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游山玩水上北大:亲子旅游教育笔记
8202900000013

第13章 旅途中学会关心—三年级武夷山游

妈妈生病儿牵挂

妈妈很多家长抱怨孩子自私,不会关心人。还有更可怜的家长,对孩子付出了许多心血,孩子不但没领情,反而对家长堆积了怨恨。

是孩子的错吗?

不是,孩子从出生时起可是一张白纸。

作为家长,是否要反思一下孩子成长过程中自己做了什么?做的事是有利于孩子正向发展的吗?如果回答是否定的,我们不妨通过旅游来进行修正与弥补。

平时在家,一般都是大人照顾孩子,如果要求孩子关心家长,好像很难。可外出旅游就不一样了,孩子对家长的依存度明显上升。一家人朝夕相处,吃住行时刻相伴,家长有什么状况,很快会引起孩子的注意,家长有什么建议更容易得到孩子的响应。

因为离开“小家”后,家长与孩子更容易平等相待、相处了,这时引导孩子学会关心他人就比较容易了。

1998年暑假,我们准备去武夷山旅游,临行前我感冒了。为了把一年外出一次的计划坚持下来,我带病和儿子一起出门。回来后点滴了好几天,朋友们笑我说,答应孩子的话不必太较真。我却觉得,做父母的一定要重承诺,这趟武夷山之行必须要去。

儿子知道我不舒服,一路上不让我为他操心,还主动问我病好些了没有。

天游峰是武夷山最险峻的山峰,若想爬上去,得经过一个很陡的地方,这里台阶很窄,窄得只允许上下山的人单行。我和儿子爬到这里时,儿子不仅没让我照顾他,反而不时提醒我要注意。晚上还陪我一起去街上找药店买药。当时我好感动,为一个9岁孩子学会关心长辈、关心他人而感到欣慰。

尊重父母孝为先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百行万善孝为首。自古以来,人们把父母抚育子女,子女孝敬父母,看成是做人的基本道德。

孔子曰:“孝,德之本也。”

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个有责任心、高尚的人。

依我看,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坏不必看得太重,孩子对父母孝不孝,对父母有没有起码的尊重才是最重要的。培养出有才华有孝心的儿女,是父母的福分。如果孩子自私霸道、不尊重父母甚至仇恨父母,那就是为人父母的大不幸了。现实中,这种可怜的父母不在少数。

独生女的增多、一脉单传,加上生活优裕,孩子很容易被溺爱。很多孩子习惯了被大人照顾、呵护,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以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不懂得感恩、回报,不懂得敬重父母长辈、关心他人。

我有个二年级的小营员,从与她的交谈中知道,她父母不爱她,她对父母一肚子怨言。

我问她:“你说妈妈不爱你,你有主动关心过妈妈吗?”

她瞪着无辜的大眼睛看着我说:“我是小孩子。”言下之意,小孩子为什么要关心大人呢?

我告诉她说,爱是相互的,作为孩子也要懂得付出爱,而不是一味地接受爱。她不同意我的观点,一直强调她是个小孩。我一时说服不了她,但也不能怪她,是她的父母以前没有教她,没有以身作则。

爱是需要教育的,要教育孩子尊敬长辈、孝敬长辈,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用行动为孩子做榜样。

有个初一男生,我是看着他长大的,大概有一年多没见他了,在我印象中他是很不听妈妈话的孩子。2010年世博夏令营,他却让我刮目相看。逛世博是件很累的事,上海司机告诉我们,一定要轻装上阵,不必要的东西不要带,一天下来,有人累得恨不得把钱包都扔了。

我们在园区一起走,他想为妈妈买两瓶原装进口红酒。我劝他不要买,会拎得很累。他不听,买了,一路拎着。

我说:“你没有必要这么辛苦。”

他说:“没事,妈妈每天工作才辛苦呢!听说红酒养颜,我想买给妈妈喝,让妈妈变得年轻些。”

我说:“小子耶,难得你这番孝心,你妈妈知道了,不晓得有多开心啊!”

我被这孩子的孝心感动了。

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与孝心?利用旅游时孩子生活环境发生变化的机会,就是不错的选择。

我有个朋友,让六年级的儿子参加一个集中住宿的集训,没想到平时嫌妈妈唠叨的儿子,集训期间天天跟妈妈打电话,讲他在集训营的情况,询问妈妈家里的情况。妈妈很开心,感受到了作为一个母亲被儿女牵挂的幸福。

其实让孩子单独外出,孩子对家长的依恋,不亚于家长对孩子的挂念。两代人几天短暂的分离,会产生一定的距离美,会涌动出平日里被埋没的亲情。这种亲情的培养必须把握好时机,从小做起,养成习惯。

放飞孩子,让孩子一个人到同龄人中去,或参加夏令营,或参加住宿集训,或外出旅游。

一般来说,参加类似活动,孩子在吃、住、行上就感到跟家里不同,相对来说条件会差些,爱挑食的孩子,还会吃不下饭,比较敏感脆弱的孩子还会睡不着觉。在家对父母的关心嫌烦、爱理不理的孩子,会想念妈妈,想念家人,这时正是培养孩子情商、爱心的最好时机。

每当这时,我会告诉夏令营的孩子,出门在外吃苦才知道家里的甜,不离开父母哪知道父母疼爱的珍贵。珍惜父母的爱,懂得回报这种爱,就是要做好自己本分内的事,就是要把书读好。

父母的额外付出需感谢

让孩子吃饱、穿暖、有书读,是做父母的本分;让孩子外出旅游,则是父母额外的付出,一般有条件的家庭都会给孩子外出的机会。

家庭教育中,一定要让孩子分清,父母的抚养义务与额外付出的差别。

有的父母没给孩子讲明两者的关系,以至于孩子认为,父母无论怎样付出都是应该的,理所当然的。自个儿的父母不如条件好的父母那样供给,就是不爱他,吃喝穿戴都要最好的。

一个自身没有赚钱能力的孩子,有资格如此消费吗?

就算经济条件比较好,承担得起这种消费的家长,也要讲清楚这都是父母额外的付出。

旅游对一个还在解决温饱的家庭来说,是件“奢侈品”。如果家长让孩子旅游,孩子要用一颗感恩的心来接受,争取获得旅游最大的成效。旅游对一个财富能自由支配的家庭,仍然是件“豪华品”。孩子同样要懂得珍惜,热爱旅游、收获旅游。

一天,有位保洁工找我,想让她越来越封闭、正上初三的女儿参加夏令营,希望我跟她女儿谈心,让她开窍,好好读书。

刚开始她女儿不愿去,觉得妈妈赚钱不容易,不想花这个钱。可妈妈坚持让孩子去,觉得孩子如果能有转变,这个钱花得值得。夏令营结束后,这位妈妈再次来电,高兴地告诉我,她女儿变了,不再那么自闭,表示要用中考的好成绩,回报妈妈对她的额外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