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兴
醉里且贪欢笑〔1〕,要愁那得工夫〔2〕!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3〕。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日“去”〔4〕。
【题解】
这首词题目是“遣兴”,即抒写情怀。从词中对古书的怀疑看,这首词应当是庆元中期以后的作品。词的上片写醉中的欢笑,引出“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的议论,否定古书,似是醉语,又似乎是反语,显然是针对当权的统治集团而言。庆无党禁以来,社会现实极其黑暗,真理扭曲,是非颠倒,言行虚伪,作者因此对过去相信的古书也产生了怀疑,可见这所谓的“近来”,其实就是庆元党禁以来。上片有叙有议,而下片全为叙事,写醉后情态:松边醉倒,向松发问,疑松来扶,推松不允。描摹人松的纠葛,既把人的醉态展现得极为逼真,又通过以手推松的动作和语言,展示作者刚强自立、不肯依赖他人援手的精神状态,反映了词人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不屈不挠的性格,以及维护自身尊严和理想的信念。
【注释】
〔1〕且:姑且,暂且。贪:贪图,享受。魏承班《生查子》词:“愁恨梦难成,何处贪欢乐?”醉里且贪欢笑,是说只有在醉中才能找到少许欢笑,所以特别珍惜它,要好好享受。〔2〕工夫:时间。醉里只有欢笑,没时间忧愁。这显然是说,不醉时整日都在忧愁。〔3〕古人书中多错误,《孟子·尽心》下就有类似议论,并具体地举出所怀疑的问题:“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对《孟子》所言,作者当然早就知晓,但是,只有到“近来”,才通过与现实的对比,觉察到古人着书,可信部分却未必都是真理。《孟子》认为,仁人不可能天下无敌,恶势力也可能猖獗一时。在词作者的心目中,“近来”也正是所谓“至不仁”的时期,所以才发出上面的感慨。信着:着是语助字。〔4〕《汉书·龚胜传》:“博士夏侯常见胜应禄不和,起至胜前,谓曰:宜如奏所言。胜以手推常曰:去!”龚胜为谏官,议丞相王嘉荐举不公事,与众人议不合,龚胜地虽孤立,但坚持己见,不肯退让,遂与博士夏侯常争执。上文中的禄,是左将军公孙禄,与龚胜议论不合者。“以手推松日去”巧用《汉书》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