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建筑天水古民居
8291200000022

第22章 文化内涵(3)

康宁太平也是五福之一,这类图饰有:①“太平有象”——以成年大象和宝瓶组图。②“太平富贵”——花瓶配牡丹组图。③瓶中插月季,月季为四季常开的花,也有瓶中插四季花卉(春牡丹、夏荷花、秋菊花、冬梅花),统称四季平安。④“平安如意”——瓶中插如意。

《礼记》:“位定然后禄之。”官名禄位,也是吉祥瑞应的表征。表示禄位的纹饰有:①瓶上插三只戟,戟谐“级”音,称“平升三级”。②“添官加禄”——天官配梅花鹿。③“添官晋爵”——以天官配童子,童子托盘敬爵。④“三元及第”——以三个元宝或三个圆钱组图。古代科举制度中有三级考试:初级乡试,榜首称解元;省级会试,榜首称会元;皇帝殿试,榜首称殿元。三元俱得,功成名就,就是大祥。

喜庆纹饰有:①“喜上眉梢”——梅枝上立喜鹊。②“双喜”——以两只喜鹊组图。③“事事如意”——以两个柿子配如意。④以盒子、荷花配灵芝,灵芝形状似如意,故称“合和如意”。⑤“竹梅双喜”——以竹、梅、二喜鹊配图,寓意新婚美满。⑥“锦上添花”——以锦鸡之上配牡丹或月季组图。⑦“喜庆有余”——以喜鹊、悬磬、鱼组图。⑧“富在眼前”——以牡丹、孔眼钱组图。⑨“贵在眼前”——以桂花、孔眼钱组图。⑩以三只羊组图,羊谐音“阳”,称“三阳开泰”。“泰”是《周易》阳卦之一,立天地交泰、万象更新、大吉之兆。卦象的初九、二九、三九都是阳爻,故称“三阳”。

二、暗喻和象征

中国古建筑吉祥纹饰中大量使用暗喻和象征的手法,反映了中国人特有的含蓄、内向的审美观,天水古民居中使用暗喻和象征的手法主要有以下内容。

龙风图案。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龙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风是人们心目中的吉祥之物。从河姆渡出土的有关风鸟的史料证实,风比龙要“早”几百年。自商周以来,龙风就是天生一对了。古人认为,龙为百兽之王,风为百鸟之王,龙风出现,天下就会祥和太平,百业兴旺,五谷丰登,百姓就能安居乐业,幸福美满。龙象征着权威和尊严,风象征着才艺和吉祥,所以才有“龙风呈祥”的古典。龙、风相配,象征阴阳和谐、家道兴旺。天水古民居装饰图案中的龙风均为写意而非写实。如石作瑞(石道台)故居1号院大门上的铺做层阑板木雕即为“龙飞风舞”,图案为龙风腾跃飞翔之态势,比喻仕途得意、飞黄腾达。“二龙捧寿”、草龙雀替在全城古民居中随处可见。

麒麟、狮子图案。麒麟是传说中的仁兽,《拾遗记》载,孔子出生时,有麒麟吐书,古人道:“麒麟现,圣人出。”故纹饰中总把麒麟寓意为儒教、书香、“学而优则仕”。麒麟,麒为雄、麟为雌,麋身、马足、牛尾、独角,角端有肉。麒麟还是送子灵兽,也有喻指仁厚贤德的子孙,如三星巷一户院落西主房的雀替即为麒麟图案。狮有百兽之王之称,因其在百兽中的地位,用来象征人世的权势、富贵,也有镇宅驱邪之意。三星巷葛霁云故居檐下铺做层阑板木雕有“双狮”图案。

八宝图案。八宝有佛八宝、道八宝和杂八宝之分。佛八宝指“轮螺伞盖莲瓶鱼长”,亦称八吉祥,总意象八宝照天,洪福及地。道八宝也称暗八仙,为古代传说中的八道家手中所持的八件宝组成,分别为芭蕉伞、宝剑、花篮、笛子、宝葫芦、渔鼓、阴阳板、莲花(或荷叶),这八样法器寓意群仙护佑,吉祥美满。杂八宝由代表吉祥的物品诸如祥云、金锭、银锭、宝珠、犀角、珊瑚、方胜、古钱、灵芝、馨、鼎、芭蕉叶等,任选八种构成赏心悦目的图案。除了盘长,佛八宝在民居中并不多见,道八宝(暗八仙)图案出现在如自由路14号、哈锐故居、张庆麟故居、石作瑞故居等许多天水古民居的砖雕照壁、门上绦环板、檐下铺做层阑板等部位。

“岁寒三友”、“岁寒四友”。图案为松、竹、梅或松、竹、梅、兰。松,经冬不凋;竹,清高有节,宁折不屈,虚怀大度;梅,不惧风雪严寒;兰,清婉素淡,贞洁幽美。故称“岁寒三友”、“岁寒四友”,寓意人的高尚品德和气节,出现在三星巷等民居的砖雕照壁上。

“四艺”、“四君子”。“四艺”由琴、棋、书、画四件组图,暗寓书香门第、诗礼传家,亦象征偃文修武、天下太平,出现在天水古民居的门上绦环板部位。“四君子”即梅、兰、竹、菊组图,象征四季,由于受历代文人雅士的赞赏,故称其为“四君子”,寓有高尚情操。该类图案多出现在天水古民居隔扇门的绦环板部位和砖雕照壁上。

山水图案。寿山、景云、松树、大海,象征千秋长安,福如东海。山海、云石,祥云寓瑞,磐石寓基稳,象征山河一统,四海祥和,多出现在垂花门的罩面板部位。

植物图案。民居装饰在表现自然界的花草时,不是按其自然生长的状态而是以构图的需要重新排列组合,依据就是这些植物的象征意义。如国色天香的牡丹外形丰硕,色彩绚丽,被称为花中之王,象征富贵与吉祥。冯国瑞故居大门走马板以木刻《牡丹图》为题,便是此意。王者之香的兰花象征着文雅,梅花比喻高士,竹子比喻君子,桃子叫长寿果,石榴暗寓多子,灵芝以状如意。柿子,因柿与事同音,吉祥图案中柿子除了作为“事事如意”的象征,宋以后大量的“柿蒂纹”也属于吉祥图案,天水古民居中的门簪多有“柿蒂纹”。莲生于卑污而洁白自若,质柔而能穿见坚,居下而仍有节。莲又谐音“连”,又有连续和连绵不断之意。“莲”又称“荷”,荷谐音“和”与“合”,有和谐、团圆之意。在天水古民居中,“莲”的图案多出现在木雕阑板、门簪和屋脊上。缠枝纹是以花草为基础的纹样,其原型为各种藤萝和卷草,如葡萄藤、忍冬(金银花)等,其特点是藤蔓绵长,缠绕不绝,枝细叶卷,这种图案委婉多姿,富有流动感和连续感,其寓意同盘长、回纹一样取义永恒,多出现在天水古民居的垂花门和铺做层阑板部位。

“犀牛望月”图案。《关尹子·监》:“犀牛望月,月形八角,特因识生,始有月形。”犀牛的角因感应而成月牙形,有一种不圆满、不完全的遗憾,古诗“西楼望月几时圆”,有期盼、向往之情,“犀牛望月”与“西楼望月”谐音,暗寓圆满、团圆的事情即将来临。出现在如三星巷25号等民居的隔扇门绦环板部位。

方胜图案。是两个菱形玉角相叠组成的纹样,即寓意“优胜”,又寓意“同心”。民居装饰中喜将方胜图案联在一起重复使用,也有将方胜与盘长组合在一起形成优美的图案。出现在如任士言故居的门上绦环板部位、砚房背后贾家公馆的月洞门砖雕等处。

回纹图案。回纹为传统的纹样,由古代陶器和青铜器上的云雷纹衍化而来,云雷纹的基本特征是以连续的回旋形线条构成几何图形,其中圆滑的为“云纹”,方直的为“雷纹”。回纹因图案形似“回”字,故称回纹,回纹的寓意也是福寿吉祥、深远绵长。回纹形式的连续组合,称之为“回回锦”。多出现在天水古民居的垂花门和照壁的平板枋部位。

祥云、祥纹图案。祥云来源于自然界天上之云,云即为天,装饰中的祥云常做成云头状或做成云纹状,此外还有雷纹、龟背纹、古钱纹、水竹纹等吉祥图案。多出现在天水古民居的木雕中。

文字图案。用文字组成图案是中国古建筑装饰图案中的一大特色,天水古民居在这方面也多有体现,像“寿”字、“”字、“福”字等就常用到吉祥图案中,直接用字意来表达吉庆祥瑞的感情。“”原本不是汉字,而是梵文,梵语作“Srivatsa(室利靺蹉)”,意为“吉祥海云”。佛教传人中国后,正式被用作汉字。天水古民居中常见以“”字为基础的“万字锦”作为图案,主要装饰在门上绦环板部位。如澄源巷34号院北之两层主楼正房,其一层四扇门绦环板上用“”字组合出四种完全不同的图案。另外,古建筑中有以“”形做平面布局者,其意在象征以帝王为宇宙、人生社会之中心的万方太平、安泰、和谐。总之,一个“”字形,牵动了中国人太多的情感,增加了建筑文化的丰富内涵。

三、结语

古民居装饰艺术,与民族文化有着必然的联系,它适应着各种文化层次的人们的不同的审美需求。它雕饰精美、内容丰富、形象逼真。它作为一种媒介和载体充分地表达着中国传统文化内在的吉祥理念,凝聚着深刻的精神和文化内涵。

天水古民居的装饰艺术,尤其是雕饰艺术,展示给我们的不仅是建筑学上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它所蕴涵的传统文化的人文心理和审美理念。天水古民居木雕饰艺术一贯以其回转流畅、简洁粗犷的线条,美观大方而不细密缛繁的雕刻风格,传达着中华吉祥文化的博大内涵和天水地域民俗文化的质朴特质,为研究天水明清时期的建筑、绘画、雕刻、民俗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第四节 天水古民居的

传统文化内涵之其他

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在人们心目中形成了牢固的宗法礼制观念,周公奠定的礼乐秩序,构成了社会的伦理核心。礼制作为行为规范和模式,使民居的形制具有明显的等级制度。古人的“居中”思想在民居平面布局上起统领作用,而“风水”理论决定者民居的选址与定位,凡此等均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对民居的影响。

一、礼乐文化

礼乐文明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周公制礼作乐,礼是制度规范,乐是礼仪乐舞。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克己复礼”。荀子著《礼论》、《乐论》,使“礼乐”成为社会哲学概念。“礼”,代表规范、区分、界限、制约,作用于人的理性;乐,代表调协、中和、认同、自由,对人发挥感情教化作用。礼乐文化对建筑之作用,有如情与理的关系,理是制度,不可缺少,而情是约束中的一种自由,两者尤其是“礼”文化对传统建筑的影响最为重要。

建筑在其发展过程中长期受到“礼制”的影响,但礼与建筑的关系并非仅仅是对建筑的规定,儒家以“礼”为中心,把“礼”看做一切行为的最高指导思想。《论语》说“里仁为美”,大约指“讲求居住的道德伦理秩序即为美善”之意。汉代以后,中国的封建社会大多尊崇儒术,将其作为政治制度与道德规范。既然一切行为都要遵循“礼制”的规范,建筑行为自然要严格受“礼制”的约束,如皇宫中的“前朝后寝”、“三朝五门制度”、“九五之尊”等都反映了“礼”的精神。“礼”约束着大到城市、小到民宅的各个角落,传统建筑以能充分反映礼制精神为最高的审美原则和目的,其中作为我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古民居,其建筑的平面布局和形制也深深地烙上了“礼”的痕迹。

1.“礼”之制约

《黄帝宅经》云:“夫宅者,乃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非夫博物贤明,未能悟道也。”其中“人伦之轨模”指的就是民居空间位序体现的尊卑。在古民居的平面构成中,庭院式布局与封建礼教制约下的思想意识和心理结构相适应。天水古民居四合院在平面布局中一般采用严整纵深的庭院组合,中轴突出的对称格局,院落平面组合中的正院与偏院、外院与内院、正房与厢房、主房与耳房、前庭与后庭等空间的主从、内外划分,庭院组群充分适应了封建礼教严格区分尊卑、上下、亲疏、贵贱、男女、长幼、嫡庶等一整套的伦理秩序需要。典型的例子有胡氏民居、自治巷张氏三院、冯国瑞故居、连腾霄故居、哈瑞故居、自由路12号和14号等。

胡氏民居之南宅子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明嘉靖年间至隆庆年间,为并列三组院落,南北纵轴,中路为串联式两进四合主院和东侧书房院,东西两侧各加一侧院。中路主轴线上的建筑群,前堂后寝,前院平面为矩形,后院平面近方形。

连腾霄宅院为一进三院(现2号、4号、6号)的明清建筑群,连宅建筑布局为串联式四合院组群,中轴线建筑(由后往前)依次为厅楼、过厅、虎座门和倒座,两侧为辅助房屋。坐北向南,院落数进,轴线对称,主从有序,长幼有别,左尊右卑,前低后高,前次后主。中路为上,但中路平日不通,两侧路线为副为下,为日常行进路线。

自由路14号为串联式一进三院落的清代建筑群,南北纵轴,大门东南角。院落构思精巧,布置了大门、小天井、照壁、垂花门、倒座、两个庭院和后院、厢房、过厅、乐亭,并在二院的厅房两侧为两层楼,楼下为通道。在该宅院中,庭院与庭院空间的过渡是由过厅和厅房两侧的通道来界定的,通过以中轴线为主的空间流线,使院院相通,空间流动。院落组群注重中轴对称,流线布置明确。厅堂布置在庭院深处,客人在到达厅堂之前,经过有层次的庭院,在行进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地坪高低的起伏和空间的变化,庭院深深,极富有魅力。紧临14号左侧为自由路12号院落,是典型的并联式组群,两座院落组群最能体现天水古民居的严整纵深,中轴突出。院落平面组合中的正偏院、内外院、正房与厢房、主房与耳房、前庭与后庭等空间的主从、内外划分表现得淋漓尽致,俨然是一幅人间秩序与建筑秩序的同构图。

从这些古民居的例子可以看出,它们都通过平面布局,体现了礼仪上的尊、卑、第、等意义。

礼制作为行为规范和制度,其本质是体现一种上下尊卑的伦理秩序,这种秩序使民居的形制具有明显的等级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