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文星璀璨:北宋嘉祐二年贡举考论
8299700000042

第42章 曾巩家族及其亲友门生(15)

《后山诗话》云:“退之作记,记其事尔,今之记乃论也。”以论为记,宋人普遍如此,这是宋代杂记文最突出的特点,包括陈师道自己的《思亭记》(卷一四)。文谓甄君葬其父母昆弟凡数丧,作室其旁,而问名于陈,陈以“思亭”名之。本文就在于说明取名思亭的理由,一是物至而思乃理之自然:“目之所视而思从之,视干戈则思斗,视刀锯则思惧,视庙社则思敬,视第家则思安。夫人存好恶喜惧之心,物至而思,固其理也。今夫升高以望松梓,下丘垅而行墟墓之间,棘荆莽然,狐兔之迹交道,其有不思其亲者乎!请名之曰“思亭”。”而建墓建庙建亭都是为了存思:“亲者,人所不忘也,而君子慎之,故为墓于郊而封沟之,为庙于家而尝禘之,为衰为忌而悲哀之,所以存其思也,其可忘乎!虽然,自亲而下至于服尽,服尽则情尽,情尽则忘之矣。夫自吾之亲而至于忘之者,远故也,此亭之所以作也。凡君之子孙登斯亭者,其有忘乎?因其亲以广其思,其有不兴乎?”但建墓建庙建亭也未必有保证,因为“贤不肖异思,后岂不有望其木思以为材,视其榛棘思以为薪,登其丘墓思发其所藏者乎?”因此,更重要的是“使君之子孙诵斯文者,视其美以为劝,视其恶以为戒”。全文“节奏相生,血脉相续,无穷之意,见于言外”。

陈文尤以《黄楼铭》为最有名。其序云,熙宁十年,黄河决于澶州,平地水深丈余,百有余日而后已。苏轼组织抗洪,得诏褒奖。于是建黄楼于东门,以刻明诏,使其客陈师道又为之铭。铭曰:“皇治惟成,修明法度,协和阴阳。十有一年,天灾时行,河失其防。齐鲁梁楚,千里四远,溃乱散亡。皇仁隐忧,临遣信臣,以惠东方。羸老不穷,安慰抚养,发散积仓。流人如归,居人忘危,完聚靡伤。天叙地平,明圣成能,人神效祥。灵平告成,百谷丰盈,万邦乐康。郡县祗畏,允迪圣谟,终事无荒。皇功不居,归休臣民,迩昭远扬。守臣拜手,夸大休嘉,使民不忘。改作黄楼,以临泗上,述修故常。庶臣无佞,原始念终,铭之石章。以告成功,以扬德声,永永无疆。”吴泳《黄楼铭跋》云:“熙、丰间,以文鸣国家之盛者,不但一东坡耳。黄楼既成,子由、太虚作赋,履常作铭。二赋坡自谓“子由实胜仆”,又称曰:“夫子独何妙。”惟铭最古最有法度,一时诸贤见者皆敛衽,独坡偶不及之,斯文遇不遇,抑有时耶?”

陈师道的文学成就还是以诗歌创作为最着,个性鲜明,风骨磊落,意境新颖,简洁峻峭。他在《答秦觏书》(卷一○)说:“仆于诗初无师法,然少好之,老而不厌,数以千计。及一见黄豫章,尽焚其稿而学焉。豫章以谓譬之弈焉,弟子高师,一着仅能及之,争先则后矣。仆之诗,豫章之诗也。豫章之学博矣,而得法于杜少陵。其学少陵而不为者也,故其诗近之,而其进则未已也。”他初无师法,后学黄庭坚诗,并进而学杜甫,这就是他学诗的历程。

黄庭坚《答王子飞书》(卷一九)也称他“作诗渊源,得老杜句法,今之诗人不能当也”。他反对柔弱华靡的诗风,提倡刚劲直朴的风格,《后山诗话》甚至于说诗歌创作“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宁粗毋弱,宁僻毋俗”。这一看法与黄庭坚创作主张相同,亦为后来江西诗派诗人所遵奉,故江西诗派诗人将他列为“三宗”之一。

陈师道诗歌以杜甫诗为标榜,严羽谓“后山本学杜”。陈模《怀古录》卷上亦谓《后山集》中似江西者极少,有一些诗“则不特不似山谷,亦非山谷之所能及”,“宛然工部之气象”,列举其《妾薄命》、《送内》、《别三子》、《忆幼子》等诗,谓学杜到了惟妙惟肖的地步,直可与杜甫《石壕吏》、《无家别》诸篇相表里。

陈师道诗可谓诸体皆佳,五古如自注“为曾南丰作”的《妾薄命二首》(卷一)云:

主家十二楼,一身当三千。

古来妾薄命,事主不尽年。

起舞为主寿,相送南阳阡。

忍着主衣裳,为人作春妍?

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死者恐无知,妾身长自怜。

叶落风不起,山空花自红。

捐世不待老,惠妾无其终。

一死尚可忍,百岁何当穷?

天地岂不宽,妾身自不容。

死者如有知,杀身以相从。

向来歌舞地,夜雨鸣寒蛩。

此诗设想巧妙,以“古来妾薄命,事主不尽年。……忍着主衣裳,为人作春妍”喻不忍背弃其师,感情真挚,元刘埙《隐居通议》卷八称其“《妾薄命》、《赠二苏公》诸篇,深婉奇健,妙合绳尺,又古今之绝唱。”任渊《后山诗注》云:“师死而遂背之,读此诗亦少知愧矣。”此诗确实是作者为自明不背曾巩而作。又说:“南丰卒于元丰六年,此篇必是时所作,今以压卷,亦推其本源所自。”

讲得十分肯定。但首先令人怀疑的是陈师道已作《曾南丰挽词二首》,为何又作《妾薄命二首》?元丰六年曾巩死时,陈师道仍为布衣,苏轼还在黄州贬所,是谁在要他“忍着主衣裳,为人作春妍”?我认为洪迈《容斋三笔》卷六《张籍、陈无己诗》谓此诗于“为颍州教授”时更可信:“张籍在他镇幕府,郓帅李师古又以书币辟之,籍却而不纳,而作《节妇吟》一章寄之。……陈无己为颍州教授,东坡领郡,而陈无己赋《妾薄命》篇,言“为曾南丰作”。……“薄命”自况,盖不忍师死而遂背之,忠厚之至也。”此说多为后人所认可,如明人瞿佑《归田诗话》卷中《后山不背南丰》云:“陈后山少为曾南丰所知,东坡爱其才,欲牢笼于门下,不屈,有“向来一瓣香,敬为曾南丰”之句。又《妾薄命》……亦为南丰作。……推重向慕(苏轼)甚至,特不肯背南丰尔,志节可尚也。”“牢笼”、“不屈”等词或许用得不大准确。清人张宗泰《跋归田诗话》反驳道:“后山于东坡非无知己之感,故其向慕亦甚矣。

特于南丰受知最先,情谊亦较重,故不欲负其初心耳。而《归田诗话》便谓东坡爱后山之才,欲牢笼于门下,而后山不为之屈。

夫牢笼他人门下士,使归而就我,非所以为东坡;而后山之于东坡,至越境送行,虽被劾而不辞,亦何尝不为之屈也?”所言极是。

但瞿佑说《观六一堂图书》与《妾薄命》为同一主旨,同作于陈任颍州教授、苏知颍州时,显然是很有见地的。

《送内》(卷一)也是五言古诗:

麀麌顾其子,燕雀各自随。

与子为夫妇,五年三别离。

儿女岂不怀,母老妹已笄。

父子各从母,可喜亦可悲。

关河万里道,子去何当归。

三岁不可道,白首以为期。

百亩未为多,数口可无饥。

吞声不敢尽,欲怨当归谁。

《韩非子》卷七云:“孟孙猎得麑,使秦西巴载之持归,其母随之而啼。”此诗以比兴起,谓连麀麌、燕雀也不愿与其子分离。而自己为生活所迫,却“五年三别离”,不得不与儿女分离。“吞声不敢尽,欲怨当归谁”,当怨谁呢?引而不发,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诚斋诗话》云:“五言古诗句雅淡而味深长者,陶渊明、柳子厚也,如少陵《羌村》。后山《送内》皆有一唱三叹之声。”

《示三子》(卷一)诗叙述与久别的儿女重逢的喜悦,有“儿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喜极不得语,泪尽方一哂。了知不是梦,忽忽心未稳”之句,酷似杜甫《羌村》诗。谢枋得云:“杜子美乱后见妻妇云“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辞情绝妙,无以加之。……后山祖杜工部之意,着一转语“了知不是梦,忽忽心未稳”,意味悠长,可与杜工部争衡也。”

七古如《赠二苏公》(卷一),前六句总谓巴蜀不仅物产丰富,而且“异人间出”:“岷峨之山中巴江,桂椒柟栌枫柞樟。青金黄玉丹砂良,兽皮鸟羽不足当。异人间出骇四方,严王陈李司马扬。”

三苏正是这样的“异人”,为欧阳修所识:“一翁二季对相望,奇宝横道骥服箱。谁其识者有欧阳,大科异等固其常。小却盛之白玉堂,典谟雅颂用所长。”后幅称美二苏能扫两汉传注之学,盼其能“一洗”王安石新学:“天高地下日月光,授公以柄扶病伤”;“探囊一试黄昏汤(中药名),一洗千年新学肠。老生塞口不敢尝,向来狂杀今尚狂,请公别试囊中方。”《历代诗话》卷五九云:“诗中之意,盖旨当时癖学为五脏邪气,须得苏公一洗之耳,取义精深如此。”

五律如《寄外舅郭大夫》(卷一)诗:

巴蜀通归使,妻孥且旧居。

深知报消息,不忍问何如。

身健何妨远,情亲未肯疏。

功名欺老病,泪尽数行书。

外舅郭槩时为西川提刑,前二句化用杜甫《得家书》诗的“今日得消息,他乡且旧居”。三四句化用杜诗“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五六句是自我安慰之词,末叹仍一事无成。《诗人玉屑》卷一九引赵蕃语云:“学诗者莫不以杜为师,然能如师者鲜矣,句或有似之,而篇之全似者绝难得。陈后山《寄外舅郭大夫》……此陈之全篇似杜者也。”《瀛奎律髓汇评》卷四二方回评云:“后山学老杜,此其逼真者,枯淡瘦劲,情味深幽。”

《雪后黄楼寄负山居士(张仲连)》(卷一)以写景胜:

林庐烟不起,城郭岁将穷。

云日明松雪,溪山进晚风。

人行图画里,鸟度醉吟中。

不尽山阴兴,天留忆戴公。

谢枋得对此诗十分推崇:“云日明松雪,溪山进晚风”二句绝妙。余尝独步山巅水涯,积雪初霁,云敛日明,遥望松林,徘徊溪桥,踏月而归,始知此两句如善画,作诗之妙至此神矣。末句意思尤妙,盖相见则意惬,意惬则不复忆之矣。王徽之之不见戴逵而返,乃天留此相思之情于无穷也。”末二句乃借用苏轼《访张山人得山中字二首》(卷一六)的“天留与戴公”。

他还有一首五律《别负山居士》(卷一):“田园相与老,此别意如何?更病可无酒,犹寒已自和。高名胡未广,诗兴尚能多。

沙草东山路,犹烦一再过。”律诗忌用虚字太多,此诗却几乎句句用虚字,如“相与”、“如何”、“更”、“可”、“犹”、“胡”、“尚”、“犹”

等;唐诗多实写景物,此诗却“全在虚字上着力”。方回《瀛奎律髓》卷二五评此诗云:“更病可无醉”,所用“可”字不容不拗。此诗全在虚字上着力,除“田园”、“沙草”、“山路”六字外,不曾粘带景物,只于三四个闲字面上斡旋妙意,其苦心亦已甚矣。”

《除夜对酒赠(秦)少章》(卷一)云:“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此诗极写自己与秦觏的“潦倒”,半生忧患,岁晚无托,《瀛奎律髓》卷一六方回评云:“五六一联,当时盛称其工,见《渔隐丛话》。”纪昀评云:“神力完全,斐然高唱,不但五六佳也。”《历代诗话》卷二五评云:“悲歌慷慨,怆然激楚之声。”

元佑八年冬,张耒自着作佐郎除起居舍人,即右史,其《寄张文潜舍人》(卷三):“今代张平子(张衡),雄深次子长(司马迁)。

名高三俊上,官立右螭傍。车笠吾何恨,飞腾子莫量。时平身早达,未用梦凝香。”这里以张衡(平子)、司马迁(子长)、三俊(李绅、李德裕、元稹,见《翰林志》)比张耒,“官立右螭傍”点右史。

《北户录》载《风土记》:“越人结交盟曰:“卿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卿乘马,后日相逢卿当下。”“车笠”句指自己,“飞腾”句指张。据陈师道自注,张耒来书有“补郡之乐,发于梦寐”,故谓其身达反用“太平时节身难遇”,化用之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燕寝凝清香”,劝其安于起居舍人之职。

纪昀称此诗“绰有老健之气”。

其《后湖晚坐》(卷三)云:“水净偏明眼,城荒可当山。青林无限意,白鸟有余闲。身致江湖上,名成伯季间。目随归雁尽,坐待暮鸦还。”方回谓:“名成伯季间”谓在苏门六君子中,亚于黄而高于晁、张。”如前所述,陈师道是不承认自己属于“苏门”的,故方回之解未必符合陈诗本意。“名成伯季间”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之意,不可过分坐实。纪昀称其“高爽”,谓“此诗颓然自放,傲然自负,觉眼前无可语者,惟看燕去鸦还耳”。此诗极写“致身江湖”之乐,“颓然自放”四字才真正把握住了此诗特点。

《宿深明阁二首》(卷四)是为怀念黄庭坚作:“窈窕深明阁,晴寒是去年。老将灾疾至,人与岁时迁。默坐元如在,孤灯共不眠。暮年身万里,赖有故人怜。”首联点题,次联写黄远谪,颈联、尾联均兼写自己与黄。次首云:“缥缈金华伯,人间第一人。剧谈连昼夜,应俗费精神。时要平安报,反愁消息真,墙根霜下草,又作一番新。”前两联写平日的“剧谈”,颈联写其远谪,尾联的“墙根霜下草,又作一番新”既写眼前景,又暗指迫害黄的“绍圣小人”。关于此诗背景,《瀛奎律髓汇评》卷四三方回评云:“山谷修《神宗实录》,盖皆直笔。绍圣初,蔡卞恶其书王安石事,摘谓失实。召至陈留问状,寓佛寺,题曰《深明阁》。寻谪居黔州。绍圣三年,后山省庞丞相墓,至陈留,宿是阁,有此诗。“暮年身万里,赖有故人怜”,谓山谷至黔,州守曹谱伯远、倅张兟茂宗,皆善待之。“墙根霜下草,又作一番新”,谓绍圣小人也。”纪昀评前首云:“五六是后山独造。”又评后首,谓:“时要平安报,反愁消息真”,从老杜“反畏消息来”句脱出,而换一“真”字,便有路远言讹,惊疑万状之意,用意极其沉刻。结句托意,故不着迹,只似感伤时序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