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文星璀璨:北宋嘉祐二年贡举考论
8299700000051

第51章 理学家张载、吕大钧、程颢与朱光庭(7)

“欲驱残腊变春风,只有寒梅作选锋。莫把疏英轻斗雪,好藏清艳月明中。”《徐氏笔精》卷四云:“杨龟山为吾闽道学之祖,世人但知其语录,而不知龟山之诗亦有可诵者。如《含云寺》诗云:

“山前咫尺市朝赊,垣屋萧条似隐家。过客不须携鼓吹,野塘终日有鸣蛙。”又云:“竹间幽径草成围,藜杖穿云翠满衣。石上坐忘惊觉晚,山前明月伴人归。”又如《岳阳楼长歌》,宛然唐响,绝无宋人习气。”

《岳阳楼长歌》指《岳阳书事》(卷三九),前写洞庭湖的岳阳楼:“洞庭水落洲渚出,叠翠疏峰远烟没。重楼百尺压高城,画栋沉沉倚天阙。湖光上下天水融,中以日月分西东。气凌云梦吞八九,欲与溟渤争雌雄。澄澜无风雨新霁,一日万顷磨青铜。琉璃夜影贮星汉,骑鲸已在银河中。”中惜不见湘妃:“湘妃帝子昔何许,但有林壑青浮空。苍梧云深不可见,遗恨千古嗟何穷。”末写洞庭气候多变,舟子行险:“须臾晦冥各异色,风怒涛翻际天黑。乘陵濑壑走魑魅,渟滀百怪谁能测?忽看舟子玩行险,更欲飞帆借风力。安得晴云万里开,依旧寒光浸虚碧。”全诗描写洞庭湖景色阴晴晦明,曲尽其状,气势宏阔,写景如画,而语亦浑成,确实没有宋代理学家诗的道学气。可见像程颐那样持“作文害道”极端观点的理学家并不多,《龟山集》存诗多达五卷,并有不少可诵之作。

四、“学通天人而时不用”的游酢

游酢(1053-1123)字定夫,学者称廌山先生,又称广平先生,建州建阳(今属福建)人。自幼不群,读书辄过目成诵。及壮,益自力,不为世儒之习,诚于中,形诸外,仪容辞令,粲然有文。元丰六年进士第,调越州萧山尉。元佑初,大臣举荐其贤,召为太学录,改宣德郎,除太学博士,知河清县。县有疑狱,久不能决,公摄邑事,一问得其情而释之,人服其明。四年,范纯仁守颍昌,辟为府学教授,复为太学博士。绍圣二年,除签书齐州判官厅公事,移泉州。徽宗即位,召为监察御史,出知和州,管勾南京鸿庆宫,复知汉阳军、舒州、濠州。罢归,寓居历阳。宣和五年卒,年七十一,后谥文肃。杨时《祭游定夫文》(卷八)云:“呜呼定夫,学通天人而时不用,道足济天下而泽不加乎民。今其已矣,夫复何云。怅百年之永诀,犹想见其音尘。念昔从师,同志三人,今皆沦亡,眇余独存。虽未即死,而头童齿豁,茕然孤立而谁邻?嗟吾先生,微言未泯,而学者所记,多失其真。赖公相与参订,去其讹谬以传后学。书往未复,而讣之及门。呜呼悲夫!宜任其责者复谁与,斯文将泯灭而无传与?抱遗编而求之,悼此志之不伸。重念南北相望,不得凭棺一恸,徒陨涕而驰神。余言之悲,闻乎不闻?”着有《中庸义》一卷、《易说》一卷、《诗二南义》一卷、《论语》《孟子杂解》各一卷、文集十卷。文集久已佚,后人辑有《游廌山先生集》四卷。事迹见杨时《御史游公墓志铭》(卷三三)、《宋史》卷四二八本传。

游酢于元丰中受学于程颢兄弟,以文行知名,程颐称其“德器粹然,问学日进,政事亦绝人远甚”,为“程门四先生”之一。

杨时《御史游公墓志铭》(卷三三)云:“昔在元丰中,俱受业于明道先生兄弟之门,有友二人焉,谢良佐显道,公其一也。初与其兄醇俱以文行知名于时,所交皆天下豪英。公虽少,而一时老师宿儒咸推先之。伊川先生以事至京师,一见谓其资可与适道。

是时明道先生兄弟方以倡明道学为己任,设庠序,聚邑人子弟教之。召公来职学事,公欣然往从之。得其微言,于是尽弃其学而学焉。其后得邑清河,予往见之,伊川谓予曰:“游君德气粹然,问学日进,政事亦绝人远甚。”其在师门见称如此,则所造可知矣。”

其《奏士风疏》(卷四)前论“天下之患莫大于士大夫至于无耻”:“天下之患莫大于士大夫至于无耻,则见利而已,不复知有他,如入市而攫金,不复见有人也。始则众笑之,少则人惑之,久则天下相率而效之,莫知以为非也。士风之坏,一至于此,则锥刀之末将尽争之,虽杀人而谋其身可为也,迷国以成其私可为也,草窃奸宄,夺攘矫虔,何所不至,而人君尚何所赖乎!古人有言,礼义廉耻,谓之四维,四维不张,国非其有也。”解决之道就在于“重公议,明国法”,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今欲使士大夫人人自好而相高以名节,则莫若朝廷之上,倡清议于天下。士有顽顿无耻一不容于清议者,将不得齿于缙绅,亲戚以为羞,乡党以为辱。夫然,故士之有志于义者,宁饥饿不能出门户而不敢以丧节,宁厄穷终身不得闻达而不敢以败名。廉耻之俗成,而忠义之风起矣,人主何求而不得哉!”世人多笑道学迂腐,看看今天的社会现实,此论不失为砭世金针,治世良药。明孙人懋《崇廉耻以正士风疏》引其文并概括其主旨说:“廉耻之风何可不崇于世哉?所以崇之之术无他,亦曰重公议,明国法,使无耻之徒不得以苟容而已矣。”

游酢亦能诗。五律如《饯贺方回分韵得归字》(游诗均见卷四):“邀客十分饮,送君千里归。情随绿水去,目断白鸥飞。松菊今应在,风尘昔已非。维舟后夜月,能不重依依。”首联写饯,颔联前句写贺之去,后句写自己目送其去,颈联设想贺铸回到家乡的境况,尾联抒惜别之情。全诗一气呵成,抒发了他与贺的情谊。又如《感事》写其仕途失意云:“世事浮云薄,劳生一梦长。

散材依栎社,幽意慕濠梁。风急鹰鹯迅,霜残草木黄。投闲如有约,早晚问耕桑。”“世事浮云薄”,“风急鹰鹯迅”都写出了仕途的险恶。

七言律诗如《春日山行有感》:“十里桥西别有天,青山欲断翠云连。园林寂寂鹿为友,野服翩翩儒亦仙。风咏舞雩正此日,雪飘伊洛是何年。追寻往事顿成梦,回首春光倍黯然。”以鹿为友,野服翩翩,往事成梦,春光黯然,集中抒发了他的凄清之感。

他的绝句更富闲情逸兴。六言绝句如《山中即景》云:“翠霭光风世界,青松绿竹人家。天外飞来野鸟,涧中流出桃花。”七言绝句如《题河清县廨》云:“小院闲亭长薜萝,鹿来穿径晚经过。

夕阳萧散簿书少,窗里南山明月多。”短短二十八字写出了县廨的荒凉,使人不禁想起宋初丁谓《有感》所写的海南岛的荒凉:

“麋鹿时时到县衙。”

游家可谓理学世家,据《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二载,游酢族父游复字执中,学富行修,乡里旁郡多遣子弟从游,远近相属。其学以中庸为宗,诚意为主,闲邪寡欲,为入德之途。游复族子游醇字质夫,夙以文行知名,所交皆天下士。从弟酢得游程门,与杨时倡道闽南,而醇私淑,家庭上下议论参考互订,文章理学一时推重。游开字子蒙,游操季子,游酢从孙。从朱熹游,议论文学皆优赡。游九言字诚之,初名九思,游酢三世孙。十岁即为文诋秦桧,及长锐志当世,熟南北事。张栻帅广西,辟幕下。栻弟杓帅金陵,复辟为抚干。时禁道学方严,九言记上元县明道祠痛讥之。着有《默斋遗稿》。其《金陵野外废寺》极写六朝古都之荒凉:“寒花窈嫋蔓颓墙,古寺苍苔昼掩房。犬吠屋头山杳杳,虫鸣阶隙草荒荒。池塘淡日蒹葭冷,篱落西风橘柚黄。六代江山金碧地,断碑留得管兴亡。”游九功字勉之,一字禹成,清慎廉恪,与兄九言自为师友,讲明理学,及门之士皆心服之。

五、“面似髑髅头似雪”的尹焞

尹焞(1071-1142)字彦明,一字德充,洛阳(今属河南)人,尹源孙。少时师事程颐,曾应举,见策题有诛元佑诸臣之语,不对而去,遂终身不再就举。聚徒讲学于洛中,为士人所仰。靖康初,种师道举荐,召对京师,不欲留,赐号和靖处士。次年,金人攻陷洛阳,全家遇害,尹焞死而复苏,刘豫欲聘其为官,自商州奔蜀,至阆州得程颐《易传》,精研之。绍兴四年,居涪州,侍郎范冲举以自代,授左宣教郎,充崇政殿说书。八年,除秘书少监。继除太常少卿,仍兼说书。擢礼部侍郎兼侍讲,以反对和议,乞致仕,隐居平江虎丘西庵。十二年卒,年七十二。着有《论语解》、《门人问答》、《和靖文集》,今存《和靖先生文集》八卷,事迹见吴稽中《和靖先生墓志铭》(《和靖文集》附)、《宋史》卷四二八本传。

程颐谓诗文害道,尹焞宗之,故所作诗文不多,其集中所存奏札二卷多为门人代笔,《师说》三卷亦其门人所辑。存诗亦不多,但有词情均可诵者,如《过种明逸(放)故居题绝句》:

少年亡意学经纶,老矣空余此一身。

面似髑髅头似雪,却来岩谷继前尘。

“面似髑髅头似雪”七字,尹焞形象已跃然纸上。又如《自秦入蜀道中绝句三首》(卷三):

绿阴深处竹篱遮,也有红花映白花。

却忆故乡卿相第,不及张三李四家。

晓来雨过槐阴润,午霁风摇麦浪寒。

自愧此身徒扰扰,未知何处可偷安。

南枝北枝春事休,啼莺乳燕也含愁。

朝来回首频惆怅,身过秦川最尽头。

竹篱茅舍,麦浪起伏,莺啼燕舞,颇能把握蜀中地域特色。

刘克庄《后村诗话》卷五云:“和靖洛人,洛阳名园甲天下,一旦荡为劫灰,故其诗如此。”“故乡卿相第”不及蜀中民家,此身扰扰而无处偷安,“啼莺乳燕也含愁”,充分反映了北宋灭亡,自秦奔蜀的时代及个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