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谷歌不听话:互联网背后的大国角力
8158000000015

第15章 生活:被谷歌绑架

美国的科幻电影常常有这样的情节:未来科技高度发达,机器人什么事情都可以干,那就让机器人给我们做牛做马,我们自己整天游手好闲,生活乐无边;但是忽然有一天,机器人怒了,或者短路了,结果把人类给绑架了,开始指挥人类给他们干活了,从此,世界就乱了套。

这类科幻电影其实体现了一些人对未来的某种担忧。科技高度发达,人们的生活高度依赖于科技,人类自己的生存能力是否会下降?如果有一天世界真的像电影《2012》里描述的那样天崩地裂,还有多少人能在绝境中生存下来?

科幻归科幻,但是科技发展到今天,我们的工作、生活确实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科技。对于老美而言,谷歌就是其中一个。

老美每天用谷歌搜索信息,在Youtube上观看视频,收发邮件用Gmail,学生写论文在谷歌学者或者谷歌图书上查文献,出门之前先在谷歌地图上找路线,网上购物用谷歌付款(Google Checkout)付钱,写博客的用谷歌的博客(blogger),存照片的用Picasa,个人和公司注册域名、做网站用谷歌建站(Sites),用谷歌的Docs创建文件并与别人共享,小网站们通过谷歌的AdSense赚钱,大大小小的公司通过谷歌的AdWords做广告、做推广,很多企业的市场人员的主要工作就是在研究搜索引擎优化(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 SEO)以提高自己网站在谷歌上的排名……

不管公司用户也好,个人用户也好,几乎每天都要使用谷歌的产品。但是如果有一天,谷歌人间蒸发了,美国人还能活吗?

一个叫詹姆斯·托马斯(James Thomas)的美国人也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于是他做了一个试验,想搞清楚在一天里不使用谷歌的任何产品,生活是否还能正常。

詹姆斯的第一个结论是,在网络上根本无法回避谷歌。很多网站都有谷歌的链接,甚至直接将谷歌的搜索引擎嵌入自己的网站,假如你要在这个网站里搜索内部的资料,非得用谷歌才行。

其次,不用谷歌的产品,会给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他试图用雅虎或其他搜索引擎去搜索,但是他觉得搜索结果都不如谷歌。他不用Gmail,自然谷歌Talk也不在线上(谷歌Talk和Gmail捆绑,登记邮箱同时谷歌Talk也上线),因此很多人问他怎么一天不见到底去哪了?而不用谷歌的网站分析(Analytics),他就无法查看他的网站的流量统计信息,这就直接对工作有影响了。

最严重的问题,居然是他发现不用谷歌会有一种躁动,感觉似乎生活中少了什么东西,心理很不踏实。

詹姆斯把自己的这个感受写了出来,引来了大量的评论,很多美国人都觉得自己也有同样的感受。

所以,当太多人在使用谷歌,并且对谷歌产生依赖感的时候,这个谷歌现象就成了很多人研究的对象。有人甚至怀疑这是不是一种病态心理,就像很多人玩网络游戏上瘾一样。因此,有心理医生就还煞有介事地贴出一些自测的题目,如果你符合其中的几条,就可能已患上“谷歌上瘾症”了。

可见,谷歌全方位地渗透到每个人的生活中确实引起了很多人的担忧,这种担忧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太多人的工作和生活依赖于谷歌,如果有一天,谷歌的网站出现技术或者其他问题而无法使用时,那将会怎么样?其次,正是因为大家把太多的个人资料放在谷歌里面了,那么谷歌会不会把这些隐私泄露出去?如果泄露出去了,又会怎么样?

对于第一层的担忧,不仅仅是技术的问题。如果只是技术上出现一些漏洞无法使用谷歌的产品,不是太大的问题。无论是谷歌的搜索引擎还是Gmail,都曾出现过短暂的无法访问的情况,谷歌总会在第一时间找出原因并修复。真正让人担忧的是很多人离开谷歌根本无法生活和工作。学生不会写论文,记者写不出像样的稿子,搞科研的不知道上哪查资料了……

有了谷歌,我们做事的效率的确提高了很多,但是我们的能力到底是提高了还是下降了呢?如果没有谷歌,我们是不是还能照常生活?

人们对生活和工作太依赖于谷歌的担忧,说到底就是对谷歌垄断市场的担忧。如果说在中国不用谷歌,至少还能用百度,而在美国和欧洲市场,谷歌基本上是一手遮天,没有什么可替代产品。同时,谷歌的产品线一直在不断地延伸,很多产品都是免费的,这些免费的产品给其竞争者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如谷歌声音(Google Voice)对于Skype、谷歌文档(Docs)对于微软的Office软件,等等。如果随着谷歌的不断膨胀,谷歌把一些竞争对手都排挤掉,最后统治了整个互联网,到那个时候,不管用户喜不喜欢谷歌,能够使用的也只有谷歌产品了。那么接下来如果谷歌说我要开始收费了,搜索引擎搜一次五毛,大部分用户也别无选择,只能乖乖地交钱。不管是不是杞人忧天,这个声音确实在美国市场上经常出现,并且自2007年以来越来越大。一些竞争对手不断抱怨谷歌越来越强势,自己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目前,美国政府和欧盟都已开始对谷歌是否涉嫌垄断进行调查。

对于谷歌的第二层担忧是谷歌知道得太多了。我们每天都在谷歌上面搜索信息,谷歌知道你想干什么;我们使用Gmail收发邮件,谷歌不仅可以知道你在和谁保持着联系,还知道你们之间说了些什么话;同样,很多人使用谷歌的文档(Docs)进行文件写作和储存,这就相当于你把你的文件夹交给谷歌保管,谷歌当然能够获悉这些文件的内容了。

而作为企业,很多美国企业通过谷歌建站(Sites)申请域名并设立网站,通过谷歌的服务使用企业邮箱(界面跟Gmail一样)。通过谷歌AdWords或者AdSense进行广告运作。

这也就是说谷歌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我们的档案管理中心和工商管理所,他掌握了大量美国人和美国企业的资料,甚至全世界使用谷歌的用户和企业的资料。这一点,对美国政府而言,是非常有价值的东西。

自从10年前“911事件”之后,美国开始重新审视其国家安全政策。其中一条就是建立强大的信息网络,加强对本国和外来人口的监视。比如作为美国人,现在办理驾照都要按指纹,而这个驾照在美国几乎等于身份证,每个人都有;对于外国人,美国政府也采取了同样的政策,外国人去美国的领事馆办签证,无论最后是否通过,都得按指纹,在美国机场入境的时候,再按一次。

同样,“911事件”之后,美国政府出台《爱国者法》(The Patriot Act),加紧对银行交易的审查,要求美国银行提供一些客户的资料,目的在于监督和防范涉嫌恐怖活动资金的流动。美国财政部已先后确认100多人和部分机构跟恐怖组织有关系,让美国的银行冻结这些人的资产,同时禁止美国人同这些黑名单上的人做买卖。

从美国国土安全的角度出发,这些措施无可厚非,但是让很多美国人感到不舒服的是美国政府打着反恐的旗号,实际上侵犯了个人隐私。尤其到了现在,美国政府反恐已经反了这么多年,可成效不大,基地组织依旧活动猖獗,这让美国人对美国政府的反恐政策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质疑。更何况在这个过程中,美国也出现了不少冤假错案。比如“911事件”之后,一个名叫埃哈卜·埃尔马若比(Ehab Elmaghraby)的埃及人被怀疑跟恐怖组织有染,被美国政府抓去关了一年。后来发现这哥们儿是被冤枉的,怎么办?赔偿,“年薪”30万美元。

但是美国政府不这样想。“911事件”对美国政府最大的影响就是美国重新审视自己的国际地位。自冷战结束之后,美国一国独大,洋洋自得,谁也不敢大声跟美国人说不。美国人还在享受这种优越感的时候,居然有人开着飞机来撞楼,被扇了一耳光的美国政府开始反思了,是不是自己把自己想象得太强大了?看看这个世界,冷战后的近20年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欧洲人团结一致,成立了欧盟;俄罗斯走出了困境,大有卷土重来的意思;在亚洲,中国和印度都在崛起,后生可畏;在中东,还有一大帮成天跟美国对着干的人。这么一圈看下来,美国政府觉得自己全球霸主地位已经受到了威胁,所以美国不得不做点什么,来消除这些威胁,维持自己的绝对强势地位。而加强信息情报网络,是首当其冲的事情。

于是,在美国政府的眼中,谷歌就有了一种路人看不到的价值。试想,如果能够让谷歌交出用户的信息,美国政府不就省了很多事,至少FBI的工作量减少了。

很多天真善良的人会怀疑,美国不是天天在讲人权,讲自由,美国政府会这样做吗?其实美国政府早就在打电信公司和互联网公司的主意了。

2007年,美国宽带接入服务商AT&T的前雇员爆料,美国国家安全局通过AT&T在旧金山的设备,将监控装置接入到AT&T的用户上。这样AT&T用户在网上的一举一动,美国国家安全局都可以监控到。作为回报,美国政府放松对AT&T的业务管制,允许他介入到更多业务中去。

2009年11月,美国政府要求雅虎网站提供一些用户的电子邮件账号信息,雅虎没有答应。因为按照美国《存储传播法案》(Stored Communication Act),政府如果要获得最近180天内的电子邮件,需要向法院出示“相当理由”(Probable Cause)。这个“相当理由”是一个法律术语,意思是一定的标准或条件。比如警察抓人,但不能乱抓,只有在具体的条件下才能签发逮捕令,这些具体条件就是“相当理由”。所以政府要获取电子邮件账号的信息,同样不能想要就要,要有具体的理由才能给。

这个事情就闹到了美国的法院。美国政府很强硬,要求法院做出一个合理的解释。而且美国政府还指出,《存储传播法案》制定于1986年,很多条款其实已经不适应现在的形势了,因此有必要进行一些修改。

同样,美国政府还把目光对准了微博Twitter。2010年4月,美国国会图书馆宣布收录微博Twitter上的所有历史记录,每个人的留言都会被记录在案。比起AT&T、雅虎和Twitter,谷歌拥有更多的用户信息。早在2006年年初,当时的小布什政府要制定一项关于管制互联网上儿童色情内容的法案,因此要谷歌提交一个星期中用户搜索的关键词和谷歌所收录的网站。谷歌以保护用户隐私的理由拒绝了美国政府的要求。表面上,谷歌此举大义凛然,旗帜鲜明地站在人民群众的一边,而实际上,与美国政府的对立牵扯到了谷歌的私利。因为谷歌一直被怀疑纵容色情内容,并且从中牟取暴利——这个问题在后面会具体谈到,所以谷歌所反对的其实是政府对儿童色情内容的管制。

但是到了2009年,很多事情都表明谷歌受到美国政府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谷歌CEO埃里克在接受美国CNBC电视台采访的时候说谷歌要遵守美国的《爱国者法》,因此确实保存了一些用户的信息,所以用户如果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某些事情,最好不要把信息放到网上。2010年,谷歌的工程师詹姆斯·塔奎因(James Tarquin)在一次会议上透露,谷歌的法律顾问已经跟谷歌的员工打过招呼,“如果有人问你们诸如谷歌是不是向政府提供用户信息之类的问题,你们的回答一定要模棱两可,不能说‘是’或者‘不是’”。2010年4月,澳大利亚的通讯部长史蒂芬·克洛伊(Stephen Conroy)更是向谷歌开炮,说谷歌在反对外国政府对谷歌进行审核,而自己却向美国政府提供用户信息。

正是这一层担忧,每天在用谷歌的美国人觉得对谷歌还是要提防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