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上来人了。来的人也不多,就两个,一个是组织部的刘科长,一个是纪检委的王干事。这下可愁坏了石庙乡乡政府办公室的梁主任。康乡长没在家,而且手机也不在服务区,乡里的其他领导外出学习的学习,考察的考察,也都不在家。接待任务就自然落在了梁主任身上,他能不愁?稍有半点差池,对上对下都不好交代。组织部的刘科长说康乡长他们呢?梁主任愣了一下,心说谁知道他们去哪儿鬼混了,但他嘴上说的是康乡长他们都去乡下调研了,中午可能回不来。刘科长虽没表示有什么异议,但一脸的失望;王干事悄声嘀咕了一句,说喝酒也找不到个人。梁主任心里一惊,便假装没看见,也没听见,就故作轻松幽默了一句,说山上没老虎猴子称大王,两位领导的事情今天由我负责。刘科长这才悦了脸色,说一切听从梁主任安排。
他们要了解的情况,梁主任该说的都说了(当然,不该说的没说);他们要的材料和数据,梁主任那儿就有现成的(当然,真实材料没拿出来)……让梁秘书愁的是,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该如何招待他们呢?
上个月,邻镇的镇长书记一行来石庙乡参观学习,偏偏康乡长他们一个管事的也没在家,跟这天的情形差不多。俗话说,来的都是客;而且为了摆谱显阔,不让客人感到石庙乡寒酸,在陪他们转了看了后,梁主任就自作主张把邻镇的镇长书记一行带到乡里最豪华的“皇冠大酒店”。烟是中华烟,酒是茅台酒,菜也不孬,是酒店里的特色品种……果然,邻镇的镇长书记们吃的尽兴喝的尽兴吸的尽兴,把石庙乡夸成了一朵花,把梁主任也夸成了一朵花。康乡长回来后,梁主任乐颠颠跑去向他汇报,心里美滋滋地思忖:康乡长一定夸我机灵能干会办事,即使他不在家,我照样把事儿办得漂亮。谁知当梁主任把前因后果说一遍,康乡长立马阴沉着脸,说谁赋予你的权力?简直是乱弹琴!一顿饭两千多块,你也怕别人捣我们的脊梁筋?那些刁民说我们一顿饭一头牛,你这一顿饭可不只一头牛啊。若让他们知道,不定又咋编排呢。石庙乡还没脱贫,这一顿饭可是一个贫困家庭一年的收入……你难道就不心疼?就能吃得下去?再说,乡里还欠着“皇冠大酒店”三万多的帐,你怎么还好意思去记帐?梁主任没敢分辩半句,他的脸一会儿红,一会儿白,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康乡长的批评让他无地自容,他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接连好长时间,梁主任在乡政府大院抬不起头来,无精打采地像染上了鸡瘟。
吃一堑,长一智。再不能出力不讨好,犯类似的错误了,想到这里,梁主任松了口气,就把科长和干事带到了乡政府的小食堂,给他们每人来了一碗鸡蛋面条。梁主任还不好意思地说,石庙乡正在搞廉政建设,就是这个招待标准……我们这里条件差,两位领导多多担待。刘科长和王干事也没不高兴的表示,连说好好好,这样最好,这样最好。
第二天,梁主任刚进办公室,康乡长就气冲冲地朝他吼道,说你小子存心想气死我啊?连起码的礼数也不懂。梁主任迷惑不解,说我怎么啦?康乡长说,昨天来的两位客人你是怎么招待的?你没让他们去“皇冠大酒店”就餐,却让他们在乡政府的小食堂吃鸡蛋面条,像话吗?需要你机灵时你装傻,不需要你机灵你却逞能,你怎么就分不清轻重呢?梁主任还是愣愣不解,不开窍。康乡长就恨铁不成钢地说,上次来的是同级别单位,这次来的是县上的领导,是我们的上司,不招待好会行?平时想请他们来都请不来呢。梁主任张了张嘴想分辩,却不知说什么才好。
下午远远看到康乡长,梁主任略一低头想绕道而行,不料想,康乡长暖着脸亲切地叫他,说小梁,好样的。及到跟前,康乡长竟哥们似地拍了拍梁主任的肩膀,咧着嘴笑了笑,说干的不错!
梁主任一头雾水,想弄个明白,可是康乡长已走远了。
事后梁主任才知道,原来县里严刹“吃喝风”,特意要派有关人员到各单位试探,结果石庙乡做的最好,康乡长还得到了得到这样的评价:该同志一心还扑在工作上,经常深入基层……真是难得的好同志啊。
不过,也真苦了康乡长,乡里再来客人时,他只好陪着人家到乡政府的小食堂吃便饭,因为他成了全县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