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辛弃疾词选
8209000000083

第83章 兰陵王

己未八月二十日夜,梦有人以石研屏见馕者〔1〕,其色如玉,光润可爱。中有一牛,磨角作斗状。云:湘潭里中有张其姓者,多力善斗,号张难敌。一日,与人搏,偶败,忿,赴河而死。居三日,其家人来视之,浮水上,则牛耳。自后并水之山往往有此石,或得之,里中辄不利。梦中异之,为作诗数百首,大抵皆取古之怨愤变化异物等事〔2〕,觉而忘其言,后三日,赋词以识其异。

恨之极,恨极销磨不得〔3〕。苌弘事人道后来,其血三年化为碧〔4〕。郑人缓也泣:“吾父,攻儒助墨,十年梦沉痛化余,秋柏之间既是实。”〔5〕

相思重相忆,被怨结中肠,潜动精魄〔6〕。望夫江上岩岩立〔7〕。嗟一念中变,后期长绝〔8〕。君看启母愤所激,又俄顷为石〔9〕。难敌。最多力,甚一忿沉渊,精气为物,依然困斗牛磨角。便影人山骨,至今雕琢〔10〕。寻思人世,只合化,梦中蝶〔11〕。

【题解】

己未是庆元五年(1199),作者六十岁。庆元党禁以来,韩饨胄党人对士大夫的迫害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庆元二年赵汝愚被迫害致死,至此已三年。庆元三年,伪学党籍公布。四年五月,在韩侂胄进太傅的同时,还下诏禁伪学,要求士大夫“毋复借疑似之说以惑乱世俗”。作者虽然没有被列入伪学籍中,但他一向反对党争,主张举国团结对敌,在大是大非面前勇于主持正义。所以,就以这年八月二十日夜间梦见的故事为题材,写下了这篇有感而发的记梦词。题序中说作者梦有人送给他一件石研屏,并讲述了一个离奇的故事:湘潭张难敌因搏斗而死,死后化为斗牛石,使里中得之者不利。梦境本来不足为凭,但它却是作者情感思想的某种曲折表现,所以这首词也就通过古来四件因怨愤变化为石的记载(苌弘、郑人缓、望夫妇、启母)参证张难敌的故事。三片之中,上片写两男因恨化石,是父子君臣事;中片写两妇因怨化石,是夫妇事;而下片则写张难敌虽然斗败,但化为石后仍作困斗的形象,赞扬张难敌抵死不屈的斗争精神。文词虽然诡谲诙谐,构思却极巧妙。论其主旨,可以说这首词创造了一个张难敌的不屈形象,借以抒发胸中激愤不平的怨气,用以影射当时的政治斗争。体裁基本上是属于赋体入词,类似一篇散文小赋。

【注释】

〔1〕石研屏:镶嵌有研磨石雕的屏风。馕(xiǎng):馈赠。〔2〕言大都选取古代以来因为心生怨愤变化成其它物体的事件。〔3〕恨到极点,无法消除。这两句是说人物变化等事都是因怨恨无法消除所致。〔4〕苌弘:周灵王时大夫。《史记·封禅书》:“苌弘以方事周灵王。诸侯莫朝周,周力小,苌弘乃明鬼神事。依物怪欲以致诸侯,诸侯不从,而晋人执杀苌弘。”《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而为碧。”注语说:“苌弘放归蜀,自恨忠而遭谗,刳肠而死。蜀人感之,以匮盛其血,三年而化为碧玉。”玉产于石中,苌弘化碧,也是化石事。这件事似乎是影射赵汝愚。赵汝愚于庆元元年二月罢右丞相,安置永州,二年正月死于窜贬途中。至庆元五年已经三年。〔5〕《庄子·列御寇》:“郑人缓也,呻吟裘氏之地。只三年,而缓为儒,河润九里,泽及三族。使其弟墨,儒墨相与辩,其父助翟,十年而缓自杀。其父梦之,曰:使而子为墨者予也,阖胡尝视其良,既为秋柏之实矣。”注:“缓见梦其父,言弟之为墨,是我之力,何不试视我冢上,所种松柏已结实矣。”儒,孔子学派。墨,墨翟(dí)所创立的学派。松柏结实:实与石音同,以松柏结实作为缓化为石的例子。这里用攻儒助墨影射韩侂胄伪学禁。南宋理学自称得儒学不传之正统,韩侂胄党人则攻击理学为伪学。〔6〕三句写妇女对丈夫的怨愤。怨结中肠:怨气郁结于肠中。潜动精魄:指灵魂不安。〔7〕《初学记》卷五引刘义庆《幽明录》:“武昌北山上有望夫石,状若人立。古传云: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围难,携弱子饯送此山,立望夫,化为立石,因以为名焉。”王建《望夫石》诗:“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同头。山头日日风和雨,行人归来石应语。”岩岩:形容山峰高峻。〔8〕嗟:叹息。一念中变:中途改变想法。后期长绝:从此断绝了对以后的希望。〔9〕《汉书·武帝纪》:“元封元年,春正月,行幸缑氏,诏曰:朕用事华山,至于中岳,获驳鹿,见夏后启母石。”颜师古注:“癖,夏禹子也。其母涂山氏女也。禹治洪水,通轩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作熊,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俄顷:立刻。〔10〕影人山骨:山骨,山上石头。骨即头。苏轼《雪浪石》诗:“且凭造物开山骨,已见天吴出浪头。”骨与、大对举,两字同义。影指影象。这两句是说,石头中有牛的影象,于是就着这个形象进行雕琢。〔11〕《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庄子说梦为胡蝶后,不知他自己化为胡蝶还是胡蝶化为庄周,这是有这一典故增加记梦词的迷离扑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