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鱼眼看职场:上班族生存法则与最佳职业规划
8321300000010

第10章 及时充电,不做缺氧鱼

鱼儿要想生存,一刻也离不开水,但是如果水不够新鲜,氧气不足,鱼儿也一样会窒息而亡。

职场中人要想在工作中如鱼得水,永葆新鲜感,就要像鱼儿要好好生存一样,需要不断地为自己增加“氧气”--通过不断的充电,汲取工作的动力。

职场中人一旦停止了学习,就会像鱼儿离开了水面一样危险。

当工作进入“缺氧”状态

刚刚走出校门的职场新人,往往对工作充满了激情和好奇,他们上班时不会迟到也不会早退,会争抢着去干又脏又苦的活,他们拿最少的工资,却付出很多的精力,他们的态度永远是谦恭的、上进的,充满希望的。然而,几年后,待新员工进来之后,他们这些从前的新员工就会被取代。或者说他们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动成为老员工,像原来的那些老员工一样,喝茶、看报、不急不慢地处理手头的公务。

于是,刚踏出校门时的满怀激情,渐渐消失在城市的高楼里、马路上。工作在人们眼中越来越像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种情形有如登山,人爬到了“半山腰”,进入了空气稀薄的“缺氧区域”,就会因为呼吸不到足够的氧气而感到倦怠、疲惫。

人们在工作中“缺氧”,追根究底还是情绪懈怠、郁闷、失意的原因,是典型的工作亚健康状态。工作的“七年之痒”可谓人人都有过,不管你从事什么样的行业,也不管什么样的身份与地位,都概莫能外。

杨小姐是做秘书工作的,她经常向朋友抱怨:“我做了七年的秘书。七年以来,我是除了经理以外全公司唯一一个没有更换工作的人。当初与其说爱这个职业,不如说是爱这个职业给我带来的薪酬。但现在,我特别讨厌我的工作,没办法,为了生活,我没有勇气甩掉这样一份让我衣食无忧的工作。”

工作中“缺氧”看似无足轻重,其实对生活造成的影响非常大。长期的工作厌倦不及时调节,就可能会引起心理上的不良反应。比如一提到工作就感觉非常厌倦,工作没劲,什么都懒得去做;为应付工作的压抑,大量饮酒、常感到头痛、全身无力;心理有压力、心情压抑;工作效率低,工作错误多;刻意与同事保持一定的距离;无缘无故地怀疑自己的工作能力等等。就像长期生活在空气稀薄的高原地区容易导致健康问题一样,职场的“缺氧”也严重地影响工作效率。对身体也有危害,包括周期性偏头痛、过敏症、胃溃疡、高血压症、腰背痛等。

由此可见,工作“缺氧”不及时解决,危害不可小视。但方法总是比问题多,只要对症下药,采取积极而主动的方法,什么问题都可迎刃而解。

而要想对症下药,就要找到职场“缺氧”产生的根源所在!

怎么成了职场“缺氧鱼”?

人们在工作中产生“缺氧”的根源何在呢?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导致职场缺氧,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能力强,挑战小

对于那些能力很强,但是实际工作并没有太多挑战的职场中人来说,工作无法带给他们足够多的成就感,也就意味着失去了工作创新、自我挖潜的机会和可能,每天的劳作变成了日复一日的机械运动。而人们在心理上又本能地排斥机械和枯燥的东西,所以时间一长就会导致倦怠感,出现缺氧状态。

缺氧对策:虽然工作本身无法给你提供更有意义的挑战,但是作为我们个人可以主动地给自己设定一些“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让自己走在公司发展的前面,也许未来的公司带头人就由此诞生了。

期望大,能力弱

有的人一直兢兢业业,但是因为能力一般,所以总也得不到期望中的肯定和回报,以至于积累了很强的挫败感,丧失了对工作的热情。

缺氧对策:首先,你要不断地自我充电,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让自己的能力慢慢跟上自己的心理预期。

另外,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成功=实际成绩/期望值,也就是说,一个人是否成功,不但和他所做出的实际成绩有关,也和他的期望值有关。如果一个人的期望值过高,那么在许多人看来是非常成功的作为,在他眼里也算不得什么,也没有成就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最好放低自己的期望值,这样我们的成就感也许就会多一些,不断地用成就感奖励自己,也许有一天真的能一飞冲天,实现预期中的目标。

工作中无法摆脱的挫折

人在路上走,没有不跌倒的。同样,我们在职场当中,很少有人能够一帆风顺,从不犯错。还有比之更甚的是,本来错不在己,但是却受到老板无端的指责和批评,感到莫大的委屈。有人因此而一蹶不振,开始厌倦工作。

缺氧对策:如果是能够解决的问题,能够解除的误会,那么就着手想办法解决掉,不要让它们成为一种困扰,消耗自己的热情与斗志。如果有些问题一时无法解决,那么就暂时忘记它,这样做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与上司关系紧张

马楚成在同学眼中,是一位非常有才能的人。大家一致认为,他的前途一片光明。可是他目前的状况,却令人担忧--最近他又跳槽了,大学毕业才三年,这已经是他第10次跳槽了。面对如此频繁的跳槽,用他的话说:“那样的工作让人没有好心情,你叫我如何坚持得下去啊?”

马楚成的第一份工作,是一家民营企业的业务员,没工作多久,他非常反感老板肆意自夸的作派,很快辞职。

他的第二份工作是市场调研。同样,他又发现新老板个性过于固执,不能听取不同意见。结果又是一走了之。

……

就这样,每到一个公司,马楚成都觉得老板有这样、那样难以容忍的问题,自己往往很难适应,这也就直接导致了他频繁地更换工作。

从上例中不难看出,影响马楚成工作心情的因素是对老板和上司为人处世的不认可。却没有意识到是自己的棱角过于分明,不能迁就他人。

缺氧对策:摆正自己的位置,磨练一下自己的个性。遇事多看别人的长处,多检典自己的短处。要知道,工作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打磨自己,学会接纳他人,学会共同合作的过程。

其实,影响职场“缺氧”的因素多如牛毛。薪资待遇不尽人意、才能得不到充分发挥、无法与主管或同事愉快共事、对行业前景及公司未来担忧,等等,都会成为消耗人们工作热情的因素。

对于工作倦怠、职场缺氧,我们应该有个好的心态来面对:每个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再好的工作都会有不如意的地方。一味地任由这种坏心情蔓延开来只会对工作产生更多的负面影响。它会进一步磨灭你的意志,让你完全丧失工作的激情。我们不能指望通过跳槽来解决这些问题。

事实上,如果你的工作状态不能尽如人意,或者繁忙的工作搞得你手忙脚乱,往往并不是你的工作本身有什么问题,而是你的心态需要调整。作为公司的一名职员,只有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只有不断地从学习中吸收新思想,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才能在工作中获得不断改进的方法。

只有善于自我改进、自我超越的人,才会发现自己的无知及能力的不足,才能不断地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向成功的目标迈进。只有在精神上获得了升华,你才能在事业上获得提升。

满足现状你将停滞不前

一行人去玩赛车,玩赛车就是玩速度。胆子大一些的人,几圈过后就“飞”起来了;胆子小的,任由别人一再超过他也不紧不慢。尽兴而归的路上,有一位说:“啊,今天终于有了风驰电掣的感觉。”而另一位则叹道:“我怎么老觉得不够快。”

众人一听都笑了。原来说“不够快”的,乃是一行人中速度最快的人;而有了“风驰电掣感觉”的恰是其中最慢的那一位。

粗一听这段对话的确非常好笑,仔细一想却别有深意。一个因为感觉“不够快”,所以就会越开越快;一个已感觉到“风驰电掣”,当然就不会再加速了。这恰恰说明一个道理:满足现状你将很难再有进步。

在职场当中,我们也会遇到这样一类人:他们原本有不赖的潜能和素质,但是却没有做出应有的成绩。因为一旦他们攀升到一定高度的时候,他们就会自我满足,停滞不前,躺在功劳簿上睡起了大觉,这样的人只有在形势所迫时才会调动一部分能量去工作,如果没有外在的推动力,他们就任由自己身上的潜力被埋没,这样的人在工作当中遇到问题时难免敷衍塞责,应付了事。

这些人私下里认为自己很聪明,他们满足于混日子,过一天算一天,实际上却是在日复一日地浪费自己宝贵的青春和生命,当然还有大好前程。一旦我们在工作中出现了这种情绪,就不得不提高警惕了。

有一位哲学家在一个建筑工地上看到三个正在砌砖的工人,问他们:“你们在干什么?”

第一个工人头也不抬地说:“我在砌砖。”

第二个工人抬了抬头说:“我正在赚工资。”

第三个工人热情洋溢、满怀憧憬地说:“我在建一座美丽的剧院!”

听完三个人的回答,哲学家马上就判断出这三个人的未来:第一个人心中眼中只有砖,他是为了工作而工作,可以肯定,他只要能把砖砌好就很不错了;第二个人眼中只有工资,他是为了赚钱而工作,好好干或许能当一位优秀的工匠或技术员;唯有第三位必有大出息,因为他有更高远的目标,他的心中有一座殿堂。想追求更大的成就。

果不其然,前两个工人做了一辈子普普通通的砌砖工人,而第三个却成了一名颇具实力的建筑师,承建了许多美丽的剧院。

明白了寓言中的这个道理,也许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态度,不要再视工作为一种负担。这样,即使是最平凡的工作也会变得意义非凡。在各种各样的工作中,当我们发现那些需要做的事情--哪怕并不是分内的事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我们发现了超越他人的机会。因为在积极主动地工作背后,需要你调动出比别人多得多的智慧、热情、责任、想像和创造力。而这正是一个人从人群当中脱颖而出的要素。

提高技能,经常给自己充电

如今,科技发展一日千里,市场经济千变万化,职业半衰期越来越短,所有高薪者若不能及时充电学习,不出五年就会变成低薪人,甚至被淘汰!人才处于不断折旧中,而学习是防止人才折旧的最好方法。人才的需求也随之不断改变,由原来的高学历、高职称就是人才,转向“有需要才是人才”。来自人才市场的信息已表明,现在的人才市场对英语人才的需要已经由原来的纯英语人才转向更青睐法律英语、金融英语等复合型人才;IT行业更是如此,由原来的单一IT人才转向更看重IT+管理、IT+产品研发等复合型IT人才,单一型人才的地位眼看难保。

越来越多的职场中人开始感到了危机感,那是一种对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知识层次不满意而产生的彻骨的危机感。于是,很多人开始走进各式各样的培训机构充电加油。因为他们心里清楚,眼下市场竞争激烈,求职时只顾眼前利益,不考虑长远因素显然是不行的,在职充电已是大势所趋。

有专家预言:未来社会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忙得要死的人,忙于工作和学习;另外一种是找不到工作因而整天闲得难受的人。

因此,要想保住自己的职位,并谋取进一步的晋升,必须多争取一些培训机会。

而不少用人单位也把“培训机会”作为员工的一种福利待遇写进了招聘信息,用来吸引人才。事实上,一些有长远眼光的员工在单位的培训不能满足职业需要时,他们早已自掏腰包开始接受“再教育”。工商管理、计算机、财务、英语等都是比较热门的项目,这类培训更多意义上被当作一种“补品”。在以后的职场冲浪中,这些培训将化作各种资格证书,在求职或跳槽时增加跳槽者的“分量”,有时学历证书反倒排在了后头。

增加学识,打造全新的自我。如果你想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职场竞争力,最好尽快增加自己的学识,以便尽快达到职场精英的水平。但是,获得提高的最好方法未必是坐在教室里接受“正规”的培训。以下方法更值得你尝试。

在挑战中学习

独立式学习就是让员工在工作中独立承担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在完成这项任务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增长技能。这种方式听起来似乎不像是接受培训,但是它所起到的作用却很快就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显露出来。

在整个工作中,你必须合理地安排每一个步骤:什么时间达到怎样的目标;决定采取哪种工作方式、哪种技能;当工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得自己去想办法,拿出一些具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这对于培养你独立思考和创造性的能力都是很有好处的。这种学习方式也有利于促进你为独立完成工作去学习新的技能,迎接更大的挑战。

拜师学艺

这种培训使你可以在一段时间内跟随一位经验或技能丰富的“师傅”一起工作,观察“师傅”是如何工作的,从中学到新的技能和知识。学习者要做到如同“师傅”的影子,并能够适时地向“师傅”提出不懂的问题。

这种培训方式往往在手工工作中较为常见,它不仅锻炼了学习者的动手能力,还提高了学习者的观察能力,增加了学习者的学识。

自由式学习

这种学习方法给接受培训的人以较大的自由,学习者可以自由地选择学习的时间和内容。学习的内容根据工作需要可以是管理课程,也可以是专业的业务知识,或者是他们感兴趣的、对他们在工作中有用的一些知识。他们可以到图书馆里去自修,还可以请公司的业务顾问帮忙。有的公司甚至要求学习者在一段时间内阅读一些与他们工作相关的书籍,然后在公司的培训会上讲演。这些都能起到充电的作用。

短期培训

有些公司通常会允许或安排某些业务骨干每星期有一天或者半天不到公司上班,让他们到工商管理大学去学习短期培训课程,并希望他们学成后能够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到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这就是所谓的“度假式学习”。通常员工也会利用这个“假期”获得相关的资格证书。

轮岗式学习

在某些公司,我们通常会看到这样一个现象:一位经理前两年在公司的一个部门任职,而接下来的两年,却转入另一个部门任职,这就是所谓的“工作轮换”。它适用任何规模的公司。一般公司规定一两年内某些管理者的岗位就可以轮换一次。到那时,新的岗位,新的职位,新的员工,新的问题,一切从头开始,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出全能人才。

把充电当作投资

智慧鱼:“在被称为‘后学历时代’的今天,充电其实是一种投资行为。”

我:“为什么这么说?”

智慧鱼:“因为充电需要花费不菲的财力、精力和时间,而回报就是提高你的竞争力。”

我:“这倒是事实。”

智慧鱼:“所以说,充电决不能盲目进行,更不能见什么学什么,一定事先要做好周密规划。如果把培训、充电比作一项投资,如何让有限的投入取得预期的回报,是值得每一个职场中人认真考虑的现实问题。”

找准充电时机,适时提高专业技能。我们在学校里学的是基础学科,应用性不强,所以缺乏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而成为职场新人覆历表中的一个弱项。因此,这一类职场人应该尽快选择一个与从事职业相关的培训恶补一下,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操作能力,增加职场竞争力。

随时刷新知识结构。知识的更新速度是飞快的,职业生涯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深造、不断积累、不断提升的过程。如果你不能坚持学习,不能用新知识、新技能武装自己,那么过不了多久,你就有可能被淘汰掉。职场中人,要想在日新月异的行业中求得发展,就必须主动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最新的技能、技术,为自己职业的发展补充新鲜血液,做足随时前进的准备。

及时为转型做准备。“技多不压身”,在变化不断的职场上,很多人即使已身为高级主管的高端人才,也会有危机感。所以,充电是职场人的必需选择。理性的职场人,都会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做切实可行的规划,而充电计划是职业规划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职场中站在十字路口徘徊的人,更应该通过及时充电,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走出职场的困惑期,在充电中找到自己的方向。

做足充电规划,找准定位。保持敏感,时刻关注自己所处的行业对人员技能和需求的改变,这将决定着你学习和充电的方向。认真分析一下这个领域对所需人才有什么样的标准和要求,诸如学历、工作经验、专业背景,等等。与之相比,自己有哪些长处和劣势。想要得到发展,就要随时按市场的要求调整自己的目标和充电方向,才能在济济人才中脱颖而出。充电一定要选使自己价值得到提升的专业或是学历。要通过充电看到自己真正学到了什么东西,什么技能能使“自我增值”达到最大化。如果仅仅是为了一张文凭,这种充电是不可取的,也是非常不理性的。

创造充电环境。尽管充电都选择在业余时间,但难保不会出现与工作相冲突的时候。要想顺利充电而无后顾之忧,做好上司和家人的工作也很重要。找机会与上司谈谈,使他明白你想充实自己但尽量不耽误工作,充电之前有过充分的沟通,一般能得到上司的理解和家人的鼎力支持。

选好“充电器”。如果你需要进入好企业的敲门砖,可以选择能获取文凭,让你改头换面的系统学习。选择这样的教育首先要弄清办学机构的资质,他们有怎样的教学能保证你学到真东西,他们的证书或文凭在相应的领域中具有怎样的影响力,你拥有了这些文凭对你的职业发展是不是很有好处。

如果你已经有一个满意的工作和职位,但危机感很强,那么你可以选择短期培训。你的目的在于学到更为先进的理念和技术,让你能适应更激烈的变化和竞争。应当特别注意的是培训的师资和教学内容是不是和国际接轨,是不是有实际经验的人在教你。

近一段时间,还出现了一批针对特色行业开办的研究生班,如:保险学、房地产投资、物业管理等研究方向的研究生班。同时,还有一些新兴领域研究方向的研究生班。如:网络传播、项目管理等。

如果你具备较丰富的资历,更适合你的是相应的国际资格认证。参加国际资格认证考试往往需要一定的职业培训并具备相应的报考资格。在备考的过程中,你就能在职业水准方面获得很大的提高。选择国际资格认证应看该课程是否具备国际先进性,特别是要看它是否具有实用性。

如果你准备攻读海外学位,也有多种学习方式供你选择。为避免国外学习高额的费用,目前,已有一些国外知名院校将教学点开办在中国内地。学生在国内就可攻读专业课程,获得海外学位。

智慧鱼之“另类充电”

如今,职场竞争呈愈演愈烈之势,要想在竞争中胜出,仅靠出色的水平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全方位地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比如表达能力,交际能力,个性魅力,等等。智慧鱼把这类提高称为“另类”充电。

另类充电之一:训练口才

这是一个越来越注重“表达”的时代:竞争职位、应聘面试、推销业务……都需要你具备很强的说服力。在国外,口才训练是企管界颇为流行的培训项目之一。口才培训也日益受到白领一族的追捧。

通过口才训练,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技巧,增强自己的表现能力,改善职场的人际关系。另外,口才充电还能提高自己的演讲水平,以利于竞聘新职位。因为晋升到了更高的管理层面,需要学习与上下级更好地交流沟通的技巧;业务员可以提高业务水平和竞争力;“老板级”人物可以为自己树立更好的领导形象。

40岁的刘大庆是一家国企的中层领导,由于他性格腼腆,不善于口头表达,结果在一次述职报告中,由于过度紧张而完全忘词了,尴尬地被晒在台上,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最后灰溜溜地下了台。他也因此丧失了一次升迁的大好机会。

为了雪耻,刘大庆决定参加口才培训班,好好地锻炼一下自己的表达能力。

在培训过程中,当老师第一次叫他上台演讲时,人高马大的他又一次在台上结结巴巴,手足无措。第二次、第三次……刘大庆通过在各种模拟场景,如开会,演讲、晚会等磨练自己,最后终于突破自己的心理障碍,取得了进展。

经过半年的培训,如今他上台已表现自如许多,对自己的职业也充满了信心。

只会做不会说在当今这个社会已吃不开,21世纪的优秀人才要想在竞争中胜出,需要三大武器:知识、电脑和舌头!改善口才其实也就是在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模式,是在为其职业发展而充电。“投资口才等于投资未来”、“要想成才先练口才”,这已经成为许多职场中人的流行口号。

另类充电之二:修养充电,追求个性

由于广泛而日益频繁的社会活动,一个人如果能有多种兴趣和爱好,就能更容易和同事和客户打成一片,更容易开展工作。所以,很多职场中人在加强业务充电的同时,更加注意个性修养和兴趣爱好的培养。于是,一种新的时尚开始蔓延,学舞蹈,学钢琴,学插花,学绘画……男女白领们正悄悄为自己的修养个性魅力而充电。

肖晓,34岁,她自己也没想到,业余的充电竟使她顺利地连跳三级。

肖晓在行政管理学院文秘专业毕业后应聘到一家合资公司做文员。平时下班后回到家中除了看看书外,似乎没什么好做的事。于是从小对舞蹈有极高兴趣的她,便把精力和寄托转移到舞蹈中,并拿出自己大半个月的薪水参加了一个俱乐部的舞蹈班学跳国标。

肖晓每周去上两次课,无论刮风还是下雨,肖晓从不耽误。通过几个月的学习,肖晓渐渐地入了门,成为俱乐部国标队的一员。在一次公司的晚会中,肖晓标准的国标舞引起了公司高层领导的注目。有关领导了解到她不单舞跳得好,业务能力也很强,便把她从文员调做某部门经理助理,一年后,肖晓当上了部门经理。

只会自己的专业,无其他特长爱好,在现在绝对是吃不开的。修养充电虽然不像技能充电那么直接,那么很快见到“成效”,但对个人素质及综合能力的提高却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修养充电的目的并不都是功利的,它更大的好处是能使你的业余生活丰富起来,并能从中得到对生活的启迪和乐趣。

另类充电之三:辞职充电,蓄力待发

一些高级白领都是通过激烈的竞争才获得一份好工作、好收入的,因此危机感时刻围绕着他们。为此,当他们工作了几年,拥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后,就想到要去继续充电。为了避免工作的“干扰”,他们甚至主动放弃现有的一切,自愿辞职,全力充电,也借机调整一下心态和人生坐标,以便日后更好地重新走入职场。

万莉原为医药公司销售经理。

正当她的事业做得红火的时候,她却提出了辞职。“把拳头收回来,以积累更大的力量再次出击。”这是万莉辞职的最直接想法。而且她确实觉得自己需要好好调整一下。目前,她攻读MBA工商管理班。

正在事业发展前景看好的时候,她放弃了优厚的待遇,这一举动令周围许多人不解。而万莉却说,在职场上工作了十几年,自己一直是勇往直前的,现在是停下来调整自我的时候了。对于今后的工作,万莉并不担心,她认为自己选择辞职就是因为有这份自信,而且不断学习新知识是让自己处于职场优势的最佳途径。

“自由人”追求精神小康。能这样选择的人,其经济积累必定足已能够满足生活所需,并还有富余。这样的人越来越多,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一种体现。

小心掉进“充电误区”

智慧鱼:“我们已经知道,在今天的职场上,只有及时充电,让自己不断进步,才能保持强劲的竞争力。只是,对每个职场中人来说,每个人的发展目标不同,每个人都处在不同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如何充电还得细细思量。一不小心,就会掉进充电的误区,好事反成了坏事。”

我:“不会吧,充电也有害处?”

智慧鱼:“一般来说,职场人的充电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提高个人效能的,譬如时间管理、沟通技巧、团队合作能力的培训等,这类培训是长期的、持续的,也是通用的,在职业生涯的各个阶段都需要。这类培训常常是由公司为员工统一安排;另外一种则是专业方面的培训,如学习新的管理方法、技术等,这类培训常常是个人为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或业务能力而进行,因而一般也是由个人自己制定方案。前一种培训可以说是锦上添花,而后一类的培训,常常与所从事的行业、职业有更加密切的关系,如果把握不好方向,就可能陷入误区,反而不利于个人发展。”

职场中人在“充电”时要注意两大忌:

1.证书越多越好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就是“多一个证书没坏处”。所以市场上流行什么,什么证书最吃香,他就急急忙忙考什么,手里拿了一大堆的证书,似乎是什么都能干,却哪一个也派不上用场。

其实,“多一个证书没坏处”这种想法就是“不管自己需不需要,先学完拿了证书再说”。这样的“充电”对个人来说不仅是金钱和时间上的浪费,更容易把自己的职业轨道引入歧路。

首先,一个人有了一大堆不成体系的证书之后,往往会觉得自己已经是个“通才”了,什么都能干。但是到底自己最擅长什么,干哪一行最好呢?自己会很迷茫。更进一步来说,如果因为自己拿了某张证书就去从事某一方面的工作,而不管它是否真的适合自己,那损失的就是自己职业生涯的好几年时间。其次,去求职的时候,用人单位看到你的一大堆证书也会很迷茫。用人单位据此可能会认为你缺乏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没有选择能力,反而对求职不利。

2.在错误的时间进行“充电”

有的人选择的“充电”方向是对的,可是却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里进行,结果同样是事倍功半,这也是人们常常犯的毛病。

比如,你想朝管理方面发展,那么“进补”企业管理知识的大方向是对的,关键是选择“充电”的计划在时间上也要恰当。对于你来说,不如等自己工作五六年后,工作经验相对丰富,职位也有了提升,而且职业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时再读个MBA学位,这样对自己的发展更有好处。如果是刚一出校门就去读,那么虽然也能学到一点东西,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有所帮助,但是MBA证书的优势发挥空间不大。

更何况,拿了MBA证书,以后的职业发展恐怕就限定在管理这条路上了,因为花了这么大的成本,谁也不想没有收获。

从另一方面来说,合适的“充电”,选在不合适的时机也是一个误区,这不仅增加了投资成本,还浪费了时间。这里的时间阶段,主要指的是一个人职业发展的特定时间阶段。在不同的阶段,根据自己职业发展的状况、专业水平、工作能力以及今后一段时间职业发展的目标,来选择恰当的培训,这才是上策。

几点忠告:

1.职场生涯没有一通到底的passport(通行证),充电是必须的。曾有人说,21世纪就业的三大基本技能是外语、电脑和开车。也许说得“邪乎”了点,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果这三样技能你样样精通,那就是好工作找你多一些而不是你忙着去找好工作。所以你看,大街小巷的电脑、外语学习班个个都火,驾校报名都困难。

2.不断追求更高目标:只有大学本科的学历,上班之后最多能撑三、五年,以后估计连研究生都是“堆儿撮”的了。也许,到那时你的大本文凭只相当于现在的中专。所以,有时间还是读个第二学历、硕士、博士、MBA什么的,心里也踏实。

3.充电不要盲目:不要看着别人报班就跟着扎堆起哄,最好选择有实用的培训,有针对性地去学习。

4.只要你是有心人,那么你随时随地都可以充电。比如,读一本书、与同事探讨问题都是充电的过程。

5.充电切忌“急功近利”: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急功近利,这是成功的大忌。一口吃不成胖子,长城也不是一天建成的。充电也是如此,重要的是不断积累。有些人充电之后,自以为很了不起了,于是变得眼高手低、心浮气躁,对现在的工作便很有些不放在眼里。认为:我已经充了很多电,具备了很大的能力,为什么还要做这种卑微的工作呢?在他们眼里,以为充电之后,就会立竿见影,工资、职位应该立马提高一个档次才对。殊不知,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与充电的本意实际上大相径庭。

6.对职场中人而言,充电固然重要,但在充电的过程中,对待手里的工作,一定要脚踏实地。须知成功往往来自平凡的积累,在晋升的阶梯上,千万不要因为忙于充电,而忽略的本职工作,那样就有点得不偿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