆明为例,此次跳槽所花费的隐性成本就将近20000元。

由此可见,陆明此次跳槽虽然表面看是很风光,工资比原先高出50%,但实际上综合所有的跳槽成本后,实际却损失了100500元(新公司工作9个月收入112500元-如在原公司工作9个月收入75000元-跳槽的显性以及隐性成本138000元)。

总之,那些为“钱袋”而跳槽或希望通过改换工作走出职业困境的人,往往对换工作寄予过高的期望,诸如“到了新行业,一年内年薪翻番”、“三年内当上中层主管”,等等。有这样的念头无可厚非,但需要注意的是,当你放弃了原有的职业经验积累,转到一个全新天地中去时,往往需要经历一段适应期。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必须与新工作相互磨合之外,收入的减少和职位的降低也在所难免。很多人就是由于太急功近利,让自己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所以,我们要奉劝那些对跳槽寄望太高的人们多一些冷静和思考。在某种情况下,跳槽的确是激发职业发展潜力的良好机会。但需要注意的事,跳槽对人才的职业发展而言毕竟是一把双刃剑,它不但使你付出惊人的经济成本,而且,过于频繁地更换单位或者工作,还不利于专业经验和技能的积累。

当然,如果你确实考虑好了,认为有必要跳槽、并且愿意承担这份风险的时候,你一定要当机立断。同时,你还要掌握一定的跳槽技巧,不能盲目行动。

我必须再强调一次,“跳槽”千万不能漫无目地进行,而是一定要针对你的特点,选择正确的“落脚点”。比如:真正适合你的工作应该能引发你的工作热情。每天都能以兴奋的心情迎接工作;真正适合你的工作能不断激发出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你愿意不断学习,并且立志一生投身于其中,有如鱼得水的感受。只有这样,你为跳槽所付出的一切才会有回报。

这个世界上的每一种工作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但唯有从事合适自己的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你才能从这个社会中得到最大的益处。

得到高薪的必由之路

如果你去请教那些事业成功的人士,问他们在没有优厚的金钱回报下,是否还继续从事自己的工作?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是:“绝对是!我不会有丝毫改变,因为我热爱自己的工作。”

假使你还没有达到那种境界,但如果你能够忠于自我的话,就会发现金钱只不过是你辛勤工作之后许多种报酬中的一种。只要你能持之以恒地在自己所热爱的工作上认真地做下去,获得理想的收入是早晚的事。

不论你是老板还是员工,都应该树立这样一种观念:任何工作都是为自己做的!

关于工资与工作的相互关系,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有种种议论。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人们的喜悦,不是只靠金钱就能得到的。工资可以减少人的不满,但不能增加人的满足感。应该说,能够增加人的满足感的,还是工作本身。不管什么工作,如果能够自发地、自主地去进行,人们就会从中感受到工作的意义。而且重要的是,选择工作,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应从有利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

也许你现在正在为老板打工,看似辛苦地赚养家糊口的钱。但是,同样是打工,对待工作的态度不同,最后的结果也就会不同。工作的质量决定生活的质量。无论薪水高低,工作中尽心尽力、积极进取,能使自己得到内心的平和,这往往是事业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的不同之处。工作过分轻松随意的人,无论从事什么领域的工作都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成功。将工作仅仅当作赚钱谋生的工具,这样的人其实是很悲哀的。

作为一个立志成功的人,你眼下的工作正是你为将来的创业积累经验、学习技能、储备人脉、增进知识的准备。这就是说,工作所能带给你的,要远比薪水带给你的多得多。如果你将工作视为一种积极学习的过程,那么,每一项工作中都包含着许多个人成长的机会。你的确是在为薪水而打工,但薪水绝不是你工作的唯一目的。为薪水而工作,看起来目的明确,但是往往容易被眼前的利益蒙蔽心智,使你看不清自己未来的发展道路。

所以,薪水只是工作的目的之一,你一定要认识到比薪水更重要的东西。如果你只为薪水而工作,那么你只能得到那些薪水,而会失去很多东西,到最后可能连薪水也拿不到最好的。正像你如果只为吃饭而活着,那么你就只能维持着仅够温饱的生活。那些因为薪水低而对工作敷衍塞责、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人,固然对老板、对公司是一种损害,但长此以往,无异于降低自己的价值,使自己的生命枯萎,将自己的希望断送,使自己维持在一种低档次的生活水平上,过着一种庸庸碌碌、牢骚不断的生活,并因此而埋没了自己的才能,湮没了生命应有的创造力。

所以,对一个想要成就一番事业的人来说,老板支付给你的只是薪水,但你一定要赋予工作以更多的价值,你要在工作中为自己争取更多的东西。一个以薪水为个人奋斗目标的人,是无法走出平庸的生活模式的,也从来不会有真正的成就感。虽然工资应该成为工作目的之一,但是从工作中能真正获得的更多的东西却不只是工资卡中的数字。如果工作仅仅是为了面包,那么生命的价值也未免太低俗了。人生的追求不仅仅只有满足生存需要,还有更高层次的需求,有更高层次的动力驱使。不要麻痹自己,告诉自己工作就是为赚钱--人应该有比薪水更高的目标。

有一次,英国女王参观著名的格林威治天文台,当她得知任天文台台长的天文学家詹姆·布拉德莱的薪金的级别很低时,表示要提高他的薪金。布拉德莱得悉此事后,恳求女王千万别这样做,他说:“如果这个职位一旦可以带来大量收入,那么,以后到天文台来工作的人,将不会是天文学家了。”

汪中求先生在《营销人的自我营销》一书提出:要将老板当作第一顾客,因为老板不仅给你了一个工作平台,一个发挥自己潜力的机会,而且出资将你的服务买下。

我觉得这话说的非常有道理。对于一个打工者来说,一定要善待老板,将老板当作第一顾客。同时,在工作中要努力经营自己。不管你是为老板打工,还是为自己打工,你都要想到,你得到的不仅是薪水,还有珍贵的经验、良好的训练、技能的提高、自我认识的加深等很多东西,这些东西与有限的金钱比较起来,其价值不知要高出多少倍。

我有一位朋友,妻子一直抱怨长期下海的丈夫没有挣到钱,让家里一直过着比较拮据的生活。她劝丈夫赶快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我的朋友说:“现在没有稳定的工作,只有稳定的能力。”我觉得他说的话非常有道理。我相信这位朋友最终一定会取得成功。

如果你不只为薪水而工作,而是全心全意地努力工作,你就会发现,你的工作能力会逐步提高,这样的话,你就会为自己的成长而感到高兴;同时,你的薪水也会在不知不觉之间得到提升。因为,你工作努力,就会为老板创造业绩;为老板创造业绩,老板就会因为你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而奖励你,不管这种奖励是提升薪水还是提升职务。在工作中,有些人善于耍小聪明:要么上班迟到、早退,要么在办公室与人闲聊,要么借出差之名游山玩水,要么借报销之名将不应得的钱财揣进自己的腰包。这些人自以为得计,但他们的损失将远远大于他们的所得。这种人,也许会得逞一时,但终将失败一世,永远与成功无缘。

所以,不要只为薪水而工作,否则的话,你就会因为将眼睛紧盯着工资而封闭了自己的视野,就会在无形中将自己困在只装着少许工资的信封里,从而将人生最有价值的东西丢失了。

成功跳槽的技巧

智慧鱼:当你真正决定跳槽的时候,往往发现事情并不是想像中的那么简单。有时候,你就像站在一个交叉路口,感觉十分迷茫,不知何去何从。

我:是啊,这也正是让我经常困惑的地方。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越跳越高,而不至于越跳越糟糕呢?

智慧鱼:这里面可是大有技巧。一般来说,在跳槽前,你得先找好落脚点,然后针对目标,有的放矢地准备自己的资料,激活自己的热情和潜力,力求实现全新的自我。

首先要摸清“高槽”的标准。跳槽的目标毫无疑问是想得到更好的工作,所以,弄清楚什么样的工作才是“高槽”对跳槽者来说很重要,也是实现成功跳槽的第一步。

下面就介绍一下一般意义上“高槽”的标准。

1.公司形象好,有较好的企业文化和工作氛围,尊重个体的价值。在这种环境中你才能充分的发挥你的聪明才干。

2.有科学规范的人事管理体系。

3.可以给员工提供优厚的薪水和周全的福利。

4.员工素质较高,容易相处。如果公司里人才济济,彼此之间关系又很融洽,自然有更多的学习和借鉴的机会。同时,团队精神也得到最大发挥,团队的办事效率就更不用说了。

5.有适当的培训机会。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能够学到东西的工作才是好工作。现在很多大型的公司都十分注重员工的职业培训,通过技能训练挖掘员工的潜力,这是公司的经营和生存之道,也是个人的学习和进取之道。

6.公司文化和员工个人的个性融合,能让你感觉到家一般的温暖。

7.具有挑战性。公司分配给员工的任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不断挖掘员工的潜力。

为了使这些“高槽”标准更加量化,接下来介绍一下“十等级积分法”,用这种方法可以分别考察每一个你看中的跳槽目标。

首先我们以10分为满分,依据你个人的感觉给上面列出的每个条件分别打分,看一看它们对你的重要性如何。

接着,以你对新公司的了解,拟出该公司达到每一项标准的可能性。还是以10分为满分,看它们在这些方面的表现可得几分。

最后,用这个公式计算一下:重要性得分×可能性得分=单项总得分,也就是把选择新工作标准的“重要性得分”与备选工作单位达到标准“可能性得分”两个数字相乘。例如:“培训机会较多”一项在重要性标准方面达到10分,而A公司达到这一标准的可能性得分为7分,所以A公司在“培训机会较多”项目的单项得分为10乘以7,等于70分。同样的,“公司形象好”的“重要性得分”是6分,若A公司此项得分为7分,则其在本项目单项得分为42分。

用这一公式可以算出各个备选单位的总分。得分越高,就越符合你理想的工作条件。由于“重要性标准”是根据你的一般希望而定,并非针对任何特定公司。所以,当适合者脱颖而出后,就可以把焦点移到它身上。

如果几家公司的得分相差不多,就再加入其他因素加以考虑。比如,A公司的人员流动率很高,让你不禁有些疑虑……总之,尽可能把可能影响你职业前途的因素都列入“重要性标准”,对原来名列前茅的几家公司再进行一次筛选,总会有一家公司独占鳌头,那么这最后的一个就是最好的选择了,不过这其中有一个前提就是,你必须对备选公司有充分的了解,保证你收集到的新公司的资料是相对可靠的。否则,这种计算是没有参考价值的。

你之所以选择跳槽,一定是原先的工作不适合你。而你要找的“高槽”也必须是一份真正适合你的工作,能引发你的工作热情并且能不断激发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你愿意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完善自我。虽然世上三百六十五行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但能找到一个很适合的工作却不是件简单的事情。所以,对于“高槽”,你要看自己的兴趣和性格特征,看这份高薪的工作是否真正适合你的口味。

当你已经成功地找到跳槽的落脚点时,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给自己足够的信心,相信自己可以应付一切挑战。这一点对职业女性来说尤其重要。因为女性跳槽时的顾虑会很多,怕新工作不如旧工作,怕自己适应不了新的环境,等等。现在什么也不要想,露出你迷人的微笑,对自己充满信心。要知道,自信是第一动力。

最后,还有几点提醒职场中人注意。

大公司好还是小公司好

不可否认,履历表上若能有在大公司工作过的经历,的确有助于日后换工作时让面试官特别青睐。不过,如果因此就一厢情愿地认为大公司薪资福利较好,那就未免太武断了。有些小公司由于人员少、组织简单,在整体营运不差的情况下,员工在分红或其他福利上,甚至比体制完善的大公司更好。

还有,大公司不见得永远大,小公司也不见得永远小,也许当你进入某一公司时,它还只是一个二十人左右的小公司,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它可能会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将近三百名员工的大企业。虽然这些都是你选择进入公司时所不可预知的,但是你可以通过了解这家公司的经营理念,而抱以期待的规模。

另外,从企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态势来看,选择不同规模的公司时,考虑的重点也不一样。简单地说,就是大型公司看文化,中型公司看行业,小型公司看老板。具体来说:选择大型公司时,重点考察其企业文化。如果自己与该公司的文化格格不入,就很难被接受或者融入其中。而从公司自身来讲,也倾向于吸收那些能接受和迅速适应其文化的人才。

选中等规模公司就考虑行业问题,这是由于行业与企业的生存空间有很大关系。对于那些规模不大不小的公司来讲,规模上也许不占优势,这样行业特征就可能决定了未来的发展情况。所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选对了行业就等于个人在择业方面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对于小型公司,上司绝对是“灵魂”,他拥有绝对的权威。所以上司的眼光、能力、管理方法和思维模式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在选择小公司时,上司的情况就成了判断是否可以加入其中的重要依据。

考察公司的福利制度

考察一个公司的福利,可以分为两种层面考量:一是实质面的,譬如年终分红或产业本身的调薪比率等,有些工作底薪不高,可是它的年终分红很高,可能比你原先拟定的预期薪资还好!或者,有些企业会有免费的国内外旅游;银行金融业可能有员工低利率贷款等福利;另一种福利则是因为工作的性质而来的,为各行各业的“附加价值”。譬如在音乐界或电影公司工作,可能就比较有机会拿到免费的音乐CD或电影招待票,或者你从事的是杂志编辑或记者的工作,因为工作上搜集报导材料的关系,能让你享受到免费美食、免费SPA,这些都可能是工作中的附加福利。

请慎重填写预期薪资

面试时,每个人都会碰到这个令人头痛的大问题!你的面试官会问你:请问你的“期待薪资”是多少?甚至,在填写履历表时也有“期待薪资”的字段。

在这里,建议求职者在履历表上不要写预期的薪资!“期待薪资”的字段上,你可以填“面议”,一切等到面试时和面试官当面讨论!

事实上,一个有制度的公司,会制定员工薪资的预期幅度。所以,如果履历表上的薪资填得太死,或者超过该公司的预期,或许你连获得面试的机会都没有了。

当面试官问你:请问你的“期待薪资是多少”?这问题之所以困难在于它“不能说多”也“不能说少”!要多了,可能你就失去了这份工作机会;说得太少,可能会让对方觉得你的能力不足或者自信心不够。“预期薪资”的最好答案,就是符合市场行情的答案!而这个答案要靠你积极而主动的寻找!如果你真的没把握,你也可以回答“依公司规定”,这是一个安全的答案。万事都要做到“稳中求胜”,在职场上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