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辛弃疾词选
8209000000085

第85章 水调歌头

赵昌父七月望日用东坡韵叙太白、东坡事见寄,过相褒借,且有秋水之约。八月十四日,余卧病博山寺中,因用其韵为谢,兼寄吴子似。

我志在寥阔,畴昔梦登天〔1〕。摩挲素月〔2〕,人世俯仰已千年〔3〕。有客骖鸾并〔4〕,云遇青山赤壁〔5〕,相约上高寒〔6〕。酌酒援北斗〔7〕,我亦虱其间〔8〕。少歌曰〔9〕:“神甚放,形则眠〔10〕。鸿鹄一再高举,天地睹方圆〔11〕。”欲重歌兮梦觉,推枕惘然不见,人事底亏全〔12〕?有美人可语,秋水隔婵娟〔13〕。

【题解】

这是一首游仙词。词题中说,赵昌父七月十五日(每月十五日为望)用苏轼词韵,叙李白、苏轼游仙事寄词给作者,对作者有过分的推许,并相约过访秋水。作者八月十四日在博山寺中养病,用同样的词韵作答词,并寄给吴子似。吴子似,名绍古,鄱阳人,是南宋理学家陆九渊的弟子,庆元四年任铅山县尉,与作者友情颇笃。按:苏轼词指《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其上片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通过中秋饮酒问天,表达游仙玩月的愿望。而开头那着名的两句,其实出自李白的典故。《云仙杂记》卷一载:“李白登华山落雁峰,曰:此山最高,呼吸之间,口通天口口矣。恨不携谢朓惊人诗来,搔首问青天耳。”恐怕作者所说的用太白、东坡事见寄,就指二人问青天事。有的注家说苏轼事指游赤壁,太白事不详,但苏轼事不应指游赤壁事,因为它与游仙无关。而作者这首词,不但是有志登天,而确实在梦中已经登天。作者发挥其瑰丽浪漫的想象力,在寥廓的青天上周游往返,与李白、苏轼、赵昌父三人相约上高寒,摩挲素月,酌酒北斗,放声高歌,终因梦觉回到现实中来,展现了诗人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闪射着奇特壮丽的思想光芒。

【注释】

〔1〕寥阔:指广阔无垠的宇宙空间。畴(chóu)昔:指昨夜。《楚辞·九章·惜诵》:“昔余梦登天兮,魂中道而无杭。”〔2〕摩挲:抚摸。素月:皎洁明亮的月。〔3〕这一句的意思大致是,在天上瞬息俯仰之间,人世上恐怕已经过了千年之久。这是写天上人世在时间上的差异。〔4〕客:指赵昌父。骖鸾并凤:骑着鸾鸟和凤鸟。〔5〕青山:李白墓在太平州城东青山之北,代指李白。赤壁:苏轼所登,在黄州,苏轼有《赤壁赋》,代指苏轼。云遇句:听说遇到李白和苏轼。〔6〕苏词有“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句,可知苏轼并没有实现登天的愿望,所以赵昌父要邀请他们到又高又冷的天上游玩。〔7〕《楚辞·九歌·东君》:“援北斗兮酌桂浆。”援:手持。北斗:北方七星,形状似杓,所以诗中想象,要用北斗来饮酒。〔8〕虱其间:参与其中。韩愈《泷吏》诗:“得无虱其间,不武亦不文。”〔9〕《楚辞·九章·抽思》正辞之后有“少歌日”、“乱曰”两部分。“少歌”即“小歌”,是乐章一部分的名称。荀子《傀》诗也有“小歌”。〔10〕精神十分旷放,而形体却处于休眠状态。这两句是表现作者梦中登天游仙的情景,因此灵魂在天上遨游,而人却在睡梦中。〔11〕贾谊《惜誓》:“黄鹄之一举兮,知山川之纡曲;再举兮,睹天地之圆方。”鹄:天鹅。古人以为天圆地方。这是指灵魂自由高翔,从高天下视,观察到天空大地。〔12〕推枕惘然:梦醒起身,回忆游仙情景,心情恍忽若失。苏轼《水龙吟·元丰五年予谪居于黄梦扁舟渡江觉而异之》词:“推枕惘然不见,但空江月明千里。”人事底亏全:人世上的事为什么会有亏有全。亏全原指月亮的缺圆,用来比喻人事的不完满。〔13〕美人:指吴子似。卡十甫《寄韩谏议》诗:“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以上五句是从梦中的游仙回到人世上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