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胜日寻芳:光明日报高级记者庄电一踏访神州记
8043600000009

第9章 中国,走在世界科技治沙的前列

沙漠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土壤沙漠化已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危机,我国的沙漠、戈壁及沙漠化土地共有149万平方公里,西北、华北和东北13个省、自治区的经济建设和近5000万人的生活环境直接受沙漠化影响。

沙漠化土地平均每年以1000多平方公里的面积在扩大。更令人忧虑的是,一向与沙漠无缘的我国南方也有成片沙漠“就地而生”,云贵川桂4省区的沙化、荒漠化面积已达6亿多亩。

长期以来,与自然界的疯狂肆虐相对照的是人类的过度软弱无能,甚至束手无策,一直退让:内蒙古奈曼旗的一个村为躲避沙侵,40年来举村搬迁了4次;陕西榆林城近代以来东迁了8次,有6个城镇412个村庄遭受沙埋之害。据不完全统计,鄂尔多斯南部12个乡在几十年间共埋压房屋2203间、栅圈3012间,被迫搬迁的有698户。原来的科尔沁草原、鄂尔多斯草原现在不得不更名为科尔沁沙地和毛乌素沙地。

沙进人退,人退沙再进……

到新中国成立时,我国的沙漠研究基本是空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国的科技事业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解放后不久,中国科学院就组织综合考察,对沙漠有了初步认识,为专门性研究打下了基础。

1958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全国治沙会议。

1959年年初,中国科学院治沙队成立。19支大型综合考察队骑着骆驼,背着水壶干粮,迎着漫天飞舞的风沙,踏进人迹罕至的亘古荒原。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巴丹吉林、腾格里、毛乌素、乌兰布和等大沙漠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通过系统的大规模考察,他们基本摸清了我国沙漠面积分布、类型以及沙漠化地区的地貌、气候、水文、土壤、人口和经济特点。在此基础上,科技人员在沙化严重的西北五省区和内蒙古建立了6个综合试验站、数十个中心站,初步形成了我国北方沙区科研试验网。1978年,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的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治沙研究迈向一个新的里程碑。

截至目前,我国北方沙区已有10多个从事沙漠研究和治理的研究所、治沙站、林场,有数百个推广示范点,专业科技队伍达到400多人,其中高中级专门研究人员达120多人。兰州沙漠研究所的200多名科技人员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常年奔波在万里风沙线上。在科技人员和各族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全国约有10%的沙漠化土地得到初步控制,有12%的沙漠化土地有所改善。一些沙漠治理和开发利用的典型发出耀眼的光芒,引起世界的瞩目。

宁夏有个名气越来越大的沙坡头,不仅国内很多人知道它,国外也有许多专家不远万里来这里观摩学习。

乘火车穿过这沙漠上的绿色长廊的人,都会惊奇地朝列车外眺望:在铁路两侧一望无际的沙漠上奇迹般地出现葱葱绿色,油蒿、花棒、柠条等灌木和固沙植物生长茂盛,在这些植物周围是1米见方的麦草方格沙障,组成铁路北侧迎风面500米宽、南侧背风面200米宽的固沙地带。不可一世、咄咄逼人的风沙被制伏了,被隔离在铁路两侧!在年均降雨量仅180多毫米的干旱沙区,用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综合治理取得了成功,原来流动的沙丘变为固定或半固定状态,“死亡之海”变成“生命之海”,这是人类战胜大自然的奇迹!

六次穿越40多公里沙漠的包兰铁路,自1958年通车到如今,30多年始终畅通无阻,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项由铁路部门和治沙站合作的科技成果1988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由我国科技人员发明的草方格沙障固沙技术已在日本、马里等国广泛应用。

人定胜天!在许多倾注了治沙科技人员和人民群众汗水的地方,出现了“人进沙退”的景象:

在风沙危害严重的河西走廊临泽,一条3.5万亩的防风固沙林带阻挡住风沙的侵袭,绿洲向前推进了5公里,迁入新居民100多户。

位于毛乌素沙漠南端的陕西省榆林市,近年来连续8年飞播造林40万亩,固定流沙30万亩。

甘肃民勤,原有沙丘和沙荒地190多万亩,现在营造护林地带140多公里,15公里长的风沙线上营造了1.5万亩林地:固定流动沙丘1000多个,巩固扩大了绿洲范围。

宁夏中卫在沙漠中造田1万余亩……

在这些地方,人进沙退,已经成为现实。

自新中国成立40年来,我国治沙科技人员积累了大量宝贵资料,在流沙固定、沙地改良利用、沙生植物选择等方面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果,在防护铁路、交通、农田沙害和沙荒地开发利用等方面提供了较为系统的治理经验,许多研究成果获得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奖励。

我国的沙漠科学赢得了世界声誉。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1988年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环境先进单位”称号,所长朱震达教授被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研究员刘恕被聘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科学顾问。近10年来,我国为国际组织举办了7次国际沙漠治理讲习班,接待了60多个国家的专家,每年都有数百名外国专家学者、政府首脑和国际组织官员来参观学习。我国的治沙技术在坦桑尼亚、摩洛哥、日本等国成功地固定了流沙。外国专家在参观后激动地表示:“你们的成果是历史性的尝试,使我们铭记在心的还有你们(指我国治沙专家)爱国献身的精神。”1987年8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决定在我国建立国际沙漠化研究培训中心,兰州沙漠研究所进而成为从事沙漠化治理研究和培训工作的国际性研究机构。

(原载1989年11月13日《光明日报》二版头条)