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最经典的艺术常识
8062300000041

第41章 书法作品

《泰山刻石》

《泰山刻石》又称《封泰山碑》,秦小篆碑刻,传秦朝丞相李斯书,为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所刻。内容是颂扬秦始皇的功德。此刻石为四面环刻,三面为始皇诏,一面为二世诏(二世诏刻于公元前209年)。残石今存山东泰安岱庙东庑。现传世的拓本以明安国藏北宋拓本为最,存165字,现在日本,其余大多是29字本。

《泰山刻石》为典型秦小篆,在书法史上,上接《石鼓文》之遗绪,下开汉篆之先河,是我国古文学的最后阶段。观其书法,用笔似锥画沙,劲如屈铁,体态狭长,结构上紧下松,平稳端严,疏密匀停,雍容渊雅,有庙堂之概。唐张怀瓘则称颂李斯的小篆是:“画如铁石,字若飞动”,“骨气丰匀,方圆妙绝”。并非过誉。《泰山刻石》的篆书,世称“玉筋篆”,对后世影响深远,历来习小篆者无不奉为圭臬。

《张迁碑》

此碑是东汉中平三年(186年)所刻的著名隶书代表作品。

此碑出土于明代,碑刻两面,碑阳额有篆书,现藏山东泰安岱庙内。因碑文字变化多体,所以疑为后人伪刻。书法家李瑞清认为《张迁碑》结体用笔,和西周《大盂鼎》有密切的关系。这并不是说两者间在书法上有何继承关系,而是指两件作品的风格在敦厚朴茂方面有近似的风格和审美价值。

《张迁碑》以方笔为主结字,字体以方取胜,给人方正沉雄之感;而加之有横体结字和大小不齐的字与之相映,益显其生动可爱,是沉雄与生动这两者对立矛盾的完美统一。《张迁碑》是汉隶中方正雄强风格的典型代表。此碑貌似易学而得其神韵最难。

《兰亭序》

《兰亭序》,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撰写。其文书法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颜真卿《祭侄季明文稿》、苏轼《寒食帖》并称三大行书书法帖。

《兰亭序》在中锋与侧锋、藏锋与露锋的结合中,突出了侧、露锋的运用。露锋斜切入笔,侧锋的拂掠、翻转。微曲之笔,流畅而挺利。纤细的线条,瘦而实腴。笔与笔交接过渡之处,牵丝引带,笔断意连,具眉目顾盼之妙。

《兰亭序》采用行楷书体,既有行书的圆活随意,又有楷书的谨严规矩。清爽流畅的行笔。既写得笔笔起讫分明、扎扎实实,又灵动轻松,无一丝滞板。

《兰亭序》字形结构在平整安稳之中又有多样而自然的变化。笔画圆转自如,流转如生,不见人为地运笔痕迹,给我们一种透润、委婉、明媚的感觉,能触发我们对现实生活中种种优美事物的联想。全篇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凡重复的字,笔法变化繁多,各有各的精神面貌,尤其是二十一个“之”字,七个“不”字,各具特点而不雷同,可见其书法艺术在用笔上千变万化,美不胜收。

《颜家庙碑》

《颜家庙碑》为颜真卿晚年之作,比较突出地代表了颜体楷书的特点。

颜真卿把篆、隶笔法融于楷、行。以中锋铺毫为主,中锋圆劲,铺毫浑厚。笔画中段充实,两端不求过大顿头隆起,而用逆锋回笔使之含蓄。此碑与他碑不同,不是横细竖粗,而是二者大体均匀,显得更加浑朴。

此碑重心居中,字形偏方,在视觉上有下压之感,增加了拙朴敦厚之意。清人王澍《虚舟题跋》云:“评者议鲁公书真不及草,草不及稿。以方严为鲁公病,岂知宁朴勿华,宁拙勿巧故是篆籀正法。此《家庙碑》乃公用力至深之作。”字势拙里藏巧,正中有欹,平中蕴奇。

在此碑中,颜真卿巧妙运用藏锋和中锋,形成力透纸背的效果,又横轻竖重,似有立体感觉。颜真卿正书,横画端平,左右竖笔略呈向内的弧形,这不仅造成庄重感,而且使整个结构圆紧浑厚,富有强大的内在力量。这一切都是突破旧格局的创新。

《自叙帖》

《自叙帖》是唐代书法作品中浪漫主义书风的杰出作品,行笔恣纵,有天下第一草书之称。作者是唐代书僧怀素。

《自叙帖》以篆入草,多用中锋一气呵成;其笔力劲健,全从肘臂发力至笔尖,使转和换笔处尤见功力。当时的诗人李白、钱起、戴叔伦等均有诗赞美怀素的书法。

《自叙帖》记述了怀素自己学书经过,以及当时名流对他书法作品的赞誉。他的书法被赞美为;“奔蛇走虺势入座,骤雨旋风声满堂”;“寒猿饮水撼枯藤,壮士拔山伸劲铁”。特别是窦冀诗:“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中气。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生动描绘了怀素书写时的神态和速度。

工艺美术是造型艺术之一。它是一种集装饰、绘画、雕塑为一体的空间性的综合艺术。我国工艺美术的历史悠久,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国际上素负盛名。商周的青铜器,战国的漆器,汉唐的丝织品,宋朝的刺绣,明清的景泰蓝和瓷器等,都是以其精美、名贵而闻名于世。

工艺美术大多是劳动人民直接创造的,同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密切相关。它的产生,常因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经济条件、文化技术水平、民族风尚和审美观点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